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人还是应该买大房子的(反对政委的跌60%预测) -- 泉畔人家

共:💬36 🌺6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人还是应该买大房子的(反对政委的跌60%预测)

    不自量力一下,这里发表一下跟政委意见不一致的文章。本文主要是反对政委的近期2篇文章。 第一,个人观点认为房子还是应该买大的,买不起市中心就考虑近郊的地区。第二,个人认为政委预测的北京房价下跌60%不准确,北京部分中心区的房价,将来会出现超越所有人预期的超高价格。

    好,兄弟们先别急着扔砖头。俺是政委的忠实粉丝,但粉丝不代表就认可政委的一切观点,政委的这2篇文章,俺认为会误导很多人的。当然,也许事实会证明政委是对的,俺是错的,俺也希望如此的。

    言归正传,先说大房子,小房子的问题。

    这世界上的人都喜欢住大房子,当然人人别墅,家家500平是不现实的。但买不起大的,就在城市买小的,蜗居等待房价下跌,然后将来泡沫破了以后,就能买到便宜的大房子了,这是政委的建议。

    这个问题吗,实际上并不现实。why?多少算小那?20-30?那基本上就和住学校宿舍一样了,扣除厨房卫生间(这2再小也要5,6个平吧)。那么扣除公摊和走廊,如果有阳台再扣除阳台,屋里也就只剩摆下一张双人床的空间了。至于,衣橱,写字台,电脑桌,有小孩后的婴儿床。有亲戚来的时候还要有个再摆床或者沙发的地方。无论怎么安排,基本都不可能。所以现在所谓小户型,最小基本也都是40-50的。低于这个,生活就会严重不便了。这还是2口人的情况下。当然,福利分房时代,4,5口人挤10来个平方,厨房,卫生间公用也很常见。人是适应性很强的动物,但社会是在发展,年轻人来大都市是寻求发展而不是来受罪的。30以下,确实难以适应基本生活。能正常生活养育孩子,接待老家父母,40+是必须的。

    而看06年以来的中央调控思路,也是希望中国人住小房子。90/70政策,已经出台了好几年了。当然中央有中央的考虑,比如小房子节能,小房子会少用钢铁水泥,小房子节约耕地等等。只是,违反人类发展规律的东西,再强势的政府也无法长期逆天而行。人都希望房子越住越大,或者说房子至少有几个房间,能有客厅,书房,主卧,次卧,阳台。有别太小的厨房,卫生间。这几条一满足,基本也就100+了。

    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里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搞90/70,那么老百姓先会看几千万公务员们有没有贯彻90/70。可惜,不要说70,公务员阶层90以下的可能30也没有。政府工作人员们老人都有福利分房时代的蛋糕,年轻人也普遍能参加各种内部团购或者经济适用房。刚工作几年的公务员团购150平房子很常见。(几年前大户型不好卖,开发商喜欢把大户型团购销售)。

    所以我个人认为90/70和教育部禁止在校大学生租房一样,废止是早晚的。查在校大学生比查社会上几十万个楼盘方便的多吧,照样做不到。少男少女到了20岁了,干柴烈火,有租房需求,这个你再怎么压也没用。全国大学才多少个?学生都有学籍,集中居住,查寝也不难,禁止租房照样实现不了,最后废止了事。同样,人民渴望住上大房子的心情没有任何错误,有条件的人愿意买大房子,开发商也愿意卖。用行政手段可能压制一时,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尤其在公务员全都跑到那30里的情况下。

    当然这里很多人会说,大房子怎么可能买的起。对,房子贵,北京的房子更贵。这就是政委的另一篇文章里预测的了,北京房子要跌60%。恩,我也希望我这的房子能跌60%,那我肯定再买一套位置更好的房子。只是,这个,我个人认为基本是day dream(白日梦),中国中心城市中心区的房子价格,现在应该只是一个开始。10万也许和当年万元户一样,不过是又一个数字而已。05年以前,1万一平已经是恐怖无比了,现在10万已经出现,将来,10万会越来越多的。原因吗,咱们慢慢说。

    先看政委的计算方法

    定了性,就好办了:资金推动的泡沫。这个泡沫有多厉害?如果北京有500万套房,每套200万元,市值是10万亿。这个数值是“浮盈”,真金白银掏出来投入买北京房子的资金有多少?北京2009年房子卖得最火,共卖出18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这和存量面积比起来只是30分之一(数据未必准确,粗略估计)。2006年以前,房价都不高。假设2009年以前,用来买房的资金是2009年成交额的4倍,2008年算一半,2007年算四分之三,2001-2006共六年均价在三分之一以下,加上2000年以前的算2倍。所以,历史上用来买房的所有资金,约是五倍的2009年成交额。如果2009成交面积是历史存量的30分之一,浮盈就是六倍。我这个估算可能有些不精确的,但浮盈五六倍并不离谱。北京有多少人什么也没干,只是买了一两套房,就资产200-300万以上?不是巨大的浮盈,这钱哪来的?

