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各位对中泰拳王争霸怎么看 -- 只爱你

共:💬187 🌺17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各位对中泰拳王争霸怎么看

    事前泰国的拳手叫嚣着要拳打少林脚踢武当的,结果出来之后是四比一。

    北京时间12月19日晚上,中国功夫VS职业泰拳争霸赛在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开战,最终中国功夫4-1大胜泰拳,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泰拳王挑战失败,中国功夫捍卫了武术界的强势地位。

    这是五个泰国拳手的名字

    80公斤级考克莱

    75公斤级蓝桑坤

    70公斤级纳如蓬

    65公斤级舍受蓬

    60公斤级斐泰克

    场次 级别 中方 胜负 泰方

    1 60公斤级 徐吉富 胜 斐泰克

    2 65公斤级 董文飞 负 大本

    3 70公斤级 刘层层 胜 纳如蓬

    4 75公斤级 张开印 胜 蓝桑坤

    5 80公斤级 边茂福 胜 考克莱[ALIGN=CENTER][/ALIGN][QUOTE][/QUOTE]

    当时有人说这是炒作,都是安排好了的,根据中方所给的出场费的多少决定相应的出场选手。千里只为求财。

    炒作这些就是为了忽悠老百姓的,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不过我还是觉得中国应该还是没问题的,即使是无限制的搏击。

    大家怎么看?

    • 家园 网上看到消息说和赌拳可能有关系

      实力最强的考克莱回国后几乎被人暗算,据说和很多人重注买他在这场比赛中取胜结果大热倒灶有关。

      实际上边茂富那场是完败,输得非常难看,谁都能看出两者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结果判他胜,计点方式太奇怪了。

      虽然有些所谓争议,中方KO对方那场还是很提气的。

    • 家园 简单的来说实战和擂台的攻防体系是不一样的

      实战,首先要护住自己的要害

      同时尽可能的攻击对方的要害

      对于力量的训练的要求不是那么的大,但是对反应,对步法的要求要更高得多

    • 家园 【文摘】好文推荐-各种格斗技术大体上如何分类?

      各种格斗技术大体上如何分类?什么是最强的格斗术?         

      总体来说,可以分为打击类和擒拿类。侧重打击的格斗家被称为striker,侧重擒拿的被称为grappler. Striking顾名思义以打击为主,拳击,泰拳,散打,跆拳道,空手道等属于这个范围。Grapping不仅仅是“抓”,一切摔投,缠斗技术都算在内,摔跤,柔道,柔术等属于这个范围。也有人不认为Wrestler属于Grappler,应该单独分出来,因为纯摔跤出身的运动员并不是很善于降服。但是摔跤手的摔法和抗摔能力都很强,通常会在摔跤基础上进行柔术或其他寝技训练,所以划分入Grappler也不是不可以。大部分格斗家因为主修方向有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搏击方式,有各自习惯的攻击距离。一般来说,拳击手喜欢保持距离以拳为主要杀伤手段,柔术家喜欢把战斗拖入地面,摔跤手控制距离和中距离打击不如拳击手,地面降服不如柔术家,但是他们善于近身控制,在占据有利位置后用内围拳脚打击,或者摔倒后地面砸拳。    目前已经不存在最强的格斗术,因为单靠一种专门技术很难在擂台上生存。在UFC早期,格雷西家族横扫一切门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可以说格雷西柔术是世界上最强的格斗技术。但这个说法建立在其他格斗术练习者对地面技术不熟悉的情况下。随着格斗技术的发展和寝技的普及,现在的格斗家都经过地面技术训练,不再那么容易被降服。因此纯柔术练习者在越来越难以降服对手时,打击方面的劣势暴露出来,在牛头人大Nogueira之后,很少有打击严重弱于缠斗的格斗家取得很大的成就。Nogueira本人也随着年龄增长和打击能力的限制,远不如过去风光。因此在现在的综合格斗舞台没有什么最强的格斗术。说主练拳击,以柔术辅助的格斗家相对胜算比较高,这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说拳击+柔术就是最好的格斗技术无疑是武断的。格斗家想取得成功,必需技术全面,在打,摔,缠各方面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否则一定会被抓住弱点轻松解决。什么是寝技,其有什么优势和劣势?柔术是个什么东西?寝技指在地面上缠斗的技术,以绞和反关节技术为主。寝技的宗旨是永远假设对手的身体素质全面胜过自己,因此和立技相比,力量大的人在地面的优势稍微小一些。一个技术顶尖,体重60kg的女性泰拳手不一定能在站立搏击中胜过没经受任何训练的体重90kg的壮汉,但是60kg的女性柔术家在地面降服没受过训练的90kg壮汉一点问题也没有。身体素质差别不大时,纯立技练习者(完全没受过地面训练)对纯寝技练习者(完全没受过打击训练)的胜算非常小。原因很简单,即使完全没受过打击训练,寝技练习者也可以凭本能在立技练习者的打击下勉强支撑,感觉不妙时可以搂抱或者干脆主动躺下。立技练习者无论如何小心都可能被摔;寝技练习者主动躺下,立技练习者不可能把他拉起来。而立技练习者一旦进入地面,由于完全不知道进攻和防守的方法,在寝技练习者的地面控制下不可能有再站起来的机会,被降服是迟早的事。面对技术娴熟的寝技练习者想一直保持站立很困难,因为在对手不会地面技术的情况下,寝技练习者完全可以用全身重量把对手拉到自己身上,只要能让双方倒地,即使对方在骑乘位也是必胜。具体战例可以参考阿里对日本摔跤手猪木的比赛,视频不难找。阿里对躺在地上的猪木一点办法也没有,场面上吃了大亏。柔术是扭斗的技术,寝技的一种,可以看作柔道的寝技强化版。柔道和柔术的区别是,柔道家先把你摔疼了,如果不够疼还有寝技对付你,降服是辅助。柔术家不管怎么样先把人弄到地上再说,降服是目的。有些人认为柔术=降服,这是完全错误的。降服只是柔术中很小的部分。柔术的重点是地面控制,怎样让自己处于更好的位置并且逐渐扩大优势换到更好的位置。和一流的柔术家交手,他可以从被你压制转换到压制你,然后通过不停的位置转换逐渐渗透,突破你的防御到骑乘,之后逐步移动到高位,最后骑在你脖子上,将你的双臂紧紧箍在两腿的三角锁中,整个过程该柔术家很可能一次降服的尝试都没有。对于柔术的常见误解有:不能一对多,不能街斗. 事实上,柔术非常适合街斗。没人会在一对多的时候笨到尝试降服。一个优秀的拳击手在被多人群殴放倒后可能只能抱头挨揍。但是柔术家有几十种逃脱和逆推技术可以摆脱逆境迅速逃离危险的地面。在一对一街斗的情况下,柔术的降服威力巨大。许多人都穿着厚重的外套夹克,特别适合绞杀。和赤裸上身的MMA擂台相比,街头反而适合柔术家发挥道服绞的技术。   用咬,或者抓jj抠眼睛就能破解  近身缠斗时,抓jj抠眼睛能造成很大的伤害。人的牙齿虽然不擅长撕咬,但是咬住小关节也同样能造成巨大的疼痛。问题在于双方是平等的,施展这些攻击的前提是你控制能力比对方强。而地面控制是柔术练习者的专长。位置不如对方好再企图使用这些方法只会激怒对手。比如在被骑乘的时候试图抠对手的眼睛,对方一仰头就躲过了,而上位者要抠眼睛,被骑乘者就很难躲。更不要说被骑乘时做那么大的伸臂动作基本上是白送一个十字固。柔术练习者只会主动往地上躺. 有些寝技很强打击较弱的运动员面对打击强寝技弱的对手确实会主动躺倒扬长避短。但不表示柔术练习者只会傻傻的自己倒地。在可能的情况下主动摔倒对手才是第一选择,其次是拖倒对手。主动躺地的柔术家是因为对方打击强过自己或者对自己的寝技有绝对信心而不愿采取冒险更大的方式,不表示柔术只能自己躺下。只要不被摔倒寝技就没用了.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没多少人拥有如此强悍的抗摔能力。各种各样的强人,包括摔跤冠军,相扑横纲都有被摔倒的经历。凯文兰德曼是摔跤冠军,ufc前冠军,也曾被肥朵摔倒后寝技制服。兰德曼那么强大的摔跤能力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保证自己不被拖到地面?在综合格斗中,对付柔术的方法,除了自己也练寝技外,只有打击+抗摔都非常过硬,使得柔术者很难抢到好的近身位置。有这种实力的选手凤毛麟角不说,就算真做到了,也只能对付寝技血统较纯,打击很弱的柔术家。从现在的实例中看,寝技可以不精,但是不能不会。柔术练习者的弱点:纯寝技练习者在综合搏击中的劣势也很明显。首先是欠缺打击能力。双方开始阶段都是站立姿势,缺乏打击能力在控制距离上就先输一筹。其次是欠缺打击意识和打击防范意识。纯寝技打多了,往往打击是更好方法的时候尝试降服,防守时也难免疏于尤其是头部的防范。在双方都有一定地面技术的情况下,精寝技会打击的格斗家适应力似乎不如精打击会寝技的格斗家。和其他寝技者,比如柔道练习者相比,柔术过于重视缠斗,摔法不是太细致。因此虽然纯柔术者地面缠斗能力很强,但是如果从站立的控制距离到进入地面的摔都不如对手,那么将大大提高进入地面战的难度,即使进入了地面可能在一开始也处于不利位置。因此即使不打格斗比赛,很多柔术练习者也通过柔道或摔跤等其他训练提高其站立位置的战斗力。      

