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欣赏】故宫院藏仕女图展---明代部分 -- 雪个

共:💬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欣赏】故宫院藏仕女图展---明代部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武陵春图卷[/SIZE]

    《武陵春图》卷,明,吴伟绘,纸本,墨笔,纵27.5cm,横93.9cm。

    本幅无作者款识。

    此画钤“小仙”、“次翁”印2方。引首近代溥儒书:“武陵春色,大千先生命题。溥儒。”钤“旧王孙”、“溥儒之印”印2方。本幅有清洞径居士题句,钤张大千“不负古人告后人”、“大千好梦”等鉴藏印共6方。后幅有明徐霖书“武陵春传”,近、当代叶恭绰、吴湖帆、向迪宗、罗??暖、顾飞、溥儒、吴定山、谢稚柳等10家题记。共钤印36方。

    图中女子武陵春的面部和衣纹均以细匀的淡墨线条绘成,只在眼眸、发髻处用重墨点染,这种特殊的用墨方法不仅形成了生动的墨韵,同时也令画面清雅秀润,更贴切地表现出女主人的纤秀文静之美。此外,吴伟在创作上还采用了借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以石桌上陈设的琴、笔、砚等文房用具揭示出武陵春内在的文化修养,以石桌左侧的盆景梅花象征武陵春心志如梅的高尚情操。以这些带有寓意性的物品作为衬景点缀画面,无疑在充实武陵春形象的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感受。吴伟凭藉其精湛的艺术造诣曾分别于明成化和弘治年间奉召进京供奉宫廷。他性情孤傲,不慕权势,为朝廷内外的恶浊环境所排斥。返回江南后,他常以饮酒狎妓遣释郁闷的心境,所以,他对青楼女子的生活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当他闻知富有文采的武陵春身在青楼而不受所处境地的影响、对爱情忠贞不渝时,为之深深感动,遂援笔作此图,以示对武陵春的同情与敬仰。清吴麒《图绘宝鉴续纂》认为吴伟“画人物落笔健壮,白描尤佳”。此幅便是吴伟晚期白描画中的精品。吴伟的白描人物宗法唐代吴道子和宋代李公麟,强调线条自身婉转流动的韵律感和塑造形象的精确性。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姜绍书《无声诗史》、徐沁《明画录》、王肯堂《郁冈斋笔尘》,清谢?摇妒榛?所见录》著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琵琶行图轴[/SIZE]

    《琵琶行图》轴,明,郭诩绘,纸本,墨笔,纵154cm,横46.6cm。

    本幅书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全文。款署:“清狂画并书。”下钤“仁弘”印,又一印模糊不辨。

    此图是根据《琵琶行》诗意创作的写意人物画,表现白居易与歌女邂逅相逢的情景。歌女侧身而立,头绾高髻,面容清秀而暗含忧伤。她怀抱琵琶,身着曳地长裙,体态窈窕俊美。诗人双手抚膝端坐于旁,神情专注地面向歌女,似乎在倾听歌女诉说其不幸的身世。

    此幅构图新颖奇特,占画幅三分之二篇幅的《琵琶行》诗为行草体书写,纵向取势,参差布白,极具宽窄长短之变化;结字笔画纵横奔放,或断或连,枯润纤??皆在章法之中。画面削尽繁冗,没有任何晕染,仅以简约明了的圆熟线条勾画出诗人与落难中的歌女,形象高度提炼,笔墨大胆精减,却将画中人物“听”与“说”的神态表现得有声有色,极具感染力,展示出作者于人物画创作上形简神足的深厚功底。

    此图上的诗题在画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展现的是绘画之外的书法艺术的风采。丰茂的书法墨韵与简逸的绘画笔趣形成和谐的呼应关系并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统一,体现出中国画注重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特点。诗题内容是对画面最直接的文字补充。相互交融的诗情与画意深化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创作主题。此外,诗题在画幅中起到了令画面充实、平衡、布局更完美的作用,犹如人物活动的衬景,填补了人物上方大片的空白,并通过字距、字体结构的诸多变化扩展了画面的纵深空间,那奔流直下、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也令画面清逸儒雅的意境增添了气魄与力度,从而增强了全画的艺术感染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歌舞图轴[/SIZE]

    《歌舞图》轴,明,吴伟绘,纸本,墨笔,纵118.9cm,横64.9cm。

    无作者款识。右下角钤“小仙吴伟”朱文方印。画幅上方有明祝枝山、唐寅、九华遗士、金庭居士、七一居士、髯九翁六家题。钤祝枝山“允明”、唐寅“唐伯虎”等印及清内府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石渠宝笈”、“宣统御览之宝”等,共计10方。

