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文明复兴(一) -- 井底望天

共:💬99 🌺90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再回一个

        宋代在金融领域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

        元代也发行纸币了,但是元代的钞法不是宋代的钞法,他们的发行与治理办法是从金人那里学来的。

        而金人则是COPY宋朝但是没学到精神。所以是个不完全的山寨品的翻版。

        再加上元代行政治理能力比较差,所以钞制混乱不说,市场上也没有信用了。

        大明建立以后,倒是也想发钞,奈何宋朝的制度学不会,只能学元朝的。不过最终钞票竞争不过白银!

        大明入超的白银硬是打垮了纸币,大明是在不情不愿的情况下才最终接受白银放弃钞票的,这说明了“货币不天然是金银,而金银天然是货币”这个道理果真是颠仆不破。

        假使宋朝也有入超的白银供应的话,那白银这种有保存价值的良币一定可以也把会自动贬值的纸币给打垮的。奈何宋朝时人类没有发现美洲。

        所以,在宋代就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稳定发行的纸币把少量的白银和发行不足的铜钱从市场上逼走了。

        美国人说宋代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学思想是超前性,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人都是逼出来啊。

        有白银入超的话,那纸币绝对要垮台!

        兑换务里,优先兑换的肯定是白银,其次是铜钱,再次是盐钞。

        使用大额货币是经济发展大宗交易频繁,市场容量膨胀之后的必然需求,而金银都是作为大额货币的良好载体,奈何中国金和银产量都不很高。

        自唐到宋以来,白银产量略有增高,但是始终不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一直无法普遍流通作为货币而是作为高价商品流通。宋朝有外贸,所以白银的情况比唐朝稍好,而且经济流通快,所以在南宋时白银有货币化的趋势,但是总体来说,还是白银供应不足。

        本来有铜钱,但是铜钱大量流入金、高丽、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于北非东非。。。。。。

        国家铸币不仅仅要应付本国需求,其实还同时是给金、高丽、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于北非东非的贸易活动提供辅币!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要发行N个国家的货币啊!

        缺金,缺银,铜钱外流,怎么办?只能印纸了,这是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1。宋代纸币在北宋一直保持稳定,在南宋时则前期比较稳定,后期贬值严重,但是,请注意但是!国家要求交纳税赋,必须钱钞各半,也就是说,你只要交税,就必须用一半的纸币。光用铜钱,或者光用纸币,都不行。

        这就从国家信用的角度保证了纸币的流通。老百姓必须接受纸币,否则无法交税,而纸币贬值的结果,政府也同样接受。

        明白了?从这一点来说,KMT政权连一个古代政权的金融水平都不如。

        2.货币贬值的时候,国家通过发放金、银、铜钱、盐钞、茶叶等高价流通物对纸币进行收兑,市面的纸币就会减少,那么兑换铜钱的价格就会提高,这个就是所谓的"秤提“(使货币升值),与“折阅”(贬值)对称。

        明白了?

        金银铜钱茶叶这些是实物,收兑钞票实际回笼并且投入实物,而用盐钞来收兑就是转移支付,因为盐钞出售的不是盐的本身,而是你购买期盐的权利。

        盐钞可以选择兑现或者进去兑换务进入期货市场。。。。。。。。。。

        准备金?

        在神宗皇帝那里,准备金太过时了,他是直接发展到国家信用担保的层次了。

        南宋维持会子币值的最根本的底牌不是什么准备金和提秤,而是赋税的货币部分一半征收会子这样的国家信用担保。

        对比一下前面有人举例的KMT政权。

        想用金元劵银圆劵来兑换硬通货,其实从财政技巧上来说,并无错误。

        而且发行也并不是不可以超量的,只不过要有一定限度和计划。

        奈何KMT基本就是只发行,不回笼,最后干脆还不许自由兑换了!

        说实话,这财政运作得连一个古代政权的水平都不如,简直就是明火执仗的抢劫了,被GCD推倒了还真TM不冤呢。

        宋朝发行业过量,而且可以说发行得非常过量,但是都还会组织收兑,允许用贬值的货币交税,或者用盐钞这种期货兑换,今天花明天的钱搞转移支付。

        KMT呢?那就等于说是不准备过了!

        黄仁宇在他写明代财政的书里说,中国自古没有数目字管理,简直就是荒谬。

        他自己没看到史料,那是他自己无知,无知也就算了,还非要喷。

        假如中国没有数目字管理和数目字管理的制度,咱家还真不知道期货这种二级市场是怎么个运作法,国家是怎么今天花明天的钱的。

        真要按他说,中国自古以来的都没有财政。

        拜托,黄老爷,你说的那是KMT吧!

