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再聊《大盛魁》(上) -- 老拙

共:💬68 🌺3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背后的问题其实可以深挖的

                    中国商人为什么最终都选择官商结合,为什么只有官商结合的才可以流传民间,这里面当然有其必然性,可不是一句聪明不聪明,跟不跟得上时代就能解释的.

                    其实有一句话很直白,西方的金字招牌是教会,东方的金字招牌是官府.说历史上西方一直小国寡民,没统一过,如果从教会的角度考虑,就显得不太一样了.本质上,东西方其实都在走一条稳态的刚性社会之路,只是结果西方教会失败得早,所以有文艺复兴,所以被教会压迫千年的官权和商权才会携手一起缔造了近代西方社会.我想三权分立以及自由思潮的根源就在于此,说白了,就因为官权和商权阶层在西方就是两个爆发户,丝毫没有为未来考虑太多,所以才形成了社会力量无限制爆发.(有关这个问题,我想可以引申很多,尤其是为什么西方的官权无法独立发展到东方的地步)

                    而对于东方来说,随着理学的确立,使得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人文理念的发展,所以社会虽然光明,绝对不愁前进的动力(东方社会从古自今有过多少世界毁灭说呢?),但是发展却越来越趋向恒速.由于东方官权阶层维系几千年的绝对权威地位,使得其他任何妄图染指权力的阶层通通靠边站,成了完全的附属品,因此,商业想要发展得好,唯一的可能就是绑定官权,可是偏偏无论你怎么发展,如果一直呆在商业里,注定就是社会边缘人.

                    没有能够撼动统治力量的能力,自然也就无法更近一步,所以说中国商人没眼光,那实在是有些冤枉人了.(如果有眼光,走你说的伍家道路,勾结洋人,依仗洋枪洋炮,几乎就是唯一选择~~)

      • 家园 老拙分析这个问题好像欠缺了一个对立场的分析

        个人意见,如果对这种商业模式不称其为“官商勾结”及“垄断”,那并非说不通,因为在限定内蒙商贸流通市场的参与者为旅蒙晋商群体,或再加之部分获得特许权的其他商人,在这样的情境下,那么在这个群体内,至少在老拙的资料中,嘉庆八年之前,可以认为是具有相当自由竞争色彩的市场。假如不存在嘉庆八年的事件,这一市场当然也会随着竞争变化,出现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但这种垄断,可能至少也应算是带有必然性质的商业发展结果。

        但这里面有几个疑点,

        首先是市场进入壁垒,就像楼上响水湾所说,这个市场进入机会并不是公平,而是自始带有浓厚的政府干预色彩,暂且不论这一个事实是否带有许多时代的必然性(比如只有晋商这一群体在当时具有从事该项业务的商业实力),从需求方角度看,或者从蒙民角度看,这一市场进入壁垒是垄断的,而进入群体的有限,特别是商业模式不同,或利益取向不同的群体类型数量不足,必然带来利润的高涨,这个并不会因晋商的“舍得让利”而归于消失,甚至其降低程度都很可能是相当有限的。

        第二个疑点是蒙族权力阶层和蒙族自由民(如有)及蒙族非自由民的利益肯定是不同的,而晋商贸易的主要终端客户群,很有可能是蒙族自由民,而其主要的合作方,则是蒙族权力阶层,那么联系到其进入资质的认定方,更是当时的清政府,那么从晋商立场,固可以认为其百般艰难绝非“勾结”亦未“盘剥”,但由于政府及非市场因素干预色彩极其明显,从蒙民立场,或从整个商业模式的角度,认定其主要为“勾结”并且存在“盘剥”,不为过。

        其三,主要为猜测,嘉庆八年政府介入的不可抗力,导致市场主体洗牌,市场结构出现变化,形成三分局面,这一过程从情感角度来说,固然可以用“大盛魁是最早进入草原的旅蒙商,舍得让利,在牧民中口碑不错”来归因其最后三分市场的格局出现原因,但是从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角度,恐怕都很难用这么感性的理由来解释。当然,没有资料,近于空口白牙,无法给出具体分析。

        唯有一个想法,比较受葡萄当初的提法所启发,对于经济史方面的国内案例,今天我们无论是发掘,还是分析,大多重其“义”的感染,轻其“利”的分析,这个甚至与当事人的自身情感走向无关,也即,或许大盛魁,或其他古代近代商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果真是如今天资料发掘那样,是凭着一腔热血,或者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取向,来从事商业经营。但这种精神,以及情感取向,未必能够移植到今天的商业环境。而案例的作用,在于揭示一种规律,这些规律应该具备可规范的外部条件,并且拥有可测度的行为模式,从而形成可参考的运行过程及结果。这就需要从数据角度,真正的去解构案例。

        当然,我们有浩若烟海的史书,却存不下区区数卷的账簿与契约。而我们的心底,毕竟还是重义甚于重利的传统人文积淀,何况剧本终究还要靠以情动人。

        只是,总该有人去做分析,然后去尽可能的把古朴的规律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来传播,“义”是先人的智慧,“利”同样也是先人的智慧,同样也值得去借鉴,参考,应用,传播。可惜,有人在做么?

