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李锅(18)>:新四库全书 -- 本嘉明

共:💬77 🌺29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李锅(18)>:新四库全书(三)

      看到各路好汉参与讨论,真是高兴,我再补充3点。

      一,学阀在哪里都有,小本出道以来,糊口都靠短打奔走,从没像孔乙已那样穿长

      衫混,所以没有受过学霸蹂躏,谈不上仇深似海。

      当年朱老总铁了心要进WTO,窃以为最大的原因,是改造社会。

      朱老总要逼一干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老总及其利益攸关方----主管部委,下海折腾。

      但一个个踢下海去,实在忙不过来,而且人家的屁股往往巧妙躲开。于是老总心生

      一计,出早操时一二一,把大家带到空的游泳池里,这点威信还是有的,大夥儿排

      着队就进去了。等大家开始俯卧撑了,老总一个眼色,户部龙侍郎一脚踢开闸,那

      洪水猛兽就来喽。

      现在也一样,学阀山头林立,就放股洪水进来,就像外资冲国营,乱一阵后,一切

      都健康了,像样了。

      现在全世界不景气,很多华人学者有闲心,也肯赚点闲钱。你要他一门心思回归,

      顾及家小,很多人是勉强的,但翻译大作往中国学术界一冲,好歹混个脸熟,将来

      比什么简历都强。因为不管想不想回中国的,人人都能参与,这声势足以吓吓本土

      老油条们。这河里基本是年轻人,容易发誓打倒什么,其实仔细想想,学阀们再怎

      么,是只能改造换血,不能扫荡的。因为各敏感行业,只有靠自己人,自己人不行,

      就全瞎。所以逼各路大老,再进步可以,退位让贤也可以,要他们向洋人低头乞怜,

      是不妥的。这一招虚张声势,招式并不用实,可用来逼逼他们。

      另外,很多海带怨人家不待见,你得自己争气,露一手啊。太难的翻不动,自己的

      课本,选本薄的,国内没见过的,几个同学在网上组个群,分头翻几章。怕国家动

      起来太慢的,自己买个书号,自费印几本,找工作也用得上啊。再不行,翻本初中

      的科普书,行不行?这也是自己创造就业机会么。出版业的一潭死水,既定格局,

      新生力量也可以冲冲试试嘛,搞个“海带丛书”,国家的未来总不能全宅在家里弄

      些玄幻言情穿越吧?(当然小本写<本嘉明科幻>,头一个该打)。

      第二,这出大戏的戏肉,不在发动海外群众,而在于“选材外包”(或重视海外翻译

      人的选材建议)。打个比方:

      小本对音响,嘛也不懂,但有个骨灰级的发烧友,家藏原声大碟1000张。于是小本

      对他说:我去置套音响,跟你的一样,你从所有收藏大碟中,精选15%,刻150张CD给

      我。假定那1000张原声碟值25万RMB,那我的150张CD值多少?

      至少值30万,因为声音品质固然降了些,但练出一付神耳,精选900首极品,让我一

      步跨入殿堂级别,这中间的时间心血,又如何说得?

      第三,重知识产权。TG要给新华社几百亿在全世界包装中国,建议拨出100亿搞“新

      四库工程”。海外的知识产权,分几种。好莱坞的油(盗版DVD),不揩白不揩,世界

      都在揩。可学术界的书生们,指这吃饭的,应该正儿八经问人家买断。这对国际形

      象,国内知识产权教育,都好。道貌岸然的国内大学,见天偷偷摸摸复印,不是个

      办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送花支持,这个想法俺也有

        本来是想自己发财了以后就干这个的

      • 家园 咸与维新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老本这思维跳的,俺是做小飞机也赶不上

        老本的第三点尤其好。Hollyshit的片子大部分是用来洗脑让人变傻的,所以这油揩得趾高气扬。但知识分子的书,辛辛苦苦写出来,很多是一生的结晶,即使人家不在意版权收益更在意知识的传播,但绝对应该付钱买人家版权,虽然大头让出版商抽了去。所以,更好的解决之道,不如直接成立出资世界范围的出版集团(反正咱现在有钱),听闻哪位大家小牛新秀要出书,赶紧跑去竞拍版权,给egghead送钱请他写书,从源头上收买“士”,还能博个礼贤下士、尊重知识产权的美名。

