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磕磕绊绊求学路 -- 然后203

共:💬90 🌺1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二、两条路

        关于人生的选择,文学史上有不少的名篇(因为所有人都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啊)。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而我又有印象的有两篇。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以及里克特的《两条路》。

        但人生只有一次,很多情况下,选择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就像《黑金家族》里老达林对长子说的,创造历史的并不是个人努力,需要的是一个家族。

        我见识浅短,上大学之前甚至没有到过大一点的城市。但我还没有幼稚到认为高考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家人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我已经在思考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套用经济学的话语,就是如何将上大学的效益最大化。

        其实,面对现实,我的选择余地很小。在还没有决定的时候,先尽一个学生的本分。顺便和学长们聊下,和学生会的小官僚们混下,还有自己喜欢的一些活动参加下......

        到大一上学期期末的时候,我的思考逐渐清晰。

        一条路是玩命学习,然后考研。问题是学费如何解决。大学学费加上研究生阶段的学费,说出去先得把自己的父母吓一跳。我家乡几乎年年受灾,那几年还没有免农业税费(现在免了,但还有一些费)。解决方法之一是课余打工。但算一下帐还是远远不够。

        第二条路么,就有点投机取巧了----尽力组织社会活动。向学校和各级党组织靠拢,在活动中锻炼成长,在活动中接触领导,在活动中进入培养梯队。

        我的性格有点“蔫”,却从来不会怕人(也许是无知无畏,但不会乱来惹祸),再高的衙门也敢冲,只要自己有理在手。这个想法似乎有把握,在几天时间内很是兴奋了一阵。但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资金,组织活动可以拉赞助,但是个人社交什么的就得自己花钱了。学生会里混得好的他们用什么在混呢?

        况且社会活动多了,学习时间就少了,和同学们交流就少了,可能还得做一些踩人上位的勾当......

        就在我的犹豫中,我看到了同学J的社会实践活动申请。在那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只有三支队伍获得学校级别的资助,得到学校名义的授旗和壮行活动,其中就有同学J。

        在大学四年时间里,J发起组织了两个学生社团,每个假期都组织一次辐射全国的大型活动。随着个人活动影响的增强,J的身影登上了国家级报刊,以他的活动为契机,学校和本市两大新闻集团的关系得到了提升,以前颇受冷落的我校得到了一定的新闻关注。

        如果我去做同样的事,我可能连他的一半都达不到。他的社会交际能力在当时我校,无出其右者。即使在毕业多年之后,我也没有能够看到超过他的同龄人。这个社会多的是以权压人者,以钱炫耀者,还有的以“钻石王老五”自居洋洋得意.......

        只说一件事,某年沃顿商学院的副(?)院长过境武汉。J不知道哪里得到的消息,连夜组织一群人在机场等候半夜,把那美国老头感动的一塌糊涂。然后是以自行车车队护送老头到达酒店。最后老头握着J的手说,欢迎你们到沃顿......

        我和他的关系一度相当好,他甚至给我看了他的家庭照片,我也感动于,他的老祖母变卖珍藏几十年的首饰为他交学费,而他也曾经远赴西安,为朋友入学,用自己的诚恳和热情打开关节。

        不管如何,我们都要面对社会改变人,而放弃所谓的豪情壮志。人要在社会生存,必须披挂停当,使出浑身解数。这个过程中,是人在追求目标,还是社会在塑造人?我在想不明白的时候,我和J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

        这条道路,也许从头到尾就是我的臆想。在大二过后我就慢慢脱离了学生会的工作。有两件事给我的刺激很大。一是当年的学生会主席,PLMM,在图书馆偷书,被当场抓住。二是一位青年俊彦,也是大有前途的学生干部,因为一门主修课不及格,在学校编造谎言,说任课老师在对他打击报复。先不论人品,其手段之低下令人发指。

        而学习的道路呢,在大一下学期和父母几次沟通后,决定放弃考研。我至今仍然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作为已经开始接触现代社会规则的我来说,应该始终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走向,基于此,就要在条件适合的时候,选择然后努力达成。不应该让自己的决策受到干扰。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见到的牛人,是大三下的代课老师,一位刚毕业的武大法学硕士,PLMM,在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坚强的心,她在毕业那一年发了24(?)篇论文。并在同年以NO.1升为博士。

        再说J,他毕业时,保研被一位“忠实于党的事业的学生干部”挤下,后来南下。我有时候想,如果他的资源再丰富一些,他一定能够作出让人目瞪口呆的事迹。我永远祝福他。

        说到忠实于党的事业的学生干部,我的同学Y是当之无愧的。他高中入党,智商情商十分出众,当年以一分之差没有如愿而调剂到我校。他在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四年中,人品能力都是出类拔萃。据说在相关程序方面他是我们学院唯一一个研究过并能准确执行的。而Y并没能得到保送的机会.