      现代综合搏击擂台上的战斗模式是什么样的?哪些人是世界上最强的格斗家?每个选手都有其较擅长的进攻模式。早期的综合搏击擂台,由于当时选手技术不全面,寝技练习者优势巨大。直到Pride时期降服胜还经常出现。但是当代的综合格斗中降服取胜越来越越少,即使一方占据了骑乘位,大多也倾向于地面砸拳。寝技中的降服越来越多的作为威胁存在,而不是最终获胜的手段。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喜欢玩拳皇的人知道,大门五郎是个很强的投派角色,但是在比赛中大门拳脚造成的伤害通常比摔投大得多。然而如果把他的投技删除只靠拳脚,大门的实力马上就掉一个档次。优秀的降服技术是取得地面控制的基础,在保持地面有利位置的同时施以砸拳消耗对方体力比单纯寻求降服获胜更可靠。牛头人在pride中输给肥朵的战例是典型。单论降服能力牛头人应该稍微强过肥朵一些,但是肥朵由于打击和摔投的优势一直保持在有力位置。在双方寝技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肥朵依靠砸拳让牛头人全场都处于被动。总体来看,小级别的格斗家站立较多,大级别的格斗家因为灵活性相对教差,更多出现内围拳脚和地面缠斗。但是无论哪个级别都不可能靠一种技术吃遍天,格雷西柔术天下无敌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谁是世界第一的说法几乎没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但是说哪一个群体的人代表人类空手搏斗的最高水平,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这些人就是顶级综合搏击擂台上的冠军选手。世界上最强的格斗家不可能是所谓的特种兵,更不可能是演员,一定是搏击方面的运动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格斗训练中才能达到空手搏击的最高水平。军人当然要练空手搏击,但是他们的主要训练内容明显不是这个。有人说军人练的是最简单的一招制敌,打人追求秒杀。这是实话,但不表示练的是秒杀实际上就能秒杀。但凡秒杀都有偷袭成分,特警在面对没受过格斗训练的暴徒可以一招制敌不表示面对面和格斗家摆开架势打也能有同样效果。特警经常反复训练一些很简单的动作组合,在突然使出对付普通人时很实用,不过格斗家不吃这套。特种兵对观察力,环境适应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各发一把小刀把特种兵和散打运动员关到一个林子里只让一个人活着出来,我看好特种兵,他吃的是这碗饭。但是排除暗杀和使用武器的情况,只要面对面一拳一脚的说话,无论有没有规则,是擂台上还是街上,特种兵在格斗家面前没什么机会。有些优秀的搏击者有军衔,比如Cro Cop,他是特种兵教官,一直在进行综合格斗训练,作为军人的同时也是一位很专业的搏击运动员。至于演员就更不用说了。关于演员的情况,不包含自由摔角选手。WWE的摔角手可以看作特技演员,他们的职业就是反复训练各种和搏击有关的高难度动作。由于摔角手们通常拥有非常好的身体素质,格斗水平绝对不低,如果经过系统训练很有可能成为一流格斗家,比如现在的UFC重量级冠军Lesnar。但是在接受系统格斗训练前他们是很难打赢同体重的格斗家的,至于经过训练后,他们本身也就变成了搏击运动员。之前说过,技术不全面的搏击者很难生存,因此最好的空手搏击者不会是专门训练某种搏击技术的专家,而只能在综合搏击的顶级赛事中找。换而言之,肥朵,Anderson Silva,Georges St Pierre等人代表了人类空手搏击的最高水平。   

      格斗家在街斗中能有什么样的表现?有些观点认为,综合格斗家在擂台上厉害,但是走上条件瞬息万变的街头就什么也不是,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确实有运动员习惯依赖规则的情况。散打运动员经常不顾后脑防守,拳击手对低扫防护不够,极真选手也确实对头部防护有欠缺,在无规则条件下可能造成不利。但是综合搏击擂台规则相对较少,裆和眼不像头部,胫骨这样的大目标需要专门防护。小关节擒拿是个问题,但是作为研习过擒拿的人对这些多少也是有接触的。所以我认为相对还是综合运动员有最大的优势。如果格斗家用和擂台上一样的方式进行街斗,比如傻到在面对一个以上的对手也要进入地面降服,或者在内围战中把对方的酒瓶子和拳头同等对待自然会吃亏。但谁也不是傻子,格斗家的精神和身体都经过严格的锻炼,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受场地限制,格斗家可能无法用上擂台上的所有技巧,但是也没有了诸多限制。比如背摔在垫子上可能造不成多少伤害,在水泥地上就是致命的。被挤在铁丝网上只是影响行动,被挤在墙边碰头可能直接昏迷。这些攻击都是格斗家所熟悉和擅长的。有些人提倡踢裆挖眼睛咬人。理由是擂台上不能用,街头无限制。但是街头无限制是双方的,踢裆挖眼不是什么特殊的技术,一个没受过系统训练的人踢裆难道会比搏击运动员踢得狠吗?至于撕咬,需要承认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总体来说,人类是非常不擅长咬的动物。人类的牙齿不结实且无法再生,可以试试咬紧毛巾然后用力拉毛巾,是不是有牙齿要掉了的感觉?再试试用力咬自己的前臂,并不能造成瞬间让人失去战斗力的效果。李小龙的一部电影中有咬小腿破已经成型的十字固的镜头,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如果在实战中,咬小腿没法造成什么明显伤害,而对方一用力李小龙的手臂就会折断。但撕咬并非完全没有价值,如果能咬住对方小关节或耳朵等部位会造成非常大的痛苦。但总体来说,想依靠“咬”拳道战胜敌人很不靠谱。格斗家由于不熟悉街斗环境,可能会表现出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但是瘦死的河马比马大,他们再怎么不适应也不是没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所谓“街斗专家”能比的。当然有些格斗家,比如Bas Rutten专门研究和参与过街斗,有理由认为,在擂台上和Rutten实力相当,没有街斗经验的搏击运动员在街头不是Rutten对手。格斗家在街头战斗力即使打了折扣也比常年打架的混混好。无论如何,想 在空手或类空手战斗中有顶级表现,专业的搏击训练不可少。有个叫bully beatdown的节目,专门让流氓和正经格斗家打。这个混混受过训练,实力相当强,自称街斗无数从无败绩,结果在专业选手面前毫无抵抗力。虽然是擂台战,但是就算是街斗,按这情况那混混有任何机会吗?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2NzMyMDg4.html