      • 家园 世界就是自己的镜像。

        世界就是自己的镜像。

        自己也是世界的镜像。

      • 家园 赞两宋

        科技文化经济都是首屈一指,除了军事,可惜外敌太甚,否则还不晓得创造出多少东西。

      • 家园 此篇甚为精彩,宋以前,中国确实是文化与产品的输出大国

        那个时候的中国产品,颇像今天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新产品,不管你是iPod、iPhone,还是iPad,一推出来,全世界的人士们就跟着一起抽风。

      • 家园 闲聊:对古中国人“高级产品留国内,次货倾销海外”的做法

        表示严重愤慨

        一般现在俺们的印象里,中国大规模由海路外销瓷器,是宋代以后的事,唐代似乎就只是用骆驼通过丝绸陆路向外运丝绸而已。但是随着考古发现,特别是“黑石号沉船”上6万件唐瓷的发掘,原来唐代安史之乱后,因为西域不好走了,南方海运就已经很成规模,而且向世界倾销的物品也已经主要是陶瓷货品。

        让俺十分之泪奔的是,现在研究认为唐代外销的主要货物“长沙窑”陶瓷,是……当时国内的次等货……

        林梅村先生的《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里,对此有较详细介绍,顺便还考证了一把中国小伙阿拉丁那把神灯的模样

        找到了一个长沙窑的网页介绍:http://www.artchn.com/study/argument/197001/artchn_68178.html

        长沙窑瓷器在质地的致密和成型的精巧程度都逊于越窑青瓷和邢窑、定窑白瓷,因而价格就便宜许多。比如同时代的一件长沙窑壶只标价“五文”钱(高19厘米),浙江出土的一件越窑盘口壶上刻“价直一千文”(高47.9厘米),两件瓷壶大小相差不到3倍,价格相差却达200倍,因而在当时,物美价廉的长沙窑成为畅销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等品供国内人使用,下等品才出口赚钱,这个说法……看着似乎好象依稀貌似十分之眼熟……

      • 家园 新版3D西游记,讲英语,孙悟空由西方人扮演

        是央视大导演的筹划。

        文化主体性,在邓时代已经崩溃掉了。没有了文化主体性,何来文明复兴?

      • 家园 转些某个历史达人的观点

        是在讨论阉党和东林的时候说到的:

        你不能局限在阉党与东林的层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你应该在皇权与政权的交锋这个层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阉党能作为政治势力长期存在,是因为他本身的权力来源就是皇帝,阉党就是依附在皇权之上的皮而已,他体现的本质上依然是皇权。

        而政权则实质上由官僚地主阶层把握,并在相当程度上体现自己的利益分化。

        这是一个传统上即具有的由政治结构所导致的内耗的反应,这种反应不以时代变迁为变化,也就并不见得就体现为阉党与东林之间的斗争。

        汉唐以降,宋明以来,这种皇权与政权之间的博弈就象一个黑洞一样吞噬了几乎所有的伟大人物。不是说没有阉党,这种斗争就不存在了。

        没有这种事。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地域广大的国家。

        要统一就必须要有一个集权的中央政府,而要一个集权的中央政府就必须需要一个庞大的文职官僚结构。而这个结构是始终膨胀的,一直膨胀到自己把自己吞噬掉。

        自宋代文武分离以后,军权从政权中被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有独立的人才选拔培养的体制,无论是政权还是皇权对军权都是空前的重视,因此它对内的威胁基本已经消除。

        剩下的就只有文职官僚阶级与独裁者之间的对决而已,军事贵族在政治上已没有发言权了。

        宋明以前,军权与政权是复合的结合,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始终要受军事贵族与门阀贵族的制约。矛盾基本都是在彼此的斗争中内耗最后爆发的。

        宋以后,因为唐末五代以来军事贵族的威胁实在太大,因此被人为的从政权中被隔离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文武分家,从此以后,又经过了几次小的波动以后,军权对政权的威胁基本消除了。

        但是皇权对文职官僚的群体的控制依然是没有效果的。

        政权所面对的文职官僚集团不同。

        宗教机构可以铲除强令还俗,阉党的核心太监以及他的爪牙可以监押。

        但是文职官僚集团你可以削弱但是不能抛弃。

        皇权和政权的对立和协调的关键就在这里。

        皇权代表的是从上天下降的意志,这种意志理论上来说,是上天选择的,独裁者是上天选择的THE ONE,他所代表的就是上天的意志,所以才会叫天子。

        而天子是不能直接统治人民的,他必须要有其他人作为他的工具,这些普通的人就是政权的基干结构。天子可以杀掉和尚,逼迫尼姑还俗,可以清算太监甚至不使用太监。

        但是他能离开他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吗?尤其是这个工具还有自己的意志?尤其是宋代以前这个工具甚至还部分甚至全部拥有军事力量?