    此图真实地反映了文士狎妓观舞的场景。狎客们与二女妓围坐一周,神态各异。狎客或侧首细品,或低头凝视,或举目静观,或捻须沉思。陪坐的女妓或机械地执板伴奏,或心不在焉地笼袖而坐,与狎客们专注的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据画幅上唐寅墨款“吴门唐寅题李奴奴歌舞图,时弘治癸亥三月下旬,李奴奴十岁”可知,圈中翩翩起舞者是年方满10岁、但已为妓数载的李奴奴。明代是青楼业昌盛的时期,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兴起,都市经济日益壮大,商品市场迅速成长,为青楼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腐败的明政府实行罚良为娼的政策,并在金陵(即南京)官办著名的十六楼(妓院):南市、北市、鹤鸣、醉仙等,促使包括李奴奴在内的众多女子在遭遇各种生活的不幸后沦落青楼而成为玩物。鉴于青楼文化的兴盛,吴伟、唐寅等许多极富才情、仕途失意的画家纷纷饮酒狎妓,试图通过游妓来摆脱失意的郁闷和伦理的负担,获得心理的平衡与精神的松弛。他们对于自己的放浪行为并不加以掩示,唐寅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章及吴伟所创作的此图,都意在表明自己以游妓为荣耀、玩世不恭的人生观。

    此图为吴伟45岁时所作。在表现技法上与《武陵春图》相近,属于细笔白描人物画。构图简约明了,主体人物突出,无繁复的景致烘托,仅通过人物生动的情态举止及其间的相互呼应抒发出富有生活情趣的诗意。

    清内府《石渠宝笈》著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吹箫女仙图》 [/SIZE]

    《吹箫女仙图》轴,明,张路绘,绢本,墨笔,纵141.3cm,横91.8cm。

    署款:“平山。”钤“张路”印。

    图绘水际岸边,一妙龄少女坐于苍松下,正专注地吹箫自娱。悠扬的箫声与澎湃的涛声组成抑扬顿挫、刚柔相济的乐章。少女身旁所置的硕大无比的仙桃点明了此为仙人、仙境,为画面增添了几许虚幻的情调。图中少女与顾恺之笔下的洛神或莫高窟唐代壁画中仙女的形象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她面庞饱满,高鼻大眼,形象朴实无华,缺少仙女们瘦骨清像的容貌和高逸脱俗的神态;身材墩实丰满,缺少仙胎道骨的轻盈体态;身着宽大的粗服布衣,缺少飘飘欲飞的衣带。她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宛如乡村女子,昭示出的是人间女性的自然美。

    图中人物的画法用粗细不同的笔墨分别表现。面部以中锋细笔勾勒,线条工细流畅。衣纹用笔则奔放豪爽,线条方折顿挫,富于、疾迟、浓淡的变化。从张路洒脱快捷的运笔中可见,他在承袭唐代吴道子,宋代梁楷等人疏体狂放的写意传统的基础上,追仿同时代人吴伟的画风,笔墨愈加狂放不羁,正如明姜绍书《无声诗史》所记:张路“画法吴小仙,虽草草而就,笔绝遒劲,然秀逸处远逊小仙。”明徐沁《明画录》亦记张路:“传伟法作人物,虽少秀逸,然颇遒劲可观。弘治间名亚于伟。”将张路此幅人物画代表作与吴伟的《武陵春图》作一比较,的确能发现张路挥洒娴熟的笔墨中缺少吴伟清雅秀逸的书卷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湘君湘夫人图》[/SIZE]

    《湘君湘夫人图》轴,明,文徵明作,纸本,淡设色,纵100.8cm,横35.6cm。

      该图是文徵明早期仅存的人物画名作。此图根据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章而作。画面上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手持羽扇,侧身后顾,似与后者对答,神情生动。人物造型来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形象古雅,体态修长,长袖飘逸,衣裙曳地,用游丝描,施朱红及白粉,精工古雅。从文徵明和王纷登的题跋可知,文徵明曾请仇英以此题作画,但文氏看过后并不满意,自己又重新创作。可见,文氏是在刻意追求一种“古意”,与仇英有不同的审美趣好。画上方自书《湘君》、《湘夫人》两章,后署“正德十二年丁徼二月已未停??疝中??”。正德十二年(1517年),时文徵明48岁。本幅有文徵明、文嘉、王纷登题跋。

    经清?耿昭忠等鉴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王蜀宫妓图轴[/SIZE]

    《王蜀宫妓图》轴,明,唐寅作,绢本,设色,纵124.7cm,横63.6cm。

    本幅自题:“??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糍??陪??攫。蜀後主每于?m中裹小巾,命?m妓衣道衣,冠??花冠,日?せ?柳以侍酣宴。蜀之蛀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E峪。俾後想?u钷之令,不?o扼腕。唐寅。”

    此图原名《孟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赤玉《珊瑚咀?画录》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妓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蜀后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宫妓妩媚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

    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颔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P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四人交错而立,平稳有序,并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笔墨技巧近法杜堇,远宗唐人,衣纹作琴弦描,细劲流畅,富有弹性和质感,冠服纹饰描画尤见精工,细致入微。设色鲜明,既有浓淡、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又有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招仙图卷[/SIZE]

