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晋 -- 海神八尖叉

共:💬7 🌺1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晋国无疑是春秋中最令人瞩目的大国,数百年间,一改其宗,西拒秦,东服齐,南压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天下霸主数百年,最后却又悲剧性地国为三分.

    晋国之地,本为破碎,今日之山西,东面是巍巍太行, 西面是河/吕梁,南面是中条,北面是恒山,又有太岳屹立其中,表里山河,中间一条汾河串起一串小盆地,从北而南依次是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仿佛被山河分割的一个个小棋格.方圆15万平方公里,山区丘陵要在三分之二以上!如扣除水面,合适耕种的不过为3-4万平方公里.这样的地势,即便是以今天的交通手段也可称得上穷山恶水.

    而晋国之始,依照现在的考古结果,不过是位于临汾盆地中的:“在翼城的翔山以西,曲沃县的汾水以东,浍水以北,翼城、曲沃二县的崇山一带,东西长约三十,南北广约十五公里的狭长地带。”就是这狭长的数百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们,却凝聚起君临十数万平方公里,主宰天下两百多年的力量,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当平定周王室之乱的功臣晋文侯仇风光无两地下葬的时候,是不可能预见到自己的大宗会被他弟弟成师的小宗在七八十年后屠灭得干干净净的.

    史书上的记载,改宗的原因是成师好德.但是,好德也要有好德的资本,翻开地图,好德的资本是一清二楚的:晋国的最初的都城翼/绛在今天的翼城附近,在临汾盆地的东部边缘,而成师的封地曲沃,却相当于在临汾盆地的正中.翻开两地的地志有如下记载:

    翼城地处汾河下游平原南部,总土地面积1160平方公里,折合174万亩,人均占有土地6.6亩,低于全国人均14.4亩的水平,比全省人均5.0亩略高。东、北、南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中西部地势平坦,二者之间为黄土丘陵地带,大部地区海拔500~1500米。据2005年统计,全县耕地面积为31439公顷,合471585亩;常用耕地面积29247公顷,合438705亩.

    曲沃总面积43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12千公顷。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宜植麦棉。

    耕地,是农耕社会一切力量的源泉,现在行政区划和古时不同,但是用耕地面积除以总面积简单比较,可知曲沃可用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应在翼的一倍以上,这就是好德的资本。更不用说曲沃位置上的优越,盆地重心所在,对四方的辐射力,不是翼城的偏僻可以比的。有人说,晋国的第二代君主燮父,也曾嫌翼的偏僻,交通不便,想向西迁都,但是新都逾制,被当时的周天子康王责让而放弃,后代才都绛,但绛依然在现在翼城的范围内。

    政治重心西移,这是始封于临汾盆地东部一隅的晋国追求实力成长的必然,而改宗,无非是此种实力成长的激烈表现形式,就仿佛蝉完成了一次脱壳。

    但,成师的成功,也必然留下成功的阴影。曲沃于翼相距不过二,三十公里,即便走路,也可一天之内来回.“叔父,离开三十公里,就不再是叔父”---成师的曾孙晋献公姬诡诸,在数千年前的某一日和胜利的桓庄之族的兄弟们欢聚的时候,心底是否会有这样的一丝阴影?

    我们都很熟悉5个海盗分赃的故事,有97,0,1,0,2/和97,0,1,2,0两种结果.两种结果中,有第二分配权的海盗拿到的都是0.从掌握第一分配权的海盗角度来看,其他四个都是敌人,构成一个敌人的集团,而如何分化敌人的集团,使敌人中的一部份变成自己的朋友---选择很简单,不和敌人集团中有分赃优先权的的人合作,其他的都可以--—这就是这个结果的含义.

    所以,晋献公就是第一个海盗,桓庄之族是第二海盗,而其他的卿士是第三,第四海盗,第五海盗.于是,桓庄之族的命运已经被注定了。当然,晋献公不会想海盗分赃的问题,但是他父亲的成功,却会让他做同样的抉择。

    于是,天时,地利,人事之间的互动就这样慢慢消融了温情脉脉的周代贵族统治秩序--晋无公族,数哉!

    而这股推动了晋献公的冥冥中的力量,今天依然推动着我们.

    土鳖抗铁牛

    关键词(Tags): #晋国(嘉英)#晋献公(嘉英)通宝推:ifuleu,
    • 家园 晋----私与无私

      当晋国的红白玫瑰战争告一段落后,晋国在晋献公的领导下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扩张期:以曲沃为中心,西南的骊戎,北方的霍,西边的耿,东南的魏,南方的虞和虢,先后并入晋国的版图,这些地方大致相当于今天山西运城和临汾的全部,以及河南三门峡市的一部.

