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哥本哈根,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 -- songcla

共:💬7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哥本哈根,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

    http://business.sohu.com/20090917/n266796055.shtml

     目前,我国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全球“碳交易”市场中。2008年7月,中石油资产管理公司、天津市政府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达成协议,计划在天津建立碳交易所,目前已经进入运营状况,而北京碳交易所也筹组完毕等待开业。由于中国的碳交易只属于CDM机制的交易,而这些领域当然属于有利于欧美的卖方市场,中国的碳交易所显然不可能有实质性的交易形成。不过,中国在这种领域中熟悉规则、储备人才、积累经验,对于中国未来迟早要承担的减排义务所带来的庞大市场,可谓是未雨绸缪。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姑且先抛开其科学方面的争论,从纯粹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一下。

    从话语权的角度,这个问题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几十年的宣传和公众对科学认知的有限,以及国内媒体习惯性的跟随西方舆论,无疑减排是有道德优势的。公然反对不仅确实有潜在的环境风险,在全球舆论的压力下也是难以站住脚的。

    从经济的角度,减排能够带来一个巨大的产业,对于全球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国,已经在减排技术领先的国家自然希望以此建立新的经济帝国。

    欧盟和日本,技术较为成熟,国内工业化早已饱和,经济影响力都处于衰退阶段,必然是呼吁减排的主力,对它们来说减排时间表越早越好。

    美国,由于人口仍然处于增长期,部分民用技术的落后,长期形成的耗能生活方式,对减排不如欧盟热心,但其实是等待时机,一旦在相应技术领域领先,多半会很快改变立场。

    但民主党也很清楚现在不能和欧盟一起大减特减,就是需要等到自己重新爬起来以后,再谈碳政治碳减排。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各党派都是清楚的。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今天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给奥巴马,让人跌破眼镜,其实和平奖从来都是政治工具——奥巴马刚刚上任,颁个奖给你,为什么?其实放在欧盟试图走捷径,从首脑个人角度绑住美国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美国国内对这个奖项热嘲冷讽,奥巴马自己心里也知道压力,低调领奖,也可以看出,美国不吃欧盟这一套,力主保持独立性的政治意图。

    中国,快速工业化阶段,但是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阶段,有可能面临一定的人口老龄化阶段,当城镇化超过80%以后很可能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gdp平均的减排其实对中国也是有利的,但是时间表要大大晚于欧盟,也晚于美国,但是未必很多。

    俄罗斯,中东石油国家,加拿大等等资源输出国家减排对它们是不利的,特别是按人均或者gdp平均计算。好在人口不多,可以强调排放总量不高。

    一些中小不发达国家,经济政治影响力太小,基本被大国左右这方面的政策。

    受害最大的... 印度。

    欧盟是最愿意减排的,而中国是比上(欧)不足比下(印)有余的,它也是比较希望减排的,一是长期来看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结构转型的要求,另一方面,减排的压力,其实可以制约印度发展。当然,欧盟也想借此压中国,但时间上已经晚了,压不住。所以,欧中印,从高到低,依次排序。至于美国,在布什时代,从意愿上来说,大体位于中印

    之间。目前的奥巴马时代来看,是处于欧中之间,略高于中国,较大的程度低于欧洲。如前所说,主要原因是美国因为过去几十年耽误了新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但要较长的时间适应作为过渡,从长远看有减排的活力。

    这就要问玩弄“碳政治”,谁会是压力承受者?届时,欧、中、美显然都不会成为压力承受者,最大的承受者,就是尚未发展的印度。印度是中国的竞争者,由于其历来对于中国相当不友好,所以相对压制印度,有一定的好处。

    结论,长远看应该把gdp平均炭排放作为限制的标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