    《招仙图》卷,明,张灵绘,纸本,墨笔,纵29.8cm,横111.5cm。

    墨款“张灵图”,下钤“张灵印”。

    此图又名《朝仙图》,是幅以景寓情的杰作。皓月当空的桥头处,一清丽女子低眉笼袖悄然伫立。作者通过绘女子的饰带微微上扬,岸边的芦荻摇摆不定,巧妙地暗示出晚风席地而起的寒意。通过构图上大面积留白的处理烘托出画面寂寞凄凉的氛围。女子在此萧索的情景中不禁惆怅慨叹之情陡起,而这种凄婉的心境亦是作者自身不得志的写照。

    图中女子的画法承袭了宋元以来的“白描”技法。作者以墨笔勾描人物面部及衣纹服饰。线条遒劲圆转,富有表现力度并有轻重缓急等诸多变化,显示出作者以线造型的精湛造诣。此外,作者还根据所绘物象的不同巧妙地运用了墨染法,人物的头部以浓墨晕染,芦荻、芙蓉叶等为深墨晕染,衣装饰带用淡墨晕染,深浅程度不同的墨韵无疑起到了扩大画面的层次和空间感的作用。此图不仅是张灵的代表作,亦是明代白描人物画的精品之作。

    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在著录此图时言:“张梦晋《朝仙图》卷后有唐子畏题咏。”但目前此图并无唐寅的咏题,显然后世好事者在张丑目睹之后将唐寅的题咏割去而移作它用了,从而令原是书画合璧之作减色,使张灵与唐寅间的笔墨交往失去了重要的佐证。在唐寅的《六如居士补遗》中查到他为此图所作的题咏,名为《招仙曲》:“郁金步摇银约指,明月垂??交龙绮。秋河拂树蒹葭霜,哪能夜夜掩空床。烟中???昴航?摇,月底纤纤露水飘。今夕何夕良宴会,此地何地承芳佩。”显然,唐寅的诗情与张灵的画意是完全吻合的。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人物故事图册之一贵妃晓妆》[/SIZE]

    《人物故事图》册,明,仇英作,绢本,设色,每开纵41.4cm,横33.8cm。

    全册共十开,内容取材于历史故事、寓言传说、文人轶事和诗文寓意,具体为子路问津、明妃出塞、贵妃晓妆、南华秋水、吹箫引凤、高山流水、竹院品古、松林六逸、浔阳琵琶、捉柳花图等。这些题材历史上常被画家描绘,但仇英在作品立意、形象塑造和笔墨表现等方面,都注入了自己的才思和技巧,显示出鲜明的个性风格。

    作品主题明确,构思巧妙,不仅人物活动的细节刻画具体明晓,而且注意环境气氛的烘托,使每幅画页都有很强的观赏性。如“贵妃晓妆”页,以杨贵妃清晨在华清宫端正楼对镜理髻为中心,将宫女奏乐、采花和携琵琶等情节同现于一个画面,集中表现了贵妃爱牡丹、喜簪花、善声乐、好打扮的习性,也概括反映了贵妃奢华纵乐的生活内容。又如“高山流水”页,取材于伯牙鼓琴的故事,在描绘俞伯牙草亭弹琴,钟子期拾阶而上,知音相遇的具体情节同时,布置了高山飞瀑、松林流水的静谧清幽环境,形象地表达了高山流水的音乐内容,也衬托出人物的高雅情操,以象征性手法营造出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臻境。

    此图册运用工笔重彩法。人物情态描绘得细腻精微,文人举止高雅潇洒,仕女容貌端庄娟美。建筑器皿工整精细,山石树木形态各具。笔致工细而不板滞,流畅自然,刚柔相济。敷色艳丽,又多和色,整体色调和谐、清雅。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是仇英对唐宋工笔重彩法的创新和发展。

    • 家园 补充:非故宫博物院的古代仕女图

      (请点击看大图)

      帛画龙凤仕女图 战国

        

         绢本墨绘 纵31.2厘米,横23.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四周均为毛边,是当时用以“引魂升天”的铭旌,占画面主要位置的仕女,侧身而立,面向左方,细腰长袍,衣长曳地,下摆向前后分张,衣上饰卷曲的云纹图案。仕女脑后挽垂髻,两手向前伸出,合掌作揖。仕女头上,左前面飞翔着一只凤鸟,头向上,两翅上张,两脚一前曲一后伸,似在振翼奋起。鸟的前面有一龙,势若扶摇直上,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由于原画刚出土时为污垢遮掩,致使最早的摹本有若干失真之处,如龙被添了两角,又少了一足。郭沫若曾根据早期摹本认定为“夔”,后湖南省博物馆对原画进行了精心处理,清除污垢,显现原貌,龙体两侧的足已清晰可见,原摹本龙头上的两角,确系误加。这样对其内容和主题便有了新的解释。

