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欣赏】故宫院藏仕女图展---明代部分 -- 雪个

共:💬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欣赏】故宫院藏仕女图展---明代部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武陵春图卷[/SIZE]

《武陵春图》卷,明,吴伟绘,纸本,墨笔,纵27.5cm,横93.9cm。

本幅无作者款识。

此画钤“小仙”、“次翁”印2方。引首近代溥儒书:“武陵春色,大千先生命题。溥儒。”钤“旧王孙”、“溥儒之印”印2方。本幅有清洞径居士题句,钤张大千“不负古人告后人”、“大千好梦”等鉴藏印共6方。后幅有明徐霖书“武陵春传”,近、当代叶恭绰、吴湖帆、向迪宗、罗??暖、顾飞、溥儒、吴定山、谢稚柳等10家题记。共钤印36方。

图中女子武陵春的面部和衣纹均以细匀的淡墨线条绘成,只在眼眸、发髻处用重墨点染,这种特殊的用墨方法不仅形成了生动的墨韵,同时也令画面清雅秀润,更贴切地表现出女主人的纤秀文静之美。此外,吴伟在创作上还采用了借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以石桌上陈设的琴、笔、砚等文房用具揭示出武陵春内在的文化修养,以石桌左侧的盆景梅花象征武陵春心志如梅的高尚情操。以这些带有寓意性的物品作为衬景点缀画面,无疑在充实武陵春形象的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感受。吴伟凭藉其精湛的艺术造诣曾分别于明成化和弘治年间奉召进京供奉宫廷。他性情孤傲,不慕权势,为朝廷内外的恶浊环境所排斥。返回江南后,他常以饮酒狎妓遣释郁闷的心境,所以,他对青楼女子的生活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当他闻知富有文采的武陵春身在青楼而不受所处境地的影响、对爱情忠贞不渝时,为之深深感动,遂援笔作此图,以示对武陵春的同情与敬仰。清吴麒《图绘宝鉴续纂》认为吴伟“画人物落笔健壮,白描尤佳”。此幅便是吴伟晚期白描画中的精品。吴伟的白描人物宗法唐代吴道子和宋代李公麟,强调线条自身婉转流动的韵律感和塑造形象的精确性。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姜绍书《无声诗史》、徐沁《明画录》、王肯堂《郁冈斋笔尘》,清谢?摇妒榛?所见录》著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琵琶行图轴[/SIZE]

《琵琶行图》轴,明,郭诩绘,纸本,墨笔,纵154cm,横46.6cm。

本幅书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全文。款署:“清狂画并书。”下钤“仁弘”印,又一印模糊不辨。

此图是根据《琵琶行》诗意创作的写意人物画,表现白居易与歌女邂逅相逢的情景。歌女侧身而立,头绾高髻,面容清秀而暗含忧伤。她怀抱琵琶,身着曳地长裙,体态窈窕俊美。诗人双手抚膝端坐于旁,神情专注地面向歌女,似乎在倾听歌女诉说其不幸的身世。

此幅构图新颖奇特,占画幅三分之二篇幅的《琵琶行》诗为行草体书写,纵向取势,参差布白,极具宽窄长短之变化;结字笔画纵横奔放,或断或连,枯润纤??皆在章法之中。画面削尽繁冗,没有任何晕染,仅以简约明了的圆熟线条勾画出诗人与落难中的歌女,形象高度提炼,笔墨大胆精减,却将画中人物“听”与“说”的神态表现得有声有色,极具感染力,展示出作者于人物画创作上形简神足的深厚功底。

此图上的诗题在画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展现的是绘画之外的书法艺术的风采。丰茂的书法墨韵与简逸的绘画笔趣形成和谐的呼应关系并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统一,体现出中国画注重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特点。诗题内容是对画面最直接的文字补充。相互交融的诗情与画意深化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创作主题。此外,诗题在画幅中起到了令画面充实、平衡、布局更完美的作用,犹如人物活动的衬景,填补了人物上方大片的空白,并通过字距、字体结构的诸多变化扩展了画面的纵深空间,那奔流直下、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也令画面清逸儒雅的意境增添了气魄与力度,从而增强了全画的艺术感染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歌舞图轴[/SIZE]

《歌舞图》轴,明,吴伟绘,纸本,墨笔,纵118.9cm,横64.9cm。

无作者款识。右下角钤“小仙吴伟”朱文方印。画幅上方有明祝枝山、唐寅、九华遗士、金庭居士、七一居士、髯九翁六家题。钤祝枝山“允明”、唐寅“唐伯虎”等印及清内府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石渠宝笈”、“宣统御览之宝”等,共计10方。