              中国功夫的实力到底怎么样? 实话实话,不怎么样。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但是谁也没见过到底有多强。中国武术本身是非常好的健身手段,其中的一些概念也确实可以用在搏击中,但想用纯粹的传统武术打架,基本不可能。我认识一个从小练功夫的人,太极,咏春都有不错的造诣,但是我和他打实战,双方都是自由搏击的路子。他的个别动作确实有一些特别,他解释说传统武术的训练在提高他的协调性,平衡感方面有帮助,但总体来说,只是一种辅助训练而已。传统武术的训练在搏击方面走了不少弯路,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现在的实战搏击训练,无论是拳击,泰拳,踢拳,都注重力量,敏捷,耐力,爆发力的全面训练,有氧,无氧,器械,无器械全都要接触,选手的作息,食谱也要专门安排。传统武术在系统性方面落后。实战对抗方面,完全的传统武术水平如何,远的看有名的吴陈太极大战,近的看看现在电视上播的武林大会就知道。有一些经常会见到的观点:1中国武术靠的是内力. 对于内家拳,我个人比较相信物理的基本原理,即用同样的作用力,同样的角度,同样的着力时间击打同样的部位,必定取得同样的效果。和打击者脑子里有什么意念没关系。如果说某种脑子的想法或者呼吸方式影响到发力,这个是有可能的。但是那也是个物理上的问题,不是什么精神力或者内功的作用。而据我所知,理论一套套的大师高手,10个里9个还多是骗子……比较信得过的高手基本就两种身份。1军人,特警之类,2格斗方面的运动员。其他的没有了。2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高手在山里抓猴子. 格斗最需要的是实战经验和交流。和不同风格,不同身体素质的人交手才能有提高。闭门造车的老先生绝对打不过三天一小架五天一大架的混混。我们认为肥朵,GSP,BJ Penn他们是顶尖高手,因为他们在擂台上赢的多输的少,大家都看得到。山里的仙人有多厉害谁也没见过,既然没见过为什么还如此坚信他们比肥朵还强呢? 3 中国的硬气功厉害,一掌能劈好几块砖。格斗家的身体能比砖头结实吗?事实上,人的身体确实比砖头结实。砖头和石头弹性很差,只要撞击的力度足够,破坏砖头比破坏有脂肪保护,能后退卸力的人体容易多了。击破硬物的条件其实只有两个:1足够大的打击力。2和硬物撞击后不受伤。打击力纯粹是爆发力和力量的问题,没什么特别的。和硬物撞击不受伤,有人认为是气功的作用。不排除某些和呼吸有关的训练方式可以减缓疼痛,加快伤势愈合的可能性,但击破硬物最基本的是骨密度。在不断撞击硬物的过程中,骨头发生形变,因为不断受到破坏,为起到保护作用骨头间的空隙逐渐变小,最后形成很大的密度。这其实和练肌肉是一个道理,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东西。4 中国武术用掌和指多,戴上拳套无法发挥. 综合格斗戴分指手套,爱用什么用什么,并没有出现一阳指的高手. 5 中国功夫讲究一击必杀,专打要害,不适合擂台在双方都受过搏击训练且精神高度集中时,秒杀很困难。此观点过于不解释,请参照街斗章……  亚洲人种是不是不适合格斗?为什么目前来说日本选手水平高过中国选手?中国有没有高手?不完全是。亚洲人在大级别比赛中高手很少。相比之下,似乎100kg以上的亚洲人中很少见行动敏捷的,而速度快的大个子黑人和白人都不少。这可能确实是人种问题,也许体格较小的亚洲人不适合长到那个块头,也可能因为达到大体重级别的亚洲人少,总之,亚洲人中缺少大体重的一流高手是事实。但是在中小级别的亚洲选手中,不乏表现很优秀的。波求和摩裟斗拿过K1冠军,康李在散打和综合搏击中都表现出众,我们的郑裕嵩也在修斗中打到决赛。在中小级别的选手中亚洲人并不弱。日本选手水平较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 对比赛的重视程度     日本对格斗比赛很重视,一直有相当大的投资。修斗,K1和过去的Pride一直都有世界顶尖高手参与。在这种环境下,日本本土选手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水平提高很快。2 传统武学文化对综合搏斗的接受程度. 日本的格斗家通常有非常好的柔道和柔术功底。格雷西柔术最初就是由日本柔术流传过去。因此在几十年前日本人的地面技术就相当厉害。在地面技术占据很大比重的综合搏击中,日本人无疑有先天优势。青木真也,须藤元气他们的寝技水平都达到世界一流。从中国方面看,综合搏击在中国才刚起步,还没有什么人气。中国人,无论是观众还是练武者,总体来说对地面技术的重视程度都不是很高,我知道的唯一有柔术黑带的华裔史蒂夫林是加拿大人。这造成了中国格斗家技术上的短板。中国当然有高手,散打的优秀选手经过充分训练,完全有实力走上世界搏击擂台。散手虽然重击力不足,加上有这样那样不利于走向世界的规则限制,但是散打选手也有独特的抱腿摔技术。郑裕嵩对安迪苏瓦时,接腿摔屡次得手。虽然抱摔不算分,但苏瓦肯定也不想被摔来摔去,就是防不住。在散打和西方搏击术的交流中,无论双方水平高低,都出现西方选手对散打式抱摔尤其是接腿摔不适应的情况。西方综合格斗大多在对方收腿收拳时跟进抱腿,很少如中国和泰国选手一样擅长直接用摔迎击腿法。优秀的中国运动员中,柳海龙,宝力高他们就不说了。随意诋毁散打选手的通常本身没有练过武。大体上受过正经训练的人对柳海龙实力的认识是,巅峰时期的柳如果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去K1打,不一定能有夺冠实力,但至少可以有中上水平。郑裕嵩打修斗碰上初出茅庐的安迪苏瓦,因为不熟悉修斗模式抱摔过多浪费体力,加赛告负。实际上这两人的实力相差并不是特别大。现在英雄榜中的优秀选手也代表了中国的最高水平。总体来说,中国格斗家的水平还无法达到世界一流,但这是因为我们基础差起步晚,不代表我们不行。等中国练综合搏击的人数多起来后,我相信也能赶上世界顶级水平。      

