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感于乌市对于被针刺人员的“随访”--有些被动。 -- 老乐

共:💬219 🌺30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实验目的看得懂

            通俗的说,就是把含有病毒直接涂布在口腔黏膜表面。

            更通俗的说,是验证“湿吻”能否传播aids。

            • 家园 纠正您一下

              我们不想验证“湿吻”的问题。我给出的两个间接证据:

              1)HIV感染者的唾液里面可以分离到病毒核酸--这个别人做出来的,写在很多教科书上面。

              2)口腔病毒接种,可以确切感染实验动物(猴子),这个模型早就成熟了,创建者想要进行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目前我没有看到“湿吻”方面直接的证据,所以我仅仅给出我知道的间接证据。

              我个人建议,在普及HIV相关知识的时候,不要说“接吻不传播疾病”,最好说“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接吻传播疾病”。

              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吧。

              • 家园 不过也许会附带者验证出结果

                就是:如果你们的实验证明病毒可以通过口腔黏膜这种方式传播,那么湿吻就有感染HIV的可能。

                老乐,以后有这方面的问题多多请教你了。

                • 家园 不必客气,相互交流共同长进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仅仅是在艾滋病这个领域工作的年头长一些罢了。

                  我个人是不主张和没有药物治疗的HIV感染者接吻的。握手可以被我接受,但是接吻,没有保护的性交,在我看来都很危险。

          • 家园 行内的人不会说“水”这种话的

            那位说水的人不太好评价,刚才回复时就想写几句,但不太愿意惹麻烦又删了。感觉此公没有经过工作的历练,学习中科研做的应该也不太多。国内目前有些风气不好,扎扎实实工作的人不受重视,很多人往往是口若悬河,心比天高。这也瞧不起,那也看不上,但真正干起活来啥也不行。其实这样的人到公司里也未必行,往往到是在公务系列里很吃得开。

            我正有篇文章想投JID,但是属于分子流病的。国内条件受限制,我们做HIV病毒的基础实验有很多的约束,做猴子更不可能了,买不起也养不起。HIV领域能投的杂志似乎不太多,好像除了您说的两个,我知道的就剩下AIDS和J AIDS了,

            • 家园 哪里有正式行文说“水”的?

              都是大伙砍山时说的用语。

              你也别瞎砍什么这个什么国内目前有些风气不好。

              还什么很多人往往是口若悬河,心比天高。这也瞧不起,那也看不上,但真正干起活来啥也不行。其实这样的人到公司里也未必行,往往到是在公务系列里很吃得开。

              跟国内有啥关系呀?

            • 家园 我个人很喜欢JID这个刊物,预祝你的文章早日发表

              做艾滋病相关研究的,可投的刊物也不少。

              好的,nature,science,nature系列里面:natural medicine,一些nature系列里面的新创刊刊物也可以尝试。

              JVI,JID,aids, journal of aids and human retroviruses,Journal of Imm.

              等等都可以尝试投稿。

              做细胞的如果不使用一些in-vivo的说明方式,的确不好弄。不过我感觉J of Imm好像对作细胞/分子的比较青睐,但是分子那方向一定要抠的特别细。

          • 家园 我想这个实验需要的参照很多

            参照系应该包括唾液中蛋白酶对病毒活性影响,病人唾液中的病毒滴度,口腔涂布方法对粘膜的损伤评估,体外制备病毒和体内病毒活性对比,口腔涂布和口腔含服方法的对比,实验动物口腔粘膜和人口腔粘膜切片对比等等。现在cdc的定论还是美国医院公认的,不知道你们的结果的peer review 如何。

            • 家园 关于口腔接种回复“二胡”网友

              口腔接种的方式,论文里面都有相对详细的描述,我已经给出了论文的全称,去pubmed上面搜一下很容易找到。

              我列出的两个文章,一个发表在the journal of virology, 一个发表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面,当然都经过了严格的peer review了。

