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MUSIK收藏之贝多芬篇——贺认证通过1 -- 道孙吴

共:💬119 🌺7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没写完呢

        我们学校这个学期很变态的说,空闲时间很少。

        只写到刚奏,后面准备再写一下小奏和弦乐四重奏(这个能不能写出来还是个问题,他的弦乐四重奏太博大精深了)

        越写越觉得自己知之甚少啊

    • 家园 还没写到钢奏?
      • 家园 MUSIK收藏之贝多芬篇——贺认证通过5

        推荐几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其实很容易,但我我总觉得每个人都对于在贝多芬的奏鸣曲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就以现在活跃在乐坛上的阿什肯纳吉、科瓦切维奇、巴伦波伊姆、普雷特涅夫来说吧,他们的全集水平不如肯普夫,施纳贝尔等老大师,可确实有几张是不错的。而我在写的时候就难免有谬差了,还请各位大大指正啊

        贝多芬32首奏鸣曲是钢琴文献的“新约”,“旧约”是巴赫的平均律,所以基本上每个钢琴家都要面临贝多芬的考验(不过现在似乎不同了,有两个大型国际比赛在,靠肖邦、老柴也可以混口好饭吃)。对每一个新的钢琴家,新约和旧约都存在难以逾越的山峰。也有好些人只弹弹协奏曲,而不怎么录奏鸣曲的,毕竟像“皇帝”这种曲子,力气大,技巧好,基本上不会演砸,观众们也大都喜欢去“凑听”这种热闹,相比之下,奏鸣曲或许要难多了,对听众自身素质要求也高。相对于面向公众的协奏曲,更加私密,更加内向的奏鸣曲更加考验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和聆听者的内在功底。可以说,不了解贝多芬的室内乐就不了解真正的贝多芬。