        其实我的大学生活还是比较顺利和丰富多采的。我只是以回顾和描述为主,总体而言,我在大学四年内达到了自己的基本目标,即提升智力,开拓视野,学习专业,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我对社会运行有了自己的观察点,对自己的局限和能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用一句诗来结束此篇罢:遥想当年青衫薄- 人生若只如初见-

        关键词(Tags): #磕磕绊绊求学路#两条路#黑金家族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家园 有的人,天生会造势

          所谓情商高,具有领导能力。这样的人越到普通大众的群体里,越有魅力。大学里,第一轮耀眼的星星,就是这些人。如果学习还不太差的话,走政工是很好的前程。先例:胡进涛。

        • 家园 指南

          这是一篇很好的博文,学子们应该多读,多收集,多交流。路,就那么多,人,也就那些人。走出来,有个指南,可以省走许多弯路。

          • 指南
            家园 杰克伦敦小说《一块牛排》里面写道

            当有激情的时候,人们往往没有经验,而有经验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激情。

            大学是学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关口,过来人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城市孩子,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在很多方面缺乏资源,尤其需要指导。过渡得好就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否则只能成为一个边缘人。

          • 家园 谢谢。但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做到,还是不容易的

            没有资金,没有人脉,外地人,其貌不扬,几乎只是凭一张嘴,两条腿。

            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必须得承认我比不上他。

            另外漏掉的是,他在没有任何资源(没有技术,只是一个想法)的情况下,拿到当年全国大学生创业杯的第二名(?)这种敢于空手套狼的勇气是天生的,后天学不到的。

        • 家园 【原创】三.方法和途径

          我人在国内,但是作息按美东时间。发东西一般在下班后,难免头昏脑胀。各位前辈的情况也应该差不多,下河的目的也多以放松为主,而我讲的故事似乎有悲情的嫌疑,引起的或是叹息或是回忆。

          这样效果不大好,既与我的本意相悖,也没有达到看贴朋友的目的。

          这个帖子的主要目的,是说明在人生选择中,过来人的经验是很可宝贵的,经验中重要的东西,在于方法和途径。记得有一个访谈,一位学问大家被问到他成功的原因,他先扯了一通什么自信之类的,最后才扭扭捏捏的说是研究的方法。

          我在读书过程中,最注意的地方是做事方式和方法。为什么?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知道自己对现代社会规则的无知啊。

          比如看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我的美国之路》,我第一遍看过后就记得了一个细节:擦地时不要前后擦,而是应该左右使劲,否则你会在劳累之后感觉自己的腰已经断了似的。

          河里有不少前辈在为中国的慈善事业默默努力。谈到同受助者的交流以及对受助者的理解问题。我想国内现在能做到的交流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程序,虽然表达的是对爱心的尊重,但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停留在表面的层次。有多少热心公益者能走近和接触受助者,能实现心灵的对话,真正理解现当代苦难的含义。这样是不是苛责呢?有一点,但是有其现实意义。

          1.丰富捐助者的内心。捐助者以各种各样的原因参与公益,应该参到与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真正的心灵滋养。所以我感激丛飞,但对李亚鹏的公益活动持怀疑态度。当捐助者以一种“救世主”的心态参与慈善,他不仅伤害了受助者,更伤害了自己。如果类似的思想占据慈善事业的主流,那么慈善也就很快失去意义并迅速瓦解。

          2.没有交流就谈不上真正的帮助。帮助弱者并不总是要用金钱和物质,有时候一句问候或者微笑就够了。

          如风雨声前辈所说的亲身体验帮助无家可归的活动和组织我还不曾见过.链接出处

          我常常怀疑富贵人群的价值观念是否和经历过困难贫穷的人一样,为什么我所见到的富有爱心者都是经历过苦难的呢?这些从苦难中煎熬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去做这些和现在生活没有关系的事情呢?

