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相声演员四猛十三杰 -- 拔剑

共:💬216 🌺34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相声演员四猛十三杰

    突发奇想,按《隋唐演义》的位次给相声演员排了一个。仅仅代表本人局限的观点,欢迎拍砖讨论补充。本来还想发点议论,结果单单排座次我就发现,想搞个原创帖子的艰巨程度了。在此也像河里挖坑不止,原创不停的各位大牛致敬,你们辛苦了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一杰:”别开天地,另创一家“侯宝林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第二杰:“承前启后“张寿辰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三杰:”捧逗俱佳“赵佩如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四杰:“后继有人”常连安

    第五杰:“双镗无敌”伍天锡 第五杰:”小蘑菇“常宝堃

    第六杰:“南阳侯”伍云召 第六杰:”落落寡欢“郭荣启

    第七杰:“银枪少保”罗成 第七杰:”少马爷“马志明

    第八杰:“靠山王”杨林 第八杰:“一代文哏”苏文茂

    第九杰:“花刀帅”魏文通 第九杰:“独霸齐鲁”孙少林

    第十杰:“大锤公子”秦用 第十杰:“志高命短”侯耀文

    第十一杰:“铁锤大将”梁世泰 第十一杰:“不做评价”马季

    第十二杰:“武王”杨芳 第十二杰:“一时新风”姜昆

    第十三杰:秦琼、尉迟恭 第十三杰:北京二赵:赵振铎,赵世忠

    第一猛:“今世孟奔”罗士信 第一猛:“人瘦得寿”马三立

    第二猛:“铁枪大将”莱乎尔 第二猛:“横空出世”郭德纲

    第三猛:“八马将军”辛文礼 第三猛:“反客为主”冯巩

    第四猛:“界牌守将”王伯超 第四猛:“浮沉人生”李金斗

    第一绝:“神枪将”罗松 第一绝:“单口大王”刘宝瑞

    第二绝:“双枪将”丁雁平 第二绝:“假戏真做”田立禾

    第三绝:“四宝将”尚师徒 第三绝:“枯树开花“杨少华

    第四绝:“三斧半”程咬金 第四绝:“快嘴大王”李伯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53年天津相声名家合影

    后排左起:杜三宝、佚名、白全福、佚名、常宝霖

    中排左起:常宝华,张庆森,朱相臣,侯宝林,常宝霆,苏文茂

    前排左起:郭荣起,常连安,张寿臣,马三立

    • 家园 网上可以搜到第九杰:“独霸齐鲁”孙少林的学叫卖

      表演火爆,可以想象当初他风靡齐鲁的盛况

    • 家园 想起19世纪60-90年代的上海女弹词

      后面有朋友说起,相声像京剧一样高雅地死去。

      但是如果相声在郭德纲的引领下,一路俗下去,也不是什么好事,甚至是悲剧,就像二人转。有人批评赵本山俗,我觉得赵本山还不够俗,以“傻子赶驴”(名字记不清了,就是傻小子赶毛驴接媳妇)这出戏为例,赵本山的徒弟在北京电视台相声大赛表演过,那个可以说得上是“洁本”,很干净;但是,另外一个版本(DVD),那就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了,可是我的那些亲戚们偏偏爱看。

      二人转真的就很俗吗?我不信,我手里有90年代,吉林省一些二人转演员表演的录音带,有韩子平、董玮、韩书平、李小霞、秦志平等,听完之后,你就会知道里面绝对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东西。

      二人转走到今天,实际就是一个通俗-低俗,在低速中挣扎的过程,但是好在有群众基础,能否脱胎换骨还未得知。

      再说上海女弹词,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苏州一带的大户人家纷纷到上海避难,这就催生了上海娱乐业的繁荣,其中弹词就是一个,早期弹词主要是男人的天下。后来由于昆曲的兴起,弹词逐渐衰落,女士逐渐成为主流。这里的女士不是一般的女人,她们多是大家闺秀,为避战祸来到上海,尤为生活所迫,从事了弹词这一行当。早期的女弹词,还是严守规矩的,不予涉足烟花,无论是演出场所,还是曲目都是干净的。可惜好景不长,首先,观众群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平民化,市民化,这与早年的士大夫、富商阶层截然不同;其次,上海的娱乐业空前发达,不仅有中国本土的京剧、昆曲以及其他地方戏曲,还有西洋娱乐,竞争十分激烈,当年,京剧已进入上海,观众趋之若鹜,就连昆腔也大受影响,逐渐凋零。另外,一些妓女处处效法女弹词,并涉足弹词业。种种原因之下,上海女弹词逐渐沦落,甚至成为高级妓女,直至最后消亡。