      在这些扩张中,魏地被封给一个叫毕万的人,奠定了以后魏国的基础;与虢国唇亡齿寒的不仅仅是虞,而且有周天子,因为虢国一直是被周天子当作近卫军用的--我们的一件国宝虢季子白盘就是记述了虢国的先祖为周天子征战的事情--此后,周天子将活得更加的无声无息;通过对耿地和魏地的征服,晋国也把自己的势力拓展到了黄河西岸,—直到很久以后白起的崛起,秦国才把三晋的势力彻底驱逐回河东;但在所有这些中,被大家议论最多的是对骊戎的战争中得到的一个战利品:骊姬.

      晋献公是一个强人,但按照古代的标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都不是一个有德的人.五行缺德的晋献公却有一个德行出众的继承人-太子申生.缺德的父王和有德的太子,见面难免有所尴尬,特别是缺德父亲治下的怨气鬼们都把咸鱼翻身的希望寄托在改朝换代的时候.

      所以,在国语里有以下的记载:

      ……为仁与为国不同.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为仁.故长民者无亲,众以为亲.苟利众而百姓和,岂能惮君?以众故而不爱亲,众况厚之,彼将恶始而美终,以晚盖者也.凡民利是生,杀君而厚利众,众孰沮之?杀亲无恶于人,人孰去之?......

      这一段话是骊姬夜哭中的主要意思.道理上是完全正确的:天子无私.但和其他一切道理一样,道理说得通,施行这个道理的主体是谁是个大问题---晋献公把都城建筑在自己的叔伯/兄弟的尸骨上的“恶棍”行径算是私还是无私?晋献公可以说自己是无私的,但是被杀死的那些兄弟们呢?申生即便是自己不愿意,在某些势力挟裹下对自己有所清算,那又算私还是无私:这并不是空穴来风,之后事变的主角之一里克(太子一方),在知道骊姬要动手陷害太子申生的时候,和同党丕郑袒露心迹,曾有以下议论:

      ……弑君以为廉,长廉以骄心,因骄以制人家,吾不敢。抑挠志以从君,为废人以自利也,利方以求成人,吾不能。将伏也!……

      这句话的意思非常值得琢磨。弑君也是选项,无非是“吾不敢”而已,“吾”不敢,但是有人敢的,“吾”此时“不敢”,但有时是敢的,对晋献公不敢,对奚齐,卓子,骊姬可敢得很!

      而他的同党丕郑的话就更加难以琢磨了:

      ……我无心.是故事君者,君为我心,制不在我……

      话的表面意思是“以君心为我心”,但是,以后面的作为来看,却是“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反说之辞!

      所以,有这样的空穴之风,晋献公听了骊姬的那番话,之后又听了骊姬尽早归政于太子以免祸的建议,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但他的回答非常有男子汉的气概:

      ……不可与政。我以武与威,是以临诸侯。未殁而亡政,不可谓武;有子而弗胜,不可谓威。我授之政,诸侯必绝;能绝于我,必能害我。失政而害国,不可忍也。尔勿忧,吾将图之……

      既然老狮子捍卫自己领地和交配权的决心从来就没有消失,那么老狮子和年轻狮子间的冲突也将不可避免。骊姬加剧了这种冲突,无论从哪方面看,骊姬都是一个聪明人,只是有点不自知。她本身不过是一件战利品,她和奚齐,不象太子申生和他的母亲齐姜那样,身世/成为国后,世子的途径/还有年龄带来的经验和人脉都有足够的号召力。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又成为矛盾的焦点,那么她和她的子嗣也将悲剧性地承担这种冲突激化的全部恶果,这是不足为奇的。聪明而美丽的女子本来就是英雄们或者掌握权力的男人们追逐的对象,这是人的天性。之所以这些聪明美丽的女子成了妹喜妲己褒姒一类的标本,是因为历史的车轮总是会把弱小的而又试图挡车的螳螂们碾得粉碎,毫不留情--除非你有美貌之外还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能让车轮向另外一个方向滚动,比如象则天大帝那样.

      另外,我并不相信国语中关于骊姬夜哭的记载是骊姬和晋献公的原音重现,这太像我们现在某些作家笔下的报告文学的写法了—对这种写法,很简单的一个质疑就是:你是谁?能把人家的枕边谈话记录得如此活灵活现逻辑顺畅?

