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文化是“多神崇拜”的文化吗(欢迎讨论:) -- 镭射

共:💬79 🌺25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的神和人不是截然对立的

      中国的宗教,准确地说,是教化之教。三教中,儒家宗孔子,释迦宗佛祖,道家宗李耳,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教主”而非“真神”(“真神”已经被杨排长抓走了)。中国的传统中,“神仙也是人来做”,连玉皇大帝也是修炼来的(参见《西游记》里如来镇压黑帮分子孙悟空的那段)。开天辟地的盘古是自然化生,此后的神仙,伏羲女娲神农燧人有巢,都是凡人,都是给老百姓立下大功绩的凡人。往小了说,大家去看看各地的城隍庙,里面供奉的城隍,多数是本地有特殊贡献的人士。

      偶认为,中国人是“神圣”连称的,因为成圣,才能成神。和那种不管来由就拉一个神要人信奉的行为要合情合理得多了。

      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过多神教的阶段,西周以前就是。自从周朝以后,特别是春秋以后,中国人就同宗教渐行渐远越来越远了。

    • 家园 神这东西从来没有真正统治过中国。中国最著名的神话小说,

      西游记中神其实人民是不作为至高无上的东东供着的;封神榜中,好像也多是讲来到民间的神。

    • 家园 全民姓X教的前置宣传罢了

      就好像是“售前工程师”一样,大忽悠而已。

      非要说中国是个什么样的教的话,我认为应该定性为“多圣非神教”

      我们有上古先贤诸圣,敬其德,习其才,遵教诲,外习五艺而修体,内蕴诗书而炼心。天者,道之动也,非怪力乱神也。

    • 家园 多神,却不崇拜。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中国文明是非神论

      所谓中国文明是多神论,这是最肤浅的一种说法。中国文明传统上一直是非神论的:既不是一神论,也不是多神论,而是对神鬼的问题从根本上不关心。下层人士见庙就拜,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上层知识分子对有神论的态度是怀疑与鄙视,例如《论语》里的几段: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臧文仲养大乌龟,把乌龟住的屋子装饰得很华丽,这家伙的智力多低啊。)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如”神在,说明孔子明明知道神不存在。)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孔子病重,子路建议祈祷,孔子婉言谢绝。)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于不懂的事情,就采取保留态度。)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周易》恒卦的爻辞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孔子的解释是:“没有恒心的人不要去占卜。”)

    • 家园 这种看法其实是是一种对中国社会相当表面化的观察的结果

      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是一种对中国社会相当表面化的观察的结果,它并没有看到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质。实际上,中国是一个非常世俗化的国家,中国文化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无神的文化。

      要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主干——儒家。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一神教的教徒,喜欢引用儒家经典,比如《论语》中关于“天”的一些说法,通过论证儒家的“天”就是一神教的“上帝”,来证明儒家也信神。但我要说,如果这不是有意的歪曲,就是无心的误读。

      要了解儒家所说的“天”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荀子的《天论》是一篇不可不读的文章。这么说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荀子本人的地位非同一般:他是先秦儒家“三巨头”——孔孟荀三子中最后一位出场的,也是先秦儒学,乃至先秦学术的集大成者,而他写的《天论》是所有儒家典籍中唯一对儒家所说的“天”这个概念进行了系统论述的文章。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地位。那么,这篇文章说了什么呢?节引几段如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这段话可以翻译如下:“大自然(天)的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不会因为尧统治天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统治天下就消亡。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会办糟。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那末天不可能使人贫穷;生活资料充足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生病;遵循规律而又不出差错,那末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祸。所以水旱灾害不可能使人受饥挨饿,寒暑变化不可能使人生病,自然界反常的现象不可能使人遭难。农业生产荒废而又开支浪费,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富裕;生活资料不足而又不勤于生产活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健康;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末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所以水旱灾害没有到来就发生饥荒,严寒酷暑没有迫近就发生疫病,自然界反常现象没有出现就发生祸害。遇到的天时和太平时期相同,可是遭到的灾祸却与太平时期大不相同,这不能埋怨天,事物的规律就是这样。所以说,明辨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应采取的行动,就可以称得上圣人了。”

      由此可见,《天论》所说的“天”,就是指列星运转、日月运行、四季交替之类的“纯粹的自然”,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一神教所说的上帝毫无共同之处。所以陈荣捷说,根据《天论》中对“天”的定义,儒家的“天”应翻译为“Nature”,而非“Heaven”。由此可见,儒家的底色,是实实在在的无神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