此图真实地反映了文士狎妓观舞的场景。狎客们与二女妓围坐一周,神态各异。狎客或侧首细品,或低头凝视,或举目静观,或捻须沉思。陪坐的女妓或机械地执板伴奏,或心不在焉地笼袖而坐,与狎客们专注的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据画幅上唐寅墨款“吴门唐寅题李奴奴歌舞图,时弘治癸亥三月下旬,李奴奴十岁”可知,圈中翩翩起舞者是年方满10岁、但已为妓数载的李奴奴。明代是青楼业昌盛的时期,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兴起,都市经济日益壮大,商品市场迅速成长,为青楼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腐败的明政府实行罚良为娼的政策,并在金陵(即南京)官办著名的十六楼(妓院):南市、北市、鹤鸣、醉仙等,促使包括李奴奴在内的众多女子在遭遇各种生活的不幸后沦落青楼而成为玩物。鉴于青楼文化的兴盛,吴伟、唐寅等许多极富才情、仕途失意的画家纷纷饮酒狎妓,试图通过游妓来摆脱失意的郁闷和伦理的负担,获得心理的平衡与精神的松弛。他们对于自己的放浪行为并不加以掩示,唐寅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章及吴伟所创作的此图,都意在表明自己以游妓为荣耀、玩世不恭的人生观。

此图为吴伟45岁时所作。在表现技法上与《武陵春图》相近,属于细笔白描人物画。构图简约明了,主体人物突出,无繁复的景致烘托,仅通过人物生动的情态举止及其间的相互呼应抒发出富有生活情趣的诗意。

清内府《石渠宝笈》著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吹箫女仙图》 [/SIZE]

《吹箫女仙图》轴,明,张路绘,绢本,墨笔,纵141.3cm,横91.8cm。

署款:“平山。”钤“张路”印。

图绘水际岸边,一妙龄少女坐于苍松下,正专注地吹箫自娱。悠扬的箫声与澎湃的涛声组成抑扬顿挫、刚柔相济的乐章。少女身旁所置的硕大无比的仙桃点明了此为仙人、仙境,为画面增添了几许虚幻的情调。图中少女与顾恺之笔下的洛神或莫高窟唐代壁画中仙女的形象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她面庞饱满,高鼻大眼,形象朴实无华,缺少仙女们瘦骨清像的容貌和高逸脱俗的神态;身材墩实丰满,缺少仙胎道骨的轻盈体态;身着宽大的粗服布衣,缺少飘飘欲飞的衣带。她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宛如乡村女子,昭示出的是人间女性的自然美。

图中人物的画法用粗细不同的笔墨分别表现。面部以中锋细笔勾勒,线条工细流畅。衣纹用笔则奔放豪爽,线条方折顿挫,富于、疾迟、浓淡的变化。从张路洒脱快捷的运笔中可见,他在承袭唐代吴道子,宋代梁楷等人疏体狂放的写意传统的基础上,追仿同时代人吴伟的画风,笔墨愈加狂放不羁,正如明姜绍书《无声诗史》所记:张路“画法吴小仙,虽草草而就,笔绝遒劲,然秀逸处远逊小仙。”明徐沁《明画录》亦记张路:“传伟法作人物,虽少秀逸,然颇遒劲可观。弘治间名亚于伟。”将张路此幅人物画代表作与吴伟的《武陵春图》作一比较,的确能发现张路挥洒娴熟的笔墨中缺少吴伟清雅秀逸的书卷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湘君湘夫人图》[/SIZE]

《湘君湘夫人图》轴,明,文徵明作,纸本,淡设色,纵100.8cm,横35.6cm。

  该图是文徵明早期仅存的人物画名作。此图根据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章而作。画面上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手持羽扇,侧身后顾,似与后者对答,神情生动。人物造型来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形象古雅,体态修长,长袖飘逸,衣裙曳地,用游丝描,施朱红及白粉,精工古雅。从文徵明和王纷登的题跋可知,文徵明曾请仇英以此题作画,但文氏看过后并不满意,自己又重新创作。可见,文氏是在刻意追求一种“古意”,与仇英有不同的审美趣好。画上方自书《湘君》、《湘夫人》两章,后署“正德十二年丁徼二月已未停??疝中??”。正德十二年(1517年),时文徵明48岁。本幅有文徵明、文嘉、王纷登题跋。

经清?耿昭忠等鉴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王蜀宫妓图轴[/SIZE]