        

         龙凤仕女帛画是现存两幅最早的帛画作品之一,是研究战国时期楚文化的珍贵资料。与“人物御龙帛画”比较,龙凤仕女帛画的笔触显得较为古拙和简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女史箴图卷东晋 顾恺之(唐摹本)绢本设色、纵24.8cm、横48.2cm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工诗赋,擅书法,尤精于绘画。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维摩诘壁画,为世所称。著有《魏晋腾流画赞》、《论画》及《画云台山记》等论画名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洛神赋》图(宋人摹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簪花仕女图 唐 周方

        

        绢本设色 纵46厘米, 横18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繁荣的唐代绘画艺术,以人物画为主流,一时名家辈出,周方就是在唐中期驰誉丹青的人物画家之一。《簪花仕女图》传为周方所作,取材当时贵族仕女游乐的典型生活。丰颊厚体的形象,打扮艳丽入时,用同时代的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的题咏之作进行验证,悉合符节。此图不作概景,仕女,白鹤,狨子几乎作等距离安排,画后以辛夷花点缀,时代特徵显著,是一幅具有典型的唐贞元年贵族风尚的真实写照。

        

         此图在流传一千余年中,北宋以前无记载可考,后入南宋绍兴内府,晚归权相贾似道所藏。元、明时期流入民间,清初为名鉴藏家梁清标,安岐收藏,后进入清内府。见《中兴馆阁录》,《阅古堂》,《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石渠随笔》诸家著录,是流传有绪的珍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捣练图

        

      唐代??家??萱作。此?D描捞了唐代城市?D女在?v??、疥??、熨平、筐氧???硬僮??r的情景。??中人物?幼髂?神自然、????刻??生?樱?使人看出扯???r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F出作者的愚察入微。其???l工??遒?牛?韵色富??,其“赜肥篦”的人物造型,表?F出唐代仕女??的典型锾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萱(宋摹本)

        

        绢本设色 纵52厘米,横14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张萱,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在当时“唐尚新题”风气的影响下,画家采取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创作出主题如此突出的杰作,于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史诗交相辉映,有其深远历史意义。

        

         原作曾藏宣和内府,由画院高手摹装。作品再现号国夫人挥鞭骤马,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作品重人物内心刻划,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原作已失,摹本犹存盛唐风貌。此图在两宋时为史弥远,贾似道收藏,后经台州榷场流入金内府,金章宗完颜琼在卷前隔水题签,指为宋徽宗赵佶所摹。见《庚子销夏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诸书著录。为流传有绪的唐宋名迹中稀有瑰宝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弈棋仕女图 唐

        

        绢本设色 纵63厘米

        

        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墓主张氏是武则天时安西都护府的官员,曾被授予上柱国勋爵。此画原为木框联屏,出土时已破碎,经修复,重现了大体完整的十一位妇女,儿童形象,描绘贵族妇女家庭生活场面,弈棋贵妇为画的中心人物。她头束高髻,簪花耀顶,眉作倒八字晕饰,面色红润,丰肌肥体。上穿绯地蓝花袄,还有白纱披肩,下着绿花罗裙,当为六品官吏之妻。

        

         人物线条刚劲均匀,赋彩单纯明丽,还加以晕染,特别是夹棋欲置的手指和全神贯注的生动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有典范“曲眉丰颊,肌胜于骨”的唐代画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宫乐图 北宋

        

        绢本设色 纵48.5 厘米,横70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宫中仕女宴饮奏乐场面。四人在玩笛弄瑟,吹箫弹筝。一名侍女在一旁击板相和。另外五人饮酒赏乐,姿态各异。色彩鲜丽,线条细整。人物略为体腴。

        

         此幅无款印。是北宋人临摹唐人的作品。仕女的面貌、服饰、器用皆为唐式,但笔力稍弱,表情略拘板,想系临摹所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宋 王选

        

        绣栊晓镜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宋仁宗后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唐 墓室壁画

        女侍?观鸟扑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赵大翁墓壁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不知道哪个象我奶奶的奶奶

      hehe...

    • 家园 好货.
    • 家园 收藏了
    • 家园 【欣赏】故宫院藏仕女图展---清代部分(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李清照像轴[/SIZE]

      清 崔缌

      绢本,设色,纵56.7cm,横56.8cm。

      署款:“北平崔缌”。下钤“象”、“九”联珠印。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其机敏的文才和爱国情操备受历代文士的敬仰。图为崔缌所绘李清照倦卧湖石小景。人像带有清代仕女画意态婉约、暗含忧郁之情的鲜明的时代特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月曼清游图册 [/SIZE]