              你所说的那些评估,必要的都作过。而且,无创口腔接种,早在十多年前就创立了,不是什么新鲜东西,目前早就在用这个模型来检测其他的药物,疫苗,免疫调节方式的效果了。

              另外我可没说“接吻会传染HIV”,而是反对某些所谓科普文字的“接吻不传染”这样的论断。

              比较好的说法是:目前在人类身上,没有证据表明(或者只有n个个案表明)接吻可以传染HIV--我赞同这样的行文。

              您和我可能差不多在同一口大锅里面吃饭,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都别轻易下。

      • 家园 多说两句,各位也降降火气

        1.军科院检测什么我不在场,但现在情况特殊,有些东西可能有规定不能讲,但我知道如果有血液制品,aids是必检项目。

        2.提早治疗是对的,但aids是不能脱离血液存活的,如果没有血液制品在针管内,是否还有必要?如果针管有血液制品又是aids阳性的化,正常反恐程序是不对病人检测,马上吃抗病毒药,这个程序我想军科院是应该有的,他们那搞生化反恐也搞了很多年了。

        3. 你说的例子我已经讲过了,一个是个例,另一个是他们是血见血,这是aids传播最忌讳的,aids 病毒没有经过体外,直接从甲的血液到了乙的破损的血管。你不应该用这个例子吓唬人,针刺和这个的区别是天上地下。

        4. 中国还很落后,这点我们都承认,但针刺传染几率是cdc研究出来,对于中国也是适用的,不能说在美国针刺传播效率极低,到中国就突然变高了。

        5. 所有能得到的证物,军科院都会检测的,而且aids这一项普通医院就可以做,军科院主要负责生化毒剂,这也可能是他们为什么报告中未提到。

        6.关于输血,我反对的是你对输血的极端态度,美国临床是没这么多灰色地带的,病人死了,医生要赔天价的保险(注意是医生,而不是医院)

        7. 关于kiss传播aids的问题,cdc的数据是只要口腔粘膜没有破损,传播的几率是极低的,但口腔有溃疡就是另外一回事,溃疡使得aids病毒可以轻易进入血液,一旦进入血液,这个人90%就没救了。你的动物实验是口腔接种,是破坏性侵入,人为提高病毒传播效率,实际临床意义很小。所以说有些专家是对的,你也是对的,但你这样陈述一个问题会不会引起普通大众的误解。如果那些专家没有点明口腔粘膜破损的问题,那他们也是伪专家。

        实验室的研究确实走在临床前面,但你应该加一句就完整了 ,那就是99%的基础研究在临床上没有应用意义,甚至是错误的,只有那1%的精华才能给人类带来改变。

        通宝推:胡丹青,
      • 家园 送花
    • 家园 如果你是专业人士,还是不要臆测和误导大众

      如果针管内疑似血液,军科院会不分析吗?真是aids,提前检验出核酸的作用是什么?军科院也提到,所有被针扎的群众可以定期复检。而且如果你是专业的,应该明白aids传播的效率,除非直接静脉输艾滋病人的血,吸毒者之间混用静脉注射器的传播效率也小于1%, 其他任何方式的传播效率都小于0.5%,更别说aids virus 一旦接触空气数十秒内即失活。我的工作和美国的医院打交道很多,医院内部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是针头误刺传染aids的可能性极低,至少到现在为止没有这样的例子发生过。

      另外你关于手术输血的说法很不符合你的专业身份,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弊大于利,甚至可能会害了别人的性命,你可以关注中国采血制度的规范化和检测手段的现代化,但那么说只能是你自己的不专业的表现。美国的血库也会有aids漏检误检的,不知道你在美国做手术输不输血,另外在美国做手术,输不输血不是你决定的,医生不会等到你快不行了才给你输的。

      • 家园 对人群哪怕是千分之一的概率,对被感染者而言也是百分之百。

        二胡“吸毒者之间混用静脉注射器的传播效率也小于1%, 其他任何方式的传播效率都小于0.5%,更别说aids virus 一旦接触空气数十秒内即失活。”

        对人群哪怕是千分之一的概率,对被感染者而言也是百分之百。

        • 家园 对所有乐透买家来说哪怕是亿分之一的概率,对赢家而言也是百

          这句话对吗?对,但是是一句废话:conditional on 被感染,概率当然是百分之百;conditional on 我是乐透赢家,概率也是百分之百。那么,买一张彩票中奖的概率到底是亿分之一还是一百?

          说完逻辑说统计。百分之百的感染概率哪怕是连扎一千针也不能保证的。这个千分之一是来自于,比如说,一千个独立发生的样本里只有一例感染。

          再附加一个独立事件,齐多拉米双夫定在24小时以内的预防效果可以降低感染概率到.3%以下。当然,也是统计结果。

          有个东西叫做subjective probability,说的就是您标题里现象。相关的东西拿过几年前的炸药经济学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