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谈朱温 -- 清风席卷

共:💬749 🌺2634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哦?那次记者会啊?说详细点行吗?

        我到记得那个经典的段子

        乡长调戏朱镕基

      • 家园 朱气势虽足

        但说军事水平,也就是个二流将军的角色。大手一挥,不计代价的冲锋,最终即便算胜,也是惨胜。

        别忘了朱上台伊始,说的是国企三年"脱困",结果下来,大部分国企倒闭告终。这就象一个医生号称药到病除,结果吃了他药的人一大半都死了,虽然说也算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但总不能说是高明的医师吧。

        • 家园 其实还好啦

          能把当时一锅粥一团麻的经济在短期内调理清楚,其认识水平/操作能力/胆识魄力应该都是非一般的高明

          至于国企,当时恐怕没有更好的策略,即使放到现在看,那时的大部分国企以倒闭告终也不可避免;如果倒的慢些,其占用的资本/人力/资产等资源就不可能那么快进入市场,改革的步伐势必放慢;大部分的国企不倒,就不会有现在民企的空间.

          • 家园 调理清楚与否不好说

            但是先把国企搞死,再造势宣传国企死掉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别无他途,总有打哪指哪的味道。

            当然如果你问我有什么办法,我肯定是没有。如果我拍拍脑袋就能想出更好的办法,那么作为总理就不是不高明的问题,而是完全不称职。

            • 家园 办法多的是

              现在那些运行好的国企其实被骂垄断导致的,实际上不是,全都是真正梳理过内部管理的,我在外企和国企都呆过。两相比较,太多的相似之处,内部斗争暗流涌动,效率让在小公司呆过的都会苦闷不已,但是他们靠的真的不是这个。大部分公司要靠财务约束,流程化管理,当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技型的大型公司太少,也不可能都是。一个公司大了,保持科技活力是必须的,但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控制风险。

              当年的经营不善的国企,现在宣传的是效率太低。实际上效率二字靠的不是卖了,而是靠一个光明的前途和一个全企业都认可的制度。让员工和公司的利益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致的。当年那些国企死在三角债上的太多,产品卖出去收不回来钱。到如今现在的运行良好的企业,在资金方面基本不会承担高风险的付款方式,基本上是预付款,进度款,尾款一笔笔的收,顶多有质保金,哪个还傻不垃圾的去放款?情愿不卖,也不会放款。如果那些年不是一卖了之,而是从财务制度上严控,至少少死三分之一的企业。

              另外一批企业是因为内部员工监守自盗,销售员卖出产品,自己把钱拿走的不在少数,当然大部分是低价销售,自己把多余的利润空间拿走,老鼠仓不是股票中有,当年的国企到处都是。有钱了要么吞并自己的公司要么另立山头把原公司击垮。甚至生产线上的工人也是今天偷一件明天偷一件。这些东西与什么效率,技术都无关,加强监控就能解决的事情,一卖了之,今天的中国五百强中的私企有多少是当年的国企?真的卖给私人就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是因为私人老板拿到手后他自己就这么发家的,当然明白怎么去防,而当年真以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不明白?只是个人都有私心而已。到如今让中石油中石化这种类型的企业再出现这种状况是肯定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些大国企们能做到,当年的倒闭国企就做不到

              无他

              第三种原因,就是参与促成卖国企的各方都有着共同的利益,得到这些利益的方法就是要卖出去。至于那些老实的下岗职工,只是任人鱼肉而已,他们经历了毛时代的教育,对于社会有自己的信念,当年国企改革之后的东北惨状,没有人明白,当年很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技术人员都跑去菜场捡剩菜回家煮了吃,此情此景,以一个阵痛就能解释?建国初期也不会出现这种阵痛。

              当年南方的制造业企业去东北把很多下岗的技术人员当宝贝一样的请到南方就能明白这事办的是多么得荒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骂国企是因为公有制企业还没消灭完,造成换皮的阻力。岂止是

                东北国企惨啊

                全国都惨,我老家国企基本全部被集中搞垮,那几年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绝望之中。到处是毫无保障为生存挣扎的失业工人,卖淫业一下兴旺起来。

