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重新整理,弹道导弹打航母的可行性分析,欢迎指教! -- 陈王奋起

共:💬105 🌺1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哥,任何弹道导弹都要经历黑障,别的导弹能做地形匹配

                        为什么TG的反航母导弹就不行?就算误杀1km外的巡航舰也不亏啊。

                        • 家园 你好像不知道地形匹配不是弹道导弹做的这一点啊。

                          我说过老兄在军事上没有太多的基础知识,应该先补课后说话的啊。

                          教主也没有。 他到现在还坚持认为标准3是弹道导弹呢。

                          这些基础常识都缺乏,空想弹道导弹打航母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罗马不是这么建起来的。

                          • 家园 大哥,你有话就直说,俺有常识错误你就指出来。

                            我确实没有军事常识,没有设计过一天的武器。但我是当年的大学物理满分啊,无论是光学,力学,电磁场理论都很好,熟悉GPS定位原理,从这点出发,可以判断任何非专业人士的言论是不是合理。

                            至于你说的地形匹配,我也知道这是巡航导弹的看家本领。但对于洲际弹道导弹,做攻击目标的地形匹配好像也很合理啊。为什么就不行呢? 不知道你作为专业人士能不能指点一下? 谢谢!

                            • 家园 相当的困难。飞行速度、探测距离,入射角度、

                              进入大气层的等离子体云雾、都决定了弹道导弹去做地形匹配要比

                              慢速的、近地飞行的、平行于地面飞行的、没有等离子云雾的巡航导弹

                              艰难百倍。更不要说海面上的地形匹配本来就难的要死。。。

                              真的,劝一句,别学罗教主,在不太了解之前别空想太多。我是认真的,

                              不是挖苦讽刺。我也有那时候,但结果都没有什么用处。外行乱想的

                              东西确实有很多很多缺陷,只是自己不自知就是了。再说一次,我不是挖苦。

                              • 家园 黑障为什么出现在距地35km~80km?

                                什么条件下会出现等离子体云雾? 这是和导弹的速度以及弹头的风阻系数相关。并不是不管什么条件一概而论。

                                再说一句,在论坛上大家就是一乐,不是什么国家大计,不管对错都没用。

                                • 家园 回答

                                  弹头再入大气层以后,与空气摩擦生热,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在弹头外围出现一层有一定厚度的离子云,这个云层内气体分子以电离状态存在,所以电磁波无法穿透。这就是黑障。

                                  地形匹配需要弹头上的雷达扫描地形,然后和预存的地形数据匹配,如果电磁波不能发射出去,地形匹配也就无从谈起。

                                  经过一段距离的减速,弹头在35km左右的高度速度下降到7倍音速左右,弹头四周的温度降低,黑障消失。但是这个时候已经太低了,想要在几秒钟的时间内找到海面上的航母,并且完成一次弹道修正,最终打中航母,太难了。

                                  另外,地形匹配主要针对陆地目标,对于海上的目标,因为海洋太平坦了,所以地形特征很少,难以匹配。

                                  • 回答
                                    家园 我在台湾论坛上看到一种说法

                                    我在台湾论坛上看到一种说法,是说反舰弹道导弹的原理简单说来就是用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将一枚反舰导弹送到航母的防卫圈之内。不知道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网址是外链出处

                                    其中网友hoopchina给出了好多资料予以说明,其基本原理就是当弹道导弹重返大气层后利用尾翼调整姿态,做一次近似水平的飞行,同时降低速度雷达开机对航母进行精确定位,当锁定目标后再俯冲攻击。整个过程都是用蛋翼进行姿态调整。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想请教一下你的看法。

                                    还有似乎有人说弹道导弹只能在大气层外进行姿态调整,大气层内的大角度机动是不可能的。是否真的是这样?

                                    • 家园 不一定正确的回答

                                      1。如果不利用弹道导弹的高速度,要重创大型舰船就必须要大战斗部,比如500kg高爆炸药。搜寻目标需要一个足够尺寸的雷达,以及响应的电池,还需要一个控制航向的弹体,还有给弹头减速的伞具,弹头本身还要有耐高温和防止高温传导到弹头内部,损害导弹的绝热结构。所有这些加起来,重量体积都不小,一枚弹道导弹顶多投送一个这样的弹头。

                                      2。NMD、TMD虽然还很不实用,但是其中的早期预警部分还是不错的。弹道导弹从发射就已经落入了美军的视线。如果最终扔过来的是一个高空低速目标,则航母编队有充足的时间组织起多层次的防御,从容的干掉来袭目标。

