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关于咏春拳,有杂感 -- 山有木兮

共:💬72 🌺385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读关于咏春拳,有杂感

    所有博弈,求胜战略皆在知己知彼。(对不对呢?)

    怎样知彼?咏春拳法的基本理念说:近身,动用所有感觉!

    受训练的一个阶段,师兄弟对练,得连蒙上双眼也能感知对手意念之动,应对以攻守。

    道理就这么简单:远处不可感知。所以,咏春教义说:“有手黐手,无手问手” — 与对手足够近,就利用一切感知能力;远到不可感知的时候,就近身过去。当然还要注意“贪打会挨打”。

    张姓弟子(Hawkins Cheung)回忆当年跟着叶问练黐手,:

    “老人家总是告诫我们说:‘放松啊!放松! 不要兴奋起来呀!’ 但是我就是放松不了:被打到的时候,很气愤,恨不能杀了对练的兄弟。 我们看叶问师傅练粘手的时候他老人家是那么放松,甚至还跟对手说着话。有时候他不置一击却使得对手跌出场外。 当我与师傅对练粘手时, 发现当我欲攻击他时候我的平衡却被他控制着,总是失去平衡,脚趾头或者脚跟离地。他像是用我的力打我,令我的手脚被他束缚住。然而他的动作却是那么小,仿佛啥也没做一样, 没有一点点暴力的啊! 我问他怎么做的,他说, ‘就这样子,’ 然后他演示那招式,哦,却原来就是那什么什么我也知道的招式嘛。”

    感觉与李小龙大学时代某篇作文所记很一致。

    (链接:外链出处

    妙哉,上善若水!夫唯不争,故无尤啊!原某会心,舒畅地微笑。

    想起前些年上学研读组织和战略时候,综述文献沿革。企业在她所熟悉的作业环境( task environment )里,密切关注其直接竞争者们的战略变化,而外围最多看到本产业的供应链上下家,这与“有手黐手”极其相似。至于 Michael Porter 的五个力中的另外两个,则有可能在更远处所以在感知范围之外:可能的替代品, 例如豆奶之于牛奶,(嗯,应该不太远吧,可以走近看看收集信息的);还有一个是潜在入侵者的威胁,可能在早期是远到不可感知的,例如当年数码技术之于传统照相。后来等到走近了,能感知了,恐怕是晚了 -- 柯达公司炸掉 Eastman 大楼的图片,阿原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看,总是惹得那些外国孩子很悲悯地叹息: oh, that’s sad~ ! (这个其实应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吧,阿原心想。)

    很远了,感知不到,是不是该“无手问手”呢?怎样能做到?

    照 James Thompson 1967 年的经典书里说,一个组织或个人的战略通常只有两种。一是近身环境的理性模型:什么你都知道,所以可以完全计划做什么和怎么做。另一是在已经了解熟悉的作业环境之外,你承认存在有你不知道的因素可能影响着你,还有那些影响这些未知因素的力量,不在你的已知世界里但都存在着呢。这个就叫做“自然系统模型”,跟司马贺先生的“有限理性”论相关联。这种情况下,走出眼下的 comfort zone 去“无手问手”,如果你认为必需且值得,要付学费的。

    遐想至此,很满意地意识到,这不是 James March 提出的两种组织学习方式 exploitative vs. exploratory 嘛!噢,还有 Peter Senge 的第五项修炼。

    接着,咬两口香菇素菜包子,烫,赶快喝口冰豆奶。琢磨咏春拳作为少林一脉,内外兼修的拳法,近身搏击,原来果真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 J

    近身,很重要:近身,就是兵法的短兵相接, 两强相遇,勇者胜。 咏春教义说:“怕打终归打,贪打终被打”,叶问的徒孙陈正信(是卢文锦的徒弟) 翻译解释为: “ In a state of fear (of getting hit) you will be more vulnerable because there is no confidence. Accordingly, if you are too ‘greedy’ in your attack, you will become susceptible to an opponent’s successful counter-attack. Therefore a rigorous attack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 sound strategy. Without courage and patience, one’s defense can be compromised easily. ”阿原觉得真挺好的。

