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经济起飞中起了多大作用 -- 风中乱发

共:💬138 🌺272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基础设施,工人,管理经验,技术标准等等等

      东北实际上在相当时期支持了中国的改革

      比方说提供设备,比方说提供税收等等

    • 家园 也许太祖眼里的“经济”和你眼里的“经济”根本不是一回事

      毛泽东1965年在井冈山对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说:“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就不安稳了……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利用。”

      上面这段话被很多人引过了,也有过很多解释,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也没看太懂。但是我从这段话看出来太祖思考的“经济”肯定和咱们平常说的“经济起飞”之类的“经济”不是一回事。

      比如:

      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嘛!

      这句话从字面的意思来看,说明我国工业产品的服务对象是集体经济。

      如果以我们的眼光来看,工业产品还要想服务于谁吗?什么样的工业产品能赚钱,就生产什么样的工业产品好了。别说精通马列的太祖,就说小企业主难道不知道开血汗工厂就可以把工业产品生产出来,然后再卖给国外赚外汇吗?赚来的外汇就可以买奔驰宝马,或者引进技术。做到我们说的“经济起飞”。

      显然太祖不是这么想的,最少血汗经济,要让工农根本利益受到损害。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所以太祖眼里的“经济”绝对肯定不是什么赚钱经济,gdp经济。

      这个工业化齐备的工业体系,在不同的“经济”指导思想下,能发挥出来的威力当然就是不一样的。

      历史无法假设,我不知道按照太祖脑子里面的“经济”发展下去中国是什么样子,因为我也不理解太祖的思想。但是通过横向比较,太祖三十年的中国,确实做的非常出色。

      • 家园 仅就太祖话里所谓集体经济之语

        个人觉得,日本的农协就很符合他的这个说法吧

        而且更像是融合了私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一个体制

        对内,农户是单个的个体,通过联合组成农协,然后对外以农协这一集体身份进行经济活动,效果一直不错

      • 家园 您这又引申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了

        那个讨论起来有点太大了,历史不能假设,毕竟80年代就走上了完全不同毛式计划经济的修正主义路线,而且过的日子比毛氏计划经济日子好的多,所以我这里求教的是计划经济的底子到底给修正主义经济路线的起飞带来多大作用。也恰恰像你说的,因为整个经济体系都转型了,那个门类齐全没有发挥最大的威力,甚至没有太大的威力,这也能部分解释我疑问的部分,谢谢。

    • 家园 大道理不懂,只讲个实例

      熟悉电度表行业的应该知道,现在全国电度表中心在南方。可是曾经的电度表龙头企业,也是亚洲最大的电表厂是哈尔滨电表仪器厂。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南方电度表行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宁波、温州、广东的私企老板对那些曾经属于国家的工程师、技术工人、甚至机器设备的瓜分过程。结果是曾经的国家二级企业只留下八个字的名字和合那些哈尔滨市也许需要十几二十年才消化的完的成千上万的下岗工人。

    • 家园 有几个问题

      1 门类最齐全,水平最高的是上海而不是东北。东北是重工业基地,主要是两类,基本生产资料的产业如钢铁,化工产品,还有装备制造业。前者耗干了,后者需要换装备,上档次。生产部门中,来钱最快的是轻工业和生产消费品的产业。这是南方为什么发展快的很重要的原因。东北旧有的矿山,资源开发的过猛,而国家给的补贴很少,养老,后勤,医疗一大堆加上改制,上千万人下岗,惨兮兮的。不过,这也不能称为垮了。因为基本骨干产业都在,而且装备制造业换装备后,水平上来了,整个产业也上来了。

      2 广东,江浙不是没有什么工业体系,江浙说白了就是长三角,那是中国过去最重要,最好的工业区,现在也是。广东说白了就是以港澳为前沿,以广东为腹地,辐射整个南方的完整的出口加工业和消费品生产的体系。

      3 改革初期卖资源么?卖一点。但如果这么说的话,之前是完全在卖资源,改革走的就是不卖资源的路子。开始卖的是人力,主要是出口加工业。后来是初级工业品,比如纺织业和简单消费品。04,05年前后,主要为家电等。从此我们被称为世界工厂了。

      如果说改革卖什么东西撍的家底的话,不算老毛留下的,主要是人力。

      工业部门健全的意义在于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以长三角为例,在几百公里由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连接的区域内,各种产品,配件都能够解决,数量可以达到百万计,利润只是在几毛一块之间,能够将成本做的如此之低,除了中国,别无分店。

      有了完整的产业链,我们在发展中就不受制于人,能够自主的制定产业政策。而且能够围绕几个地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由产业链构成产业网络。而产业网络是中国今天经济的基础。

      完整的工业部门还有一点是小平讲的,为我们提供了千万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技术骨干,大量的管理者。没有这些人,搞什么工业,更别提改革开放了。

      • 家园 说的明白,花
      • 家园 广东的很多电子厂开始内地的电子基地迁过去的。

        当年为了给桑塔纳配套。连贵州航空航天的企业都上了

      • 家园 这个说得好!分析的很透彻

        但是小小遗憾是我这次问的是门类齐全在我国经济起飞初期的作用,而不是广东、江浙改革发展起来后重新新建的门类齐全的产业链的作用呵呵。在改革开放初期先发展起来的地方是无法依靠当时门类齐全的工业达到现在这种产业链产业网水准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呵呵。

        • 家园 产业工人啊,你大概没见以前广东到内地到处挖人材的那段历史

          我们公司的总工就是从内地八十年代初某军工电子厂挖过来的,单位不放自己跑出来,对方当时还派公安人员要抓回去呢,搞的老总当时要躲猫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