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早期计算机研制中的一些小故事 引子 -- 萨苏

共:💬417 🌺269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送花,致敬
    • 家园 "他知道我怕他"

      传统的中国父子情,儿子都是对父亲充满敬畏的,小时候可能是因为挨过他的揍,大了更是因为觉到了他的不易,还有他对自己深沉的爱。

      看老萨怀念父亲的文章就会想起我老爸,心头有一丝酸涩。

    • 家园 感谢这些人!!!

      标准的,常出入与萨苏贴的献花DAN留。

    • 家园 【原创】三.法国舅老爷胎死腹中

      前面提到我国早期台式计算机有个意大利舅老爷。

      所谓“意大利舅老爷”指的是一台意大利台式计算机,这台机器本来是为了作一个项目买进来的,属于一锤子买卖,与技术引进无关,而且买的时候就不算先进。

      其实,我国“自力更生”时代研制的各型计算机,大多带有国外成功机型的影子,利用了很多现成技术,早期10X系列大型机主要是苏联技术,中苏交恶以后,这就不要想了。长城20X系列台式机的核心技术,则参考了这台意大利计算机的设计,这台不算先进的机器,对长城20X系列的开发却产生了不能更重要的影响。把这台意大利计算机称作长城机的“舅老爷”可说恰如其分。

      记得龙芯出来的时候,颇有人质疑其中用了国外的一些专利技术。这件事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但是如果指责研究中用国外的专利技术,感觉是有点儿没道理。参考和使用前人的科研成果并不丢人,确切地说,这才是科研的正常做法。如牛顿所说的那样 – 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矮子。

      想不往人家肩膀上站就比牛顿还高,那八成不是尼采就是疯子。我国“自力更生”时代的科研多依靠自己从零开始,并不是吃饱了撑的单单要争这口气,而是人家对我们搞封锁。想要老大哥的技术援助?人家不给,想买美帝国主义的专利?人家不卖,没办法我们才只好自力更生呢。这样无论时间还是金钱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问题是,从未听说过意大利在计算机技术上有过什么“世界领先”的时候,更没听说意大利和我们有过什么这方面的交流(同为老牌法西斯的德国倒帮过我们的忙,不过是十年以后的事情),我们干吗弄一台意大利计算机来作参考呢?

      这纯属迫不得已。

      本来这个舅老爷可能来自法国,文革改变了这种可能。

      大家都晓得,和苏联翻脸之后,我们的科研事业受到重创。这是正常和无奈的事情,建国的时候底子太薄,基本没有工业基础,高小毕业就算知识分子,以当时科研人员的总量和人口比例而言,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科研体系,并基本满足国防和工业方面的需要,做到这样的成就中国人已经足以骄傲。科技是要投入的,也要有积累和交流,这是客观规律。在那种情况下“赶英超美”暂时只能是一个口号,若是真做到了,那我们中国人就不是了不起,而是八成不属于地球生物。

      从三年困难时期缓过来以后,根据国家需要,中科院一面继续大型机的开发,一面开始了台式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可以在较为严酷的环境中工作,并机动灵活的台式机无论军用民用都有重大价值。当时科学院也经历了老大哥“背信弃义”的重大影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此时,再利用五十年代从苏联获得的技术已经不大现实,那样造出的台式机只怕尺寸不会小于大象,从国外获得相关的急需先进技术,就成了一件重要课题。

      为什么当时不考虑全由我们自己“自力更生”呢?

      没有问过,我推测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很早以前老爷子和我提到过的,我国科技界在80年代以前确实有不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但这些科研成果的共同特点是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说得明白一点,国外出成果,过程是金字塔型的,底盘大,逐步积累,几个甚至几十个发展方向齐头并进,相互受益,出成果是个时间问题。我们不行,没有这样多的财力,也没有这样多的科研力量,所以我们的成果通常是一个继承一个,在前一个成果基础上“逼”出下一个成果,看起来跟竹竿一样,虽然可以竖得和人家一样高,但没有人家稳当。

      这个类似竹竿的结构对科研来说真是要命的事情,因为如果中间走错一步,就不可能得到“世界先进”这个结果了。好在当时中国科技界上层有几位眼光极为锐利的人物把关,研究方向总是把握得很准,所以才能不时出现“奇迹”。这造成我们在某个领域的先进成果,只代表在这个点上先进,但无法说在这个领域整体都先进,其它部分可能差得很远。于是,我们的科研成果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这也限制了我们全盘“自力更生”的能力;

      另一个原因,是我自己感觉的,似乎陈景润先生之前我国科技界一直不太重视基础研究,因此高科技发展缺乏基础研究的有力支撑。

      这仅仅是推测,无论如何,华罗庚华老肯定比我聪明,他都认为必须从国外获得先进技术台式机才能上马,一定有他的硬道理。

      当时的合作方向是法国。

      大约这是因为世界的两大阵营,无论苏美当时与中国都是敌对的关系,只有戴高乐的法国桀骜不驯,即不买苏联的帐,也不买美国的帐,1964年“悍然”和中国建交。此时,法国在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上不甚积极,在政治上有合作的可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度被我当成希特勒的夏尔.戴高乐,也是一个有大国梦的人物,他对于战后法国的意义,不亚于战中丘吉尔对英国的意义。

      只要有合作的可能,下面就好办了 – 华老何许人也?冯诺伊曼的老朋友,在世界计算机界他可以横着走的,还怕找不到关系?

      很快,法国科技界就接住了橄榄枝,愿意与中国科学院进行技术方面的共同研究,同意为中国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并提供新式晶体管计算机的样机。

      实际上,萨爹就是当时准备派赴法国进修的五名中科院技术骨干之一。直到他去世后,整理他留下的旧书,还有当时法语学习的教材。科学院同时根据经费情况,分两批向法国购买计算机样机,第一批是一台新式大型机,第二批是数台新式微型台式计算机,作为研究参考。

      法国方面对这笔交易基本是够意思的,到1966年,那台大型机已经运送到中国。

      不幸的是,就在这时,文革爆发了。中科院受到政治风波的严重冲击,几乎所有涉外的技术交流都被中止。萨爹一行的留法计划和第二批从法国购买台式计算机的项目也在其中。“法国舅老爷”胎死腹中,运到中国的那台法国大型机命运更加悲惨,1967年竟在长春被某派造反组织焚毁。

      科学院的大型机为何会在长春被毁呢?

      这里面可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 –长春光机所,一直到文革都是行政上隶属于科学院的,中科院计算机研制的重要单位,他们的研究重点在基础元件制造。当时,中科院物理所的胡佩生等科研骨干都在那里工作,并取得了我国第一代发光二极管研制成功等科研成果。直到1968年,这个所才从科学院划出去。

      这台法国计算机运到长春,本来有对其部件进行研究仿制的任务。不幸长春是文革开始后武斗最激烈的城市之一,这台计算机也在混乱中被毁,没有来得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与法国的合作就此搁浅,看来,真的要从零开始了。

      [待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