    万物皆有阴阳。武术里的阴阳,是刚柔,或者说是力量与灵活性。初学乍练时候,最有体会。全力一击,不中,则变化无招,被动挨打而反应不及。阴阳互根,“冲气以为和”如何做到呢?答案在于速度。

    咏春拳法,只见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完全没有太极一类的弧线动作。全力出击,当中却可以突然收住,同时改变方向出击,攻敌之不备。快速,不可预测。是取胜关键。此拳法,刚刚说过的,必须近身,完全感知对手,预测其下一步动作。呵呵,胜在信息不对称啊!

    一切归结在信息感知和预测。感知预测,使得你能够快速应对,攻防都占先手。

    兵法有云:“ 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且慢!武学运用上,这种感知预测的修为有高下之分,搏击过程中的各个瞬间,信息不对称是成立的,但在当今世界其它战略决策中恐怕根本不存在。一个原因是双方或多方决策者收集信息的时间肯定比搏击瞬间要长很多,可以投入人力物力好好做功课。二是,嗨!同行业同领域,谁不知道谁呀?!

    这仗咋打?只能反咏春之道而行之:尽量别跟人家近身搏击,创新啊,差别化啊,哦,对了,例如,好像是 2005 年吧,姓 Kim 和 Mauborgne 的两位写了本企业战略书, Blue Ocean Strategy: How to Create Uncontested Market Space and Make Competition Irrelevant . 哈佛商院出版的,好像挺畅销。

    这个战略其实简单说说,就是别往热闹地方去,整点不一样的,要是能让老百姓喜闻乐见了,大把赚钱。你就远远地偷着乐吧,没竞争哈,对!能乐多久乐多久,等那帮孙子看你日子忒好过,都拼命往你这山头上奔,抢摊儿啊,热闹起来了呀,战略就不一样了,信息优势也没了,对吧?你可以“有手黐手”打咏春拳么?也许只是还可以凭块头儿大,钱口袋深,快速反应(?)攻敌不备?把他们打跑打死,继续当老大还是有机会的。当然你也可以挥一挥衣袖,走人,再整点儿别的玩去 — 这些道理就都散见于各式版本的战略管理书了。

    2010 年 1 月 21 日,周四。晨起,早饭中看闲书偶得,胡思乱想却也融会贯通,盖因天下事皆殊途而同归啊~!乐而记之。

    关键词(Tags): #武术(说了就走)通宝推:玉垒关2,煮酒正熟,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有次看到《读者》上一篇文章,

      问烟雾弹是谁发明的,

      答案是墨斗鱼

    • 家园 中国更倾向于武术鉴赏,其他国家倾向于武术竞技。

      中国更倾向于武术鉴赏,其他国家倾向于武术竞技。

      1、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实用性已经极低了,专业打架人士(军警匪)都是带家伙上的(大到航母,小到匕首),非专业人士还是不要有打架的念头为好。

      2、就实用性而言,也许在强身健体和居家防卫上还有些用,不过好像也不是强身健体和居家防卫的最佳选择。要锻炼身体还是建议你打打球,要防卫还是建议你买把枪(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3、武术唯一用处就是给观众看,像中国武术一个人在那比划,可以让人细细的品味,两个人在那对打(拳击之类)可以让人觉得惊险刺激,都是为了娱乐大家,不同观众有不同的口味,不用那么认真。

      • 家园 以为是这样的

        其实教习传统武术的既有实战的,也有只耍花枪的。戚继光在他的记效新书里就有提到不耍花法。

        由威廉.菲尔班开始的二战格斗技术,据说很多成分还是来源于国术,即中国传统武术。他早年在上海租界当巡捕还是探长什么的。

        斗胆说句,这个版面与其说讲武术技击,不如说抒发文人情怀更确切点了:)。

        街头打斗,没有电影里那么好看,也不是高手击倒对手后仍旧全无伤痕,衣衫不乱,不带一点尘埃,哈。

      • 家园 也说两句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数百年生死搏杀积累下来的经验,刀口舔血的技艺究竟实不实用?

