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北斗系统民用之路 -- 云汉

共:💬32 🌺4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北斗系统民用之路

    上班中无疑中看到广东2009年教育部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其中:专题二十一:卫星导航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高端芯片研发与产业化(专题编号:0903)

    貌似,北斗的民用之路还很长啊!

    一下是一些具体要研究的项目:

    1、卫星导航多模式基带处理芯片研发与产业化(RD2)

    研究内容:研究GPS和北斗系统的卫星导航信号捕获与跟踪、多系统定位解算、高效导航信息处理等关键技术,实现多模卫星导航基带处理功能的全参数设计,完成多模卫星导航基带处理芯片研发,构建多模卫星导航基带处理芯片的生产测试平台,突破制约芯片生产测试的关键工艺研究,实现多模卫星导航基带芯片的制造和规模化量产。

    考核指标:

    (1)突破多模卫星导航基带处理核心算法和基带芯片设计的各项关键技术,申请发明专利3-4项;

    (2)完成多模卫星导航基带处理芯片版图2-3套,研制多模卫星导航基带处理芯片2-3款;

    (3)构建多模卫星导航信号采集、回放、验证与测试平台,以及基带处理芯片生产测试环境;

    (4)实现多模卫星导航基带处理芯片生产40万片,带动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2.多模卫星授时核心芯片研发及产业化(RD3)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二代卫星系统与应用广泛的GPS系统的授时技术,突破多模授时的核心算法,开发基于自主芯片的单模(北斗、GPS)/双模(北斗+GPS)授时模组及相应的生产、测试设备与环境,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模(北斗、GPS)/双模(北斗+GPS)授时处理芯片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考核指标:

    (1) 突破北斗卫星系统和GPS卫星系统授时关键技术与核心算法,申请发明专利3-4项;

    (2) 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模(北斗、GPS)/双模(北斗+GPS)授时处理芯片的研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3项;

    (3)实现单模(北斗、GPS)/双模(北斗+GPS)授时处理芯片生产50万片,带动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3、卫星导航嵌入式系统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以及集成开发环境开发(RD5)

    研究内容:研究针对卫星导航定位数据处理的微处理片上系统(SOC)的固化技术、系统软件技术、嵌入式软件中间件技术、典型应用开发软件技术、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技术;提出卫星导航嵌入式系统软件整体开发规范;突破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导航定位系统的各类信号处理算法、跨平台中间件等关键技术;逐步形成应用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嵌入式体系结构平台,建立自主研发的技术保障体系,拓展卫星导航产业链的范围,提升产品附加值,完善产业结构。

    考核指标:

    (1)完成一套完整的卫星导航嵌入式系统软件的研制,其中:

    固化技术:支持SOC算法固化、驱动软件固化、功能软件库固化;

    安全实时操作系统:分别实现微内核及单一内核两类结构的嵌入式实时安全操作系统,支持虚拟化技术,支持数据安全隔离技术;

    嵌入式中间件:支持跨平台应用,支持面向卫星导航应用开发的虚拟机、嵌入式数据库、定位解算等各种中间件;

    集成开发环境:支持编辑、编译、链接、仿真调试、在线调试、即插即用等特性,支持SOC的CPU嵌入式处理器核的软件开发。

    (2)完成“卫星导航嵌入式系统软件整体开发规范”的编制;

    (3)申请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4~5项。

    4、卫星导航重大产品研究及产业化(RD6)

    研究内容:研究负责大型应用场景的终端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用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及典型解决方案的产业化;突破单模(北斗、GPS)/双模(北斗+GPS)授时模组封装以及小型化设计等关键技术,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模(北斗、GPS)/双模(北斗+GPS)授时模组、授时终端的研制及产业化

    考核指标:

    (1)实现对天线技术、低功耗设计技术、封装技术、性能监测与质量控制技术、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终端生产关键技术突破,申请专利2-3项;

    (2)形成高可靠性小型化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模式卫星导航终端产品年100万套规模生产能力,多模卫星导航接收终端产品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实现生产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授时模组35万套,开发相关多模式授时终端产品2种,生产25万套以上,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Tags): #北斗系统#产学研#航天
    • 家园 偶觉得北斗在有源变成无源之前

      偶觉得北斗在有源变成无源之前,民用化的普及率不可能高,也高不起来。不知道北斗现在有几颗了。。。

      • 家园 北斗2官方预计10年前后初步组网运行

        北斗2就是无源定位了,已经上去2颗星了。

      • 家园 这个有源无源是怎么区分啊?

        呵呵,卫星还能不要电源吗?不是带着太阳能电板吗?

        这个有源无源,是指什么概念啊?

