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胡适幼子的人生悲剧 -- 应侯范雎

共:💬190 🌺2869 🌵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商榷】历史和发明历史

      应侯河友这个介绍胡适之子胡思杜悲惨遭遇的帖子,揭露了唯成分论发的罪恶,俺读后很戚戚;但是,光戚戚感动是不够的,俺是个认真的人,读罢此贴,做了一番检索,终于悟出了发明历史的一些诀窍,写出来供大家分享。

      作者如此写到:

      (1954年开始的)这场批判风潮持续了十个月,范围广力度大,彻底的把胡适搞臭了。

      而那时流行“老子英雄儿好汗,老子汉奸儿坏蛋”,胡思杜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儿子,压力可知。

      这引起了纹石河友的质疑,因为稍有常识就知道,这一血统论的对联是一位老革命后代谭力夫在文革初的创作,怎么穿越到1954年呢?而应侯河友的回答是,1954年尽管没有这对联,但唯成分论的实质和文革并无不同。他加个穿越后的名目更好地揭示了当时的实质,这叫名实论

      我最初以为这只是作者描述历史时的笔误,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应侯河友不是在描述历史,而是在发明历史。

      其实,在1956年之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5星红旗中有两颗星,是团结对象。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城市人口才开始划分成分,在那之前城市里没有划分阶级成分,想搞唯成分论也搞不了。

      建国初几年,成分对当时城市里家庭出身不好的人没有什么影响,在农村也对后代升学工作影响不大。(参看http://news.qq.com/a/20100830/000765_1.htm) 而胡思杜在1955年被任命为唐山铁道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资料室主任,这个事实本身就是对1954年搞唯成分论的一个否定。成分的作用是在1957年开始后的各次政治运动中逐渐升温而在文革初达到高潮,后受到文革小组的批判而降温,谭力夫也被作为反动血统论代表而倒了霉。

      写到这里,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应侯河友对建国后的历史了解显然是很不充分的,怎么能写出关于胡思杜之死的这样翔实丰富的文章呢?

      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结果发现了很多关于胡思杜之死的文章,从史实的选取、体例的安排乃至具体段落句子与应侯河友都很相同。考虑到应侯河友的文章早就在其他论坛发了,那些雷同文应该是转帖的;而类似的文章很可能是参考了应侯河友的作品的。我自然感慨应侯作品的影响力了,可结果发现很多文章都指出了自己的同一个出处——南京大学沈卫威教授的研究。

      沈先生是胡适研究专家,应该也是胡思杜之死的最早研究者。于是我找到了沈先生载于《文化心态人格——认识胡适》(1991,河南大学出版社)一书的文章“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结果发现应侯先生的一文的史实部分基本全部出于该文,且体例安排包括有些语言的表达与沈文也基本相同,甚至胡适担心儿子跟自己年轻时一样不学好,思杜担心拖累党员亲属的心理活动分析也一致。这是否可能是应侯与沈先生参考了相同文献的结果呢?由于沈文主体是由自己对胡思杜的生前亲朋的访谈构成,并非已有文献加工,而这些访谈内容也多被应侯河友的文章采用了。这就应该能确认应侯河友此文基本是沈先生研究的整理汇编(沈在自己的《胡适传》中也谈了思杜之死)。按照西西河的标准,该注明“整理”的字样才合适;即便一定要以自己的原创形式发表,实在也该提一下沈先生的名字。

      但我不打算认为此文是抄袭沈文,既因为别人也许认为网文无须太认真,更因为应侯河友实在有自己的创作,以致与史实相同的沈文读后感觉大不相同。

      举几段话为例。“那时流行“老子英雄儿好汗,老子汉奸儿坏蛋”,胡思杜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儿子,压力可知。”这段议论沈文中没有,其他相同题材文章中也没有,是自己的创作。

      “因为成分不好,胡思杜一直没交上女朋友,三十好几的人单身度日,他一直努力工作,尽量乐观,以为会得到新社会的容纳,但却一直是二等公民。”且不说二等公民做了主任,看看沈采访胡的堂哥胡思孟的原话:“思杜找不到对象。别人一介绍,女方听说他是胡适的儿子,战犯的儿子,都不愿意了。”

      其实,如果一个地方,有人犯了有害声名的重罪,那么他的家人在当地总被人指点,讨媳妇嫁闺女都麻烦,----这个,实在是现在也常见的社会现象。而这,是不能说是在搞成分论的。因此,应侯这段话也是在沈先生访谈上的再创作。

      应侯河友的创作是很有效的——沈在回顾胡思杜之死的结语中反思了反右扩大化的悲剧,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通过种种变形和大发议论应侯河友批判视野就显得广阔多了。