        俗话讲,国之利器不可轻易示于人。这些性命攸关的技艺会轻易外露?传统的老师傅是非常保守的!

        传统武术的训练是非常科学的。

        讲一个不入流的,非常基本的锻炼方法,供质疑者验证。

        齐胸高处挂一个布,睡觉用的毯子或者窗帘皆可,上面随意画很多圈圈,大圈小圈皆随意,随意拳打脚踢那些圈,没有什么限制,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打哪个圈圈就打哪个圈圈,每次最好锻炼1~2个小时。

        这样既锻炼耐力,又能做到想到哪打到哪。坚持不断的锻炼一年后,有兴趣的与你认为厉害的外国武术打打看,看是否不堪一击。

        有句老话,“初学三年,打遍天下无敌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再学三年,动都不敢动”。为什么?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谢谢大家指教了。俺就是没事看闲书瞎琢磨,不为术。
        • 家园 瞎琢磨才是正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爱好武术也就是瞎琢磨,这也挺好,其实最有利于武术发展。这种人可以称之为武术迷,正如迷恋于英超和NBA的足球迷篮球迷一样,作为球迷不一定要会踢球。那些球迷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理论,其实也就是拿着一堆统计数据瞎琢磨,但是足球产业正是靠这些球迷支撑的,有了球迷并让球迷整天瞎琢磨才能产业化,产业化了才能职业化,职业化才能科学化正规化。

          有些人总是抱着你没练过几招就没有发言权的态度,这种人最可恨,严重打击武术迷的积极性。任何一个球星也不敢说球迷:你不会踢球就别瞎评论。

          要端正态度,武术不是用来打击敌人的技术,武术是体育,体育商业化才是出路,其根本就是少数人表演,大多数人瞎琢磨养着那少数人。

          建议把武术当做军事手段的人改行研究隐形无人攻击机,那才是打击敌人正道。

          • 家园 俺那是外行试图看门道啊!在道与术之间,空谈道,

            易流于大而化之,大而不当。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俺们豪迈地说。

            政治,搏击,体育等等,就有俺们这样的人民大众,看过猪跑的,大谈吃肉甚至杀猪,茶余饭后~

            直至气血上涌,好勇斗狠,结阵以口水厮杀,党同伐异!

            操刀者们呢,其术,来自修习和实战。

            理论的贫困,在于永无可穷尽的知识,因素,环境contigencies...尚未名之。

            所以街上打架实战,锻炼出来的本能反应快速应对,是在头脑里头建立起数据库了!有理论说,花上一万小时,你就能成专家。

            用理论教学教出来的操刀者们,其术也是低水平的,道的把握最多也只是在半途上。

            认真以教学为业者每每想到此处悲从中来~!

            悲从中来,可以断绝!想想相反的例子吧:

            庖丁解牛,是术是道?!

            庄子说那解牛专家之所以游刃有余,是因为对道的把握:牛身整体结构,骨缝儿位置和大小,打眼一看就了然于心。

            这,是道也是术,有象思也有数思。齐活儿了!

            武学之术与道,关系也大抵如此。

            为各家门派,东方西方而争论的,就如同争刀斧锯锤炸药等等哪个解牛更有效一样

            下棋博弈,有谱没谱,直觉反应。。。与搏击是一个道理。

            政坛,商场,股市。。。

            如果概括提炼所有互动博弈,其道何在呢?这算是半年前那天早晨在外面吃饭胡思乱想的一个模糊目标吧。因为是新人,只在新兵版发贴,给转到武术竞击板块去了,引得英雄竞相现身,幸运何如哉!:)

            君所言,商业化武士竞技,一如足球篮球俱乐部,俺拍脑袋想,当是值得尝试的见解。(肉食者谋之的事吧~?)