      李小龙的实战水平到底如何?有人认为李小龙是超强的格斗家,有人把他说的一钱不值。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太极端,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李小龙很强,这毫无疑问。但一个演员的战斗力终究无法和专业格斗运动员相比。李小龙从小练传统武术,后来在和各种流派接触的过程中不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战斗方式,还有相应理论。从他描述的战斗技巧中有时能很明显的发现外来内容。其中很明显的一个来源就是西洋剑。李小龙拒绝传统武术的37步或者28步,提倡双脚各50%重量提高移动能力,提倡侧身面对对手减少受击打面,这是西洋剑的站姿。提倡强手在前,先出拳后上步,很明显是西洋剑的概念。甚至他的特色之一疾步踢也是西洋剑的突击招式。这说明李小龙一直在致力于格斗的研究,有实践的,也有理论的,并且能够吸取其他流派,甚至是和空手搏击没什么大关系的西洋剑中的概念。电影中的动作当然不能作为实战参考,但是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李小龙的速度确实很快,爆发力很强,那些动作换个别的演员做不了。李小龙打破传统武术的瓶颈,大胆接受和融合新鲜事物,提出了一些理论(水和瓶子啊,无法有法什么的属于故弄玄虚,暂且不理),对中国武术,甚至世界上的搏击技巧方面做出了一些贡献。他在格斗方面确实有造诣,绝对不是普通的动作片演员。正经的格斗家中Bas Rutten确实在采访中夸过李小龙的搏击能力。rutten大意:如果李小龙在巅峰时期复活和现在的搏击运动员打,李小龙会输,因为现在的格斗技术比当时进步太多。但是如果给李小龙1,2年时间训练结果就不好说,他是个天才。 rutten在肯定李小龙格斗能力的同时也指出李的搏击技术有很强的局限性。首先是背景局限性,李小龙毕竟是传统武术出身,而且短暂的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被拍电影占据,留给他学习和实战提高的机会不多。其次是时代局限性,比如说侧面面对对手的站姿,在站立搏斗中或许是个好办法,但是双脚一条线下盘不稳很容易被放倒,强脚在前无法发挥更为有效后腿扫踢。这些姿势在后来的搏击中被证明是不那么科学的。电影中咬小腿破十字固也显示了李小龙对寝技认识的不足。降服洪金宝的镜头说明李小龙受过寝技训练,但是也显示出动作不是很正规。最后就是职业的局限性,李小龙不可能接受系统的,专业的格斗训练。因此,李小龙没有条件成为一流搏击高手。大家可能看过老梁评说李小龙,梁所说的,虽然还是有一些不实的褒扬,但大体上还算客观。从李小龙传奇中看出CCTV很希望能塑造李小龙的英雄无敌形象。所以老梁适当的夸奖一下也无可厚非。关于李小龙的搏击水平,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不错的,否则诺里士这样有真是战绩和本领的格斗家应该不会那么容易和他来往。李确实很喜欢搏击,也一直在训练,如果他有能力和当时的职业运动员较量一下我也不会觉得奇怪。关于他的实力我相信rutten说的,如果以现在的系统专业训练一,二年,可以达到较高水平。但去掉假设的他搏击能力还是限于一个演员的范围。关于李小龙的传说:在空手道比赛中战败过诺里士:完全没有这个纪录。CCTV10不知道从哪里道听途说,信誓旦旦李小龙过关斩将最后在全美空手道比赛上赢了三连冠诺里士九段。睁眼说瞎话是CCTV的一贯作风了。实际上诺里士只有两连冠,而且他当时的年纪不可能有九段……  能够踢出1650磅的神力,曾用侧踢把一个150斤壮汗踢飞20米落入游泳池:1650磅的腿力对优秀格斗家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点力气能飞人20 米?弄个投石车说不定有机会. 李小龙一秒打7拳:不是说他真的能在实战中一秒出7拳。用速度球测试一秒7下完全正常。李小龙曾打败泰拳王:没有这回事。拳击400磅,与拳王阿里相同:如果阿里的拳只有这点力度他绝对会羞愤跳楼。拳击400磅不是说能举起400磅的东西,是说弹簧受到拳击后被压缩的程度相当于受到400磅重物的压力。能卧推400磅的人也是有的,何况是拳击。无论是李小龙还是阿里,应该都不止拳击400磅的程度。如果说阿里拳击400kg 还算是靠谱。李小龙虽然没有比赛纪录,但是留下了一些训练录像,包括打沙袋,踢脚靶,以及和学生对打练习。通过这些视频看出,李小龙的拳击功底不是很好,侧踹身体舒展程度不高,和学生的练习也和现在的格斗家有较大差距。李小龙被评为7大武术家之一:噱头,和知名度有关,和实战能力关系不大。马克西姆还是 “世界最快手指”,Vitas有“五个八度音域”…… 从仅存的录像中得出的结论是,李小龙步法灵活,出手快,但是出拳出脚都不是很正规且缺乏力量。关于流传的许多知名人士对李小龙的评价,大多无法找到出处。 UFC老大白大拿说李小龙是MMA之父倒是确有其事。但是想也知道这种话是为了赚钱造势还是真的承认李小龙的地位。网上不实资料通常有几个共同点。1找来找去都是那么些东西,每个字都一样,没有更丰富的内容。2经常说得异常玄妙。3无法找到可信的出处。4 无法用中文以外语言找到,即使这说这些话的人根本不是中国人。有一定头脑,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应该有能力判断哪些话能信,哪些话要打折扣。至于李小龙擂台不一定强街斗无敌的说法,请参考前面的街斗篇。李小龙有功夫,作为一个演员,他的搏击能力很强。可能一些真正的格斗家会称赞李小龙的武艺。甚至有不少格斗家把李小龙作为偶像,非常喜欢他的电影。他们有时候会夸李,这也很自然,首先李小龙确实有本领,其次他提出的一些观念很好。格斗家夸李小龙搏击强这和李云迪夸周杰伦钢琴弹得好一个道理。周杰伦可以顺利演奏肖邦练习曲,达到了专业水平,在歌手中很不容易。李云迪在钢琴家的立场上说歌手周杰伦的水平不错。如果周杰伦从小就废寝忘食心无旁骛只练琴不玩流行音乐,以他的天赋是否能成为钢琴家?不能说没可能,但是他没有这么做,所以他只是一个钢琴弹得很好的歌手。同理,一些格斗家会站在格斗家的立场上说李小龙的武艺作为演员来说很高明,这不表示李小龙真正达到了格斗家的水平。个人从影像资料中估计李小龙的水平,认为他有可能和同体重的省级散打运动员短时间对峙不落场面上的下风,但是不会更强。和动作片演员相比,李小龙应该稍弱于甄子丹(主要是时代局限性,甄子丹接触过更科学的技术和训练方式)。柳海龙说,李小龙是他偶像,影响力自己不如李,打架李不如他。这个评价我认为是比较中肯的。

