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瞎子的故事 (一) -- 老光

共:💬32 🌺4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瞎子的故事 (一)

    盲人在正常人眼里头,尽是些不正常的个体。都只以为他(她)们眼睛瞎了,看不见外面的世界,心灵一定是闭塞的,孤独的,不正常的。殊不知,盲人除了眼睛看不见五彩缤纷的人世外,他(她)们的生活一样的丰富,比正常人一点都不差,甚而,活得比正常人更为精彩。

    这里,俺就讲几个盲人的白话,给大家听听。

    (一)整酒请同伙

    俺下放的那生产队规模较大,有三百四十多人。其中,有四个瞎子(也是两对瞎子夫妇)。

    一九七一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过“中秋节”。这瞎子也随同着大家一样的过啊。

    俺队里这两对瞎子夫妇,把他(她)在街市上算命,打卦,卖甜酒药子时结识的一些瞎子们,统统接到家里来过“中秋节”。

    这天一大早,附近几个乡镇的瞎子们(都是职业的算命,打卦,抽彩头,卖甜酒药子的先生和女士),共十多人,互相搀扶着,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光临我队这两户瞎子的茅庐,

    引得全队的男女老少惊诧不已,一个个翘首顿足,守候两旁看稀奇。

    顿时间,这两户瞎子家里蓬筚生辉。全队几十个小孩子齐集在瞎子家的大门口,热闹得不得了。一下子两家来了这众多的同行们,四个主人少不得要招待一番啰!

    无奈那时正开始割资本主义的尾巴,风气渐盛,市面上也买不到鸡鸭鱼肉一类的东西。这两家邀起整酒,接待客人,拿出了仅有的四个鸡蛋煮熟后当为主菜,另炒了小菜共八碗,凑成一桌,款待八方的来宾们。酒菜不多嘛,也算不上丰盛,但主人的热情可嘉啊。反正是好是歹,众位瞎子也是看不见的。

    俺那天一直纳闷:这瞎子整酒待客,不晓得他们是如何办理的啊。又恰好那一天队长也要过节,就没安排出工,俺便早不早地守候在瞎子家门口,想看个究竟,看瞎子们如何喝酒吃菜的。

    只见其中一瞎子伸出筷子,摸摸索索在菜碗间划拉着,当筷子碰到鸡蛋时,则一下子紧紧夹住一个,放入碗中后,又伸出手,稍一探索,便稳稳地夹住了,送回碗里头。我佩服他的方位感觉特强,出手又稳,他夹了两个鸡蛋至碗中细细品尝。此时,作为东道主的瞎子则客气地向各位同道打招呼:“俺这里没得好的招待大家啊,只有几个蛋一起煮了招待大家。你们大家就莫要讲客气啊!”听得东道主这样说,刚才夹了两个蛋的瞎子又趁势估准方位,连着将剩下的两个鸡蛋一齐夹进碗里头。待这几个蛋全部收入 中后,这瞎子还客气的回复东道主:“你莫还多多弄一些菜呢,莫俺们也吃得完的呀!”

    其他瞎子听说桌上还有煮鸡蛋,便纷纷伸出筷子在桌儿上的各个碗内划来划去,结果,却始终寻不到滴溜溜圆的鸡蛋砣,只好暗暗的叫苦。等到一餐饭吃完后,都是只闻到煮鸡蛋香的香味却不曾尝得到蛋味。一个个只是在心底里暗骂:有么得鸡蛋哟!无非是讲些好听的话语,哄俺们这些没眼睛的人呢!说不定你早就给把您自己的堂客吃哒呢!

    不知诸位看官是否有幸目赌过一群瞎子聚在一起,喝酒吃饭这场景没有?反正俺是三生有幸,耳闻目睹,自始至终见到过这场景呢。

    • 家园 我在乡下见过一对乞丐老夫妻,男的是瞎子

      女的看得见,用一根木棍拽着老公四处乞讨。听人说有次在马路上几个女人穿着高跟鞋“嘎、嘎”的迎面走过来,老瞎子急忙对老婆喊:“把路带好,当心咱们给驴踢着。”

    • 家园 笑倒!——这夹鸡蛋的瞎子厉害呀!

    • 家园 两个鸡蛋可以做4个菜,还能配上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蛋黄炒韭菜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个蛋白炒菠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一个蛋白炒豆腐

      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蛋白煮豆腐汤

    • 家园 那时苏北请客。

      筷子先奔顶,

      然后向四方。

      一看不对忙倒汤,

      一会儿尽光。

      (顶:中央,有好菜都放在中间)

      那时候条件就是这样,农村里也就过年能吃上点肉,条件好的有点咸鱼,我到安徽南部一家农民家吃过饭,因为我们带去的是好消息(62年回乡职工,核实了每月可拿到十几元补贴(82年))。他把不知放了多久的咸鱼拿出来请客,咸的只有咸盐味没有鱼味。也没有鸡蛋。

      • 家园 是呢……

        那时节,乡下人穷哟,家里来个稀客,顶多也就是煎几个鸡蛋,真正的杀鸡杀鸭,那是特别尊重的贵客哟!稀罕得几年,甚至十来年都不上门的客呢,这才舍得为他杀个鸡嘛!

        • 家园 那时候我们家周围空地多。

            老爸种了不少菜,养了鸡。俺们只能吃到自己种的菜,鸡蛋要拿到豆腐坊换豆腐渣回来吃,为了能多填点肚子。

            这还是在南京这个大城市,老爸收入还高于平均水平。不过这要早一点,60-63年。到文革中生活水平有所上升。

          • 家园 文革时生活水平比63-65年低还是高呢
            • 家园 那时候……

              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是靠票证保证的,既不多嘛也不少,比如粮食,布匹,油料,还有豆腐一类的副食品,也是凭证或票票,是多少就多少。物价也还稳定。因为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有保证,所以,天下大乱,到处放枪放炮,也没得人去造反(反政府)。

            • 家园 到七一、七二年开始有所提高。

                比较典型的事例有:

                大米供应,南京在粮食开放前,中熟米(籼米,南京人不爱吃,但出饭多)一毛一分几一斤,大米(南京的叫法,粳米,比较好吃但出饭少)一毛四分九。在七一年以前中熟米是限量的,每人每月只能买几斤,大米只要有粮票随便买。大约七一年以后就反过来了,大米限量中熟米随便买。

                在文革前,南京经常可看到一次买两三毛钱肉的,那时肉、鱼也是随便买(除了60到62年),但大部分人家极少吃肉,一周能吃一次有肉的菜算条件较好的。到后来你要买半斤以下小刀手都不愿切,虽然开始要肉票,这是人们吃肉开始多了而产量没跟上的原因。

                大约到66、67年,商场自行车还是随便买,但大部分人还是买不起。七十年代开始要自行车票,能拿到票的基本上没放弃的。

                给我的感觉,直到68年老百姓生活水平还是与64、64年差不多,没什么变化。68-71年俺在插队,城里的生活不大清楚,不过我们队上这三年工分值都在上升,每年一天工上升五分钱左右。七一年回城以后感觉是缓慢上升,直到八十年代上升就比较快了。

                那段时间农产品因为一直限量供应,对高收入者可以说有下降,低收入者有所上升。自行车、收音机从七十年代初开始进入普通人家,当然收音机也有价格下降的原因。黑白电视机大约是七五、七六年。

                

              通宝推:大头大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