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讲讲我对工厂中层的看法 -- wqnsihs

共:💬171 🌺827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现在被肯定的是

            del

            • 家园 鸟笼经济?

              管控私企外企?

              对于市场与计划的关系,陈云同志曾作过一个比喻,即“鸟与笼子”。对这个比喻,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论。一种认为,这是反对市场取向的改革;另一种则认为,它道出了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关系的真谛。一些西方学者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值得沿着这个思路来思考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陈云同志所说的“笼子”,并非一些人望文生义理解的那样,真的如同“鸟笼”那样狭小。正如他自己说的,这个“笼子 ”“可以跨省跨地区,甚至不一定限于国内,也可以跨国跨洲。另外,‘笼子’本身也要经常调整,比如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改。”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9/25/content_10107711.htm

          • 家园 我当时的观点是非常直接的,

            就是国有企业困难的问题本质上是微观问题,是竞争力不够,因为同行业中有活得好的民营或外资企业。但是解决微观问题,用宏观手段,例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就好像得了感冒,用治艾滋病的药来治,非常的不对症。说实在的,我对宏观经济不懂,但是这些药我可是实实在在的吃了,而且吃出毛病来了。企业的竞争力没有任何提高,困难没有任何改善,而外部环境更恶劣,例如银根更紧,库存更大,市场萎缩等等。所以我说的就是微观问题用宏观方法可以解决,那真是见了鬼。我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基本是当时原话。)

            • 家园 商榷一下

              商榷一下,我觉得国企的问题在邓。80年代是在邓的思路指导下,对西方无条件打开市场,又把企业破产拆小,这是国企困难的主要原因。老马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就是生产过剩,所以市场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不能随便打开。市场变成自由市场,结果一定是弱肉强食,西方垄断资本凭借资金、技术、管理的优势,肯定把你玩死。90年代末,老朱说,胶卷行业全行业亏损,所以要卖掉。我要问,这是怎么来的?你把柯达、富士这种大老虎放进来,国企怎么搞得过?现在凡是效益好的国企,都是垄断行业的国企,体制变了么?没变,管理、技术追上去了吗?没有,但是依然盈利,为什么?市场保住了!所以根本不是什么体制问题。

              我本人在国企呆的时间非常短,了解情况不多。以我在国内国外的经验,我大部分职场经历都是在外企和私企,亲眼看到这些企业内部的种种弊端,和国企其实是大同小异。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近百年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这些和市场比较都可以忽略!没有市场,再先进的技术都是狗屎;回头说,只要有市场,再烂的技术都能生存。

              所以我觉得国企的困境是从改革开放初的思路开始,一路错下来的。现在终于能回头,重走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宏观上守住国内市场,在微观上逐步调整提高国企的技术和管理,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 家园 送花!
            • 家园 我认为这是朱的大过错之一

              另外就是教育产业化与医疗改革。所谓的这些改革就是把政府需要花钱的地方,都认为是包袱,而扔之后快。这里很多东西,我认为本来就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经济在那些年得到了增长,而大部分的普通人(包括农民)却没得到实惠,甚至收入出现了倒退,如下岗工人。

            • 家园 这个应该是表象、而不是本质:

              国有企业困难的问题本质上是微观问题,是竞争力不够,因为同行业中有活得好的民营或外资企业。

              为什么外企、民企可以做到成本等的有效监督呢?

              企业的执行人为什么能遵守监督呢?

              再进一步来看:

              为什么企业内的生产等可以有纪律,而整个企业的运作却可以没纪律呢?

              采购、销售部门的人员的行为,又是依循了怎样的收益/风险分析呢?

              其实,M总也都给了答案:

              但是他们会试探这个新总经理是否是个雏,是否是个外行,如果是,各种花样就出来了,一天一个报告,都是如何大幅增加销售额的好建议,你如果不懂行,签字同意,就等着年底收一大堆应收账款吧,甚至可能是假的应收账款

              那么总经理这个大管家的选择,是遵循单纯经济指标能力的选择?还是配合政府、是大股东国资管理人的人的选择呢?

              至于:

              但是解决微观问题,用宏观手段,例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就好像得了感冒,用治艾滋病的药来治,非常的不对症。

              这话非常有道理。

              其实呢,对于上面的问题,我记得流行过一阵子的"战略投资者”,说白了,就是给企业引入愿意负责任的婆婆。找体制外的监督力量。

              但是,掉过头来说,这好像既动了企业(包括好的管理层),也动了一批吃企业人(包括政府)的奶酪。

              整个的利益体系没有理顺,在企业自身利益之前,优先考虑政府的利益、甚至私人的利益。

              这样的情况,怎么可能有微观上的竞争力?

            • 家园 朱初期的观点

              也是认为国企的问题不是所有权的问题,而且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市场问题。国企上市解困,就是90年代初他这种思想的产物。奈何国企能搞好,那真是见鬼了!国企改革出现的问题,还是宏观政策不到位产生的:没有社会保障,没有劳动力市场。

            • 家园 谨慎地提一点外行的看法

              给国有企业聘用能力卓越如M总的经理人员,当时(也可能包括现在),恐怕是没有足够大的选择余地的。社会上有管理经验的人群里,国企的领导干部们或者忙着自己的政治前途,或者忙着攫取个人财富,而私营企业主对压榨更感兴趣。国有企业被所谓“中权阶层”整垮瓜分太容易了。要想真正解决,只有等到社会生产规模扩大,社会上到处都有如今日M总这样把经营企业这个劳动本身当饭吃的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国有企业才可能普遍招到不损公肥私一心为企业挣利润的人。

              类比一下古代。春秋时期各个国家如果重用家臣或者士大夫,国君或者贵族们就会被架空。例如鲁国晋国齐国。而到了战国时代,出来混的寒门士人多了,各国也才可能把国相的权柄交给一个布衣,同时反而打压传统的贵族。

              • 家园 辩证地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M总在拯救国企的过程要是想中饱私囊一定是易如反掌。约束他不这样做的原因如果仅仅是职业道德话,这种约束则极其虚弱无力。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约束我们不中饱私囊的原因不是职业道德而是小命

                  你可能难以想象环境的恶劣,所有一举一动都有人监视。我们去的人中间不是没有人打过钱色的主意,但是知道代价可能不是被人控制成为傀儡,就是送进大牢,没有人敢试一下,所有人都跟圣人一样。实话实说,面对财色,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对手成为最强大的监督力量。说实话,得感谢他们,不然哪有可能来这里游泳。

                  • 家园 难道其他国企的领导层就没有对手吗?

                    或者反过来问:您拯救国企的回报除了“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外,还有什么?我相信您的合法收入再高也难及那些中饱私囊者所得十之一二。这也是当前职业经理人稀缺的原因。

                    俺叫着,不能也不该指望着所有职业经理人都是圣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