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建国以来两条线,经济发展和政治斗争。兼谈网站建设 -- 铁手

共:💬138 🌺1996 🌵3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建国以来两条线,经济发展和政治斗争。兼谈网站建设

    我的关注点其实着重在网站的发展和建设上,一来,网站虽小,和国家在很多地方也有类似之处,谈着大事,琢磨小事,所谓以大见小;二来,国家很大很复杂,而网站就在眼前,面临的问题也实实在在,可以以小见大。我就参杂着谈点看法,顺便就网站视野视界建设方面搜集一些反馈意见。

    粗略的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现在,一直存在两条主线。我归纳为一、经济建设,二、政治斗争(运动)。这其中,经济建设是主动的,是主要的目的和方向。政治斗争,则相对复杂,可能是主动,也可能是被动,可能是国内,也可能和国外有关。但是无论如何复杂,有一个基本结论不变,那就是政治运动对经济建设有害无益。

    经济建设这条路线,不妨用一些标语和口号来概括(大家不妨帮忙补充一下)。从毛泽东时代诸如“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四个现代化”、“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赶英超美”,到邓小平时代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管白猫黑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江泽民时期的“闷声发大财”,到现在胡、温主政(抱歉,一时想不起来什么口号,但是中国近期的经济发展应该是很明显可以看到)。道理很简单,在中国历史上,末代王朝的基本症状可以简单概括为“民不聊生”,而推动tg建国的根本力量就是源自于民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提高民生水平,这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每个新政权能够站稳脚跟的所必然要做的。

    政治斗争和运动,可以用一些标语和事件来勾勒。从毛时期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和“文化大革命”、三反五反,到邓小平时代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口号和晚期所发生的“89年事件”,到江泽民“三个代表”口号和各种分裂独立事件,到胡、温“和谐社会”口号和比较典型的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整个过程中所关联的各种政治活动。至于怎么发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需要了解,它会发生,而且很容易发生这个事实就够了。

    因政治立场而对立,并相互敌视的情形在网上更容易看的清楚。这种敌视情绪,从网站的角度来看,在大部分时候,除了增加口水,促进肾上腺激素迸发,并进而产生垃圾文字以外,有害无益。

    即使网站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场所和规则,产生高质量的产品(文章和讨论),但是不可避免,也会不断的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因对立情绪的扩散而影响其他参与者的情绪和心情,并进而导致对立的扩散并把更多的人卷入到争吵中来,去认真参与讨论的人力就会减少。最后的结果是,高质量的产品减少了。

    从回报的角度其实很好理解这种现象。“经济建设”是需要出苦力、流汗的,成本比较高,而参与政治运动,往往只需要动嘴皮子,并且容易上台面。

    深挖一点,这就涉及到群体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民主,在欧美社会中,大部分时候是起到集思广益和自行纠正的正面作用,但是在欧美以外,“民主”对社会却往往是起到很大的负面作用。比较显而易见的是导致民众极端对立。政党不同,其拥护者就可能水火不相容。比如台湾一个岛,也可以有南北、本省外省之间的对立。很有些橘生南则为枳的意味。

    从社会发展来看,欧洲各国,早期注重商业,以商业立国,因此利益为上。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则重农抑商,自汉朝以来,对儒家思想的偏重导致对“名”的畸形追求。即使是“淡泊名利”,也是“名”在“利”前。

    就好像英国是个传统意义上的殖民国,从“名”或者“道德”的角度我们可能认为“殖民”是一件值得谴责的事情,但他们从“利”的角度可能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反而可能认为是天经地义。又比如说雇佣兵,欧洲可以出现,但是在亚洲可能么?

    因此,为“利”驱使,人可以超越国籍。为“名”驱使,人可以放弃利益。我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运动对经济建设具有更大的破坏作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从书中的脉络可知,明朝的文官集团的主要精力就是为“名”而不惜一切。有了“名”,就算骂皇帝万历也只好忍着。有些时候,骂皇帝也成为出“名”的捷径。这么想来,清朝的“奴才”一称,也许就是对一种极端的另一种极端。

    摘抄一段《万历十五年》书后附录二中的部分内容。

    万历皇帝 和首辅 申时行 见面,聊到 锥于仁奏本骂万历时,

    上曰:“他还是出位沽名!”时行等对曰:“他既沽名,皇上若重处之,适成其名,反损皇上圣德,唯宽容不较,乃见圣德之盛。”复以其疏缴置御前。上沉吟答曰:“这也说的是。到不事损了朕德,却损了朕度。”

    附录二看完,就完全理解为什么当年万历从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皇帝到后来故意无所作为的变化。在他眼里,太多出位沽名的人,太少打理国家的人。

    回到网站建设,一个重要考虑,就是怎么才能够更多的鼓励“经济建设”。

    通宝推:牛得很,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东林党反映的是新兴的江浙商业资本的利益

      但是它们没有欧洲资本的那种开拓和进取心,因此只有挖国家的墙根,最后终于把明朝挖塌了...

    • 家园 感觉河里很多人心理承受能力很弱

      估计是在西方社会待久了,不是很习惯国内的市井文化了.(勿对号入座)

    • 家园 不是说这里被投草了嘛?我来围观怎么看不到草呢?

