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大刀队刀法来源 -- 千人斩

共:💬17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大刀队刀法来源

    马明达考证认为,我国古代传去日本的双手剑刀法,经过了日本武士们的充实提高,又在明代带着东瀛风貌回到我国,这就是大刀队刀法的来源.

    清代末年,河北盐山县武术家黄林彪得双手刀法于天津纪氏,黄视为珍秘,只传给大弟子张玉山及晚年所收弟子马凤图。张玉山一支后继无人。马传给二弟英图及长子广达等。1925年前后,马凤图在张家口察哈尔都统府任参议时,曾应张之江将军之嘱,将部分双手刀法改编成为简便易学的“破锋八刀”,作为西北军大刀教材实行推广。晚年,指导我对双手刀法诸问题进行研究,以探幽发微,正本清源,使双手刀法正脉得以传存。这就是我一直从事双手刀源流及其刀法精义研究的由来。约略与黄林彪先生同时,有吴桥桑园谢德恒兄弟以阴手枪、持枪?〖八?手刀法驰名京南,三种器械都是武林珍秘,足见谢氏得艺之精,识见之高。得谢氏之传者为静海县独流镇刘玉春,还有任相荣等。刘玉春字春霖,出身殷实之家,世代习武。他强健多力,又善能纵跃,勇捷善斗。民国十年前后,曹锟在保定练兵,为眩耀所谓“尚武精神”,特在军中设“武术营”,聘刘玉春、任相荣充任教习,传授双手刀法,当时称双手刀为“苗刀”,故又称武术营为“苗刀营”。入苗刀营者多是河北省沧州一带喜好武术的年轻人。得任相荣之传者,主要是在苗刀营任教官的沧州佟仲义先生;得刘玉春之传者较多,有郭长生、萧福善、赵世奎、石青山、丁超勇、孙玉铭、张凤梧、陈凤岐等,多是苗刀营的士兵和下级军官。

    双手刀法为什会改称为“苗刀”,这是一个令人百思不解之谜。考之明清史籍,确有“苗刀”这个名称,如屈大均就提到过“有苗刀,其纹以九??为上,轻便断牛。”(82)但,那是指西南少数民族苗族所锻造的刀,不是指一种刀法,更与日本刀法风马牛不相涉。所以,先父马凤图认为改称苗刀并不早,应该就在曹锟设置苗刀营时期。当时很可能是出自对日本刀的忌讳,也会考虑到如沿用程宗猷、吴殳的“单刀”,又容易与一般的单刀混淆,于是便改了名字。然而不能不说这一字之改很不高明,十之八九出自某位浅人。武人往往不学,晚近以来传统武术术语多有被妄改者,如改“闪赚腾挪”为“闪展(或作‘战’)腾挪”之类,例不胜举,“苗刀”之改当属此类。

    • 家园 苗刀的确不是一种刀法

      而是指的曲刀。中国传统的刀是直刀,包括日本战刀的模式,都受到中国古代刀式的影响。但是宋代以后,刀的形式转为南方少数民族常用的弯刀(曲刀)模式,这和后期中国兵器冶金技术不够重视似乎有关,也就是说,刀的质量不高,直刀容易折断,曲刀的宽度厚度较大,实际上是通过增加重量弥补质量的不足。如果看抗战中的宣传画,中国的大刀都是弯刀 -- 当然和阿拉伯的弯刀又不是一个概念。

      其实中国早期的冶金技术远远超过同跻,兵器质量不应该沦落到这个地步。我的母亲曾讲过一段金属学课,当时看她的教案,说到建国后从苏联引进麻钢冶炼技术,花了很多钱,同时从西汉的古墓中挖出一把铁锹,居然是麻钢的,令当时的科技工作者又惊讶又惭愧。我国古代对科学技术不重总结,缺乏科学的态度其恶果可见一斑。

      • 家园 哎,可算是碰到个明白人!

        就算全世界现在所有的东西玩意儿都是中国人先发明的,先整出来的,我们玩腻了赏给别人了,不,我们玩腻了扔到厕所粪坑里面了,老外不要脸,钻粪坑拣出来了,自己拿回去玩,玩了几十年后,拿着那些东西又回来,不过这次回来时拿那些东西打中国人,骗中国人,我们对此是感到莫名的骄傲哪?还是耻辱?

        我感到的是[GLOW=255,RED,2]双倍的耻辱,双倍的耻辱。[/GLOW]有时候都不知道怎么跟这些人说。哎!

        • 家园 兄台息怒,这或许与我们的哲学传统相关。

          眼下咱不是东西合璧吗 !