        • 家园 简单说就是用户端的装置是否需要发射信号
        • 家园 【文摘】中国双星如何匹敌美国“多星”

          有源无源是关键不同点

            一代‘北斗’采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无源定位。

          所谓有源定位就用户需要通过地面中心站联系导航定位卫星,而无源定位是用户直接与卫星联络确定自己的位置。我国采用有源定位是因为单靠双星定位只能确定用户所在的两维位置,不能同时得到用户所在地的海拔高度。而地面中心站在获得卫星返回的用户两维位置后,可以根据计算机里的数据对应确定用户所在地的海拔高度。GPS和GLONASS的主要功能都是定位和授时,应该说,从用户获得这两项服务的便利和精确程度来看,一代“北斗”还处劣势。但一代“北斗”也比这两种全球定位系统多了一项功能---通讯。这样的好处是用户不必另携带一套通信设备。范本尧说,登山者不仅仅需要了解自己所处的时间和位置,与大本营联系也很重要,通过“北斗”一号及地面中心站的传输,通讯就不必通过其他的通讯卫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国国情。GPS和GLONASS没有设计通讯功能,主要原因就在于不需要地面站中转服务的无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讯服务

            区域性基于技术水平

            GPS和GLONASS的空间部分是高度在2万千米左右的卫星组成的网络。GPS的卫星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GLONASS卫星平均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不停地绕地球旋转。这样,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可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通过它们就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三维定位数据。

          “北斗”一号是双星定位,轨道偏高,距离地面3万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之所以要在这么高的高度是因为我们只有两颗定位卫星,不能覆盖整个地球,如果在较低轨道上绕地运行,每天就要有一定时间不能监控我国所在区域

          [URL=]

          http://news.163.com/07/1206/04/3V0K13L10001124J.html

          [/URL]

          • 家园 额,百度搜的吧。。。

            这个,怎么说哩,写这些东西的人可能偶都认识,就不说写的怎么样了,当初偶们也是按这个调子学的。。。还有你下面那个帖子一起回吧。

            有些东西是政治上需要写的,技术上不能太当真。。。最早我国是准备走一条符合国情的路,比如用的坐标系、设计比照的椭球模型、比如挂卫星的高度,放卫星的数量等等,因为那个时候没什么钱(或者人穷志短,也没什么太大的想法?)。。。当时准备三到四颗就够了(其中还有备用的)目标就是覆盖我国,尤其是准备台海。。。而且比较急。

            现在偶就不知道里面是怎么回事了,偶猜想可能这个规划改了,否则就不会北斗三放无源的了。。。要是规划改了,这个和以前兼容的问题不知道大不大,因为这里面有个设计的模型问题和总体设计思路,如果这个要一起改,问题就比较麻烦些。。。

            至于通讯功能,当时的北斗一和北斗二的通讯就是短信通信,实时通讯也做不到。。。所谓GPS没设计通讯功能 —— 就像有的手机不能照相一样。。。但你不能说这个手机不好,毕竟手机最重要的还是打电话的质量吧。。。

            • 家园 北斗也出宝!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俺中奖了

              第一次花帖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不是指电源,是指通信或者定位的有源无源

          不是指电源,是指通信或者定位的有源无源。

          打个比方,说定位吧:

          如果是有源,那么卫星就有点相当于一个信号的反射板,把你手上的终端机信号发到卫星上,然后由卫星传送到中心站(地面),由地面站给你解析,你这个信号到底在哪里,定好位之后,再通过卫星告诉你。当然,这个过程是很快的。。。对使用者的感觉很快,实际上。。。也很快。

          如果是无源,就是靠你的终端机,再加上天上的同步静止卫星,理论上,三颗就能知道你在哪里了,就可以直接告诉你“你在哪里”。但无源对卫星要求比较高,要求卫星自己具备通信能力,而且对卫星数量有要求,一般要覆盖全球的话,是理论上18颗(或者是12?,忘了),比如GPS是24颗,其中有6颗备用。

          中国的是有源,因为卫星上的很大负担由地面站承担了,当时北斗就两颗,想无源也没办法。偶一直觉得肯定要改有源才能发展。而且中国这个定位系统要走向全球的话,坐标系也是个大问题,那个可爱的54坐标,在偶感觉中,这个迟早要出问题滴。。。

          • 家园 是18颗

            姐姐没记错~

          • 家园 大概了解,thx!!

            但是看起来,

            但无源对卫星要求比较高,要求卫星自己具备通信能力

            是通信能力还是同步能力?呵呵,我觉得有源的也是有点对点通信能力的吧?

            感觉上有源的技术复杂度很高啊,无源的话,从原理上说,卫星时间应该是同步的,而且向终端发送带时间戳的信号就好,那么天上部分应该相对简单,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钟精度和时间同步了,处理都放到终端去好了。

            • 家园 额,卫星的时钟要是不同步。。。

              额,无源卫星的时钟要是不同步。。。那不乱套了。。。有源的同步才是可以放在地面站去对原子钟的。。。

              有源不能依靠一个卫星自解析,而且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必须通过地面站来进行,无源可以卫星之间通信。。。说的是这个通信能力。。。如果地面站完蛋了,那么有源系统就报废了,多少卫星也没用,因为不能自通讯。。。

              有源的技术复杂度明显不如无源啊,至少卫星上的复杂度不高。。。就是一个信号接受和发送的通信平台而已。。。简单点,就是挂在天上的基站。。。

              • 家园 卫星时钟都是要校准的

                GPS/GLONASS/伽利略/北斗2都实用了类似的中高圆轨道,因为这种轨道可以确保24小时内可以通过本土上空至少一次,这样就可以由地面测控对卫星时钟进行校准了。

                简单地说,无源定位和有源定位,原理类似,前者用户端简单工作稳定性好,但是卫星系统比较庞大复杂,属于前期投入高后期收益好;后者正相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