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比新加坡政府的房地产政策,看看今天的变色TG -- 网师园

共:💬142 🌺218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恕我直言,这段牢骚,基本属于政治正确,但也仅此而已

      新加坡政府的几点不同:

      1。政府从上到下,深刻认识到房产过热的风险,没有一个人为高房价辩护的,相反,屡屡在报纸上指出其危害。并承认政府看到,听到许多新加坡人抱怨房价太高,买房困难,并表示不会坐视不理.

      2。言必行,行必果,政府动作雷厉风行,立竿见影。

      还有这个两点“不同”。

      第一点,政府对高房价的认识,这点上中国从上到下的政府基本上和新加坡没什么区别,当然,中国地方太大,地方政府太多,不可能全都一样,但国内房价真正吓人的也就几个大城市。关于政府的认识和表态,可以参见上海俞正声的几次公开讲话。

      第二点。说老实话,我还真没见过有真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房价上涨是大势所趋,各方面的需求都摆在那里,国内的房地产不完全是炒出来的,归根结底,背后还是有真实的需求撑在哪里的。何况国情决定了国内买房子是6个人买一套,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有保障(当然,各家自有各家的艰辛,但撑住了房地产市场也是客观事实)。所以,所谓“立竿见影”,大多不过是调控一下房价的涨幅而已,想让房价回到大家都“舒服”的价位,基本属于不可能。 更何况,国内的房价这几年随着市场、行政手段的布置起起落落也经历了几次了,这算不算“立竿见影”呢?新加坡的房价会不会也起起落落呢?这些都还有待观察。国内房地产市场这几年上上下下,有个词叫做--“报复性反弹”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新加坡在住房保障方面确实有很好的地方,比如国内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就是从新加坡学来的。

      但是,很多地方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具体的手段上以及效果上,都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就说那个住房公积金制度,从新加坡学来的,但很多地方都不一样了。

      毕竟,新加坡大概只相当于上海的一个杨浦区面积,很多事情要简单得多。

    • 家园 这个和变色不变色没太大关系

      各自面临的情况和背景不一样,对事物的认识和采取的手段也不一样。

      换新加坡的政府到中国来执政,也得是这么个套路,这是“形势比人强”,和屁股没太大关系

    • 家园 比起华西村,全世界的首脑都应该去自裁谢罪

      一家一别野,存款上百万.

      你这样比有意思吗?

    • 家园 哪里抑制住了

      condo成交量降了点,组屋的cov一点没见少。

    • 家园 这番牢骚意义为0

      只要中国人还想着买房子结婚,房价就不会停止狂飙

      只要地方政府找不到税源,政府就不会停止推手。

      只要房价还在上涨,就不会缺乏炒房客。

    • 家园 新加坡小,政府好操作。中国大,相关利益人多,操作难度大。

      不好这么比较的。

      当然,中国的房市确实是炒作的太高了。

    • 家园 老兄

      其实呢,如果您在新加坡呆久了,就会知道新加坡政府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当然了,TG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人类社会嘛,就是一群养猪的养了一群猪供他们吃喝。无非新加坡养猪场比中国养猪场先进点,新加坡猪的待遇稍微好点。与其指望政府,不如想想自己怎么从猪变成养猪人。

    • 家园 抑制住了?没有啊,而且还创纪录回弹15.8%

      http://property.zaobao.com/pages6/private091024.shtml

      房价依然上涨,而且Q3创纪录回弹15.8%。但是交易量下跌。

      但是考虑到新加坡的具体情况,房价根本就不应该下跌。新加坡在过去2年之内,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外来移民取得永久居住权以及外来劳工。这样快的人口增长带来的必然是房价的上涨(尤其是增长的主要是外来人口)。而且新加坡的目标是人口增至650万。有这样一个目标在那里,房价怎么会跌?

      人口秘书处的报告说,2008年,新加坡居民,包括公民和永久居民增至364万人,其中新增公民近2.1万人,新增永久居民约7.9万人。2008年,新加坡非居民人口增长迅速,升至12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5%。

      而且,讨论新加坡的房地产政策怎能不考虑政府组屋(经济适用房)以及公寓(商品房)之间的差别?如果称赞其政府组屋政策,我同意,确实值得TG考虑学习。乱扯一些其他的就没意思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