      总结这篇文章涉及的面很广,并且尽量做到命题客观推论有理有据。因此有些人看了可能会不高兴。不过,在提出反对意见以前,想想要提出的说法是不是真的经得起推敲,引用的论据是不是可能是某些人编的。有不少人说,我对中国武术一无所知,对李小龙一无所知,完全哗众取宠。我虽然所知不多,但是基本的了解还是有一些的。至于一些坚持某些人或者某种神功天下无敌的,本人是否真练过武,是否上过擂台,没有的话至少街头打过几架吧。要是都没有,请把你的意见留给自己,不要凭想象说话。有时候能让一些人明白的唯一方式只有等他或许有机会接受搏击训练以后自己醒悟了。 转载自:天涯社区 原作者:麒麟甲

      通宝推:陆合,迷途笨狼,
      • 家园 好文呀

        想了半天,自己对搏击的全部理解似乎都被这篇文章说出来了……

        除了排版太烂以外,想不出有啥好补充的了。

      • 家园 好文,至少能看到作者的态度是很中肯的
      • 家园 这篇文章说的十分中肯

        我们国家和世界一流搏击的水平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不过这也是我们起步晚,投入不足造成的。总体来说我们的散打还是有自身的优势的。我认为其优势还是在于摔法。

        记得去年在电视中无意看到一个搏击比赛的节目,具体是什么比赛我忘了。其中一个中国选手和外国选手的比赛我觉得很有代表性。

        比赛允许使用寝技,级别大概是79公斤左右。在打击方面双方水平似乎差不多,寝技方面外国选手水平略高。可以看出中方运动员是练习散打出身,似乎是刚接触寝技时间不长,但是也可以熟练使用许多技术。比赛过程中外国选手通常站立击打不长时间就被中方选手抱摔,摔倒后基本上都是中方选手占据优势位置,但由于技术不如对方,中方选手很难完全控制住对方。如果发现无法控制对方中方选手就会主动站起等待下一次机会。就这样虽然外国选手的地面技要明显好于中方选手,且地面的防守也让中方找不到机会,但由于几乎每次摔倒后都处于劣势位置,他的体力消耗极大。终于在六七次的地面缠斗中体力不支被中方用十字固取得胜利。我想这场比赛充分说明了散打在现代搏击运动中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中国如果想在搏击运动中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多参加国际性搏击大赛,与外界多多交流。我想我们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

      • 家园 观念有点意思

        虽然文章前半部分用了很多名词,但是我还是觉得这篇文章也不过是作者的想当然。

        观念有点意思,其他么,看看而已。

      • 家园 这个文章好客观呵呵

        以前看过一个散打发起人的访谈材料,说是刚开始搞散打时是个新生概念,哪时也搞武林大会,全国大赛一类的比武大会,全国参赛者什么和尚、道是、空手碎砖,黑纱掌,一阳指什么的,现在电视剧有的都有,结果真一较量碰到散打运动运就是个废,根本打不到对手,累都能累输了。。。。。

        然后看到康龙舞林大会太极大赛变成了胖子选美,最大的胖子拱掉了第二的胖子当了冠军。。。然后河南武林风形意拳冠军被20岁退役武警一个的哥擂台胖揍一顿没法还手。。。。然后看了那个名篇:唐龙和藏獒、、、、悲剧啊中国武术!

    • 家园 可能只有以命相博的地下黑拳赛才能代表真实的搏击水平吧?
      • 家园 格斗水平是经过几十次失败积累出来的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靠扔到台上性命相搏就能出水平,这高手也出得太容易了些吧。

        如果是真的性命相搏,有潜力的苗子在刚出道时就被搞死了,哪里还能有成长空间。没有哪个天才能从学拳开始一路赢到尾。

        • 家园 记得萨苏说过当年抗日游击队的事

          有很多人说一口流利的日语,问游击队员,你们怎么说的那么好,把鬼子都骗了?游击队员说,说的不好的都死了。

          • 家园 萨苏没提另外一件事

            日本国内没经过生死考验、只经过最普通日常日语教育的普通民众,日语水平比这些游击队员如何?

            黑市拳跟民间的斗鸡斗狗类似,只是一种非主流的小众文化,而且完全是业余的。如果不是穷到吃不起饭,谁愿意去干这种死亡率比矿工还高的活儿啊,除非脑子坏掉了。如果真的野外无限制生死搏斗,这些人比起职业猎人差得远了。

    • 家园 瞭望东方周刊的一篇文章,不知道可信度如何

      传统武术在攻防技术中掺杂了大量象征性动作和门派仪式动作,从功法上看,传统武术仍保留着很原始、低效的操习,与其说是增长格斗实力,倒不如说是在祈祷、苦行和磨炼耐心

      梅惠志第一次真正接触泰拳是在1990年。当时,作为北京武术散打队的首任总教练,他带队参加刚刚设立的京港搏击会,虽然带去的都是当时的国家级顶级散打高手,但那一次中国散打惨败于泰拳。

      “没办法,我一看到泰拳用肘用膝,就只好丢毛巾。”梅惠志说,当时,北京武术散打队第一次出国,根本不懂什么是自由搏击,对泰拳的膝肘攻击很不适应。“与泰拳硬碰硬,我们根本打不过,拳脚打在对手身上,跟打在皮球上一样。而当时我们的队员抗击打能力比较差,挨上两三下膝肘就不行了。”

      此次惨败之后,梅惠志等人才把泰拳的录像拿回来反复研究。“泰拳非常硬朗,主要使用边腿和膝肘。他们的记分主要是以击倒而定的,所以踢你时一下是一下,你的重拳他们根本就不躲。但我们的散手没人家能挨打,散打只有发挥摔法的优势才有取胜的机会。”梅惠志说。

      不久前泰拳拳王放言要秒杀中国功夫,无论是否炒作,让人们再次审视声名在外而又难以捉摸的中国功夫,如果站上擂台,竞技力究竟几何?

      散打为何难敌泰拳

      梅惠志是北京市散打运动的创办者。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国际式摔跤教练,他在北京武术队主教练吴彬和中国式摔跤教练李宝如的协助下,开始练习散打。

      练习散打的原因是当时中国武术套路表演走向了世界,并获得国际好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外国的武术爱好者来到中国,都想与“中国功夫”较量较量。尤其是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上映之后,中国功夫实战能力如何,成为一个亟待证明的焦点。

      “那个时候来挑战的国外武术爱好者,很多都由我来对付。”梅惠志说。但来较量的一般都不是职业搏击手,由摔跤转为散打的职业运动员梅惠志完全能够应付得来。“在1990年第一次带队参加京港搏击会之前,我们对世界上的整体搏击状态并不了解。”

      其实,中国功夫与泰拳的较量一直在进行着。目前可以查到的资料显示,从1921年开始,中国功夫就在向泰拳发起攻击。但除了1922年,由流亡泰国,本有武功,并拜华裔泰拳宗师为师的李德与泰拳手打平之外,其余皆遭惨败。

      而1958年至上世纪80年代,由香港和台湾组织的数次中国功夫与泰拳的比赛,也仅有一场平局,其余都告失败,而且败得相当惨,最短的一局仅坚持了20秒。

      但近几年,散打所代表的中国功夫在与泰拳的对抗中,却出现了赢多输少的局面。“双方研究规则,泰拳可以用肘膝,我们可以用摔法,做好针对性练习,赢面比较大。”梅惠志说。

      不过,近几年的中泰对抗赛,中国散打的成绩受到了不少武术爱好者的质疑。人们在有限的中泰对抗录像中,以及各种中泰对抗赛中国散打大获全胜的消息中,对泰拳手的来历及资质并没有多少了解。