        我们还是从老大师的全集开始吧

        施纳贝尔,EMI的8cd已经成了不朽。他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上的地位情况很类似卡萨尔斯巴赫大无,菲舍尔的巴赫平均律,哈斯基尔的莫扎特钢协。假如你不很在乎音质,可以说施纳贝尔的经典版本是非听不可的。这套70年前问世的老唱片,年代虽然老了一点,但单声道却赋予了钢琴一种特殊的魅力。到今天还有被人坚持认为是“最伟大的版本”,施纳贝尔被认为是本世纪最杰出的研究贝多芬的学者和演奏专家,也是第一个系统演奏晚期奏鸣曲的人(晚期奏鸣曲长期被认为难度太大)在我看来施纳贝尔的演奏个性十足,不属于那种四平八稳、精到完美的类型。有时,你会觉得他的快乐章太快,一些地方一带而过,不象后来其他名家那样的细腻深入,但他却将贝多芬性格上粗犷的一面表现了出来。而在慢乐章上更加是是施纳贝尔最见功夫的地方,充满深邃的思索和醉人的美感。听了这套全集,才体会到“对于爱乐者和唱片收藏者来说,施纳贝尔就是贝多芬的化身。”这句话的真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DG公司在全集上选择的是肯普夫的立体声版,肯普夫的两个全集录音当然是更早的那个单声道更有价值。50年代是肯普夫的巅峰期,在45年后因为各种原因隐居后复出的肯普夫光芒万丈。钢琴的音一个个像小钢炮般噼噼啪啪地带着灵光弹出来,犹如行云流水。60年代么,声音明亮,中期的奏鸣曲有一些柔弱,但不失明快、流畅的特点, 音色温情而富于诗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肯普夫谈了,有一个不能不提,那就是“键盘狮王”巴克豪斯。曾几何时巴克豪斯比肯普夫技巧好,力气大,名气响。不过因为年纪老的缘故,很多人不怎么知 道。他的贝多芬威武雄壮充满阳刚而久负盛名,又怎能不听。巴克豪斯也有两套录音,他的50年代录音最有价值,没有过多的眩技,直指音乐核心,冷峻而凝练。60年代立体声开始普及了,DECCA公司觉得还需要立体声的,就让80高龄的狮王再去录一遍,而狮子王没录完就与世长辞。导致DECCA的立体声全集中只能用单声道版的29钢琴奏鸣曲来填。巴克豪斯的立体声全集由于他的年龄问题,技巧衰退,转换成了一种带有些清丽的风格。给人感觉有些朦胧,思想上没有展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说说巴伦博伊姆吧,贝多芬的奏鸣曲对于巴伦伯伊姆是绝对的保留节目,他公演这些作品已经很长时间了。20多岁的时候他就在EMI公司录制这套全集,然后又在DG公司录制了一套。让人叹服是,他自始至终凭记忆来演奏所有的这些奏鸣曲(长达11个小时的音乐)!20岁那套巴伦博伊姆显示出青年人的朝气,但又和精湛的技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虽然中规中矩了一点,可还是不错的。巴伦博伊姆最妙的就是两部奏鸣曲全集的录像了。第一部朴素的很,不过一架钢琴,一个场景,在艺术上最佳。第二套分两部份,一是2005年6月17到7月6日这一个月间,他在柏林的菩提树道国家歌剧院举办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独奏会的现场录影。第二部份则是由六位新生代杰出钢琴家在2005年1月7日到11日于芝加哥交响中心接受巴伦波因大师班指导的现场录影。其中还有朗朗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接下来就是布伦德尔了。可能在肯普夫后一辈再也没有钢琴家会比布伦德尔更贴近贝多芬的音乐。布伦德尔是第一位录制贝多芬钢琴音乐全集的钢琴家(1964年)。随着对贝多芬的认识加深,布伦德尔又重新录制奏鸣曲全集两次。相比较而言,布伦德尔的现场演绎总是比较好的。而录音室的就相对差一点。布伦德尔的刚奏音色变化细腻,情感丰富深邃,可以说是“学者型”钢琴家的典范。成也萧何败萧何,学者型钢琴家或许是永远达不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巅峰。相对于奏鸣曲,其中的 《狄亚贝里变奏曲》倒是不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维也纳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也是很有特点的。在古尔达的指尖下,可以强烈感受到维也纳传统,音乐节奏活泼, 有着栩栩如生的生命力。早期作品是欢愉而充满活力的贝多芬,晚期则是自然、恬静中带着欢乐,能深深的扣住欣赏着。古尔达凌厉的指法相当具有爆发力,快速精准的技巧与理智的诠释,在表现出音乐绝对美感之外,更传达出贝多芬音乐中的深层意境。 此外,流畅明朗的歌唱性以及生动活泼的节奏,亦深深让人着迷迷。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贝多芬刚奏也是不能错过的。

        尼古拉耶娃于一九八三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系列音乐会中演奏了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并录制成唱片,现在的CD版本由奥林匹亚公司出版。这是现今已知的唯一一套 录于现场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唱片。作为肖斯塔科维奇著名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Op. 87)的被题献者,确实很强大。但谁也没有在连续8天的演奏会上始终保持最好状态的能耐,所以在这套CD中尼古拉耶娃的表现上窜下跳也就不足为怪 了。他可以把《田园》、《告别》弹的直至人心,也能把《华尔斯坦》、OP.106、109弹的支离破碎惨不忍睹。尼古拉耶娃或许并不是演奏德奥作品的最佳人选,这套CD的价值在于“现场”,是一次钢琴演奏历史事件的见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压轴的当然是吉列尔斯,她的贝刚奏可以起一个别号叫激烈而死了。表露其风格。至少他的贝多芬奏鸣曲,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在激烈这方面,我听过之中是无人出其右的。听贝多芬奏鸣曲,他那两张(DG,包括热情、悲怆、月光、黎明等最有名几首)不得不听啊,事实上他这个版本全集也是没录全就逝世了,后期录几首听起来神经可能过于紧张了点,线条始终紧绷着,貌似以前少先队的可爱的口号: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不过这紧绷也可认为是符合贝多芬的好斗性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ps:俄罗斯钢琴学派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就以上两套吗??(阿什肯那齐不算啊)

        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录制了部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其中的佼佼者当属前苏联的李赫特. 李赫特录制了32首奏鸣曲中的24首李赫特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其 优美程度无人可比。即使再熟悉的曲子,每次听他的演奏,人们都能听到新意。他的RCA版热情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有一位比较有特点的是英国的所罗门,这位能在8岁时公演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天才30年代在EMI公司录制了部分贝多芬奏鸣曲,这些录音有罕见的力度和尊贵的气质,特别是晚期作品。而晚期作品中,波利尼的5首也是十分经典的,其空灵的意境简直就要把人带进无菌室中。