      清 陈枚

      绢本,设色,每开纵37cm,横31.8cm。

      作者在人物创作的审美取向上有别于唐代张萱、周?P笔下体态丰腴的嫔妃形象,而以明代唐寅、仇英笔下的仕女画为审美标准,追求秀润飘逸的情致。画家以工细流畅的线条和亮丽鲜活的色彩将嫔妃们描绘成身材修长、体态轻盈、“倚风娇无力”之貌。她们三五成群地行进在以界画表现的亭台楼阁内或是细笔勾染皴点的花石下。富贵闲逸的宫苑生活令她们的物质生活十分充足,也使她们的精神世界极度贫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宫妃话宠图轴

      清 丁观鹏

      绢本,设色,纵107.5cm,横58.4cm。

      此图表现的是宫中女子闲适生活的情景。人物造型生动自然,通过对人物眼神、姿态、衣着等的具体描绘体现出宫妃们相互闲话时的神态与心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白描仕女画轴[/SIZE]

      清 华??

      绢本,墨笔,纵27.1cm,横572.8cm。

      此幅属小景致人物画,没有繁复的情节和深刻的创作思想,只是侧重于展示女性的外在形象美。图中女子尖下颚,瓜子脸,面貌秀美俊俏,细眉长目间暗含凄婉惆怅之情。颈部修长,双肩下溜,呈现出“弱不禁风”的体态,体现了清中期文人画家于仕女画上追求"美女一根钉"的“病态美”的审美取向。此图当属华?辉缙谑伺?画的代表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麻姑献寿图轴[/SIZE]

      清 黄慎

      纸本,设色,纵163.3cm,横90.5cm。

      款题:“雍正八年秋九月弟黄慎写”。下钤 “黄慎”、“瘿瓢”印。雍正八年为1730年。

      晋葛洪《神仙传》记载,麻姑是神话中的仙女,她每年携带自酿的灵芝酒向王母祝寿。旧时,麻姑遂成为向年长女性所献祝寿物上的吉祥形象。

      黄慎早期的人物画受清上官周的影响,笔墨工细。中年以后偶见唐怀素的草书,遂以狂草笔法作画,形成风格豪放、不拘绳墨的新画风。图为黄慎43岁时所作。麻姑与侍女体貌纯朴,带有浓厚的市俗气息。人物面部为中锋行笔,线条饱满圆润。衣纹用狂草笔法表现,线条富于方折顿挫变化,显示出作者以书入画的探索阶段的艺术风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仕女簪花图轴[/SIZE]

      清 金廷标

      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图中女子杏脸桃腮,皓齿朱唇,身段婀娜多姿,富于曲线变化,体虚力弱中显现出娇柔典雅的娟秀气,体现出清代仕女画清新俊秀的时代特征。人物衣纹用笔顿挫转折,线条遒劲刚健,与以界画方式表现的家具及室内装饰物所采用的守规守矩、见棱见角的线条相互呼应,笔墨格调于统一中显现出所绘物象不同的质感。

      • 家园 【欣赏】故宫院藏仕女图展---清代部分(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采桑图轴[/SIZE]

        清 闵贞

        纸本,墨笔,纵123.8cm,横52cm。

        仕女画发展至清代表现范围日益扩大,已从晋代的贤妇、贵妇、仙女等扩展到了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样处境的女子。但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当属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或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美女”。以写实手法表现生活中的普通女性在清代尚属少见,该幅是其中难得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对镜仕女图轴[/SIZE]

        清 朱本

        纸本,设色,纵109.9cm,横51.6cm。

        此图为朱本46岁时之作,表现闺阁女子晨起梳妆的场景。人物形象写实,举止生动自然,尤其是将女子照镜时瞻前顾后的神态描绘得极为传神有趣,成功地展示出女性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人物的衣纹线条以中锋行笔,圆转流动,表现出衣料柔软的质地及衣袍的肥大,以此衬托出女子小巧可人的躯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仕女清娱图册[/SIZE]

        清 喻兰

        纸本,设色,每开纵17cm,横22.7cm。

        仕女的画法承袭了改琦、费丹旭的笔墨风格,眉目清秀间流露着丝丝闺怨之情,体态轻盈中显露出病弱之身。衣纹线条圆润流畅,组织合理,外轮廓线随形贴体,内轮廓线转折自然,生动地表现出仕女紧裹衣袍趋步而行的动感。设色清丽淡雅,没有强烈的冷暖色调对比,简洁纯净的色彩有助于展示雅逸清幽的消闲意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仕女消闲图》[/SIZE]

        《仕女消闲图》轴,清,任熊绘,纸本,设色,纵100.2cm,横30.9cm。

        无作者款印。右上方题长词:“寒倚官梅傍槛红,夜???鳌D嗳舜河八?当中,月兮兮。翠袖江南应有忆,梦重重。一枝折与付征鸿,恨匆匆。渭长画,范湖居士填太平时词。”下钤“周闲”印。