        第二,光有书还不行。中国的基础教育不差(还是差一点,后面再说),高等教育差得太多,除了没有与时俱进的教材外,教育手段差得更远。比如,很多学校只知道买计算机,不乐意买软件,反正学生可以盗版,老师也不教。然后学生在那自己瞎琢磨,最后走上工作岗位了发现高校没学到什么能直接用的东西。所以,除了要在教材上下手,在工具软件上也要下手,各个学科专业开单子,什么软件在专业领域方向最有用,买!什么,开不出课程?那直接请软件公司来上课(或者买软件教程),高校教师学生一起上课。长久下来,教师自己的水平也就上去了。

        第三,中国的基础教育差了一点点,差在哪里?动手方面培养的不够,当然高校更不用说。这里很大一块是投入不足,没有教学模型、没有实习基地,动手方面的教学没法开展。俺这里先不展开(主要是本人思路有限),希望河友补充跟进。

        第四,现在好像又要搞啥“百万”计划,招外籍学者来华工作。希望这不是某些人为了往自己腰包里塞钱鼓捣出来的政策(俺孤陋寡闻某些牛人虽然在国外挂职但常年待在国内)。其实俺更希望的是,教育部出钱,以课程的名义,聘请牛人(不要只找华人啦)来开课。很多高人,尤其是西人,其实不太在乎钱多少(跟国外收入可比就行),而在于有用武之地,也乐意到中国走走看看生活一段时间。有些高校和研究所已经零零碎碎实施了这项措施,但从教育部的层面上开展,效果会更佳。这项措施的目的,和其它几点一样,目的在于从全球化捞到好处。现在中央大手笔,在全世界范围抢资源,为啥不能花点钱抢智力资源呢?

        • 家园 中国应该弄给知识界的WTO

          1 直接撬动美国的老根,中国这个市场大,弄成个股票市场都有可能。

          2 逼着学霸去游泳。

          3 花不了多少钱。

          4 这些年大学尽盖大楼,扩大规模了,该往里弄点东西了

          这个WTO可以这么搞:

          1 国家弄给产品目录

          2 给版权的出版

          3 所有的大学有相关专业的必须买。

          4 有人借阅的,再可以给作者,译者一些钱,就和票房一个意思,但不用太多,就是意思意思。因为科研的未知性,冷僻的领域是宝贵的财富。

          5 逼着学霸也写书,看看他们的借阅率,是不是真材,日久见人心。

          6 产品目录必须不断扩充

          7 国内国际混在一起,既不崇洋媚外,也不称王称霸。

          8 国家目录的委员会要不是终身制,要定期更换。

          1亿本书,最多100亿,而且十年之内完成不了,但是价值万亿不止。

        • 家园 花点钱搞教育,百年大计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关于第四点,讲个故事

          曾有一个德国教授,在中国访问期间,被我中华美食迷倒,遂跟访问的学校提出,愿意此生以后呆在中国教书,并且拿中国的工资。——这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竟然被学校给拒绝了,十分让人不解,不过后来仔细想想,这种拒绝又是十分合理的。本人曾经接触过几个华人数学家,在本领域绝对是公认的牛人,当然牛不到院士级别了,在一些很不起眼的学校呆着,问起为什么不回国,答曰:不是不想回国,关键是回国后国家把我们放哪里?那些高校、研究所的小九九多着呢,只请牛人,不进牛人;访问欢迎,工作免谈。

          不过我还是觉得第四个建议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了。各高校设置讲座教授,比如说金融数学讲座、代数几何讲座什么的,钱和位置留着,高校享有一定的人事权,你能请到人,那这个人拿这个钱,开这个课,开完走人;你请不到人,钱和位置都空着。感觉老美就是这么做的,有了课题再招人,不是先招人再申请课题。

          现在的各种百千万计划什么的,都是针对人而不针对课程和课题;只要你牛,就一定有高校拉你,根本不结合自己学校的专业实际。再比如说长江讲座教授,请了一些牛人,实际上这些牛人也就放假期间到学校转悠一下,不开设课程,科研合作也是蜻蜓点水。与其这样,还不如花钱请一些不那么牛的,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做一些专门的研究。

          另:补充一个我听到的关于百万计划(是叫这么名字么?不记得了)的消息:如上面说的,现在国家招聘一些相对有实力的研究人员是有一些阻力的,国家的办法是让那些老的自然淘汰,或者说让那些老的还是分原来那张饼,然后国家拿出新的钱来,用这些钱安排新的职位,重新招人。具体情况是什么样,不清楚。

