西西河

主题:【求助】【商榷】探索类似上海高楼起火实际可行救生办法 -- 过失速

共:💬83 🌺14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通道能设置在墙外吗?

        作为旧楼,内部改造动手术已经不行了,这个通道材料如果放外面,必须抗老化。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多个入口的人都往下行,会不会造成速降通道中人叠罗汉

    • 家园 风险永远不可能降低到0

      成本也永远不可能无止境。

      高层消防的规范其实有很多了,可以说基本都是基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成本的平衡了,关键是能不能落实。

      这次事件伤亡如此惨重,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种外墙大面积着火的情况,在以前几乎就想不到。

      所以重点应该放在外墙施工的消防规范上,而不是楼内的救援逃生上。

      如何防止911的悲剧再演,加强航空公司安检,加强空军巡逻比每个办公桌下面放个降落伞来的更有效。

      • 家园

        虽然楼主用心很好。但是高层逃生是个难题肯定不是因为以前没人仔细想,相反很多专家想了很多年,但是由于资金、可行性等等方面原因没法推而广之,才会导致这么难

    • 家园 对于火灾的防范是个系统工程

      目标首先是要

      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然后就要设法减少火灾造成的生命危险;

      以及减少火灾对财产和环境的破坏危险;

      一旦火灾发生,要将火灾和爆炸抑制、控制和扑灭在失火的区域内

      最后才是为人员提供充分和随时可用的脱险方法。

      为此我们可以做的是

      1、控制引火源和将引火源和可燃物的分离

      2、降低潜在的火势增大的可能(限制可燃材料的应用)

      3、降低火灾中释放出的烟和毒性物质的数量

      4、及时有效的探测报警

      5、防止烟气的扩散

      6、将火灾限制在一定区域

      7、灭火

      8、保护结构完整性(建筑整体的垮塌失效)

      9、最后才是人员的撤离

      人员撤离的过程

      首先是要及时地报警通知撤离,这个上面的措施4密切相关,很遗憾普通居民住宅这点几乎很差。

      其次是要提供撤离通道,这个和上面的措施6密切相关,至少要有两条独立的撤离通道,普通居民住宅往往是一条通道中间打隔断,效果就要差不少了(对比一下写字楼的通道,是两端布置的)

      对于撤离通道要有明确指示,应急照明(据说上海这次应急照明基本都失效了)和一些辅助措施。

      当然撤离通道的畅通就不用提了。

      人员要通过撤离通道首先撤到一个集结点/避难所,然后才是从集结点/避难所撤往安全地区。对于普通居民住宅第一撤离点是向下直接就是安全地带了,第二撤离点才是楼顶。如果措施6和措施8到位,很多情况下,其实撤到楼顶本身也就安全了,完全可以坚持到火被扑灭后再下来。从楼顶撤离就需要依靠外部力量了。

      国内省会以上的城市,消防部门对于从70~80m高的的楼顶上把人救下来都是没有问题的,对应也就是20层出头的样子。据报道这次上海能跑到楼顶上的也都被救下来了。对于再高的高度,从楼顶撤离确实有难度,但国内的建筑规范超过100m的建筑,防火要求马上就要提高好几个档次。其中之一就是要设避难层,好像是每15层设一个(这个要求是针对写字楼的,不过也很少有普通住宅盖这样高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城市高层普通住宅楼99.x米(大体26层上下)特别的多。

      多说一句,这次上海火灾比较特殊,有一些经验其实并不适合更普便的场合。遇到火灾的第一选择是楼下,第二选择是楼顶,第三选择是室内待援,自行从窗撤离是很危险的举动,跳楼就更不足取了。从救命的角度讲,防火绳对于普通人是没有意义的,那种应急逃生呼吸器价值更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很多时候,消防车升到那个高度和能否靠近很关键

        如果不能靠近,救人是不可能的,同等高度还有个距离问题,另外消防车吊兰只有那么大,一个两个还行,如果多个就够呛,所以我推荐使用溜索方式,搭建溜索如果能结合消防车升降塔,则更好。

        如老兄所说,救援是最后一步,前面系统工程是关键,可是在系统工程做不好的现状,消防队到现场往往只能着手救人。

        • 家园 规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产物

          是考虑到了各种情况的综合措施,是集中了足够多至少是优秀工程师智慧的产物。满足规范要求,基本是相对而言的最经济的解决方案。我个人观点一向是,在存在有大面积违反规范的情况下,引入新要求(新装备就是新要求)意义不大。

          国内建筑规范对于高层的分级是24m和100m,前者基本对应目前高层灭火能力的极限,后者大体对应目前高层救援能力的极限,超过100m以后是采用每15层一个避难层的方法处理。已经充分考虑了救援问题。