                                      3。这样一来,就要发射足够多的弹道导弹,才能送过去足够多的反舰导弹,目前看,弹道导弹很是不够用。

                                      4。反舰导弹除了极个别型号,其它的都需要发射后继续给予引导,才能打中目标。用弹道导弹投送的反舰导弹,这个引导工作谁也干不了,所以导弹的命中率就会很低。

                                      5。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时只有弹头,没有地方安装足够大的气动舵面。另一方面,黑障也导致再入大气层后的弹头很长时间不能自主寻的。所以弹道导弹一般不追求再入以后的弹道修正。

                                    • 家园 这种说法不合理。

                                      现在DF-21C采用矢量推力发动机已经半公开, 末端机动突防是白杨和潘兴II的杀手锏,大气层内机动早就在不是什么不可克服的障碍;至于大角度机动看来不可能。毕竟末端速度太快,剩下30km,大角度自顶攻击,你能机动多少?估计就几公里欺骗反导弹头而已;

                                      垂直改水平,速度降低太多,给了航母反导充分的准备时间;

                                      降速,雷达开机对航母进行精确定位不是不可能,本来从太空返回时的速度就是一直降低,最终速度取决于气动外形,最终定位由导弹来定位还是有卫星来定位都是可行的,取决于谁更精确,或者两者互为备份;

                                  • 回答
                                    家园 早期那些没有末端匹配的洲际导弹大概精度是1km

                                    早期那些没有末端匹配的洲际导弹大概精度是1km,可见惯性制导的系统精度能控制在1km内。而后来那些有突防能力的弹道导弹经过末端匹配的是50米,说明在弹道导弹经过黑障区后再调整是可行的,也是通行的做法。至于是接受卫星指令调整还是自行用雷达来追踪目标则是可以权衡的。

                                    从一般控制系统角度来看,对30km外的目标微,10秒时间内微调1km难度根本不大。为了突防,实际轨道机动范围相信大于1km。

                                    对于海上雷达图像信息特征,我没有相关经验,不敢置言。从物理直觉来看,茫茫的海域反射应该是高度一致的,有了舰体后反射特性应该明显不同。唯一的难点是把巡航舰,护卫舰和航母区分开来,主要特征大概就是发射尺寸了。

                                    假定弹道导弹原惯性导航精度在2km圆半径,雷达地形匹配专一匹配舰体及大小,机动突防及修正最后轨迹应该还是可行的。

                                • 家园 是的,也就是一乐。但您自己也说了,希望写些“一些心得”啊

                                  这是好事啊。我现在是尊重您,所以我反复的申明,我不是挖苦。

                                  我只是劝告一句啊,不熟悉的领域,不妨先多翻翻资料欣赏欣赏,

                                  寻找兴趣,寻找深入,别着急先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这些领域稍积累

                                  一下,相信您的水平,很快就会有好文章出来的。之前不妨先积累一下。

                                  确实,不管对错,对国家都没用。但越多错得太离谱的,对论坛水平

                                  越没什么好处。相信您也离开了一些论坛,也是出于这种原因吧。

                                  既然老兄也是热爱西西河的,不妨写些自己最有把握的,提高论坛水平,

                                  让大家获益最多,岂不更好?这难道不是您的初衷么?

                                  • 家园 我到现在没有见到你的建设性观点,上网是兴致所至,也没有必

                                    如果你看我不顺眼可以忽略,或者可以拿出真刀真枪让我出丑。说实话,到我这个年龄,除了年龄大,肚量也大,我根本不会在意。如果你是对的,我学到东西;如果我是对的,我当然高兴。左右都是高兴, 为什么不呢?

                                    至于我的半导体物理专业,在河里熟悉的太少了,应者寥寥,太无趣了。

                                    • 家园 我现在不太想在西西河上发言了。抱歉。

                                      原因跟您无关。

                                      不过出于善意,我前文中还是提过一些关键点的。以您的物理水平,

                                      绝对就能推论出具体的含义。既然您始终觉得我就是看你个人不顺眼,

                                      或是想让您出丑才和您扯这么久,自然就把我曾经提到的话给忽略过去了。

                                      我也理解。那我也不再接口了。祝一切顺利。

                        • 家园 回答

                          电磁波穿不过去,你怎么扫描地形啊,巡航导弹能地形匹配,因为它速度是亚音速。

                          如果精度1km,就是说弹头有很大的概率落在半径为1000米的圆形区域内,这是一个三百多万平方米的广大区域,要想打中些什么,需要很多很多运气,不靠谱。

                • 家园 咱俩都是来混分的,演了半天对口也没有几个看官

                  咱俩都是来混分的,演了半天对口也没有几个看官。

                  下回我们还是弄个历史方面的,比如二战某军舰什么的,应该比这个吸引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