        任熊25岁时在浙江钱塘与周闲结交,彼此成为艺术上的挚友。任熊应邀寓居周闲的范湖草堂三年,潜心研究古画并时时与周闲探讨画理,游戏于笔墨间。此幅便是任熊绘画、周闲题词的合璧之作,它不仅印证了二人间的交游,亦表明了该图的大致创作年代,即为任熊25至28岁之间的作品。此图绘一树寒梅,枝干纵横交错,花朵绽放争荣。一仕女迎着凛冽的寒风探幽寻梅而来。梅树以没骨法表现,用富于浓淡变化的深浅墨笔绘枝干,以白粉戳点花瓣,点染随意,不合物理,但颇具鲜活灵动性。仕女的画法承袭了改琦、费丹旭的笔墨风格,眉目清秀间流露着丝丝闺怨之情,体态轻盈中显露出病弱之身。衣纹线条圆润流畅,组织合理,外轮廓线随形贴体,内轮廓线转折自然,生动地表现出仕女紧裹衣袍趋步而行的动感。设色清丽淡雅,没有强烈的冷暖色调对比,简洁纯净的色彩有助于展示雅逸清幽的消闲意境。

        • 家园 【欣赏】故宫院藏仕女图展---清代部分(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元机诗意图轴[/SIZE]

          清 改琦

          绢本,设色,纵99cm,横32cm。

          作者在技法上没有使用方折明显的粗犷线条或浓墨重彩的晕染法,而是用轻柔简练之笔,以浅淡的墨线勾勒出婉转工细的线条,并以淡彩在衣纹的勾线处罩染,使线条逾显柔和淡润。同时,作者注重色彩的运用,画面以冷色调为主,元机身着月白色上衣和白色长裙,其领口、袖口和腰际处的饰带及双臂所挽宝蓝色的披肩皆属冷色,素雅的设色构筑出一种凝重的氛围。为了丰富画面的色彩并体现元机身为青年女性爱美的特点,作者将元机内衬的衣领及袖口处染以暖色调的红色,在冷暖色调的相互映衬中,进一步渲染出元机忧郁神伤的情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芭蕉仕女图[/SIZE]

          胡锡??《芭蕉仕女图》轴

          清 胡锡??

          纸本,设色,纵134.5cm,横32.5cm。

          自题七言诗一首,署款:“辛巳残冬旧作,录呈竹石仁兄大人□正,红茵馆主胡锡”。下钤“三桥”朱文方印。辛巳为光绪七年(1881年)。

          图为胡锡??23岁时所作的写意仕女画。在表现技法上注重运用对比的手法,以色晕染的竹与以线勾勒的芭蕉叶形成色块与线条的对比;体态娇弱的女子与方硬的湖石则形成刚与柔的对比。不同的对比方式显现出作者巧于构思的匠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十二金钗图册 [/SIZE]

          清 费丹旭

          绢本,设色,纵20.3cm,横27.7cm。

          此图册取材于清曹学芹名著《红楼梦》。所绘人物为典型的晚清仕女画形象,符合当时仕女画的审美时尚,鸭蛋脸,柳叶眉,鼻若悬胆,口似樱桃,并以朱红点唇。这种美人画式样不仅为改琦、费丹旭等文人画家积极表现,在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苏州桃花坞的民间年画里亦屡见不鲜。图中部分人物的面容、衣裙有斑驳的黑污色,这是因为作者所使用的白粉内含有金属成份,在氧化作用下出现返铅的结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沙馥《芭蕉仕女图》轴[/SIZE]

          清 沙馥

          纸本,设色,纵92cm,横31cm。

          图绘女子手持花枝立于芭蕉树前闻香自醉的仪态风情。其高耸的发髻先以浓淡墨反复晕染,然后以重墨绘出根根发丝,线与面结合的绘画技法显现出女子头发的浓密及发质的柔顺。仕女的面形为瓜子脸,面部以不着痕迹的浅红色晕染,突出了人物肌肤光滑细嫩的质感和五官结构的明暗变化。其眉目间流露出矜持凄凉的怨情,与晚清文人画家在仕女画创作上所追求的“清淑静逸”之趣相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天女散花图轴[/SIZE]

          清 任薰

          绢本,设色,纵161cm,横40.7cm。

          署款:“阜长任薰”。下钤“任薰印”白文方印。

          此图表现的是佛教中天女以撒鲜花检验诸菩萨与弟子道行是否高深的故事。花落至菩萨身上会自行坠落,而落至修养欠缺的弟子身上则着而不坠。人物法明陈洪绶,用笔刚劲概括,衣纹线条方折顿挫,与图中彩云婉转流畅的线条形成刚柔相济的和谐关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乞巧图轴[/SIZE]

          清 任颐

          纸本,设色,纵34.5 cm,横34.5cm。

          署款:“伯年任颐”。下钤“颐印”。诗堂有清翁同??题记。

          乞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南朝时就已有在农历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时人间女子乞求智巧的记载。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中表现了宫廷贵妇们“桐荫乞巧”的华贵场面,此幅描绘的则是民间女子简朴的乞巧场景。作者通过刻画女子们关切地瞩目碗中月影的神态,准确地表达出她们渴望成为能工巧妇的迫切心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禹之鼎《芭蕉仕女图》轴