            俺当年在36岁高龄浅浅涉足武术,只为好奇。加上自身条件特殊,很想尝试一下。俺待高度近视眼镜,身高1米55,略有肚腩(生育过孩子的中年妇女嘛!)就这样昂昂然走进体育馆练武,够特殊的吧?

            当然还另有特殊,也不全是disadvantages哈。俺肌肉雄厚。结实!少年时代半业余从事冰上运动,9年强度训练留下的。所以暗自揣度:咱有一身力气,咋派个用场呢?

            有人问过,你中国来的,咋不在本邦学中华功夫?

            俺老实答:找不到门路投师啊。

            所以,深以为商业化是有利于俺这样的大众百姓人家的孩子的!

            当然,也可能高手隐于野,云深不知处 啦。

            每周在教学科研之余积极训练,最尴尬是sparing时候碰到自己系里的学生,克服了很多艰难险阻啊,被1.72的大个子英国女生(24岁的硕士生小孩儿)踢得胃痛好几天。。。

            但是可是可但是,俺老人家还是坚持下来了,还突飞猛进了呢。

            跟小孩子们不一样的是咱“老奸巨猾”(儿子下棋输给我的时候酱紫夸奖,因为他在外面学棋,他老娘从没学过,规矩还是他教的,彻底野路子!),琢磨着道道呢。

            这打架跟下棋一样,是互动嘛,占先1/3妙知道对方如何动作,就行啊!

            就这么点儿皮毛,空谈一哈。

            关键词(Tags): #道与术#有所悟认真点儿说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博弈信息的时间价值

      太极推手也是这样,推手诀中有一“粘”字,和“绷”字诀一起用,含绷劲粘着对方的手探对方中心和力道,一探到机会就猛然出手(或回手),让对方失去重心。

      信息由博弈中来,又用于博弈中,这在企业市场竞争是一样的。公司每天开会,决策几天一变。一个项目今天优先明天冷置是常有的是。

    • 家园 一寸短有一分险

      技术高到一定程度,能够随心所欲,短兵相接甚至是徒手相搏强于其他,是为艺术。由此看来,其他事物也有这个意思了,所以这个“险”对敌方和己方都是有的了,需要更好的心态和实力来驾驭。

    • 家园 练武术不是这么练的,这么练叫走火入魔。没用反倒有害。

      要真的想知道武术搏击是怎么回事儿,练套路,练站桩,练黐手,练推手都没有用,至于看了几本秘籍就滔滔不绝那更是不知所谓了。

      搞明白很简单,戴上拳套,上擂台和别人打一个回合,就一个回合,可能连一分钟都不用,你就知道什么是什么了。要是想知道搏击的真谛,也好办,上街和别人打一次,这就什么都明白了。我一个朋友说的,在街上打上1,200次架就知道什么是武术的搏击。

      我看到的外国的武术,不论是泰拳,日本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和国外的五花八门的武术流派都是练出来,打出来的,各种比赛不断,是骡子是马,上了擂台才知道.只有中国的奇怪,大家只说不练,都是说出来的,真正上擂台打得,反倒没几个人看得上.真是奇怪了.看了偷拳,杨露禅就是第一高手了,明天再看别的书,别的人别的拳又是高手了。

      光是琢磨书上怎么写的,怎么高明,这个就是走火入魔了,看了什么东西就胡思乱想,越来越远,不着边际,还自己为的了真传的。

      说个故事,有个朋友年轻的时候找师傅学拳,师傅为了证明自己的武艺高超就说你随便来,打我,朋友再三推辞说自己干惯粗活的手重。 老师傅再四要求,说用全力,尽最大力气,随便进攻,打坏了不要朋友赔。

      一般人这是都会放慢速度打个直拳什么的看师傅怎么化解。我这朋友心眼实在,真的就按平常和人打架的方法,一拳尽力打去,结结实实打在师傅的眼睛上,师傅仰面朝天到地不起。当然师傅就没拜成。

      通宝推:南云北望,万里风中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