          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消防车靠不近的问题,规划上都是有消防通道的。当然中国的事情没法说(这次上海也发生了这样的问题),人民的力量要高于公权力的,大多数地方都存在消防通道被小商小贩占用的问题(在舆论的引导下,城管已经清不动小贩了),现在更严重的是小区内的消防通道变停车场(物业更加清不动)。上海这次事情后肯定要有点动作的,我希望这个动作首先是能把所有的建筑内建筑外消防通道清理干净,而不要变成提高规范标准或者给消防队配新装备。虽然我也知道最终结果后者的可能性要比前者高。

    • 家园 必须考虑到遇难的大都是老弱病残,老年人比例高得

      吓人。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就地卧倒,等待救援。指望他们爬楼梯是不现实的

    • 家园 直升机降不可能

      在起火建筑物上机降基本上是不可行的。一是降不下来。起火建筑物附近的气流太乱,直升机很难控制。再有就是直升飞机旋翼造成的强大气流会严重影响下面救火,很有可能造成火势大规模的蔓延。

      • 家园 这种成功的例子好多了

        7,80年代就有了,最早60年代就有成功的例子了

        你说的两个缺点,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克服的。

        确实需要考虑时机和具体情况,成功率也不是100%,但是在有些时候这是救顶楼围困人员的唯一办法,下面引用了一些例子。我们国家也很早就注意到直升机在高层建筑中能起到的作用,可惜出台的建议规定无人重视而已。

        美国典型的高层建筑火灾

        1980年11月21日早7时许,美国内华达州赌城拉斯维加斯的米高梅饭店(26层,共有2,076间客房)失火,火灾中84人死亡、679人受伤(其中382人入院接受治疗),经济损失达3,000万美元。当时饭店内有8,000多人,由于火灾发生在一楼,很多人无法向外疏散,只能通过楼梯撤到屋顶平台。当天天气晴好,海岸警卫队、国民警卫队的多架直升机参与了救援行动,消防队员乘直升机降落到屋顶后,将一个被锁死的楼梯间通向屋顶的门打开,引导人员在屋顶平台避难,等待救援。本次火灾中,直升机成功营救了300多人。

        1988年5月4日晚22时30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第一州际银行办公楼(63层)的第12层失火,由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被关闭,楼内家具、电器、纸张等的火灾荷载很大,消防队到场时火焰已吞没13层,大火一直烧到16层时才被控制住。洛杉矶市消防局的机降消防队员在黑夜中成功降落在建筑屋顶,他们克服困难,在屋顶进行了排烟作业,搜索并发现了一些被困人员。火灾中1人死亡、40人受伤,有10人被直升机从屋顶营救脱险。

        1991年2月23日晚20时10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子午线广场大楼(40层)的22层起火,大火持续燃烧了19个小时,22层到30层被全部烧毁。2,300人在避难层成功避难,火灾中3名消防队员死亡、15名平民和消防队员受伤,经济损失2,500万美元。当发现多名消防队员在火场失踪后,费城消防局临时组织一些消防队员通过直升机在屋顶实施机降,虽然他们最终并没有发现3名牺牲的消防队员,但成功地引导其它一些被困在火场的消防队员撤离。

        • 家园 你的前两个例子里楼层都很高,所以可以用直升机救援

          1980年11月21日早7时许,米高梅饭店(26层),火灾发生在一楼

          1988年5月4日晚22时30分,第一州际银行办公楼(63层),第12层失火

          这两个例子的起火楼层离楼顶都很远,所以热气流对直升机影响有限,直升机旋翼气流对火势的影响也有限。

          最后一个例子比较近(子午线广场大楼(40层),22层到30层被全部烧毁),大概是看到有消防员被困所以有些冒进了。

          不知道消防直升机旋翼的升力能有多大,不过猜想10层楼的距离并不算远,旋翼刮起的风力应该可能影响火势蔓延。

    • 家园 森林灭火飞机可试,但障碍太多。
      • 家园 有专门的城市消防直升机

        比如卡-32A1

        也有专门改装的城市消防直升机,广东这次买的就是,有专门的水柜

        • 家园 应该是消防直升机吧

          据我所知,应该是用来对付山林野火的。

          • 家园 有些也兼顾对付城市火灾啊

            你可以看看卡-32A1的照片,这种直升机很特殊

            还有一些多用途直升机,也参与城市中的灭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从日期看,也就是很近的事情,韩国直升机参与38层建筑的灭火

            还是那句话,直升机不是万能的,不过还是需要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