          清 禹之鼎

          纸本,墨笔,纵87.5cm,横35.7cm。

          仕女为小写意画法,作者仿青藤笔法绘人物的五官,仅以浓墨勾、点,而未运用己所擅长的微擦带染法,准确而简括的笔墨勾画出仕女文静俊俏之美和怡然闲适的神态。人物的衣纹,作者运用的是他所熟习的“兰叶描”法,而没有追寻青藤爽朴劲健的直线型笔致,飘逸变化的线条更有助于展示年轻女子活泼浪漫的内在性情。此图可谓禹之鼎水墨仕女画之代表作。

    • 家园 【欣赏】故宫院藏仕女图展---宋元部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维摩演教图卷[/SIZE]

      宋 李公麟(传)

      纸本,墨笔,纵34.6cm,横207.5cm。

      无作者款印。

      此图取材于佛教《维摩诘经》,描绘的是装病在家的维摩诘向奉佛祖释迦牟尼之命前来探病的文殊菩萨宣讲大乘教义的场面。图中的天女既有唐代仕女体态饱满丰腴的遗韵,又有向明代仕女面容端庄秀丽、举止洒脱典雅过渡的趋势。人物线条勾画繁复、细劲流畅,富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充分展示出作者在白描人物创作上生动传神、笔法纯熟精练的艺术功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纺车图卷[/SIZE]

      宋 王居正

      绢本,设色,纵26.1cm,横69.2cm。

      图中的女性形象与晋代顾恺之、唐代周?P笔下的仕女相比,没有娇美的相貌、诱人的身材、华丽的服饰及尊贵的地位,她们仅是生活中最为普通的农村妇女。衣裤迭经补缀的老妇面容憔悴,动作迟缓,艰辛的生活令其相貌充满沧桑感。作者以写实的艺术手法不加美化地表现她们,意在赞扬她们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及朴实无华的个性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她们贫苦生活的同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瑶台步月图页[/SIZE]

      宋 佚名

      绢本,设色,纵25.6cm,横26.7cm。

      图中人物饱满的容貌尚存唐代周肪仕女画的遗??,修长的身材则趋同于明代文徵明、仇英仕女画的格调。它生动地展示了仕女形象由唐代的丰腴之美向明代的清秀俏丽之态转变的造型过程,代表了宋代仕女形象的典型风貌。此图具有物象写实求真的艺术特点。人物的发髻如玉兰花苞,主要为宋代富家女子的头饰;衣式为唐代上襦发展而成的“旋袄”,它是宋代最为时尚的妇女服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货郎图卷[/SIZE]

      宋 李嵩

      绢本,设色,纵25.5cm,横70.4cm。

      图中怀抱小儿的女子不是文人笔下的美女形象,既无窈窕的身姿,又无温文尔雅的含蓄美。她的躯体肥胖健壮,见到货郎时喜笑颜开。正是这种朴素大方的生活气息,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仙女乘鸾图页[/SIZE]

      宋 佚名

      绢本,设色,纵25.3cm,横26.2cm。

      画家将仙女回眸之一刹那所显露出的怅惘之情刻画的生动传神,使本来单调的景物变得极富情趣并给人以想像力。仙女的眼神原无形,然作者却利用它使圆月和鸾凤之间产生一种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画面具有气脉贯通的完整性。画家通过描绘仙女的衣带向后飘举暗示出无形的风力,并以此表明鸾凤疾翔时的速度与强烈的动感,与圆月之间形成动与静的对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仙女的造型越出了隋唐时期仕女画丰腴健壮的体态,表现出女性身材比例合理,造型匀称的特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女孝经图卷[/SIZE]

      宋 佚名

      绢本,设色,纵43.8cm,横823.7cm。

      此图卷以其较高的艺术造诣向世人展示了宋代仕女画成熟的风貌。每幅图依据表现内容的不同形成各自独立的画面,同时作者利用人物的造型、服饰及统一的笔墨形式又使各图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呼应,从而达到了形散而神聚的艺术效果。此图卷中重点表现的对象是三五成群的仕女,她们挽高髻,饰簪花,面形长圆而丰满,尚存唐代仕女画的面形特征,但形体上已没有了唐代仕女臃肿艳肥的体态,而显露出向明清仕女画修长秀美体形过渡的趋向。人物的神态皆雍容大方,端庄娴静,动作举止亦守规守矩,从而生动地图解了母仪、贤明、仁智等封建妇女必须遵守的言行准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蕉阴击球图页[/SIZE]