      • 家园 这个事情其实已经非正式的开始了。

        建议去 www.china-pub.com 看看。我侧重计算机和数学类书籍。计算机类国内的机械工程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数学类现在有图灵丛书、国外数学名著系列、法兰西数学精品译丛等等。我说是“非正式”,是指这是民间自发的。如果政府能够支持,那是最好。

        除了组织人翻译,一个短平快、立竿见影的方法是写书评。我常年在美国的亚马逊网站上购书,从读者的书评中获益匪浅。我在求学的路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学。找到合适的教科书、参考书和工具书是一个很费时间力气的事情。我觉得海外的中国学者可以从自己教学科研的经验出发,为后进开一份书单,对每本书的内容、意义和历史地位做一简单评论。这样相当于在《新四库全书》出来之前,先产生一个“绝世武功的目录”。

        为了说明这种需求确实是存在的,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链接:请各位数学大牛赐自大学课程开始的数学书目-经济学论坛-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我引用一下网友的回帖,让大家有个感觉:

        国内相应的书:

        线性代数:北大的《高等代数》和科大的《线性代数》是我最喜欢的,但武大的熊全淹教授的《线性代数》也很受推崇;

        概率论:国内严加安院士《测度论》,严士健教授《概率论基础》和王寿仁先生的《概率论与随机过程》较好,新著有缪柏其教授的《概率论基础》

        随机分析:严加安院士等《随机分析选讲》的第一部分是较基础的,后面应该属于特定领域,我觉得可以暂时浏览一下,否则花时间较多。当然都是非常有用的。《半鞅与随机分析》则是经典的权威之作,在国外有英文版,有志于出国的可以直接看英文;黄志远教授的《随机分析基础》也是很好的参考书。

        金融数学:严加安院士写过两本衍生证券的书,不过都还没有出版,但上海交大好像出了几本好书,不很清楚。史树中教授的《十讲》也没有出版。

        随机微分方程:好像只有龚光鲁,钱敏平教授的书,和他们的《随机过程》一样,篇幅较长,个人以为《随机过程》写的好读一些,《随机微分方程》错误太多,“页页稠密”,这是钱教授自己讲的。但确实内容不错,如果读完第一章就可以读大多数的金融数学文献了。

        随机控制:复旦的雍炯敏教授与人合著的《Stochastic Control》和他以前的中文书都不错,但名字记不清楚了,呵呵

        实分析:周民强的书不错,但程奠宙等人《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简洁明了,也是经典之作,数学界推崇较多的是夏道行,严绍宗等的书。

        偏微分方程我读书很少,可能齐民友,严镇军的书市面上好找。

        其实国内好书不少,各位可以淘淘。

        《高等代数》最好是丘维声老师的;强烈周民强教授的 《实变函数》;严士健教授《概率论基础》许多老师都说此书只能作参考书,在他自己出的《测度与概率》中也是这么说的,一般推荐钟开莱的,不过他已经出第三版了,缪柏其教授的《概率论基础》,我看了,觉得不是太好;严加安院士的《随机分析选讲》其中印刷错误太多,需要他的博士课上去听课才行;严加安院士《测度论》我觉得是国内最好的了;《随机过程》我推荐王梓坤院士的;《随机微分方程》国内无好书,世界图书出版社出了一本,忘名字了,好象是《StochasticDifferentialEquations》byOksendal,据说不错。

        我想,如果从一上研究生就看这些书,到看完这些书时,大概研究生也快毕业了!希望能和正在看这些书的同道志士多交流!

        另外我们对外国专家也不要太迷信,我才出国的时候就有这个情结。比如关于测度论的书籍,尤其是针对概率论的测度论书籍,我个人认为没有能超过严加安的(我读过的测度论书籍有Halmos的,Malliavin的,Dudley的,Shiryaev的)。

        • 家园 这不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么?呵呵

          我觉得海外的中国学者可以从自己教学科研的经验出发,为后进开一份书单,对每本书的内容、意义和历史地位做一简单评论。这样相当于在《新四库全书》出来之前,先产生一个“绝世武功的目录”。

