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知青问题的一点看法 -- 渔樵山人

共:💬314 🌺2270 🌵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的这句话也没说对,至少是不全对……

          当年去干校,支边,学习班等等那是强迫。如果不去的话,是会有人冲到家里把人带走的,或是人去上了班就回不来了。

          一、去干校,学习班,那是上级安排,要说是“强迫”也成。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你的老板你的上司叫你到哪儿工作,你能不去么?俺也随爹妈在干校呆过几年,远没伤痕文学整得那么伤感,又不降你的工资,带薪参加劳动,而且劳动任务还不重。至于“上班了就回不来”了什么的,没听说过,也没看到过。俺爹的机关,爹妈去了干校,机关有家属委员会,专门管留守孩子,从没听说过什么“上班时就弄到干校连家都不准回”的!

          二、至于“支边”,俺们院儿里就很多,介个首先要自愿报名,是吧?介个程序,是免不鸟必须走滴,是吧?那会儿俺们还小,曾经挨家挨户去送过喜报,介个过程中,确实有本人或爹妈反悔了不干滴,但是什么“冲到家里带走”滴事儿,没看见过,也没听说过!

          噢,俺说的五七干校,是四川省委和省级机关的五七干校,在米易县的湾坵——估计河里可能有跟这儿呆过滴朋友。

          • 家园 全对是一个很奢侈的要求

            干校的成员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去“锻炼”的。这种多数大约就象你说的那种自愿。还有一种是有“问题”的。这种就没有你说的那种自愿了。当年我家老头儿就是因为历史上加入过三青团被送进了干校。就是去上班就没回来。连换洗的衣物,被褥都是老太太给送到干校的。然后连工资都扣了。一年多以后回来才补发的。虽然最后一分没少,可家里猛然少了一半收入日子过起来还是很有些窘迫的。

            再说,拜托您看一看上下文。山某只是在说所谓强迫知青上山下乡对于文革中的政治形势来说,真的说不上什么强迫。

            • 家园 加入三清团就进干校?

              我太爷爷可是被国民党了也没享受到啊,继续上班到时候退休而已。要说受迫害那还真有一次,我们那儿刚解放的时候我们家被地方政府当敌属封过房子,因为我太爷爷领着他队上的修路工人跑国统区青岛去了,后来他们去为党国抢修陇海线在海州从炮弹底下爬回鳖党统治区以后,就把房子还给我们了。

            • 家园 抱歉,俺在干校时,上铺就是一个前国军青年军三青团……

              也不是你说的那种情况——这至少说明你说的情况并不普遍。

              而你的说法至少容易给人以很普遍的感觉——俺要求更准确客观一点,应该说是并不奢侈吧?

              同屋的是几个省厅级老头,基本上不干活儿。其中一位是敝省教育厅长,他的活儿就是坐在田坎上赶麻雀。人都跟他开玩笑说他是成本最高的庄稼守护者——他老当年月薪240大毛,呵呵……

              顺便说一句,俺的革命历史的启蒙,就是得益于介几位老者——噢,还有那位前国军青年军三青团。

              有问题的受审查,那是去“学习班”,介个是行动自由是受控制的——类以于“软禁”,去干校的既或是有问题,那也是受审查后接受煅炼,等待分配工作,行动基本上是自由滴。

              俺只说俺知道滴,象上班时就赶到干校滴还不准回家滴,的确没听说过。

              呵呵,俺爹就是受审查滴,也挂过黑牌。

              • 家园 真是抱谦了,没想到您是个去过干校的老人家

                回去看了看原来的帖子,山某不过是讲文革中的强迫是和90后理解的强迫不是一个概念。没想到这么简单的概念老先生都不允许借用文革中至少有一部分强迫发生的去干校,学习班的例子。那好,你赢了。没人被迫去干校。

              • 家园 这个没错,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也去过5.7干校,难道说毛主席

                德主观故意就是迫害自己的女儿?

