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相声演员四猛十三杰 -- 拔剑

共:💬216 🌺3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想起19世纪60-90年代的上海女弹词

后面有朋友说起,相声像京剧一样高雅地死去。

但是如果相声在郭德纲的引领下,一路俗下去,也不是什么好事,甚至是悲剧,就像二人转。有人批评赵本山俗,我觉得赵本山还不够俗,以“傻子赶驴”(名字记不清了,就是傻小子赶毛驴接媳妇)这出戏为例,赵本山的徒弟在北京电视台相声大赛表演过,那个可以说得上是“洁本”,很干净;但是,另外一个版本(DVD),那就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了,可是我的那些亲戚们偏偏爱看。

二人转真的就很俗吗?我不信,我手里有90年代,吉林省一些二人转演员表演的录音带,有韩子平、董玮、韩书平、李小霞、秦志平等,听完之后,你就会知道里面绝对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东西。

二人转走到今天,实际就是一个通俗-低俗,在低速中挣扎的过程,但是好在有群众基础,能否脱胎换骨还未得知。

再说上海女弹词,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苏州一带的大户人家纷纷到上海避难,这就催生了上海娱乐业的繁荣,其中弹词就是一个,早期弹词主要是男人的天下。后来由于昆曲的兴起,弹词逐渐衰落,女士逐渐成为主流。这里的女士不是一般的女人,她们多是大家闺秀,为避战祸来到上海,尤为生活所迫,从事了弹词这一行当。早期的女弹词,还是严守规矩的,不予涉足烟花,无论是演出场所,还是曲目都是干净的。可惜好景不长,首先,观众群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平民化,市民化,这与早年的士大夫、富商阶层截然不同;其次,上海的娱乐业空前发达,不仅有中国本土的京剧、昆曲以及其他地方戏曲,还有西洋娱乐,竞争十分激烈,当年,京剧已进入上海,观众趋之若鹜,就连昆腔也大受影响,逐渐凋零。另外,一些妓女处处效法女弹词,并涉足弹词业。种种原因之下,上海女弹词逐渐沦落,甚至成为高级妓女,直至最后消亡。

相声当然要俗,但是没有限制低俗下去,难保有一天就会“低俗地死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