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 洪枫

共:💬135 🌺3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资料找的很详细,送花,并且补充一下

                                抗战结束时的两个海军陆战旅不是中央嫡系,是属于广东海军系统的,很快就被撤销编制了。47年9月16日又重新组建了海军陆战队。

                                关键词(Tags): #1
                                • 家园 我所了解的情况,海军陆战队这两个旅

                                  在抗战期间,准确的说,是从39年开始到45年抗战结束时,1旅,2旅这两个番号就已经属于中央嫡系了。

                                  46年改制后,军事委员会取消,海军总司令部隶属参谋本部时,海军陆战队从此从海总下属单位中被剔除。

                                  • 家园 当时我看到的说法是陆战旅主要军官是出身福建马尾海军学校

                                    属于闽系海军的势力范围,所以抗战后排挤闽系海军势力时被裁撤。然后桂永清在47年重新组建了海军陆战部队。

                                    • 家园 说一点个人看法

                                      关于是否中央化,不是单看军官的出身,而是看他们服从谁,效忠于谁。当时的这两个旅在抗战时一直就是作为陆军用的,而且一直就是隶属中央军的陆军单位。他们既没有自己的地盘,也没有需要听命的地方派系领袖(闽系海军的地盘在船上,而不是在陆地),生存下去,必须一切服从中央。所以,我个人是认同在抗战期间,海军陆战队是中央军化的说法。

                      • 家园 嗯,八路军有自己特有的编制方法

                        马甲骑兵系列里面就有新七旅和新四旅,都是平行于主力部队的。

                  • 家园 嗯,查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个结论有问题

                    李宗仁北伐时的第七军就是有旅编制的,另外抗战时期的三个八路军师下一级也是旅而不是团。当时的旅下属编制是两个团,第七军为九旅十八团。严格意义上说,旅级编制是39年才废除。

                    国民政府所辖军队,从民国14年(1925年)称国民革命军以后,至民国38年(1949年)一直未变,但具体编制却不断有所调整。陆军是国民革命军的主体,初建时编为8个军,分别称第1至第8军,编制系列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以军为指挥单位,一般每军辖3师(或增加1个教导师),每师下辖 3个团、9营、27个步兵连。每连有士兵99名和勤务兵9名,共108名。此外,每个师、团还编配有各种技术营、连或兵种小分队,实际上每个师共有 5500人左右。当时,在8个军中推行党军体制,在军以下连以上建立党代表,总司令部、军、师设立政治部,许多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分子在其中任职。民国 16年(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将国民革命军改组为第一、第二、第三集团军,分别任命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为总司令。6月又任命唐生智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民国17年(1928年)1月,蒋介石重组国民革命军,仍沿用四个集团军之制,自己以北伐军总司令兼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阎锡山分任第2、第3集团军总司令。5月编成第4集团军,以李宗仁为总司令。各集团军编制不完全一致。第1集团军下设军团、军,共4个军团13个军;第二集团军下设方面军、军,共9个方面军17个军;第三集团军下设左、右两路,路辖军,共10个军;第四集团军设前敌总指挥部,辖16个军和3个独立师。民国17年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全国军队进行编遣,规定全国陆军额定为60个师,并重定编制,即平时以师作为战略单位,军只作为战时指挥机构,按师、旅、团进行编制。师有甲、乙、丙之分,甲种师辖3旅,旅辖3团;乙种师辖3旅,旅辖2团;丙种师辖2旅,旅辖2团。师、旅、团按序予以番号。民国19年(1930年)蒋、阎、冯大战后,陆军编制不断有所调整。有时又以军为战略单位,军辖2至3师。至抗日战争前,军的番号已达70余,师的番号近 200。民国28年(1939年)春又废除“旅”一级编制,由师直辖3个步兵团,一个野战补充团,师司令部增设少将步兵指挥官1名,以后又在后方成立补训处,撤销师内野战补充团,成为一师三团的“三角制”。此制沿用至抗日战争结束。抗战胜利后,军队编制随整个军事机构全面改组而相应改变,军改为整编师,师缩编为旅,旅辖2团。师辖2旅或3旅。师编制人数约1·4万。但仅过两年,又恢复军、师两级制,即将旅恢复为师,整编师恢复为军,每军辖2至3师,师辖3 团,以下营、连、排亦按三三制编组。每军编制人数约3·5万。

                    详尽一点的可以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bb93120100bxni.html

                • 家园 关于国军军队编制方面的知识不太清楚

                  网上搜到的一点资料:

                   

                  1946年3月,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装备,师长张灵甫兼任南京警备司令,下辖整编51旅(陈传钧)、57旅(陈嘘云)、58旅(卢醒)。驻扎在南京孝陵卫,拱卫首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师。

                  按照33制的原则,74师应该辖9个团,每个团平均有3000余人,相当于正常部队旅一级的标准。一个师相当于正常一个军,难怪在内战早期会如此嚣张。

                  • 家园 刚整编时,每个整编师是3旅6团

                    但在解放战争中,国军发现每个旅2个团不利于作战部署,于是在47年又恢复了每个师(旅)都下辖3个团,这个时候整编师和军就没有任何区别了。然后所有的整编师又都改称军了。

                    74师被歼灭时,还是3旅6团制。他们刚刚在后方新组建了3个团,准备恢复成3旅9团制,但还没有运到前线74师就被歼灭了。在这3个团的基础上,国军又重组了74军,而且还保持了相当高的战斗力。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又被全歼了。

              • 家园 青兄所言有理。。。

                国军精锐给华东共军在后来的作战中留下了很多教训,可以说,就是华东共军最王牌的主力纵队,如1,3,4,6,9等,也是不能单独与5军或整74师抗衡的。

          • 家园 国军的很多部队是整编师

            这些都是双十协定之后从军变过来的。很多仅仅是换了名子,所以一个编制的兵力是普通情况的三倍都是正常的。

            至于解放军的团,很多都是地方支队改来的,兵力那是很不稳定的。

          • 家园 别人打板子可以,一将打板子就有点那个了

            本来决定主持淮南的主将是他,他不肯去,理由之一就是敌军强,地形不利,淮南丢了,他又出来说别人不行,里外都是他的理,那些人怎么会信服。

            • 家园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

              当时中央有意思调华中部队去淮南,粟裕自己冒本位主义的危险上书中央要求留苏中,有关电报就提到了淮南不利的几个条件,苏中七战七捷不仅动用了苏中自身的人力物力,也动用了两淮的人力物力,现在翻过来丢失淮南都变成淮南地委的问题,一将的脸皮还真是够可以,他把淮南地委也当成像他一样的超人了。

            • 家园 同感,而且对于后面的淮阴淮安失利

              国军兵力战力其实与淮南相当,但共军则强于淮南,他事后总结却是另一种调子,并且认为即使他的1、6师及时赶到也还是不行。

              • 家园 禅兄

                能否给出一战涟水和二战涟水国军方面的伤亡统计?多谢!

                • 禅兄
                  家园 一战涟水的伤亡

                  河里就有 http://www.ccthere.com/alist/1209433

                  二战涟水,74师自己认可的伤亡数字,51旅千余,57旅一千二,58旅伤亡最重但未列具体数字,三者相加,应在3500以上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