      相对来讲,为众多搏击爱好者所熟知的泰拳王播求与中国散打冠军孙涛的对抗,更像一次上规格的对决。在这次比赛中,播求很顺利地拿下了孙涛。这个结局似乎并不是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从双方的简历可以看出,作为职业泰拳手,播求在日本最知名的站立综合搏击赛事K-1上风靡全球,其成绩是170 战,155胜;而作为中国体制内的运动员,孙涛的比赛次数只有24战。

      民间并无武功高手

      虽然,从中国功夫与泰拳的对抗历史中,中国传统武术的成绩还不如散打来的好看,但大多数中国人仍然相信,真正的中国武术的技击精华是在民间,在传统拳术中。虽然没有任何确实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但人们更愿意相信,在那些与世隔绝的密境,有神仙般的武林高手存在。

      “虽然存在民间有高手这一说法,但民间拳手的水平并不高。与散打相比,基本没有对抗性。”梅惠志说,他曾经会过许多民间高手,“很多都坚持不到十秒八秒。”

      而在1980年和1981年,北京搞过散手试点,当时来自民间的参赛拳手有上百人,包含了八卦、太极、大成等等拳种。“但比赛刚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是练习散打的了。”梅惠志说。

      民间武术大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不管练习什么拳,最后都成了王八拳”。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

      “有一位练习八卦掌的,比赛开始了,他还在那转圈子,被我们的队员追上去,踢了两脚,就不打了。”梅惠志说。那一次,最后冠军都被体校队员拿下。

      1987年,梅惠志带队参加武当山全国武术擂台赛,这一次的场面比北京的散手试点更加热闹,赛场上有扮成武松模样的,还有和尚、老道比赛前表演,架势挺吓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铁钉子拍了出来,可一上台打擂,那人只挨了一脚,自己就跳下擂台了。

      还有一位神秘人物,自己爬上擂台要求比赛,当地组织者要求他先报名,但遭到拒绝,理由是“不敢留名,打完了再说”,并自称已经“毫无欲念,不吃荤腥”。看到这种情形,梅惠志专门交代队员不要踢第二脚,因为第一脚把人踢倒,第二脚必然会踢头,这样会导致这些没有任何对抗训练的对手直接休克。

      对于民间有没有高手,著名武术家赵道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指出一个常识:“在那些与世隔绝的不毛之地,消息闭塞,交流不便,物质贫乏,隐士们如何能启发悟性,拓展眼界,避免徒劳创作呢?又怎样能通过大量‘见手’来交流技术,衡量自己?否则,又是怎么知道他们技高一筹,掌握精髓呢?生活问题怎样解决,营养哪里补给,资金、器具谁来提供?如果自食其力,花大量精力安排衣食住行,训练效果怎能提高?”

      而在梅惠志看来,传统武术主要是训练方法和意识的落后,讲究的是口传心授,多是说招说手,平时几无实战训练。“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方边腿踢你,散手队员会一手格挡,一手反击。传统武术可不这样,他要先做一个云手,动作好看,但对方早就踢到你了。我们同他们交流时,分出胜负也就一个照面,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迎击。”

      传统武术缺乏对抗训练导致了许多悲剧。1987年,在一次两省警察的集训中,某省一名练习传统武术的警察与另一省份练习散打的警察对练,结果因为前者从未做过对抗训练,在被摔起的时候没有任何防护意识与技巧,头部直接坠地,导致死亡。

      中国武术极度缺乏技击性

      “但传统武术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传统武术也是一拳一脚。”中国武术院社会组副主任刘普雷说。

      作为格斗技术的武术本来就是打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除了在影视剧中,我们很少看到中国武术与外界的对决,那么中国武术的技击性到底如何?

      民间武术家赵道新认为,中国武术最大的骗局就是具有所谓的“技击性”。虽然传统武术有些技法还是包含着较高的技击性和潜在技击性,但赵道新肯定,当今中国武术在整体上极度缺乏技击性。以全球格斗界的战略眼光看,可以说已丧失了技击的竞争能力。

      在赵道新看来,今天的传统拳术与学院武术一样以套路为主,并混入了冒充古拳法的套路新作品。而套路与篮球、游泳、登山一样只是提高运动素质的锻炼方式,却不针对格斗需要,特意发展那些直接专用于格斗的素质和技术,从根本上说称不上是技击训练。

      从打法上看,传统武术在攻防技术中掺杂了大量象征性动作和门派仪式动作。这些动作与技击无关。从功法上看,传统武术仍保留着很原始、低效的操习,与其说是增长格斗实力,倒不如说是在祈祷、苦行和磨炼耐心。

      实际上,从民国时期以来,人们对于传统武术的套路对招一直在进行着理想主义的尝试。“2003年我还亲自参与过这种尝试。”刘普雷说。当时,散打王节目在湖南卫视火爆上演,四川的几位武术爱好者找到刘普雷,希望能够录制一些对招的节目。

      “在他们的想象中,仍然还是那种你一招白鹤亮翅,我一招黑虎掏心。”刘普雷说,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练习散打之前,他就参与过这样的试验,但从来没有成功过。“你想啊,就像治病一样,怎么可能是开好了方子等病人呢。”

      但四川的那几位武术爱好者很固执,找到了一位喜好武术的企业家赞助,还找了四川省套路队帮忙,按照这种套路对打的方式进行,结果可想而知。“拿不出手!”赞助该项目的企业家对刘普雷说。

      相反,因为那些练习套路的孩子并没有经过技击训练,反而很容易受伤。“尤其是小关节之类的,动不动就会受伤。”刘普雷说。而这相对于现代搏击来说,无疑是没有任何技击性的。

      但刘普雷并不认为中国武术的竞技能力在国际上就毫无竞争力。他更加相信是规则原因,对竞技结果有直接影响。

      梅惠志也是同样的观点。“如果双方约定在相同的规则下进行三个月的训练,然后再进行对抗的话,胜负难料,反正是有得一打。”

      而在本刊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对中国功夫竞技水平最悲观的说法来自一位在国外学习柔术、到中国创办竞技俱乐部的华人。他认为以当前中国武术的竞技水平,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日美水平。

      国际拳坛为何不见中国选手

      既然中国武术的竞技水平在国际上并不落下风,为什么在诸如UFC、PIRDE、F—1等国际顶级的搏击赛事上,见不到中国选手的影子?