          东方的很多思想源头都会追溯到易经,甭管你读过没,它深入的渗透到每个华夏儿女的思维,

          生活方式中。其实春秋战国也有墨子重视逻辑思维,不过后来历史选择了老子,孔子。这也没什么!

          或许这是导致在历史的发展初期咱们发明多,以后被人超出的原因之一。不过不打紧,现在咱都学嘛。

          譬如,西方学者想研究一幢大楼,那多半得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研究;好处是细致,精确,有积累!

          咱东方(好信教不求甚解)的学者多半是先由大楼的外观入手,先整体,后细节。好处是思路开阔,奇思妙想不断。

          那东西合璧呢,咱知道西式的优点,也天生有东方的特色。看一幢大楼由两头着手,一面由外向内,一面由内向外。

          这效果可不是加法关系,得用乘法。··

          举个现实的例子

          西方诗歌与绘画,西方诗歌发展叙事诗,绘画发展故事画,是充分认识到诗歌与绘画艺术的

          不同特点而作出的选择。而东方诗歌发展倾向抒情诗,(北宋以后)绘画发展趋势是文人画

          (山水居多)。古代强调诗画相通,是在充分认识诗歌与绘画艺术的不同之上而追求它们的同。

          这些现在看来很有意思的比较,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思维差异所带来的艺术走向。而辨析这种

          问题,对之后的艺术会带来新的发展。好像是CCTV10上看到的,张大千去拜访毕加索,发现他正努力

          学习中国画。(人名记不清楚了,不过大致有那么两个画家在意大利的会面)

          这个比喻不贴切,想到更好的再修改。

          当然咱生活中少逻辑思维的熏陶是缺点,可也少了它的束缚啊,萨苏不是说过很多例子,比如德国的二十响到了咱手里平着打之类的。

    • 家园 以马明达以往的言行来看,此说可信度值得探讨。

      1 文章提到的马凤图是马明达的父亲,马凤图和马英图是亲兄弟。

      2 马明达此人生前是兰州大学历史系的副教授,但是基本上是吃得他父亲的老本,马凤图和马英图在兰州经营了一辈子在武术界很有影响力。马明达前几年写了很多关于武术历史的文章,但是大多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文章,但很有意思的是他的文章大多是抬高自己的父亲的,倒是很少说到自己。可能也是觉得自己本事不够。马凤图马英图兄弟的本事确实是有的,但30,40年代中国武术界的中心应该是平津上海一带,能在那里插上一脚的都非泛泛之辈。如果真有惊人的本事,在那些地方扬名立万不是好过一辈子窝在西北边陲喝风吃沙的强,何况他们又不是土生的甘肃人,走西口也就是为了一口饭吃罢了。

      3 他的文章我以前看过一些,大多忘了内容了。记得看过一篇孟村当代的八极传人叫吴连枝写的文章,专门批驳马明达的,起因是马明达写了一篇文章贬低孟村的八极,说孟村的八极已经丢失了八极的真髓,并说孟村人对祖先的坟地什么的没有好好的保护之类的话。(马明达的这篇文章我没看到,其内容是我根据吴的文章推出来的)把孟村的人气得够呛,吴连枝的文章里提到很多事情,有兴趣的自己去网上找找看。我也记不得那么多了。但我看了当时就觉得马明达很可笑,糟蹋别人就罢了,怎么连自己的祖师爷也糟蹋上了。如何可笑你们自己去找那篇文章吧。要抬高自己也没必要把那么贬低别人吧。况且八极拳又不是马家的家传技艺,马家的家传之艺是通备拳,但他们曾跟河北孟村的八极拳的传人学过八极拳。(我忘了他们的师傅是谁了,他们兄弟好像是和孟村的人有亲戚关系),后来因为八极拳名人辈出,影响很大,马家也就开始以八极拳传人自居,对自己的家传技艺倒是很少提了。

      4 马明达有个兄弟叫马贤达,人在西安开了一个贤达武馆,地址在二府庄,一次西北地区的武术界开会,马明达没来,有人就找到马贤达,当着他的面指责马明达乱说话,马贤达很尴尬说他年纪大了,信口胡说的,大家不要当真。解释了很久,后来连我是我,他是他,我们平常都没什么交往这种话都说出来了。马贤达好像是几年前去世了,马明达好像也是。