《王蜀宫妓图》轴,明,唐寅作,绢本,设色,纵124.7cm,横63.6cm。

本幅自题:“??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糍??陪??攫。蜀後主每于?m中裹小巾,命?m妓衣道衣,冠??花冠,日?せ?柳以侍酣宴。蜀之蛀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E峪。俾後想?u钷之令,不?o扼腕。唐寅。”

此图原名《孟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赤玉《珊瑚咀?画录》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妓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蜀后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宫妓妩媚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

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颔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P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四人交错而立,平稳有序,并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笔墨技巧近法杜堇,远宗唐人,衣纹作琴弦描,细劲流畅,富有弹性和质感,冠服纹饰描画尤见精工,细致入微。设色鲜明,既有浓淡、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又有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招仙图卷[/SIZE]

《招仙图》卷,明,张灵绘,纸本,墨笔,纵29.8cm,横111.5cm。

墨款“张灵图”,下钤“张灵印”。

此图又名《朝仙图》,是幅以景寓情的杰作。皓月当空的桥头处,一清丽女子低眉笼袖悄然伫立。作者通过绘女子的饰带微微上扬,岸边的芦荻摇摆不定,巧妙地暗示出晚风席地而起的寒意。通过构图上大面积留白的处理烘托出画面寂寞凄凉的氛围。女子在此萧索的情景中不禁惆怅慨叹之情陡起,而这种凄婉的心境亦是作者自身不得志的写照。

图中女子的画法承袭了宋元以来的“白描”技法。作者以墨笔勾描人物面部及衣纹服饰。线条遒劲圆转,富有表现力度并有轻重缓急等诸多变化,显示出作者以线造型的精湛造诣。此外,作者还根据所绘物象的不同巧妙地运用了墨染法,人物的头部以浓墨晕染,芦荻、芙蓉叶等为深墨晕染,衣装饰带用淡墨晕染,深浅程度不同的墨韵无疑起到了扩大画面的层次和空间感的作用。此图不仅是张灵的代表作,亦是明代白描人物画的精品之作。

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在著录此图时言:“张梦晋《朝仙图》卷后有唐子畏题咏。”但目前此图并无唐寅的咏题,显然后世好事者在张丑目睹之后将唐寅的题咏割去而移作它用了,从而令原是书画合璧之作减色,使张灵与唐寅间的笔墨交往失去了重要的佐证。在唐寅的《六如居士补遗》中查到他为此图所作的题咏,名为《招仙曲》:“郁金步摇银约指,明月垂??交龙绮。秋河拂树蒹葭霜,哪能夜夜掩空床。烟中???昴航?摇,月底纤纤露水飘。今夕何夕良宴会,此地何地承芳佩。”显然,唐寅的诗情与张灵的画意是完全吻合的。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IZE=3]《人物故事图册之一贵妃晓妆》[/SIZE]

《人物故事图》册,明,仇英作,绢本,设色,每开纵41.4cm,横33.8cm。

全册共十开,内容取材于历史故事、寓言传说、文人轶事和诗文寓意,具体为子路问津、明妃出塞、贵妃晓妆、南华秋水、吹箫引凤、高山流水、竹院品古、松林六逸、浔阳琵琶、捉柳花图等。这些题材历史上常被画家描绘,但仇英在作品立意、形象塑造和笔墨表现等方面,都注入了自己的才思和技巧,显示出鲜明的个性风格。

作品主题明确,构思巧妙,不仅人物活动的细节刻画具体明晓,而且注意环境气氛的烘托,使每幅画页都有很强的观赏性。如“贵妃晓妆”页,以杨贵妃清晨在华清宫端正楼对镜理髻为中心,将宫女奏乐、采花和携琵琶等情节同现于一个画面,集中表现了贵妃爱牡丹、喜簪花、善声乐、好打扮的习性,也概括反映了贵妃奢华纵乐的生活内容。又如“高山流水”页,取材于伯牙鼓琴的故事,在描绘俞伯牙草亭弹琴,钟子期拾阶而上,知音相遇的具体情节同时,布置了高山飞瀑、松林流水的静谧清幽环境,形象地表达了高山流水的音乐内容,也衬托出人物的高雅情操,以象征性手法营造出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臻境。

此图册运用工笔重彩法。人物情态描绘得细腻精微,文人举止高雅潇洒,仕女容貌端庄娟美。建筑器皿工整精细,山石树木形态各具。笔致工细而不板滞,流畅自然,刚柔相济。敷色艳丽,又多和色,整体色调和谐、清雅。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是仇英对唐宋工笔重彩法的创新和发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