    市值规模是10万亿,浮盈是500%-600%,这就是北京房产这个超级泡沫的浮盈规模。而这个浮盈的套现压力,从来没有表现其可怕的一面。

    第一,500万套房子相信是拍脑袋的数据。那么到底北京有多少套房子?这个不好查,但数据总能找到的。在北京这个城市,我们查供热面积就行了。在北京这种北方城市,冬天没暖气的房子相信有,但不会太多,尤其这20年新建的房子。那么北京集中供暖面积多少?这个地址里有 http://news.xinhuanet.com/life/2010-04/15/content_13356639.htm

    2009年,北京热力集团集中供热面积1.56亿平方米。注意,这里边是包括各种中央机关和使馆区等大量非住宅建筑的。里边还有1月5日天然气的日用量达到5700万立方米的数据。考虑北京迎接奥运,应该早就禁止了烧煤取暖的锅炉,那么这个天然气使用数字,我们就能大致算出可能的供热能力极限面积。同样,这5700万里有各种需求,不是单纯用来供热的。

    我们假设这1.56亿供热面积全是住宅,再加上一些学校机关有自己的独立供暖能力。那么北京有供热的住宅面积我们算2亿平方吧(实际我估计可能也就1.3或者1.4亿),100平一套的话就是200万套。政委这个500万套,即使加上几十万套没供热的,烧煤的房子,也是严重高估了。北京2009年建设面积1880万平方,20年也就3.6亿。而1989年,肯定没这么强的基建能力,北京房产存量,按北京户籍人口1200多万算,人均30,正好就是3.6亿左右。均价按3万算,10万亿市值算是有了。但是北京人口究竟是多少?看这个地方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0459681.html?fr=ala0

    1998年北京1246万人,2008年,2213万人。但北京的户籍人口可没怎么增加。而北京2009年2月北京瞬间人口已经突破3074万人,北京地区的支付宝用户数达到1162万. 那么北京如果有3.6亿平房子,按户籍人口算,人均住宅就接近30平,按2200万人看,则是20左右。这个,应该大差不差了。

    这样算起来,政委10万亿的市值,要建立在北京有4亿平左右住房,均价3万左右才能问题不大,但供热面积不支持这个数据。能供热的房子,也就顶多2亿平。另外,这还是整个北京,包括密云等各个县城,乡镇的数据。这些地方的价格能不能按3万均价算,还要打个问号。

    至于政委说这有500%的浮赢,有巨大抛盘压力。我感觉政委就可能有所偏颇。北京不是深圳,北京好位置的房子,主力不是各地打工者靠收入买下来的。而是当初江山易手后的产物。实际上例子很好举。比如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社会占据市区很大一片地方,他们的房子就会在自己的大院内。北京类似人民日报的单位很多,位置普遍也很好。他们的房子基本都是福利分房得来的。都是自己住的。会有卖的,但一年顶多百分之几,就算北京房子涨到50万,他们还是不会卖的。至于他们凭什么能住在那,人家会告诉你,我爷爷当初跟着毛主席,钻山沟,打游击。我们家死了多少多少人,才有了今天这么一套房子。你们还觉得不公平

    想要我们这位置的房子?你跟着毛爷爷打天下了吗?

    实际上凡是政治中心城市,都是这样。最好的地段,必然是要为权利机构服务的。以中南海为圆心,故宫,中南海,使馆区,各大部委的办公地点,中字头国企总部,央行,财政部,四大行在地方上那是不得了的。在北京,也许根本就抢不到什么好地段。军队,公检法也都必然在中心。北京我了解的少,就济南来说,济南市明朝成为山东省会。城墙里边的路名就说明一切。东边是按察司街,西边是铜圆局街,中间是府(山东巡抚衙门)前街,周围什么运署街,庙前街(文庙)。这些地方就能告诉我们当初什么人才能居住在这城墙之内。大明湖是明朝德王府,德王府自己占了济南市城墙内面积的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里再把各种衙门摆完,基本就没多少地了。

    所以我觉得政委所谓的盈利是个伪命题。中国是秦政体制,自商鞅变法以来,或者说自周朝武王伐纣以来。这套等级体系已经严格确立。九鼎意义重大不是因为它有多少铜,而是背后代表的权利。王宫坐北朝南,左右布置东市西市,各种权利机构沿权利中心分布。留给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从来就少的很。所以白居易进长安的时候,顾况会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当然,顾老师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时候,就说‘道的个语,居亦易矣’。你今天如果也能张口就能创作出野火烧不尽这样的经典,也会感觉,北京居,so easy(很容易)。