      好久没来西西河,刚进来就发现铁手这篇玩意,可惜无投草权限,实在想不到开创西西河的铁手的思维如此混乱,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令人失望

    • 家园 万历对自己的王朝没有担当

      明朝是朱家的,朱家自己人都为了“朕度”不敢决断担当,奈何去怨那些“沽名钓誉”者呢?所谓“雄心勃勃”,只是年少轻狂不知世事艰难而已。长于深宫,遇挫则颓,本就不是什么英明之主,又摊上风雨飘摇的明王朝,留下这窝囊名声也不冤枉了。

      要成事的人,为什么要在乎那些人是沽名,那些人是钓誉,要在乎什么史书上的“朕德朕度”?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有人赞,有人毁,一部无字碑又知道得了什么!

      • 家园 就算有心担当,做起来也并不容易,

        开国皇帝,那是打下来的天下,威望是打出来的,手段是练出来的,都是属于有真本事的人。那后来的皇帝,只是名义上的正统,威望也好,手段也好,都没有实际磨练的机会,即便想担当,也不是自己怎么说,别人就会放在心上的。

        明朝可能更加特殊一些,大臣当中,有太多用名誉来说话的人,说的人多了,就会变成真实的压力。一个皇帝想强势,如果有所成就,那还好,别人骂也就让人骂了,如果办砸了,那可不只是一点点骂。看万历十五年,感觉就是嘴巴比手脚厉害。

    • 家园 还是从个人自己做起

      提高自己的素养, 观点不同, 不要讽刺挖苦, 不要出口伤人。 就事论事。

      这些都是河里多年来显著的特点。

    • 家园 按我的看法

      中国式的集权,与欧洲式的分权,有各自特殊的产生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可是在人类科技极大进步的今天,都碰到了不同的问题。

      中国之所以要集权,因为有长期的,定期的天灾人祸出现,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协调,来配置资源。

      欧洲相反,虽然自然条件说不上顶好顶好的,但却绝对没有三天两头的天灾,混个温饱还可以,所以“不自由,毋宁死”。

      问题是当威胁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的时候,谁还在乎什么自由民主的东西?比如中国常年的水灾,旱灾,隔几十年来一次的大地震。欧洲哪儿有?欧洲那种小规模的国家碰到这种情况,早就集体玩完了。人祸方面,中国跟匈奴,突厥,蒙古,北方游牧民族斗争了几千年,没有强力的,掌控一切资源的中央政府,哪儿修得起长城,保得了家园?北方游牧民族一不小心流窜到了欧洲,哪一次不是杀的血流成河,杀得欧洲人屁滚尿流,胆战心惊?

      正因为集权制以及由之而来的文明体系,才极为有力的保障了无论复兴与衰落,中国人始终能够传承中华文化与血脉。

      可是集权的坏处就是必须大一统,压制不同意见,压抑创新,实际上是压制了新兴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在欧洲突破性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国力强盛对比之下,才有100余年来的屈辱。

      “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老铁就是想让大家少伤一点和气,

      而政治话题很容易引起争论,有人会出口不慎,有意无意地伤了一些河里的鱼虾,比如这次中日钓鱼岛冲突。在西西河里众多鱼虾多是原来不相识,没有见过面的,有时候难免会说话没有顾忌,直言相撞。结果呢,就是一些人上岸去鸟,有的也就一去不回头。

      老铁很想把大家都留在河里,多写多议多发帖;他如果觉察出有人的离开是因为河里的“纠纷”,甚至会自己出面,直接或者间接地尽情挽留。我想:这大概是老铁写这个帖子的意思。

      就是要这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没有找到奥运开幕式上那个印刷术的大“和”字

    • 家园 del
    • 家园 建议西西河挖掘和培育自己的70/80后坐庄作者群

      一个网站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主要靠作者群,能够与主要读者群引起互动和共鸣的作者群,左右网站生存。而目前网络主力读者是70/80后人群。

      50后以前的人,绝大多数已经离开一线,进入颐养天年阶段,他们已经很难把握时代脉搏,即使少数仍然在一线的,大多位高权重,很难想象现役的部长省长会在西西河灌水。

      60后的人两个极端,一部分是各个单位或部门骨干,正在一线带兵拼杀,没有时间上网灌水;一部分却是愤世嫉俗,怀才不遇,自怨自艾,满腹牢骚的逐渐边缘化人群,这种人群一般不可能写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且他们喜欢教训人,喜欢摆资格。而由于代沟和对社会前途的看法上的冲突(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与日落西山的太阳的冲突),不能指望。

      而90后人群却是涉世未深,不知道生活残酷的真相,相当幻想和浪漫,不是极左就是极右,不会有什么真实客观的看法。

      所以只有70/80后的作者群是开发重点。而且随着大量70/80后人才逐步变成社会中坚力量和各行各业骨干,西西河的基础读者群将越来越有影响力。而这种互动和平台,将吸引更多高水平作者积聚西西河,形成良性循环。

      一般其他网站(例如凤凰网)培育作者群有三种办法。

      一是有计划的组织河友向其他网站转帖西西河推荐的帖子;

      二是有计划的组织出版商定期出版西西河文集;

      三是有计划的组织电视和平面媒体对西西河推荐的作者采访、报道和宣传。

      以前的事实证明,有好的文章,西西河友是有能力推销出去的。

      通宝推:GWA,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