        其他有名的像鲁宾斯坦,塞尔金的 都没有听过,欢迎各位补充

      • 家园 这两天学校德语班狂补课

        明后天准备先把小协和三重协奏曲写一写,后面就是钢奏

        • 家园 MUSIK收藏之贝多芬篇——贺认证通过4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权威演奏很多,可以说,世界上每一个学习小提琴的人都将能否精通这首曲子作为自己能力的试金石。

          与现在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同。当年的小协可是相当不受人重视。直到1840年才被门德尔松和约阿西姆重新发掘出来。作为19世纪下半叶主要小提琴家群体 (约阿希姆,萨拉萨蒂,伊萨依,克莱斯勒) 的最后一位代表,我们就先从克莱斯勒开始。

          其实听克莱斯勒的录音绝对是一种享受(当然对录音效果要求比较高的人一定会把番茄扔上来)。克莱斯勒的演奏会使我们忘却技巧的存在,听者感受的只有音乐。再加上那种无与伦比的音色变化和歌唱性使克莱斯勒正如弗莱什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的"我们这一代小提琴家中没一个像他那样从根本上影响了我们这门艺术的发展。''

          克大师的两个录音分别录于20和30年代,前一次发音柔美,可是由于录音的关系更让人感觉是在演奏小品。30年代版录音质量好了不少,而克大师的琴声更多了一些挺拔与坚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20世纪能与克莱斯勒一较高下的也只有海飞茨了,每次听海飞茨的贝多芬录音总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1912年10月,柏林,当来自俄罗斯的11岁小男孩海菲兹在著名的指挥家尼基什领导的柏林爱乐乐团的协奏下,以出乎在场所有人意料的成熟演技演奏了柴可夫斯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一代风气之先的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也在听众席上,听了海菲兹的演奏,他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赞叹到:“你我也许该怀着多么满意的心情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啊。

          海飞茨最大的特点就是雄伟中的平和。其严整的结构感让人想到克伦佩勒。这种特点在小协第一乐章中使以较快的速度著称的海飞茨始终快而不乱。

          海飞茨的小协录音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与托斯卡尼尼的碰撞了。1940年与托大师指挥NBC交响乐团的版本中,音乐的紧张度被推向了极点,一直作为主角的海飞茨第一次甘与乐队平分秋色。另外比较著名的就是1955年与MUNCH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了,这时的海飞茨虽已处于巅峰之下,可这个版本在感情上和穿透力上的深度却更加强大,深入内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果在二战后梅纽因的技术没有衰退的话,他绝对能与海飞茨交相辉映。20世纪30年代的梅纽因的录音绝对是天籁,余音绕梁。当然,被其老师埃内斯库更赞赏的,是梅纽因对音乐的理解。作为一位能深入贝多芬音乐深处的大师,发音或许不像某些小提琴家优美,可绝对能让人感受不一样的贝多芬。

          与梅纽因合作贝多芬小协中最有价值的还是两个福特文格勒指挥的版本,1947年卢塞恩音乐节版气势宽广,进展自如,也有激情,但显得十分端庄,有深刻表现力。1953年录音室版中梅纽因的技术衰退得程度更严重了,相对于前一个版本少了一些阳刚,多了一些温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奥伊斯特拉赫绝对是另一位贝多芬的名家,他与法国指挥大师克路易坦合作的版本绝对是又一大经典。这一版本中奥伊斯特拉赫呈现了溶柔美温情及恢弘气魄于一炉的特点。小提琴发音如同春风拂面。整体速度偏慢,但他创造的的诗情画意的范围让人陶醉。克路易坦的乐队部分则让人感到融融暖意。与奥伊斯特拉赫相得益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相对于奥伊斯特拉赫的平衡,帕尔曼就是将音乐中的柔情发挥到淋漓尽致,不过对于贝多芬小协极大的突出柔情是否合适就是见仁见智了。可以说,他和朱里尼合作的版本实在是太“甜”了。帕尔曼本身甜美的发音在这儿可谓登峰造极,甜的有点腻人。让人有一种一碰就碎的精致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DG公司的全集中选择的是穆特与卡拉扬的版本,相对于与卡拉扬合作的哪个版本的青涩,穆特与马舒尔指挥的纽约爱乐合作的版本更加成熟。穆特同样属于抒情一类,不过相对于帕尔曼,音乐结构把握始终得当,发音纯净,细节处理丰富而不琐碎。属于立体声时代不错的版本。