          那么对于在物质条件和信息获取方面都处于劣势的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贫寒学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以自己的经历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方法和途径。基于这个原因,我在所有的和学弟的对话中,告诉他们,一定要在大二将英语四六级(如果学校要求还有计算机等级证)过掉。然后集中精力于专业学习和考证等。

          但是考什么专业证书是比较好的选择呢?这些都没有合适的人能告诉我们。还是在毕业三年后,一位邻居告诉我,对于老海员来说,英语是个大难题,年轻大学生可以考海员证书,然后出租。这样的信息实在宝贵。

          另外,贫寒学生尽量考研,所有的学费什么的靠贷款.在研究生毕业后考西部地区公务员.按照有关国家政策,这样的情况由国家承担所有贷款.

          如果贷了款的,那么在毕业后尽量早些还款,不要逾期.贷款利息虽然不高,但逾期的罚息大概是正常利息的两倍.这样的信息,也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感谢西西河这个小众的论坛。随着年轻朋友的加入,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原有的氛围会改变.

          近来思虑甚多,事情却做的一塌糊涂.我也还没有到沉溺于回忆的年龄.所以,这个帖子到此为止.原来打算的关于母校的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有机会再开贴.

          关键词(Tags): #磕磕绊绊求学路#方法和途径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家园 写得真好,可惜达不到宝推的门槛。花之
          • 家园 【原创】四 交易

            1.引子 资本主义是一头会呼吸能思考的巨兽

            在刚刚闭幕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认美国对经济危机负有责任。这是2007年危机显形以来美国首次做出这样的公开表态。这是否说明了“敌人在一天天烂下去”呢?

            对比西方各国的焦头烂额,中国应对危机的各项措施正在稳步推进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没有因为民工失业出现某些人预期的“骚乱”,在巨额信贷支持下,证券市场热火朝天,在今年一季度录得全球涨幅第一。这是否可以说明“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呢?

            资本主义是一头会呼吸能思考的巨兽,相关内容在《资本的冒险》、《伟大的博弈》、《华尔街:大亨与金钱》等书籍中均有描述。即便在这场经济灾难中,也决不能小视以美国金融资本为主导的成熟资本主义体系的生命力战斗力。

            在国家竞争的层面,中国表现得并不能让人称道,严重的错误甚至一犯再犯。中国不需要不高兴,也不需要什么大目标,只要不再犯这种幼稚的错误就行了.

            在中国国家投资泥足深陷的同时,即便在危机蔓延,市场恐慌达到最大(2008.9雷曼破产),美国资本市场仍然活跃。2007年至今巨额并购不断,债券市场汹涌激荡,股票市场成交也未曾剧减。其中航空业的合并,英博收购百威(BUD),辉瑞(PFE)收购惠氏(WYE),默克(MRK)收购先灵葆雅(SGP),道氏化学(DOW)收购罗门哈斯(ROH),收购金额均创出行业新高。更不用说巴菲特连续出手,支持收购箭牌,注资GE、GS、比亚迪,收购电力公司CEG、投资康菲石油(COP)。这难道是病入膏肓日落西山的表现么?

            在危机之初,曾有观察家(卢麒元先生)指出,美国救市的关键在于建立金融经济和实业经济之间的防火墙。但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是美国政府连续注资金融巨头,而美国的金融业持续不断的在为各行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资本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助推作用表现的淋漓尽致。

            20世纪初,列宁曾断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100年以后,我们发现帝国主义仍然在进化,在发展出新的形态,获得新的利润来源。相对于商业资本,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对生产要素的控制力更强,对利润的要求更高,对人性的刺激更强烈,争斗和冲突更激烈,发展变化的表现也更为剧烈。

            这一切集中表现在资本市场上。

            资本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生,逆之者亡。不管是拥资百亿的制造业大亨还是引领IT潮流的科技巨子,即便只是一名小小的交易员,也必须认清自身认清市场,顺势而为。