                不久后一个街头苦力与公务员的小冲突导致了上万人和政府的对抗。

                朱镕基其人我甚恨之。

    • 家园 挺朱还是温,绝不是白领与农民的矛盾

      对这两位总理的评价的激烈争论,往往转进到考察争论者的立场问题上。很常见的观点是,小白领在朱时代占了便宜,到了温时代就为了买不起房就开始怨天尤人;而下岗职工和农民在朱时代忍辱负重,现在终于有所改善了。于是,屁股问题就成了第一位的。

      不过,在下总对这样的争论感到有些怀疑。宏大分析还是让大牛们来做,我先谈谈身边的例子。

      本人04年本科毕业来到北京,傻乎乎的一直读了六年书,所以只能望房兴叹。至于我在北京工作的中学同学,大概有十多个,很多都在09年房价暴涨之前买了房子。他们的父母有公务员、教师、技术人员等等,一般可以出得起小户型首付(有一个例外,父母都是财政局的,下手又早,05年就全款买了套一百平的房子)。而现在欲为房奴而不可得的几位同学,首先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读了研,07年才毕业,第二个共同点则是父母或是单位效益不好或是根本就是下岗职工,因此只能靠自己攒首付。因此,虽然这几位同学的本、硕学校都很好,工作也都不错,但紧赶慢赶,没赶上09年的起飞。

      那么,现在骂温相最厉害的白领,等同于在朱相时代得利的那些人吗?这是同一个阶层吗?事实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然是朱相时代的最小受益者。当他们读中学时,无论是在破产国企还是农村,都生活艰难,父辈们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避免重蹈覆辙。而当他们终于实现了这样的目标之后,才发现知识并没有改变命运,甚至多读了几年书反而成为一个杯具。

      因此,这些人对温相的不满,如果要划分人民内部矛盾的话,只能说是过去的阶层分化的延迟机制生成的矛盾,而不是他们与今天的农民、工人之间的矛盾。正是过去的工农子弟好不容易在今天成为了白领才最担心房价问题,过去的受益者反而影响不大。

      另一种矛盾,则可以说是因为工作时间差而引发的同代人之间的矛盾。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同是一代人,读了专科、本科工作的就比读了硕士、博士的活的轻松自在。但其实,教育本身就不过是一种导向不同社会分工的分流机制,至于分流之后生活的好坏则取决于市场需求了,没有道理说学位高就该过上好生活。

      当然,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房价的离谱程度已经让更多人承受不住,但这仍然是从社会底层向上逐渐扩大,而非自上而下。房价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绝对不是白领和农民的矛盾,而是民众这个整体与部分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最后说一句,这不过是对房价问题的一个简单看法,本人自认为没有能力评价朱和温的执政水平,只能拭目以待看未来结果吧

      通宝推:kelly,
      • 家园 今年这波大涨来的好,

        直接毁灭了很多人的买房幻想,很多房东也根本就不卖了(只要有人买就直接涨15万,直到下一个想买的房客来,再涨15万)。。。

        租吧,租都租不起的时候,就逃呗。。。

        • 家园 恩,作为一个卢瑟,我现在很轻松了

          两会前还操心一下将来在北京买房的问题,现在直接不考虑了,并且准备逃离帝都。而出了帝都一看,可能会去的几个地方房子都真是便宜啊。。。

      • 家园 农村要看怎么定义

        镇上的算不算,小城市里的算不算。

        实际上比如我们村的我加所在的组里,考上大学的只有三个人。其他都是在外打工在家里盖个房子结婚。

        现在背房价的不是单单农村的孩子在城里上学做白领的族群。其实有很多城市的孩子。

        比如江苏,在南京的白领阶层实际上还不是农村出来的,很多都是江苏其他的市里的城里人。

        而对上海来说,大量的白领阶层更多的是来自于其他市的,比如说南京市的人在上海,他还是要背负上海的房价

        真正农村阶层上了大学成为白领的比例非常少。

        农村大学生的比例现在已经降的非常少了。现在大学入学的学生中农村人只占了17%左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