      但,至少让我们知道了当时的人对晋献公采取一系列废立措施的原因的看法,别人的看法也是看法,尽管这和当事人的观点有区别,特别是这种看法极为洞彻的时候,尤为重要。和现代报告文学地摊水准的猜测相比,史家笔下骊姬的“谗言”,将穿透今后数千年的历史,无数的争斗中,无数人在刀光剑影中毫不犹疑地决斗,是因为胜利者将拥有“私”与“无私”的注解权---只有胜利者才能够辨诬,只有胜利者才能对争斗中死亡的同类表现出慈悲,也只有胜利者才有面对未来的机会---晋献公无疑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他才会象老狮子一样同年轻的狮群们决斗,尽管他的做法不是最明智的,但这只是方法论问题,与其安于命运无常的安排,不如起而争之,即便失败,他自己也将无愧于自己那颗狮子般的雄心。

      土鳖抗铁牛

      关键词(Tags): #晋国(嘉英)#晋献公(嘉英)#骊姬(嘉英)
      • 家园 晋---权谋

        策划一个政治事件,背后都有一群人的利益和相应的政治观点。如上文所言,骊姬能够说动晋献公,在于一个基点:无亲而强.这是对周代贵族亲封制度的一个进步,对亲缘血缘关系的背叛,实际上扩大了政权的力量来源,晋武公兼翼和献公自己扩张的成功,为这个论点做了背书。

        持这种观点的,应该是很多在晋国激烈的政治格局变动中势力上升,与君主无血缘关系,但是又与君主亲近的人,比如骊姬,比如优施(骊姬的谋主),更广泛点,有士蔿(灭群公子的谋主),荀息(伐虞伐虢的执行人,晋献公最亲近的托孤大臣)。而小宗代大宗成功的君主和这群人有互生共荣的关系,所以晋献公对他们有心理上的亲近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君主专制制度的滥觞。

        但在君主专制下,君主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控制这无亲之力。如何让无亲缘关系的力量联合成一体,为自己或者自己的家族的利益战斗,而又不对自己造成反噬,这是一个新的而又连绵百代的问题。君主制本身的世代相替,是无亲之中有亲,和“无亲而强”的理念有着内在难以解决的矛盾—让别人不吃草,而自己总是在吃草,无解的问题。

        这个矛盾构造了今后几千年的历史,亲人总是被用来背叛,无亲又因为有一系列制度上事实上的不平等而无法贯彻到底--等到这个矛盾消除,君主制度也就寿终正寝了。

        在只允许州官放火,不允许百姓点灯的逻辑基础上,晋献公下定决心废太子申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为君者防范于未然的权谋。决心一旦明确,便发出了一系列信号:

        1. 将太子调离身边,镇守曲沃。

        2. 作二军,自将上军,而让申生将下军

        3. 让申生伐东山,衣之偏衣,佩之金玦。

        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一个目的,就是不再将申生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而当做一个方面大员。做一个方面大员,就有实际的操作大权,有实际操作,就有得失,有了得失,就有毁誉,有了毁誉,就可以有废立。所以,这相当于让他自生自灭:晋献公在等待申生犯错。这和后世唐代李渊对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使用相映成趣。但是,申生和李世民一样,能力都很强,在实际操作中,都没有犯大错,反而在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中,增强了他的声望。太子声望的增强又让晋献公/骊姬变得日益不安,而在唐代,承受这种不安的是李建成。于是,不安又让两者之间的妥协余地变得日益狭小。

        要解决这个困境,不让极端的流血事件发生,那么必然要有一方有所让步,让步基于自己合理的行动.

        士蒍说:太子不得立矣。……与其勤而不入,不如逃之。君得其欲,太子远死,且有令名,为吴太伯,不亦可乎?-----这是劝申生学为了给文王让位,披发行于吴越之间的吴太伯----男儿立于天地之间,海阔天空,如果真有能力,那又何必局限在自己的父亲把自己当做仇敌对待的国家,出去闯一番事业不是很好么?执同样的观点的有狐突。

        这两位都是智者。士蒍的后代是范氏,有一处封地在南阳,而后来存一国灭一国的范蠡很可能是他的后代或者亲族,因为范蠡也是南阳人,这是题外话。

        但申生不听.理由很相似:为人子者,患不从,不患无名;为人臣者,患不勤,不患无禄。今我不才而得勤与从,又何求焉?