    北京4.2万亿平米的房子(网上有这个数据),即使有10万亿的市值(要求密云等地也要到3万),就真的泡沫极大了吗?那可也未必,帝国的中枢是权利中心,也就是资源分配的中心。权利中枢的价格,应该和这个权利所能调动的世界资源量成正比,这个咱们下回再说。

    通宝推:天涯浪子,
    • 家园 非常清晰

      顶一个

    • 家园 数据错误。。。

      从供暖面积入手研究倒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北京热力集团,负责中央各单位、使馆区、医院、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单位供暖,所辖热力站近2500座,集中供热管网超过1000公里,供热面积1.56亿平方米,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 ”

      自己引的数据,最好查清楚。。。。6亿平左右的供暖面积比较靠谱。http://news.sohu.com/20091109/n268067664.shtml

      另外据我所知亚运村好像就是用电热的,应该不计入供暖面积。不知道这样的房子在北京有多少。

      “另外,这还是整个北京,包括密云等各个县城,乡镇的数据。”简单查了下没有找到全北京供暖面积的权威解释,但是密云的官方数据是300万平,影响应该不大。但是即使在市内八区,集中供暖面积也不是100%

      news.qq.com/a/20091107/000345.htm

      随手从baidu上抓的链接,但愿不是假新闻。。。。

      按照你的算法,似乎陈经的数据更靠谱了。

      大房子我也喜欢。90平?抱歉。。我对200平以上的更感兴趣,最好是一个独立的豪斯:)大房子都想要,买得起是关键。在中国的房地产这么“兴旺”的背景下,租房市场相对买卖市场平淡太多,这很难说是一个正常现象。

      • 家园 买不起,努力赚钱是正事

        现在在福州机场,每次去福州都是找一个开黑车的小伙子,昨天来的时候光我公司的就接了三次,而当天是不止我们几个人的,每次160块,我是中午到的,小伙子饭也没吃,但看得出来,他在努力而开心的赚钱,我想他也在为自己的房子而努力吧。

    • 家园 就是这么回事,有些数据或者不精确

      但大道理没说错。

    • 家园 讨论帖:供给和刚性需求

      从国家统计局上查到得数据

      供给:01-08年北京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总和10077.41万平米。

      需求:01-08年北京高等院校毕业生649805人(大专和本科,没有研究生)。

      得到人均住房面积155平米(这里面假定外地大学身全部留在北京工作)

      如果64万大学生中有一半北京人,北京本地大学生32万。

      2003年北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0%,01-08年整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假定为50%。还有32万北京年轻人需要买房

      需求:32万北京本地大学生+32万北京本地年轻人+32万外地大学生=96万

      得到人均居住面积104平米

      按90标准,人均45就足够了。这样看的话,泡沫还是很大

      不过需求方面还要探讨,没有算改善性需求,怎么改进,希望大家能够讨论。

    • 家园 想知道这个人口是怎么瞬间上800万的

      1998年北京1246万人,2008年,2213万人。但北京的户籍人口可没怎么增加。而北京2009年2月北京瞬间人口已经突破3074万人,

      可别忘了08-09年可是金融危机 怎么大家都找不到工作跑到北京来了?

    • 家园 好文!不得不花!
    • 家园 花!泉畔兄的观点总是这么视角独特,新颖有趣!
    • 家园 真有统计的话,大学生在外租房子的绝对不是多数

      很多问题不是想不想,应不应该决定的,甚至是完全决定不了的

    • 家园 论90/70的必要性

      90/70作为标准肯定会有过时的时候,但不是现在.

      个人认为,90/70最主要的作用是:重新树立当前阶段主流居住条件的标准,也就是普通民众自购房屋和社会保障性质房屋应该采取的标准.

      人人都喜欢大房子,大房子固然好,但是其带来的后果是把居民收入全都集中到一个口袋里面去了,从而影响社会的消费平衡,也限制了服务行业乃至上游行业的发展.这个喜好固然有人类本性的因素,舆论的诱导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将90/70作为一个舆论宣传的主攻方向,改变大众思维习惯.

      对于超过这个标准的房子,应该祭起市场工具,单价直接上调50%.而在此标准之内的房子,不管是租还是买,政府都应该成为主要的保障供给力量.

      中国有这么多人口,居住的需求是存在的,即使是廉价房/租住房占到主体,这些房子也是要造出来的,对基建的需求仍然是存在的,上游行业应该以此为基础来设计自己的发展,而不该以畸形发展为基数进行计算.

      • 家园 我觉得可以有更多思路,例如可以较大提高容积率

        我们中国不应该追求美欧那样的容积率。

        而且现在建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监管,摄像头等等,许多技术都比以前先进了。

        我们应该可以建立治安良好的高密度居住区的。这个应该可以成为中国的创新。

        发达国家和亚非拉的城市贫民窟的现象,我们是可以防止的。

    • 家园 刚有朋友买了套小的,48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