        皇帝也可以废除阉党,但是他不能废除文职官僚集团。而掌握政权的文职官僚集团并不是独裁者的分身,但是又需要皇帝的仲裁。

        固然皇帝可以压服官僚的首领,使他们在自己面前尊严逐步下降,甚至可以以皇帝本人的身份处理直接领导官僚集团,但是接下来的只有皇帝本人对整个零散的官僚集团管理的低效结束。

        为什么要有内阁?从体制上来说,他是必定要存在的,不存在不行。皇权的中心即独裁者本人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对面对一个整体的文职官员的群体进行管理。

        怎么办?那就只能搞一个对立的集团或者自己控制的比较小的系统来实现自己的独裁意志了咩。

        古典形式的帝国,都要走这条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西方的代表就是东罗马。

        皇帝总是尽量希望了解真实的情况。

        在东方,皇帝依靠太监以及依附太监的官僚(虽然他们也骗人)了解另一个渠道的信息。

        在西方,罗马人则通过秘书处的情报系统,秘密给一部分官员发放津贴,甚至是很低级的官员,让他们监视长官并秘密汇报他们了解的情况,以此核对文官的报告。

        事实上,文职官僚之间的斗争这种政权内部的斗争,就必然需要一个仲裁者。

        而这恰好就是体现皇权地位的最佳地方。

        宋代的家法之一即是要皇帝对官僚的控制要“以异论相搅”,就是这个意思。

        不能让政权内部形成统一的力量来对抗独裁者的意志,那就必须让他们内部斗争,这样独裁者就可以通过调停斗争而牢牢的掌握权力了。

        你提到的权利的再分配,是在这个层面之下的一个原因,本质上依然要符合这个原则。

        你无法忽视一点,官僚机构的统治权力,依然来自皇帝。

        皇帝是整个政权的中心所在,他就是法理依据。

        假如国家是法人,那皇帝就是法人代表,并且是真正的独裁者,而且这个代表理论上是万世一系的。

        明白了吧?

        本质上来说,皇权和政权的对立,就是一个人的意志,与一个集团的意志的对立这个是先决的。

        其次才是这个集团内部的不同意志的对立,这个是次一级的。

        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看阉党的存在,就不难发现,他仅仅是一个工具,是依附在皇权之上的皮,独裁者说不要就不要了,说要就要。而独裁者对于政权,则根本无法达到这种控制程度。

      • 家园 挖到根子上了

        理学的出现,以及差不多同时出现的心学,算是中国哲学上的一个里程碑,那就是触及到了人生最根本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俺们眼前的这个大千世界,倒底是出于俺们人心的自我臆断,还是处于宇宙心的客观创造?

        这个问题在西方的哲学史上,就是康德的观念论和柏拉图的实在论的争辩。

        坐等!

      • 家园 你们抢沙发,我抢第一朵花
      • 家园 宋朝文人们和欧洲黑暗中世纪的神职人员本质一样

        苏轼 六国论节选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

        这才是宋儒本质,就是我们是特殊人才,要单独切一块蛋糕给我们。我们不能失业,你让我们失业,天下就会乱哦。

        所以宋朝的学士们的日子过得是相当的滋润。当差犯了错误,也不会失业,还有单独蛋糕吃。欣赏个小脚啊,没事到妓院里风雅风雅就成了士人主流。

        只是宋朝的起义貌似从来没少过,林冲这样的体制内人也要被逼上梁山。花石纲,方腊起义也声势很大。好在宋朝靠给辽国交保护费,总算苟且了1百年。隋唐时期,隋炀帝的志向还是“英名欺卫霍,智计蔑平良".等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汉武帝就成大反派角色了。司马光把汉武帝大肆批评一通,然后就赞美一把宋朝体制。资治通鉴成书不到40年,几万女真铁骑南下,百万宋军犹如纸糊。宋朝的那些附庸风雅的文人们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靖康二帝被俘,大量百姓在战争中死去。如果砸缸兄多活40年,目睹这一切以后,不知道他还有没有脸继续贬低汉武,吹捧宋朝体制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