          C大调三重协奏曲从某种程度上了来说是听大牌“飙戏”的最佳方式。毕竟要凑足3到4为大师同台献艺是很难得的。其中最可惜的是上世纪30年代的黄金三重奏组Alfred Cortot(piano),Jacques Thibaud(violin), Pablo Casals(cello)没有灌录此曲,三位大师无论和还是分,可都是扛鼎式的人物。

          接下来就是卡拉扬指挥,李赫特,奥伊斯特拉赫,罗斯特波维奇重奏的版本了或许是交流不深的缘故吧,指挥与演奏者之间没有取得良好的默契,竞争热烈,虽然三件乐器表现精彩,但总体上还是走不到一块。相对来说,三位大师与康德拉伸合作的版本默契了许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巴伦博伊姆,马友友,帕尔曼合作的版本亦是一大名作。三人心意相通,却又互相较劲,不甘人后,一贯激情澎湃的马友友出尽风头,帕尔曼眩技不改,巴伦博伊姆则包罗一切,让人回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真正遵从 德奥传统的权威演绎应当是安达,施奈德汉和富尼埃的DG版本。虽然这里只有施奈德汉一个德国人,但严格的句法,恰到好处的音量,以及独奏乐器之间的平衡, 无一不在提示,这是源于德奥传统的东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我先后收过海菲茨、米尔斯坦、奥伊斯特拉赫、格卢米欧、谢林、梅纽因和施奈德汉的版本。细细品味多年,最喜欢的还是海菲茨和施奈德汉的演绎。

            另外,海菲茨版的柴D、勃拉姆斯D、布鲁赫G小和苏格兰幻想曲;米尔斯坦版的门德尔松E小都是令人回味无穷的精品。

            关键词(Tags): #视听文苑
          • 家园 里希特在纪录片里提到过那次录音

            合作的矛盾很多,他和奥伊斯特拉VS赫卡拉扬和罗斯托波维奇

            按他的说法卡拉扬更注重和记者拍照出风头

            不过以前刚听卡拉扬的协奏曲时第一个反应是,演奏家千万别和他合作,这家伙指挥的乐团太能抢戏了....

            三重奏我还听过两个感觉不错的

            富尼埃,谢林,肯佩夫

            还有张阿劳的,不过是全集所以还不知道和谁合作的

            • 家园 呵呵

              李赫特当年就开一盏小灯开音乐会的事情可是一段佳话啊,你要让这种人和卡拉扬思路一致就奇怪了。

              那张纪录片是哪张啊,能给个链接吗??

              • 呵呵
                家园 Sviatoslav Richter The Enigm

                我只有电驴的下载

                http://www.verycd.com/files/8073bbc1671c2d9f0e5eedce9611ca2e775053990

                • 家园
                  • 家园 我要是回到上海,

                    可以给你一箱的DVD音乐会\纪录片。都是老板娘那里来的。

                    到德国也好,哪天我过来串门,或者你过来。点播几个我还可以给你寄过去。

                    • 家园 我现在对EMI的大师DVD系列很有爱

                      特别那张穆拉文斯基,拍的真好

                      不过听说国外的LP很便宜,也想尝试一下。

    • 家园 说到卡拉扬的全集,还有至少两套DVD

      一套是Sony的,据说是德意志唱片公司把版权卖给了Sony。

      另外一套是德意志唱片公司自己发行的。更加值得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拆开来是1-3,4-6,7-9三张。其影像制作应该说充分体现了卡拉扬的艺术理念和霸气。

      • 家园 以前上海有线音乐台放过不止一次,

        这套DVD很早就出了好像。卡拉扬是参与导演的,连机位和灯光的效果都有他的指挥痕迹。他也蛮会凹造型的,满头白发闭起眼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