      宋 佚名

      绢本,设色,纵25cm,横24.5cm。

      在笔法上,作者注重物象间的对比互衬关系。人物与芭蕉为中锋运笔,线条工整细匀,如行云流水;着色渲染浓淡相宜,清新明洁的色调有助于表达轻松活泼的主题。湖石则以粗笔重墨表现,线条劲练,转折顿挫中见洒脱。湖石所呈现出的坚硬质地成功地衬托出女子纤秀婉约的形象及芭蕉飘逸润泽的自然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农村嫁女图卷[/SIZE]

      元 佚名

      绢本,淡设色,纵22.5cm,横131cm。

      图中人物略施淡赭色,余则全以水墨为之。人物全用颤笔描加以表现,面部刻画也较为粗简,人物造型与南宋马远《踏歌图》有些相近之处。绘画艺术水平一般,但却生动地记录了宋元时期的现实生活场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杜秋图卷[/SIZE]

      元 周朗

      纸本,设色,纵32.3cm,横285.5cm。

      人物造型上与唐代周?P《挥扇仕女图》中的人物相仿。杜秋浓密的头发梳理得齐整服贴,前额不见散丝,鸭蛋形脸,丹凤眼,高鼻梁,嘴唇小而丰满,面部没有过多的表情。躯体丰腴,着以直筒形长裙,遮掩了其腰身的曲线,显示出唐代仕女画的审美意识。在表现技法上,此图受到宋以来白描画法的影响,注重以线造型,与唐人浓彩重抹的画风有所差异,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线条的理解和娴熟的运用能力。人物面部轮廓以细匀的淡墨线勾勒,线条外柔内刚,富有弹性,与以浓墨晕染的高挽的发髻衬托出杜秋白晰的面容及细腻的肌肤。

    • 家园 【欣赏】故宫院藏仕女图展---晋唐五代部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洛神赋图卷 [/SIZE]

      晋 顾恺之(传)

      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此图取材于三国曹植《洛神赋》。全卷共分四段,描绘的是曹操之子曹植从京城回东藩途经洛水时巧遇洛神的浪漫爱情故事。洛神以紧劲连绵的游丝描予以表现,笔迹周密,线条工细匀整,具有典型的魏晋美女秀骨清象、薄衣广袖的风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列女仁智图卷[/SIZE]

      晋 顾恺之(宋摹)

      绢本,墨笔淡着色,纵25.8cm,横417.8cm。

      此卷多处保存了汉代的衣冠制度,如男子头戴进贤冠,身着曲线大袖袍,腰结绶带并配挂长剑;女子梳着垂??髻,身着深衣,特别是眉毛涂以朱色,是模仿赵昭仪的新妆,这些都表现了特定时期的风俗和时尚。图中人物线条粗犷流畅,造型准确。特别是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步辇图卷[/SIZE]

      唐 阎立本

      绢本,设色,纵38.5cm,横129cm。

      宫中宫女的形象具有写实性。她们身着初唐女子盛行的衫、裙、帔,衣袖为缩口型的小袖,体现了汉族女子服饰在唐代受新疆及西亚等地妇女服饰影响的特点。图中宫女们轻松活泼的体态,为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这一重要的外交场合增添了几分活跃的气氛。人物衣着敷色精微,表现出丝织品绚丽的色彩和质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挥扇仕女图卷[/SIZE]

      唐 周?P(传)

      绢本,设色,纵33.7cm,横204.8cm。

      画家周?P出身于豪门显宦,因此,他对于贵族阶层绮靡奢华的生活非常熟悉。其仕女画不以烈女、贤妇、仙女等为表现对象,而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贵族妇女的行乐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从而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其作品在张扬唐王朝繁华兴盛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亦揭示了贵妇们极度贫乏的精神世界。此图中嫔妃们体貌丰腴,衣饰华丽,但她们面含幽怨,举止慵倦,毫无生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阆苑女仙图卷[/SIZE]

      五代 阮郜

      绢本,设色,纵42.7cm,横177.2cm。

      “阆苑”是传说中仙人的住处,有时也指宫苑。此图描绘的当是仙山阆苑,为仙女生活游玩之地。 画中女仙体态纤弱,衣纹勾描细密圆软,一反唐周?P时代侍女之丰肥与衣纹线条之方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韩熙载夜宴图卷 [/SIZE]

      五代 顾闳中

      绢本,设色,纵28.7cm,横335.5cm。

      作品的艺术水平相当高超。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几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女裙衫、帘幕、帐幔、枕席上的图案又绚烂多采。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

    • 家园 怎末感觉头都有点大?

      和身体相比,头是不是太大了?

      • 家园 还可以吧

        你不能按照欧洲人的体型要求。

        有时候画家画的是“标准美女”,什么“肩若削成,腰如约束”之类的,你可以参考当时的美女标准来欣赏。

        虽然画法是工笔,但是仍然遵循“意”的表达,这是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和欧洲绘画的高度仿真不同,中国画通常只会给你一个提示或暗示,其余的就要靠你自己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