      “这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是全运会体制,我们的精力没放在外出竞技上面,而要打F—1必须要长时间的竞技训练。”刘普雷说。

      1998年年底,刘普雷曾经带队去过K—1现场,当时主要是带套路队去做串场表演,其中还带了两位散打运动员做现场表演。“那是我第一次去K—1现场,到了那里才知道原来一个擂台赛能做成那个样子。”刘普雷回忆说,六万多人的现场,灯火辉煌,壮观极了。

      接触过K—1之后的中国散打选手曾经低调参加过这个比赛,但结果并不理想。不过,本刊记者采访中发现,实际上中国的散打运动员都比较想参加诸如K—1的国际顶级格斗赛事,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是为了高额的奖金。

      但是,作为国家运动员的中国散打高手并不自由。首先从身份与资质上来讲,专业散打队是行政性的,全运会的体制需要这些运动员全力以赴打好国内的比赛;而在技术实力上,我们的打点打分的比赛体制,并不适应F—1。参加F—1的拳手都是为了高额奖金,“人家是挣钱来的,打起来很拼命。”刘普雷说。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教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搏击手说。国内的全运会体制使得职业教练以及运动员都必须围着全运会使劲,对于他们来讲,根本没有去国外顶级搏击赛事交流的必要。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输不起”,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根本利益。

      现代性质武术俱乐部体制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艰难起步状态,要培养出自己的职业搏击手,还需要一段不短的路程。但好在中国武术协会对于俱乐部的建设越来越重视。“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刘普雷说。

      俱乐部的建设不仅能够极大地活跃中国的搏击市场,还能够拓展职业运动员的就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不再感叹“国外的搏击手都是明星,国内的搏击手都是保安”的尴尬现状。■

      (本文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王开)

      • 家园 是不是有点相互打脸的意思 还是此文更多的是在回味历史里的

        看真正的武林高手有多牛:民国武者口中的武术界(图) 东方早报

        或许八卦拳名家孙禄堂的腿功及速度可以提供一些参照:“孙禄堂的腿功,是新闻事件。他和段祺瑞坐敞篷汽车,逆风而行,车速很快。段祺瑞头上戴着巴拿马草帽,被风吹走。孙禄堂跳下车追到草帽后再追汽车,司机还没意识到有人跳车,他就已经回到车上。”

        说出来非常抱歉的是:看电视我只看“东方110”和“案件聚焦”,或者央视12频道“天网”、“第一线”之类的节目,因为这些栏目比较真实,至于借此可以一觇社会风气之良莠、治安情况之好坏乃至歹徒行骗新花样倒在其次;然而不时冒出的低俗广告像挥之不去的苍蝇,于是只得迅速转频道,偶尔瞥见了一些汉子在捉对厮斗,原来是河南电视台一档武打节目,名之曰“武林风”。

        仔细一看,这些武打选手似乎大都是西洋boxing之苗裔,使用的招数无非是左右开弓乱挥拳,中间也掺有几下上钩拳、平钩拳,机灵者则是冲上前去抱腿,摔对手一个大跟斗——完全看不到一点中华武术固有之丰采:略一接触就可把对方瞬间弹开去,或者飞身跃起,一脚把对方踢出三丈远。映入眼帘的皆是一群胡子拉碴的蛮汉在大用蛮力,这哪里是展示武功的“武林风”呢?简直就是屠门壮汉在气咻咻贴身肉搏而已也。

        回想从前冷兵器时代,中华武功高手威风八面,可以飞檐走壁,可以偶露峥嵘,可以力敌千夫,可以啸聚为王,自然也可以执戈卫家乃至捍卫国土社稷万里江山。可惜自弹道学、热兵器发明以来,呜呼哀哉,中华武术雄风不再,当年十八武僧帮助唐太宗打天下之类的传说成了近似于“嫦娥奔月”的神话。及至当今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以来,中华武术更是面目全非:上乘者,充其量一排排光头黄衫少林和尚挥棒弄棍辅之呐喊,齐刷刷沦为舞台的一种杂耍而博得西洋看客一阵惊愕且大鼓其掌而已;下乘者,就是空中连翻几个筋斗,外加一套花拳绣腿,在所谓的全国赛事中经来自三山五岳各方评委综合平衡后,混个一两张奖状罢了。

        当然,武术界亦有一些明智之士曾经呼吁:武术应摆脱纯粹观赏,要重视发扬实战传统。是的,不必说与热兵器抗衡,一切有志于振兴中华武术的有心人应发掘传统秘技绝活,勤学苦练,至少应在拳坛上把西洋拳击、东洋柔道以及泰拳、跆拳道之类的旁门左道统统轻松打趴下。

        手边有一册想写点读后感的图书,书名是《逝去的武林:一代形意拳大师口述历史》。稍稍浏览一下,就不难感到这本书是真正的“干货”,内容精彩奇特,令人无法释卷而只得一气读完。

        这位形意拳大师名叫李仲轩(1915-2004),出身于天津书香门第,却性喜练武。年轻时曾先后拜北方三位拳术名家唐维禄、尚云祥、薛颠为师,探骊得珠,博采各家之长,深得形意拳之精义。三十四岁自武林退隐,身怀绝技,隐居市井数十年,和光同尘,不事张扬。晚年曾为京城西单某家商场看门谋生。只是到了辞世前的最后几年,因机缘凑合,遂向外界一位有心人全盘倾吐半个世纪前的武林旧事。其中既展示了众多武术大家的言行风貌、逸闻佚事,也透露了不少曾经秘而不宣的练功秘诀。李仲轩口述的系列文章以连载的形式,于2000年12月由《武魂》杂志公开发表以来,惊动了海内外武术界一池春水,好评如潮,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

        李仲轩在练武

        习武者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年累月地埋首苦练,究竟能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据李仲轩口述:“形意拳能练到什么程度呢?唐师跟我打比方,说从悬崖峭壁跳下,快撞到地面时,用手在石壁上一拍,人横着飞出去了,平安无事。”(第48页)纵身跳下,横着飞出,能致人于死命的千斤重力于一刹那间烟消云散,得到化解——这个姿态本身即可谓“力学”中的精巧构思,妙不可言!

        那个时代,比武不像如今“武林风”中的选手,动辄以抱对方大腿而取胜——你想武松打架会抱腿吗?都是一发力即可把对手远远摔开去。李仲轩第三个师傅是薛颠。“薛颠和师兄傅昌荣在一座两层的酒楼比武,薛颠说:‘这不是一个比武的地方。’傅昌荣说:‘打你不用多大的地方。’——这是激将法,薛颠仓促出手,傅昌荣一记‘回身掌’把薛颠打下了酒楼。他是从二楼栏杆上下去的,摔得很结实,看热闹的人都以为他摔坏了,不料他马上就站了起来,对酒楼上的傅昌荣说了句:‘以后我找你。’便一步步走了。”(第163页)这件事的另一个版本:“唐(维禄)师说,薛颠与傅昌荣原本交好,俩人借宿在关东营口的一家粮店,临睡前试了试手,傅昌荣突然发力,把薛颠摔了出去,窗框都撞裂了,薛颠深以为耻,便走了。”(第43-44页)一巴掌即可把对手摔出去撞破窗框,这就是与当今花拳绣腿迥然不同的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功。

        薛颠此次比武失败,深以为耻,即隐居五台山独自练功,经一位百余岁名叫“虚无上人灵空长老”的老和尚指点,武艺突飞猛进。几年后,薛颠重回天津找傅昌荣交手,“薛颠的武功达到了‘神变’的程度,傅昌荣也一直在长功夫,绕着脸盆走一圈,脸盆里的水就旋起来,简直匪夷所思。其实他迈步看似极轻却极重,脚一落地便将脸盆里的水震荡起来。这份腿功已是‘举重若轻’的境界,一迈步便能伤人,薛、傅的比武,真会必有一伤的”(第44页)。后由大师兄尚云祥出面调解,说同门师兄弟不能“斗命”,并让薛颠接师傅李存义的班,出任天津国术馆馆长,方才了此一段公案。