      现在可以总结下我的发现成果了。那就是找一篇考据比较翔实的文章为蓝本,不注明出处,改头换面一番,加上自己的篡改、引申和大发议论,就可以做一个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了。

      其实我个人对反右扩大化和文革中极左的做法是深恶痛绝的,但是,剪裁历史,尤其近代史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当心一点,客观的还原历史,有时候需要先征服自己的心魔-----而这个,想必就是应侯老兄熟悉的任督二脉,希望能共勉之。

      通宝推:阴霾信仰,秋末冬初,以沫江湖,积吉,隔路山贼,四方城,思炎,润树,护城河,寒冷未必在冬天,否定之否定,非吾有,cheer,造船厂,苍野,胖的卡门,绿水,雪里蕻,王不留行,踢细胞,再闻鸡起舞,分瓜,iedgar,深夜腌的萝卜丝,fisherx,天涯无,金鱼眼,季侯,山有木兮,换了人间,西安笨老虎,老老狐狸,铸剑,

      本帖一共被 10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切,“战犯”出来后还娶妻生子哩,惶论“战犯之子”!
      • 家园 得宝必回,心魔很难征服的,有点类似屁股问题
        • 家园 我来点诛心之论哈

          LZ其实被第一阶段被围观,主要是因为意识形态问题,围观众大多是偏左,对其私货的意识形态问题大为不满。LZ可能也觉得意识形态问题扯不清的,索性绕开,讨论学术问题。

          可是恰恰西西河与天涯,猫眼,铁血不同的地方是,这地界妖孽太多,在河里意识形态问题争论反而可以博得支持。而学术问题,被这些妖孽盯上,那就完了,史料不够,资源不足,引用错误,还犟的话,那就只有被第二次强力围观了。更不妙的是被围观了之后,意识形态问题也顺带就被踩倒了,至少是影响力急剧下降。

          本来以LZ之才,在一般论坛绝对超越普通小白右愤,毛黑的有理有据的偏右人士,可惜这里是西西河

      • 家园 抱歉,因为对西西河操作不熟悉

        以为这一篇是发在“春秋史话”的,原来在“青史微言”,原来两个版块是不一样的,汗一个......也没想到这儿已经这么热闹了......

        更不好意思的是,刚才我把阁下的回复当成一个独立的帖子,回复了——看来还得加强学习,好好学习西西河的版面操作。

        阁下所说的“沈卫威”,不好意思,我还真没听说过。大陆上所谓的“权威学者”很多——说实话,对于这“权威”两字的含金量,我是存疑——不过不管怎么说,他是教授,大我二十年的,又是专门听胡适死人饭的,说他视野比我开阔,文章比我好,那是肯定的。

        但是阁下说我抄袭,我就大大不服气,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抄袭。

        我当时的史料收集,主要来自三本书:一是一本叫《闲话胡适》的书(是个系列),收集的是胡适亲朋的回忆录,二是罗尔纲《师门五年记》,三是胡适的《四十自述》——这些都可算是第一手的史料。我写《八王之乱》《东晋十六国》,都是直接看二十四史,以求第一手史料,尽管我是个民间草根历史写手,但是这一点,我是有追求的。

        阁下所说的沈卫威作品,这种二手货,我是不愿意用的。

        至于阁下这句话:

        现在可以总结下我的发现成果了。那就是找一篇考据比较翔实的文章为蓝本,不注明出处,改头换面一番,加上自己的篡改、引申和大发议论,就可以做一个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了。

        ——只是阁下的臆语了,或者,别人有可能是如此,但我不是。

        现在我要求阁下将那篇“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贴出来,(我找不到这篇文章),做个比较。

        也许史料采集用重合,我但是我相信,到底是抄的还是没抄,这还是能看出来的。

        阁下总不能说我抄袭,我就是抄袭,不是也是,对不对?

        请阁下对自己的话负一下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哈,怪不得有人说我抄袭

        我还奇怪呢。

        我那一篇,是整理一本叫《闲话胡适》的书,里面有胡适亲朋好友的回忆文章;还有罗尔纲《师门五年记》,胡适《四十自述》等书写的,并非看到沈君威先生的著作而写,事实上我根本没有看过沈君威的任何作品。

        看了楼主的文章,我刚才去网上找了一下,但没有找到那篇“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无从比较,就不知道两文的相似程度。

        我想烦请楼主将那篇“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贴出来,是否抄袭,一比较就知道了。

        嗯,我不是烦请,我是要求楼主将那篇“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贴出来做比较——因为楼主说我涉嫌抄袭,这事关我的人品,我为我的文章负责,也请楼主为自己的话语负责

        [COLOR=blue][/COLO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