                • 家园 貌似并不存在一个5.7干校总校+若干分校的体制

                  5.7干校由各个系统自行举办,在全国层面并无统一管理,不同系统对通知的理解和适用完全不同,因此办出来的干校也完全不一样。

                  比如国务院直属口在甘肃搞的那个干校,我看基本就是借机搭车搞员工福利,美其名曰干校,其实就是建了一个变相的疗养院;而我所知道的另一个干校,比如沙洋农场那个,则跟监狱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那个干校在改开后直接换了个名字叫沙洋劳改农场,至今仍是湖北省较大的监狱之一~~~

          • 家园 我妈就是被居委会老太太天天做工作,天天烦,才下放的,亏了

            到现在还是农村户口,定销粮。说老实话,到现在我妈还埋怨那个老太太。

            而我堂舅舅们就要“钉子户”一些,敢于和老太太们一起歪缠,结果就一直没下去,后来居委会还给安了工作。

            ——你说,上哪里说理去。

      • 家园 你这个“强迫”很值得探讨一下

        “强迫”一词一般是这么用的:我要你干什么什么,你如果不干,我就“迫害”你一下,例如不许你吃饭或者把你关进监狱。如果不严重,达不到公认的“迫害”程度,例如就是骂一顿,一般也就不算强迫。

        而如果按这个标准,那“大多数知识青年是被强迫去的”就很可疑探讨一下了。首先数学就说过,他自己就没去,因为一家去几个也是有计划的,他想去都没去成。其次河里也有人说了,自己的同学朋友就有死赖在家里没去的,最后也没怎么样。我还就遇到过打算自己去换姐姐不去的。因此我觉得,这么“强迫”可能也就是批评教育骂一顿,或者被旁边人看不起之类,也不是多么严重的事情。当然了,可能不许入团入党。但是不入党有什么大不了的?全中国不是党员的是大多数么。

        我现在猜测,知青下乡这件事情,可能大多数人也是个随大流。伟大领袖一号召,各级党组织一动员,积极分子一带头,大家都呼呼啦啦跟着去了,反正大家一起去我也去,大家都不去我就不去,我就属于这种人。我不想当积极分子入党,但也不想被人鄙视,整个一浑浑噩噩,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但问题在于,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心里其实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就该积极,就该先进,就该入党,就该当领导。在他们看来,被批评教育骂一顿,不给入团入党,就是了不得的“迫害”了。所以他们说,我是被强迫的啊,不去不给我入党提干啊。归根到底是觉得自己就是高人一等。事实上整个对知青运动的否定,其落脚点也就是“高人一等”,哎呀呀,我这么优秀的人,就该上大学当干部进大院的么,怎么能让我去农村呢,严重的迫害呀。跟“强迫”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要说到强迫,义务教育倒真是强迫呢,但是你公鲨肯定不会说,绝大部分孩子都是被强迫上学的所以干脆别上好了。可见强迫不强迫跟正确不正确是两码事。

        • 家园 真是奇谈怪论,能够把义务教育和上山下乡混为一谈的

          虽然都有个字面上的强制。一代人,放弃上学,工作的机会,放弃家庭,放弃婚姻恋爱,心甘情愿去修地球。传教士传道咩?我倒觉得你有这么点意思。

          上山下乡是强迫行为,这个还需要争论吗?这个和义务教育能够相提并论吗?你懂不懂上和下,左和右,前和后的区别?

        • 家园 【强迫或强制】mandatory或者forced

          要说到强迫,义务教育倒真是强迫呢,但是你公鲨肯定不会说,绝大部分孩子都是被强迫上学的所以干脆别上好了。可见强迫不强迫跟正确不正确是两码事。

          的确,强制与正确与否并非必然联系,譬如手术后强制消毒。

          但是上山下乡,即便有人随大流,是在绝大多数人不情愿的情况下被迫或被强制的(也许强制手段只是父母办班、街道反复“动员”),否则就不会有79-80年的大返城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恐怕主要体现在强制儿童家长送孩子上学,而孩子要进学校受教育这个理念是绝大多数家长赞同的吧?

          法西斯送犹太人进集中营是强制;家长送孩子上学也有强制成分,这二个强制肯定不是一码事,那上山下乡呢?

          • 家园 你要讨论什么问题?

            我们现在已经达成一点共识了:强迫不强迫跟正确不正确是两码事。

            在这个共识之上,你打算讨论什么问题?你要是想讨论上山下乡正确不正确,那你就不要拿强迫做理由了,我们都达成共识了嘛。

            你要是要讨论强迫的程度,那也行,但是已经共识了,那强迫得厉害不厉害就跟正确不正确无关,对吧。事实上当年上山下乡的强迫程度远远不如义务教育,你自己都说了,也就“也许强制手段只是父母办班、街道反复'动员'”,这比如今违反义务教育负法律责任可轻多了吧。

            至于说“知青大返城”,那是整个国家路线改变之后的事情,路线不改变,根本就没这回事,并不构成“绝大多数人不情愿”的证据。其实“知青大返城”中绝大多数也是随大流,大家闹我就闹,大家回我也回,大家不回我也就算了。

      • 家园 大家做待业青年就不算是被强迫了,是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