            最后有一个个人体会,就是华人媒体在金融经济事务上的话语权缺失。即便是标榜先进的著名报刊杂志。举个小例子,2006年伯南克上任伊始,国内报刊依西方报道宣传此人“对通胀深恶痛绝”,及至伯南克变脸大手笔连续降息,各大媒体纷纷转向以“直升机本‘形容之。

            故此,对投资者而言独立思考有极端重要性。

            2.NASDAQ与 Day trading 的兴起

            (本段主要参考《大交易场》和《傻钱》,可能有记忆差错,责任在我。日常使用的东西写出来的难度却很大。)

            前文谈到资本主义是一头会呼吸能思考的巨兽,NASDAQ市场的成立与Day trading行业的兴起正说明了这一点。

            说到NASDAQ市场就要说到NASD,而说到NASD就必须追溯到OTC市场的发展。

            1792年5月17日的《梧桐树协议》标志着纽约交易所的历史开始,当时主要的交易品种不是股票,而是债券。交易所较严的监管制度、准入条件减少了风险,但提高了发行和交易成本。几乎所有的联邦债券、机构债券、市政债券以及大部分公司债券都选择在OTC市场进行。

            美国OTC市场不是一种常设的市场而是一个自营商的网络。美国20世纪初发生证券市场大崩溃和经济大萧条后,罗斯福政府的立法部门和金融界大力完善法律法规,成立了许多新机构。1936年,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成立了。1939年,美国证监会依据美国证券交易法批准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注册为全国性的证券行业协会。

            要是按照中国的行业协会发展逻辑,这也就是一家在政府主导下的"消费者协会"性质的机构。但是在美国,凡是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资本逻辑就必然要起作用。

            1968年,为了改善积怨已久的报价混乱现象,场外交易自动化工程启动,形成了 NASDAQ(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的雏形。1971年,NASDAQ正式创立。

            和NYSE的auction market (拍卖型市场)的性质不同,NASDAQ属于Dealers' market(自营商市场)。在NYSE市场上,Specialist处于市场交易的中心,理论上所有的交易均要经过专家经纪人的撮合成交。而在NASDAQ市场上,一般而言所有的交易者地位平等,作市商(market maker)负有平衡市场,提供流动性的责任,也有自营交易的自由。至于他们以什么样的身份在买进卖出干预市场,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最初NASDAQ交易系统的主要工具是电话,随着行业规范和电子技术发展,几种电子交易系统逐渐占据了市场交易的主要舞台,它们分别是小额交易指令执行系统(SOES)、Select net 系统以及日后占据绝对优势的电子通信网络(ECNs)。

            由于技术的局限,在当时的不同的交易系统之间,常常出现报价混乱。很快的,有交易员注意到这个现象,并迅速反应成立了交易公司,专门捕捉不同交易系统之间的误差(cross market)并因此赚取了相当利润。这就是早期的Day trading模式。

            时至今日,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升级改造,NASDAQ市场的报价功能和执行系统已经相当完善。上面提到的cross market现象已经十分稀有了。

            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交易概念,这种可以说是狭义的当日交易模式以捕捉一天行情中确定的利润为目标,放弃趋势跟踪的大波段,弱水三千取一瓢饮的交易思想,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中产生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Day trading行业的跳跃式发展与1990年代科技网络热潮的兴起紧密相关。一方面,IT技术为股票的便捷交易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科网概念股的热炒为交易员们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巨大空间。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这一巨大突破与克林顿政府的推动不可分割。

            有形容1990年代末期交易情况的书籍,类似"转手之际几千美圆"的语句比比皆是。在被Day trader们奉为圭臬的《短线交易大师》中,对炒作消息的交易员表示了轻蔑:只有那些没有形成自己交易风格的交易员才靠炒作消息赚钱。

            而现在,消息和业绩预期已经成为交易员们的"久旱甘霖"。

            初期的Day trading集中在NASDAQ市场上,Day trader的奋力拼搏是NASDAQ市场交易量不断攀升的直接原因,也为科网泡沫的形成扩大并瞬间迸灭作出了巨大贡献。

            每一轮经济泡沫破灭后,人们总是惊异于巨大财富的瞬间蒸发,这些巨量的金钱到底到哪里去了呢?在科网泡沫踏浪而上的阶段,短时间赚得盘满钵满的Day trader不在少数,而市场急转而下的惊涛骇浪又迅速吞没了大多数风险管理不严的交易员和交易公司。