      相声当然要俗,但是没有限制低俗下去,难保有一天就会“低俗地死去”。

    • 家园 很关心刘宝瑞的事

      听《官场斗》时很奇怪,找了很多段子都只到刘庸去宫里找皇上那段,后来才知道只保存了这么多。

      几年前看到过刘宝瑞之死的文章,里面提到他人死跟一个同行里的积极分子有直接关系,但没提到是谁,楼主可以说说是什么人吗

      • 家园 是被谁害死的已经不重要了

        相声界在解放后的种种变迁,相声演员的种种遭遇,实为大时代的一个极富代表性的缩影

        这种“旧社会”的服务于平民的“玩意儿”,是怎么变成了“新社会”的服务于人民的“相声艺术”的,建议你去听听田立禾、王文玉合说的“逗你没商量”系列(起的很失败的名字)

    • 家园 抛开演员的活好坏姑且不论,相声要想复兴,至少得做到两点

      一曰针砭时弊,当然借古讽今也可以,这个央视已多年未见了,现在即使有,也难逃和谐法眼,马季先生的打电话、吹牛、宇宙牌香烟,姜昆的如此照相,牛群冯巩的小偷公司,李金斗陈涌泉的武松打虎……好象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二曰少拍马屁,瞧瞧眼前的姜昆就知道了,偶为侯宝林先生深为不值的是怎么收了师胜杰这么一个善于溜须的做关门弟子。

      • 家园 相声

        按觉得还真就德云社那帮人的能听听,春晚出来的那几个,无论是造型还是水平都让我反胃,尤其是那一对学什么大卖场的傻瓜,怎么看都是从安定医院逃出来的。

        • 相声
          家园 你听得还是太少

          赫赫,听听候、刘、常、马等的作品,我觉得那才是经典。郭德刚的东西,乍一听还行(那也是现在其他人太不争气了),但说到经典,还是差得很远~~~~而且郭的很多包袱确实有些庸俗市侩,我不大喜欢(纯属个人喜好,勿上纲上线哈!)

          • 家园 都听过

            老一辈的,侯宝林的我喜欢,单口数刘宝瑞,马三立的风格独特,我也很喜欢。马季的喜欢的不多,他的讽刺相声我印象最深刻。

            没死的几个大佬,我最烦的就是姜昆和冯巩,拿腔拿调的。

            郭德纲不是大师,但如果想单纯的笑,听他的相声来的最快。

            • 家园 对于几个人的评价都很不错
            • 家园 赫赫,兄台也是久经考验了阿看来

              只能听老相声了,这是不是相声界的悲哀?

              • 家园 谁说不是呢?

                大约90年前后我就不听相声了(老名家的老录音老录像除外),甚至发展到有时候听十大笑星的段子就头疼反胃的程度,从以前对相声的喜爱演化到对相声的反感,这方面姜昆冯巩矫揉造作高亢尖锐的语音语调“功不可没”。

                06年偶尔经人推荐听了听郭德纲,竟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几年又开始喜欢听相声了。郭德纲的最大问题就是“太俗”,为了搞笑而搞笑,但他对相声的热爱(不排除是对用相声赚钱的热爱),确实令人感佩,在他的带领下,德云社的几个小字辈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可以说,没有郭德纲,我是不会再接受当代相声了,这方面他是的的确确功不可没。

                前二年,徐德亮跟郭德纲的恩恩怨怨闹腾过一阵子,徐德亮总说郭德纲太俗云云,这话不错,不过我也没发现徐德亮的相声高雅到哪里去,而且他的相声根本不可乐,他的表演做作,拿腔拿调,倒是颇得曲协的真传。

                相声就是让人快乐的艺术,这是相声的根本,但不应该是全部。听民国时期很多相声大家的相声,也发现相声似乎天然带有讽刺功用,这点当代相声不可忘。

                • 家园 徐亮水平很差呀

                  现在网上那个他和王文林骂郭德纲的段子,这要多脑残才好意思搞这种东西呀。大家都知道是郭德纲给他们分的钱太少了他们才破门出户的,不过现在看来,还是老郭说的对,有他们没他们德云社都没区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