        但,我不能理解申生的做法。为什么总是这么能忍?如果,申生把献公当作父亲,小杖受,大杖走,不让自己的父亲背负耽于美色虎毒食子的名声,这是应有之义,任由父亲被别人蒙蔽,担心事实上不那么严重的危险,那不是好的做法.如果,申生不把献公当作父亲,那么狮子和狮子之间是可以共存的,狮子和绵羊,就只是食客和食物之间的关系.而以申生的地位,年长,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德行被大家认可,外家是齐国,这几点都是骊姬的奚齐不能比的.或走或反,只要稍微明确自己的决心,很可能就不会发生以后那么多的流血事件.

        对晋献公来说,他看到申生的表现,也对骊姬说:吾不忘也,亦未有以致罪焉。难免有以后刘邦面对吕后/惠帝时羽翼成就时,无从下手,自我排遣的意味。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没有大错,是不可能硬上的,就此收手也未免不是一种让步。

        所以, 正如骊姬的谋主优施所说: 精洁易辱,重偾可疾.不忍人,必忍于己.忍于己太过,是会让自己的朋友处于灾难,让敌人变得更加凶恶的--于是骊姬发动了,而骊姬是忍于人太过!

        后世的智者陈平对权谋有一个很中国化的看法:我多阴谋,是道家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按觉得这说法其实是很深刻的:阳谋在于正道直行,而阴谋在于以智力制人。正道直行,顺应天时地利人和,那么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虽小必大,虽弱必强,绝少怨气,阴祸不多。以智力制人,则智有所穷,力有所竭,智穷力竭,则必为人所噬,制人则有怨气,怨气多必然阴祸多---这是理想的一般推理。人之处世,往往不知道什么是正道,所以纷纷扰扰莫衷一是。但由己及人,很多的事情还是可以看清楚地:

        比如郑伯克段,放纵自己的兄弟,等到罪恶昭然,一鼓而灭之,这在权谋上说并不算怎么过分,但还是要让人有所微辞:自己的兄弟不能导之以善,那么算是尽到了做哥哥的责任了么?而陈平一生所谋,也没有什么很过分的地方,但他依然说自己的后世“阴祸多”,这是智者和一般人认识的差别所在。这两位都如此,骊姬的阴谋,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可以归类为不自量力的了。即便一时得逞,自己的靠山倒掉后,反噬也是来得如此的快速和剧烈:献公未葬,奚齐/卓子/骊姬一网而尽。

        里克说:。。。夫孺子岂获罪于民?将以骊姬之惑蛊君而誣国人,谗群公子而夺之利,使君迷乱,信而亡之,杀无罪以为诸侯笑,使百姓莫不有藏恶于其心中,恐其如壅大川,溃而不可救御也。。。

        藏恶于心之类的,按照现在的标准看,当然只是说辞,小宗取代大宗,就已经藏恶于心了。但是,群公子之徒的利益,却是现实的存在,挑战很多人的利益,却又没有切实的反制之力,如此迅速彻底的败亡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所以,短期来看,骊姬之乱,是一场失败的权谋游戏,晋献公懂得权谋,但是迷乱于近臣妻子的谗言,杀无罪而以为诸侯百代笑;申生不知道权谋,天予不取,身受不祥;而骊姬,逆天而行,乡愿成贼。对晋国的公室来说,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博弈。

        而长期来看,可能是肇因于社会的发展,个人/单个家族的利益更加多样复杂,周代的礼制已经控制不了博弈的烈度,没有骊姬之乱,可能也有申生之乱。于是,大家需要一种新的游戏规则,构建一个可以容纳更多人参与博弈而又不那么酷烈相对稳定的系统。而这个系统一旦稳定下来,晋国的霸业就此展开。

        通宝推:山有木兮,
        • 家园 渐入佳境

          周代的礼制已经控制不了博弈的烈度。

          • 家园 多谢

            我一直想写下晋国,是因为我觉得晋国的演变是生成君主专制体制的先声,相对于以前的分封体制。商鞅所做,很多都是吸取了晋国的经验教训。所以可能是理解国史的关键所在。但是因为才力识见所限,再加上六心不定,杂事太多,只能先抛出这个半成品,后面的我得再补充点资料,慢慢写,不定期填坑了。

            先挂在这里给大家看笑话,也算给自己点鞭策。

    • 家园 太胖了杀花

      晋,晋商,耕地,有没有关系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