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是泡沫,就总有破裂的一天。 -- wolfgan

共:💬438 🌺888 🌵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的确是

          即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由于人民币可能的高估,中国贫困人口也仍旧是大有水份的。

          如果按照即时汇率计算,那么就算按照世行""赤贫标准线"人均每天1.25美元计算,可能总人数要上一个数量级,更别说按"国际标准贫困线"人均每天2美元计算了。

          因为按照上述国际贫困线计算,国内的贫困标准应当达到4985.9元。

          糟糕的是,2008年国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760.6元,而人均消费支出为更低的3660.7元。这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国内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支出状况远远低于每人每天2美元以下的国际贫困线水平。

          更糟糕的是,即使按照调整前的国际贫困线――每人每天不足1美元计算,到2008年,国内仍有甘肃、贵州、青海、陕西、云南、西藏六个省区的农村居民整体上处在贫困状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世行的贫困线的标准

            如果我没有记错,所谓“每天1美元”是指生活支出。

            中国对农村收入的统计是按纯收入计算的,农民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部分是不算的。

            所以,两个口径不一致,不能套用。

            • 家园 自产自用属于农村居民纯收入

              中国对农村收入的统计是按纯收入计算的,农民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部分是不算的。

              本来我和你的想法一致,农民自产自用应当是不算在农村居民收入中。

              可是昨天我在统计局网站找到的指标解释看,这一部分应当是算在纯收入中了。

              链接

              http://www.stats.gov.cn/tjzd/tjzbjs/t20020327_14290.htm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 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除了自产自用属于纯收入,还有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国家财政救济。

              我觉得只要能算收入的,都算收入了。

              不过有一点奇怪的是,在这段话中有句:

              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那么这一部分不能直接用于什么什么的收入,那就不能算收入了。

              这种收入是什么?不厚道的想,是不是有可能是白条啊?

          • 家园 贫困线的划分标准

            我不太明白,贫困线的划分是依据收入还是支出?

            如果按支出算,那么是特定类型的支出,还是全部支出?

            按照我们这里的标准,城镇居民月工资低于600可以领低保。

            如果一个人的月工资正好是600,也没有其他收入,全年收入是600*12=7200。

            是不是就不能算是贫困人口了?

            要说农村,今天听广播粮食收购价是0.87。在城里不够坐一次公交。

            听记者说,农民的想法是每亩能收入(扣除投入后)500就好了。

            • 家园 各种贫困线的

              计算标准并不统一。

              外链出处

              世行的好像是按照收入计算。

              不过无论按照何种计算标准来看,生活在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的农民,都可以说是普遍挣扎在国际贫困线上下。

              所以,国人要直面城镇与农村收入的迅速拉大,不能只是在需要拉动内需时才想起农民来,否则中国的三农问题,将会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想起来也没有,没有谁会做出让步。

                所以我对拉动内需的说法不屑一顾,只能短期刺激几下罢了,中期内根本没有可能。

              • 家园 贫困线

                引用你贴的文章的两段:

                1979年,贝克曼参考上述数据,计算出一整套系统的国际贫困标准。他以英国政府的社会救助量度表为基础,为不同人口规模的家庭制定出不同的贫困标准,即单身救助对象的贫困标准相当于个人社会中位收入的50%,二口之家的贫困标准相当于个人社会中位收入或二口之家的社会中位收入的50%,三口之家的贫困标准相当于三口之家三口之家的社会中位收入的50%,以此类推。

                国际贫困标准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查,只要知道社会平均收入或社会中位收入,乘上50%,就可以求得贫困线

                国际贫困线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吧。

                不过我还是不清楚这里的收入是全部收入,还是扣除必要开支后的收入,有待查证。

                不过对于中国来说,社会平均收入或者社会中位收入到底是多少又是一团浆糊了吧。

                看到有人提印度,我现在觉得中国情况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来开算)。

                统计局在《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里,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90226_402540710.htm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7%,城镇居民家庭为37.9%。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

                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开来算。

                城里叫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农村叫人均纯收入(4761),

                不知道到底中国人平均纯收入是多少。

                在这张公报中,城镇居民人口是60667万,农村居民人口是72135万,

                那么用60667*15781=957385927,用72135*4761=343434735,

                合计是1300820662,再除以全部人口132803,得9795。

                同张公报中农村贫困线是1196元,那么是9795的12.21%。

                拿1196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4761除,是25.12%。

                (未经验算,不负责任

      • 家园 一接轨人数就会飙升,所以正常喊和国际接轨的人

        在这个问题上就选择不和国际接轨了。

    • 家园 这个基尼系数倒底是什么东东?

      俺这个一向是属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那类无聊人。看到楼主给的数据后立马去世界银行的网页去看看。

      NND,显然世界银行没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么nice,那个《世界发展报告》还要钱,不能白看

      俺只好看看各国的分项。挺奇怪的,数据库里头中国(还有印度)的基尼系数都是分城市和乡村的,最新数字中国是2005年(印度是2004年5月),城乡分别是0.3585和0.3480(印度是0.3046和0.3759)。

      顺便看到最新的(2009年)世界银行“千年发展计划”(东亚部分pdf文件),那里头倒是赞扬中国的贫民人口从1990年的60%降为2005年的16%,即4.75亿人脱贫。

      不知谁有免费的《世界发展报告》(pdf?)让俺看看,感激不尽。

      另外,楼主中间有关数据的那一段(差不多占楼主全文的一半了吧)完全是copy+paste(纯文摘),也不标出处,不太好,提醒一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基尼指数 0.473

        在亚洲开发银行网站找到一个相同的数据。

        pdf文档,2008年8月

        http://www.adb.org/documents/books/key_indicators/2008/pdf/Key-Indicators-2008.pdf

        在文档的152页,PRC2004年的基尼指数是0.473。

        不过我觉得奇怪的是,亚行副总裁2007年1月在北京的发言提到:

        链接

        http://www.adb.org/Media/Articles/2007/11363-lawrence-greenwood-speeches/

        At the same time, persistent challenges remain, while new obstacles have emerged. At the macro-level, there are widening gaps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Coastal and Western Regions—recent estimates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uggest the GINI coefficient for income inequality reached 0.47 in 2005, perhaps the highest GINI index in Asia.

        CASS,是社科院吧?

        如果搜索引擎没骗我的话,0.473被广泛传播应当是2007年8月的事。

        我想不通的是亚行的0.473从何而来,难道和社科院有瓜葛?

      • 家园 联合国08年的人类发展报告

        中国的基尼系数0.469

        印度则是0.368

        http://hdrstats.undp.org/indicators/147.html

        你找出来的数据我没核实, 不过完全可能中国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太大, 各自分开算的收入基尼系数不高, 但综合起来就很高

        • 家园 不解

          你给出的资料里,不论中国还是印度,

          第4大项中的好几个小项都是空白。

          Population living below 50% of median income (%), 2000-2004

          Population living below $11 a day (1994 PPP US$), 1994-95

          Population living below $4 a day (1990 PPP US$), 2000-04

          按照我的理解,如果是衡量贫富差距的话,

          这几个指标应当是很重要的。

        • 家园 印度的和中国的不可比,不是一个算法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