        李仲轩所拜的第二个师傅就是这位尚云祥,功夫亦十分了得,号称 “铁脚佛”,平日里随意练一回拳,脚下的砖石皆会裂开。这仅仅是略显身手的小玩意。尚云祥无时不备的敏捷感应才是一种出神入化的绝技。“一个夏天,一个徒弟从窗户外见到尚云祥睡觉,有寺庙里卧佛的宁静气派,生起恭敬之心,心里感慨:‘跟着尚师傅,就能学出真东西。’这时尚云祥一下就醒了,说:‘我这个人睡觉时不能让人看,人一看,就醒。’”(第86页)“尚师睡觉的时候,在他身边说话、走动都没事,可只要一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尚师傅便挺身醒了。听着神奇,但练形意拳日子久了,一定会出现这一效果。”(第39页)这种不可思议的敏捷感应就是拳谱上所说“随感而发,有触必应”,有了这种感应,哪怕睡觉时也不可能被人偷袭而遇害。

        李仲轩第一个师傅唐维禄的脚力非常神奇,据说一个晚上能行三四百里。“唐师绰号‘唐小猴’,孙禄堂绰号‘孙猴子’,是说两人皆有翻墙越脊之能,两人并称为‘二禄’,谐音为‘二鹿’,是说两人皆有夜行三四百里的脚力。唐师来京,为了避免施展腿功惊扰了路人,都是在宁河睡到一更天再动身,天亮时便到了北京,途中还要偷越过几道关卡。”(第37页)有时唐维禄的速度还能追上火车:“形意门的怪事不敢讲。年轻时,我一度住在丁志涛家。在那时,唐师给我们表演过追火车。就是让我们坐一站的火车,唐师说了:‘我抄近道追你们啊。’等我们到了,见唐师在火车站等我们呢,摇着扇子,身上没汗。能抄的近道,我们都想了,抄上也不会那么快。我和丁志涛都不敢说话了。”(第49页)李仲轩还举了唐维禄快步如飞的另一个例子:“日军侵占京津时期,唐维禄在京津两地往返,夜里手拎灯笼,避开关卡走野地,有时快成一条线,由于走得多了,沿途设卡的伪军远远见了,就知道是唐师傅来了,他们不开枪。笔者当时问:‘要是开枪呢?’李老说:‘开枪了也打不着。以前开过枪,枪一响,唐师傅就有了办法。’”(第64页)能追火车与躲闪远距离开枪,乍闻之下,连笔者都无法信以为真,但像李仲轩这样一位终身信守诺言不敢稍稍有违师训的武林前辈,为人处事朴实敦厚,犹存古风,决非是时下惯见的打诳语的角儿。信乎不信乎?或许八卦拳名家孙禄堂的腿功及速度可以提供一些参照:“孙禄堂的腿功,是新闻事件。他和段祺瑞坐敞篷汽车,逆风而行,车速很快。段祺瑞头上戴着巴拿马草帽,被风吹走。孙禄堂跳下车追到草帽后再追汽车,司机还没意识到有人跳车,他就已经回到车上。”(第115页)

        孙禄堂

        武林奇事多,李仲轩说:“旧时代练武人时兴访人,练成了就四处走,谁出名就找谁……有个壮武师,访到一个老头,老头说:‘我多大岁数了,比不了。’壮武师非要比,这时有个人挑了两桶水过来,老头说:‘那就比吧,可你得容我喝口水。’拦住了挑水人,没想到老头一喝就喝了一桶水,壮武师看呆了,老头猛一张口,一口水把壮武师喷倒在地。我没见过练形意的人练这东西,原本以为是传说,但一次看戏,发现评剧名角高月楼在舞台上表演这个。他在台下也表演,一口水能喷出去很远,离他一步距离,挨他一口水,等于挨一个小拳头。”(第226-227页)

        最奇的还有这样一件事:“唐师有个徒弟叫丁志涛,被称为 ‘津东大侠’。天津东边两个村子争水,即将演变成武打,丁志涛去了。动手的人过来,他一发劲打得那人直愣愣站住,几秒钟都抬不了脚,这是形意的劈拳劲,一掌兜下去,能把人‘钉’在地上。他‘钉’了十几个人,就制止了这场武斗,也因此成名。”(第6页)当代世界贫富扩大,社会转型期间种种矛盾如暗潮涌动,海内外各地主政者正为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而烦恼不已,催泪弹与水龙头充其量只能发挥驱散之功效,受众似乎并不畏惧,过后又可卷土重来;唯有一巴掌把人 “钉”在地上动弹不得的中华武功,既有威慑力而免杀伤力,双美俱全,圆融和谐,倒不失为化解“群体性事件”的一种妙法,值得美国联邦警察署及英国皇家马队学习学习。

        中国的武功高手,虽是绝技惊人,但平日里并不显山露水,往往隐身于市井贩夫走卒之中,懒慵慵度日,如同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常在五台山以乞丐、老翁、村姑、孩童相示人。例如:尚云祥经营帽子小买卖,“尚师早年是做帽子的,晚年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是徒弟单广钦的资助,单广钦做水果、糕点生意”(第10页)。唐维禄有个师兄叫张景富,绰号“果子张”,“以炸油条为生,是曾任清宫武术教习申万林的弟子”(第17页)。八卦拳名家程廷华以制眼镜为生,在北京崇文门外开个眼镜铺,江湖上称之为“眼镜程”(第58页)。李仲轩的师弟丁志涛是杀猪的屠夫,“一天唐师带我去找他,他正干活,将猪脊骨在案板上一磕就软了,骨节散开。唐师拍拍我说:‘咱们的擒拿就是这个。’”(第31页)另外,八卦门中还有个点穴高手,据说“武功与程廷华相当,绰号‘煤子马’,卖煤球的”(第80页)。

        这些炸油条、卖煤球、制眼镜、杀肥猪的武功高手,佐证了一句“英雄不问出身”的老话,这当然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武林中也有人物以轩昂面目现身的:如形意拳大师李存义曾在两江总督刘坤一麾下任武官,训练士兵,屡建功绩。后往保定开设万通镖局,保护南北商贾往来。庚子之变,率领弟子抗击八国联军。晚年创办中华武士会,赴京参加“万国赛武大会”,击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再如将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武艺合冶一炉,创立孙氏太极拳的孙禄堂,曾被民国徐世昌聘入总统府,出任武宣官,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誉。

        笔者曾浏览过民国金铁庵编辑的《金钟罩、铁布衫真传》、《一指禅、红砂手真传》等书,名称虽然惊心夺目,内容肯一吐秘技练法的不多。眼前这本口述史虽然讲述了不少武林逸事,但最有价值的部分却是披露了不少数十年练武的经验之谈和往日秘而不宣的武功诀窍。这些东西精湛非凡,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唯有缘者得之可获益匪浅。

        在当前《魔兽世界》与迪士尼乐园共舞、比萨饼与汉堡包齐飞的新时代中,以都市青年白领为代表的群体,终日窝在转椅或沙发中工作、休闲,一个个养得像肥嘟嘟不思动弹的肉鸡,缺乏一种清新刚健的姿态。这或许是拜过度工业化、城市化所赐的一种后果。夕阳西下,往往会留给这个世界一抹彩霞,李仲轩老人辞世前留下的这部口述史展示了另一种世界的别样风光,骠悍勇武,同样可以令人观赏感叹不已。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张荣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