      5 苗刀这个套路我倒是听说过,但我听说的是一个叫郭长生的自己编排的,一共有两路,好像都是24招,第二路我记得他还没有编好,记不清了。苗刀这个名字好像也是他起的。有兴趣的自己去查吧。这个人好像有个外号叫郭燕子,记得他曾经在中央国术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开始研究双手刀法。有兴趣自己去查。至于什么马氏兄弟和苗刀的关系我是第一次听说。说实话很搞笑,什么东西一传给别人,就要么是失传了要么是没了真髓,就老马家能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八极拳是如此,苗刀也是如此?这也太搞笑了。

      6 马凤图,马英图兄弟常年在甘肃活动,张之江在西北军的时候身居高位,不知道和他们兄弟能有什么样的交往,但是后来张之江官场失意把自己的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中央国术馆之中,遍请海内外名家来国术馆任教,如果张之江和马氏兄弟之前有这么深的交往,马氏兄弟的功夫又是如此之高,那么很难想象张之江没有给他们在国术馆谋个高级点的差事。

      7 马明达晚年的时候写了不少这类乱七八糟的东西,丢尽了马氏兄弟的脸,武术这个东西古今中外都是靠练出来的本事,打出来的名气,但是到了这几年的中国全成了嘴上的功夫了,前几年看到有个关于xx拳的文章,那个创始人真是厉害的没边没沿的,败尚云祥,败薛巅,败孙禄膛,败李瑞东,败。。。。。。。。。。好家伙,一个人打败了整个中国近代的武林,败的可都是中国武术史上的威名赫赫的人物,也只有金大侠的独孤求败可以和他比比了,这也太扯了!要是真有那么个人把这些人都败了,那这个人怎么会那么多年其名不显?默默无闻的。说来孙禄膛,韩慕侠,霍元甲等人不过是败了几个外国的粗莽匹夫,傻大个罢了,就搞得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欢欣鼓舞,你看看当时的报纸对这些人有多少的溢美之词,怎么那么多年就没一篇文章提到这个人哪?后来一看作者,原来是主人公的女儿,好嘛!

      8 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人老了以后写的东西,看的时候要小心,这些人已经颇有些自知大限已到,开始无所畏惧了,信口开河也就难免了。

      这个帖子写的时候全凭记忆,如果有什么地方有错误疏漏的,还请原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马凤图是河北沧州的
      • 家园 马明达的人品怎么样不敢妄论,但戚纪光在战场上得到阴流之私也是中日史籍中都记载

        的,而苗刀和阴流又有很多相似之处.还有单刀法选,也是众所周知是海外流入的.不信自己看看下面的网站里载的剑谱,主要看辛酉刀法和?蔚斗ㄟx,呗拔刀收刀也依?雍?淌,用日式剑法的.

        • 家园 那么武当行剑的双手剑法又怎么解释呢?
        • 家园 我没明白你想说什么?

          我在帖子里只是说,马明达在文章里写的是他爸爸教的西北军的刀法,这个说法有问题。他爸爸怕是没那么厉害,而他自己有是个大嘴巴。看他的文章的时候要小心点。

          他的人品怎么样我也不知道,我也没有评价他的人品。只是说他晚年写的一些文章明显有吹嘘自己的老子的倾向,但是儿子吹吹爸爸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我可没有就此认为他的人品有什么问题。大嘴巴也不是个什么人品的问题,我每次二两下肚,别人就只能看到我的嘴巴而看不到我的人了。

          什么戚继光了,什么中日史籍了,什么阴流阳流了和我的帖子有什么关系?我没有明白你想说什么?

          • 家园 主贴讨论的是大刀队刀法的来源,是指技术上的
            • 家园 千人斩朋友所说的阴流是日本刀法的一种

              据说戚继光得其于抗倭战争,并将其记录入《武备志》,流传下来。上面文字的含义是认为二十九军刀法有可能和它有关。这个戚继光的阴流刀法很有意思,很多人认为它来自日本不可信,我却认为比较可信。原因是日本的阴流刀法到明朝后期失传了,以后日本人重新修习这种刀法正是学习《武备志》中的刀谱。这说明此刀谱应该和日本纪录中的阴流刀法有所渊源而不是新创,否则日本人不会那样信服。不过这样也有趣,就是以后中日的刀法中都有了“阴流”的影子。

              • 家园 呵呵,看来这过程还不止二传,而是三传了

                日本人大概也会感慨自己倒要从中国学习阴流吧

              • 家园 可信,起先戚家军刀都是从日本订制的。

                贴几把戚家军刀和日刀看看,大家对比一下,呵呵。

                很标准的戚家军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把是受日本刀严重影响的明代戚家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清早期 戚式官军刀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看一下日本武士刀,这是一把低级的武士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