          这个建议也是相当好。我曾经在中文维基百科写过几个数学条目,就是试图按照您的方法来写的。可能是写得不好,反响不大;另外维基擅自改动我的文字(不是别的撰写者改的,是自动改的;只要一提交,显示出来的时候文字就变了),让我对它失去了信任,后来就不写了。

          • 家园 我知道有人在做这事。

            但是因为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并配合相应的习题解答,至少还需要三年时间吧。如果三年后西西河还在,兄台还在,应该能够看到相关的帖子。

            兄台的《五湖书话》几年前我潜水的时候就拜读了,受益匪浅,在此拜谢了。

            祝好。

            • 家园 也祝你好

              听到有人正在做这种事情很高兴。——不是客套话。

              做科研实际上是有传承的;不排除有些天才人物在某些领域异军突起,我们的大部分科研基本上源自于导师的言传身教。这个网站:http://genealogy.math.ndsu.nodak.edu/index.php,就是一个数学家师承关系的谱系图。在这个图里,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数学家的师承都可以上溯到高斯、黎曼这些大数学家。

              中国国内这些年跟外边的交流很多了,北大、清华、科学院都不错,但是其他学校还很不够。我曾经接触到一个学校的研究生,人极其聪明,好学,性格也极其好,当时拿了一篇很重要的文章跟参加会议的很多人讨论,可惜真是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当时,我就觉得这小伙子对文章的大背景并不知晓。这个大背景是从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的一系列研究;数学家们从不同的侧面得出了很多类似的结果,这篇文章是这么多结果的一个总结:所有的这些结果实际上都可以用一种语言来描述。如果这个大背景知道了,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问题和结论是自然的;如果没有这个背景,阅读的时候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我自己的导师在这个领域作出了一些贡献,当时我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把我导师的结果拿来一一印照,阅读的时候困难就小多了。

              我当时就觉得惋惜,要是我们能够对各个专业、各门学问的历史背景都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就好了。我们这方面做得很不够。比如数学,西方国家、日本、苏联都有一些百科全书,有时候一门学问的介绍就是一本书,而我们的数学百科全书基本上都是翻译的,内容也都很老了。

              所以本大的这个建议很好,能让更多的中国人接受到各种学问的传承,绝对是功在千秋的好事情。

              • 家园 补充几点

                1.我认识一位几何学家,主攻辛几何和辛拓扑。他曾言看代数拓扑宜从庞加莱的开拓性文章开始,看庞加莱是如何在严格的工具还不完全具备的时候开辟一片新天地的。

                Spivak的五卷书《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Geometry》在介绍微分几何的来龙去脉方面颇有独到之处,其中第二卷更是教学生用现代数学语言重读高斯黎曼的开创性文章。好像国内并没有中译本,倒是把他的《流行上的微积分》仔细翻译了一遍。不过我认为《微积分》一书后半部分有含混之处,不如Munkres的《Analysis on Manifolds》。希望国内早日出现Spivak的微分几何书和Munkres书的中译本。

                2.依稀记得丘成桐在他的《我的数学之路》一文中,曾提到了解一个结果来龙去脉的重要性。有师兄讲丘成桐曾把自己与纳什比较,言道“纳什是聪明人,但太想出名,所以专门做难题,结果把自己做疯了。我对数学则是采取wholistic的方式”。(该言论真伪无法确认。

                3.科大的龚升教授写的《简明复分析》在从不同侧面了解复变函数论上令人耳目一新,我个人认为其在提高对数学的认识方面超过了国内流行的Ahlfors的名著。

                4.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曾有老教授讲授抽象代数,学期过半却仍然停留在有限群的分类。我当时对数学了解很狭窄,遂失去了对代数学的兴趣。后来有俄国同学推荐Shafarevich的《Basic Notions of Algebra》一书,才恍然代数原来可以这么学。但其时我已转向其他领域,错过了学习代数的最佳时机。

                您的回帖勾起我旧时的回忆与遗憾,一时手痒就胡说了几句,见笑了。

                其实现在托网络之福,许多经典书籍都有扫描版了。我就常去rapidshare找资料。只是缺乏有人写个先遣图,为后人在书山之中指条明径而已。

                关键词(Tags): #数学的学习#自学
      • 家园 挺有感触的

        道貌岸然的国内大学,见天偷偷摸摸复印,不是个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94653

        办法。

        出来以后,发现我们以前用的很多基础课的书实在是太陈旧了。学校搞的这些东东,也不好意思拿出来,就当内部资料卖。nnd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