            在幸存下来的公司里面,有一家名为加拿大Swifttrade的当日交易公司。凭借着总裁Peter的雄厚资本和交易员的稳健策略,公司安全度过市场的大起大落,并在21世纪的头几年里成功的将交易平台推广到全球各地。到现在为止,公司的交易平台上可以进行世界各大股票和期货市场的当日交易。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被点名要求

            原本不想瞎说,但是盛情难却,只好勉为其难的说几句。

            我觉得一个人,不管是贫寒也好,富贵也好,最重要的是要有个目标。或者说是人生的理想所在。

            其次是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点长处和缺点,都要有个大体正确的了解。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能出多大力,才不至于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或者太低。

            有了目标,才有动力;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才能有个大体的规划;然后,才是具体的做法。我没有听说过有自知之明的人,办事用心,然后没有成功的例子的。

            总结一下,对于人生最重要的几件事,排名分前后:

            第一是理想和目标;

            第二是自知之明;

            第三是持之以恒的毅力;

            第四是讲究方法,追求成效;

            第五是有道德底线,凡事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六是懂得放弃,当断则断;

            做好了这六件事,你的人生绝对会在中人以上,不敢保证你绝对的家庭幸福,生活美满。但也足够让别人信服。至于能够走多高,那么就是时也,运也,命也了。

            ————————————————————————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

            对于作者,有几点规劝。

            一,眼光要放长远,这一个是说,不要局限于目前的局势和利益,要看到几年,几十年之后的可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也不必忧虑太多)。另外一个是,钱物上面不要太看重,出身贫苦的孩子,这方面恐怕都有所难免。但是过犹不及。

            二,权谋和算计,是为自己的大目标服务的。当然是大事不顾小节,大礼不辞小让。但用心太过,就失却本意了。

            三,相信自己的内心。就像你所说的,但求无愧我心。很多事情,不是要做给人看的。你真的做给人看了,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了。

            四,我给你所说的,仔细看,仔细想一想。我敢保证,今天你能看进去一半,然后有四分之一照着做,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以后遇到事情了,请再回来看看。有些地方,你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会明白。我就是给你细细的讲,你一是未必听的进去;二是即使听进去了,到时候未必就会以为然;往往要等到过后才会恍然大悟。

            但是人生本来就是如此的,很多时候,都是撞了南墙,而且是撞的鼻青脸肿的时候,才会想起来。唉,这个我听说过的啊。所以,事后诸葛亮居多。人生不可能像maggi一样,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拉尔夫的身影。所以,还是要靠自己。能够记住我提到的几条关键点,并有所得益,就不辜负我白话了这么半天了。

            谨祝 平安!

            • 家园 先谢道长的指点。但对“自知之明”有点不同的

              看法。

              虽然人各有所长,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事半功倍。但对楼主这样刚离开校园不久的朋友来说,太早给自己贴上“我的特长是什么,我不擅长干什么”的标签,也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机会。

              我总觉得,一个人无论对生活还是对事业,都应该有:“不要怕”“不后悔”的精神。没尝试过,没碰过壁,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潜力?怎么能知道自己行不行?怎么能知道自己还可以在师长的经验之外再杀出一条血路来?更何况,很多能力都是在尝试、挫折中培养起来的。对人的未来,可怕的不是遭遇失败,而是在碰到挫折后不能迅速汲取经验教训,或者因为遭遇失败失去了挑战困难的斗志。

              对人来说,只要不脱离实际,只要自己能独立谋生不给家庭带来拖累,志向略微高远一点总没坏处。

              ————————————

              讲的话道长在下面的回帖中都谈到了,班门弄斧了。拿道长的话来说,俺是喜欢瞎折腾的家伙,呵呵。

              • 家园 过了一年还要挖出来啊

                自知之明,跟“我的特长是什么,我不擅长干什么”等,并不一样。或者说,后者只是自知之明的一小部分。

                你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潜力,就说明这方面,你还是不自知的。唯有经历过了,才能有一个清晰和准确和自我评价。

                就这一点来说,我不反对闯一闯。我甚至不反对去犯二次错误。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说到底,就是一句话,要想收获,必须要付出,付出多少,收获多少。

                不要想走捷径,耍小聪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