      • 家园 土共66年就研究这个了?很能追赶潮流嘛

        老拙大家,不管心里怎么想,只说得不出这些结论。

        少不得说几句辩解辩解,当然我更给不出结论了,至少还没看过那些资料。

        首先商号很多,不能证明是不是垄断。这里的关键是,有没有给当地人(蒙民)一定的准入地位。不管在其它程序上多公平,只要是蒙民完全得不到准入地位,那蒙民完全有理由认为是垄断。

        其次,汉民的地位多高,不影响垄断地位的判断。这里,汉民汉商只是经济工具,垄断是经济地位判断。

        再次,公平的价格决定方式,不一定导致公平的价格。从你的描述来看,赊账的损失要由商号来背,客观上造成了价格的不合理上升。如果这个上升足够大,个体的消费者蒙民有理由认为这是操纵物价。

        最后,“旅蒙商伙计与蒙民的纠纷斗殴”,实际上证明了当时的蒙民就是认为在操纵物价,随着其他旅蒙商被驱逐,客观上进一步加强了垄断的强制力。

        个人认为,如果商号中有半数蒙民公平参与,普通蒙民可能改变对垄断的判断;如果人数少于三分之一,那不可能不是垄断。汉民和蒙民不平等的法律地位,一定会增强蒙民对垄断的敌对情绪。高利盘剥完全看利息,没看到你的数据,个人猜测在年息30%以上。

    • 家园 官商勾结,制造垄断

      和也好,仁也好,让利也好,都不是关键.若是当真了,便是被忽悠了.

      另外,大盛和也不是中国最大的,十三行的伍家才是最大的.

      晋商以走私偷运做汉奸起家,我倒是从没看到哪部片子里承认这点的.

      • 家园 明末经草原入东北资敌?
        • 家园 窃明的论点

          以前没有听说过,百度和WIKI上有点记录,但是好似没有扎实的史料支持。

          http://baike.baidu.com/view/9734.htm

          http://zh.wikipedia.org/zh-cn/%E6%99%8B%E5%95%86

          河里有知道者可以讨论讨论。

      • 家园 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赔款就是伍家垫付的

        可惜后来满清朝廷不认这个数了。

        不过如果不是伍家在东印度公司有股份,和鸦片贸易有说不清的关系。他们家的传奇,还真会被大肆宣传。这包括,他们在横跨美国大陆铁路的投资,以及如何让一个一文不名的小伙子开创了一份叫《财富》的杂志。以及他们和致公党不能不说的故事。

        • 家园 葡萄这个说法容易歧义,伍家应未承担南京条约主体赔款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赔款总额2100万银元是分成三个部分,600万赔偿鸦片损失,1200万赔偿军费,300万偿还商人债务。按照现在看到的一些资料,伍家承担的是偿还商人债务的部分,明面的额度是300万中的100万,当然,实际肯定比这个多,火烧十三行后英美商人损失32万银元,估计主要也会摊在伍家头上,另外按照伍家与鸦片贸易的紧密关系,600万的鸦片赔付里面,也肯定也有伍家的份,但这个肯定不独伍家的事情。不过从葡萄的文字里,很容易让人以为,这个赔款,2100万,都是由伍家承担的,这个好像无论如何不大可能。当然公开资料肯定有疏漏,甚至扭曲,真实情况如何确实吾只能说不得而知了。

          伍家与Robert·Forbes关系很好,但是现在的财富杂志是亨利·鲁斯创办的,时间是1930年,这个和伍家的关系是怎么回事,确实以前不知道,葡萄能否有赐教。

          伍家与致公党,这个着实不知道了。

          • 家园 我十年前看到的资料说

            是垫付1000万两

            乾隆末年,清廷库存积银7000余万两。随后嘉庆年,席卷七省的白莲教起义,清廷不仅花费直接军费达2亿两白银。而且,至此之后,财政两年亏空。到嘉庆末年,库府亏空已超1700万两。所以,才有一个穿补丁的道光皇帝。其实当时清廷财政已经腐烂不堪。到鸦片战争迁徙,清廷库存银尚余300多万两。到鸦片战争结束,库银实际已经不足40万两了。伍家当时垫付的就是,赔款的直接部分。

            不过,这里要说细点。13行,有人做鸦片。但是伍家茶叶与丝绸贸易广几及南洋印度甚至美国西海岸。鸦片不沾手。行纪间银钱往来的汇兑,这个伍家的确占主导地位。中国,自开南北朝期间海上贸易以来。几乎一直保持对顺差。这个势头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才被战争强行打断。13行之富,富在独家垄断中国对海外贸易的特权。鸦片生意,在当时并不是其中的大头。

            至于致公党,致公党前身是致公堂,致公堂前身就是洪门。由于伍家当年参与了对美国跨大陆铁路的投资,就此拉开华工闯荡新大陆的序幕。其中几分甘苦。却是两说了。

        • 家园 怎么不说英国人就是伍家勾来的?

          他们家就是最大的鸦片贩子、猪仔贩子。林则徐禁烟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于是就勾结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这也是道光逼他们家出赔款的原因。之后,伍家就把怡和洋行改头换面,搞了个假外资。要说汉奸,伍家是最大的汉奸。

          • 家园 十三行的怡和行,与怡和集团的前身,不是一码事吧

            William Jardine的怡和洋行,好像不能归到伍家产业里面吧

            虽然同名,但是伍家行走当时国际贸易之上的名号,是伍浩官,而不是怡和行这个名号,并且那个时候,似乎还很难说这种同名的行为,是密谋,抑或侵权。

            伍家做生意确实经常凭借自身信誉和影响力,以委托方式由外国人开设公司进行对手交易,但是这种委托关系,似乎不能以如今的委托代理关系同日而语。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基于商业信誉,而不见得法律规范。因此伍家败落之后,这种委托关系好像不能维持现今的信托关系那样的程度。

            当然,毕竟对这段历史研究国内研究者寥寥,个人意见只是参考,还请方家给出深入的资料和观点。

          • 家园 这句有出处吗?

            之后,伍家就把怡和洋行改头换面,搞了个假外资。

            • 家园 我回头给你找

              以前看到过怡和的事情。具体资料手边没有,这几天不一定有时间,放了假给你找。

              • 家园 照你帖子里的意思看

                你所说的

                伍家就把怡和洋行改头换面
                应该至少是“伍家就把怡和行改头换面”才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