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美国篇 美国社会十字路(之一) -- 井底望天

共:💬175 🌺10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里根老哥

        可是自从里根老兄开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从1980-1990年之间,大部分的管制都被取消,于是俺们就又见证了一次大萧条。
        里根老哥前两年还被推崇为近期美国经济繁荣的奠基人,现在一下子又成了经济萧条的罪魁祸首。里根老哥在棺材里恐怕也要吓一跳。

        • 家园 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里根对美国的贡献其实只有一个 -- 发展军工恢复经济。苏联的垮掉并不是里根有多大本领或苏联为了军备竞赛而垮掉了。

          苏联的根本性的问题是粮食不能自给。所谓无农不稳。无论苏联的工业程度有多高,无法解决农业自给问题,又处于冷战中,最后赖以换取粮食的石油在国际低价下(这倒是美国的阳谋。阿富汗战争和两伊战争其实就是美苏争夺中东以控制油价的代理人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以美国进一步控制中东告终。)入不敷出,陷入一连串的被动,又不能以扩张来解决危机,最后只好解体了事。

          里根的经济政策说白了就是以我之不变待敌之有变。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搞军工,去管制化(或称“私有化”)固然能够造成一时的繁荣泡沫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到小布什时期就进入了萧条。甚至里根当年便有垃圾债券危机。幸好后来克林顿上台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用IT经济拖延了危机的大爆发。

          但危机还是在克林顿末期,小布什上任初期时来到了。小布什的应对方法一是入侵伊拉克以扩张军需,二是人为放松房地产市场管制以炒高地产对冲衰退。这个政策最终由于小布什所代表的能源寡头们的私心,让能源价格暴涨而最终破产。

          • 家园 苏联地广人稀,为啥还是不能粮食自给?
            • 家园 按西方崇拜者们的说法

              按西方崇拜者们的说法,这是因为苏联搞了集体农庄,老百姓积极性不高,等等等等。

              但现在苏联解体近二十年了,俄罗斯的粮食产量仍然毫无起色。事实上,俄罗斯在 90 年代的产量逐年下降,最后只相当于1990年的57%。到1998年俄罗斯经济危机,俄罗斯不得不接受国际人道援助。此后产量开始回升。至2005年才恢复到1990水平的四分之三。至2007年才谷物产量恢复到并超过1990年水平的10%,但牲畜总量仍比1990年的水平低30%。

              究其原因,主要原因是俄国的可耕地不多。由于气候关系只占到领土总面积的约十分之一。更由于气候关系,大部分可耕地无法做到一年两熟或三熟。再加上过去的科技和能源限制,苏联的粮食产量自然上不去。

              • 家园 据我当时看的到新闻周刊报道苏联农业危机(89年)

                也不是因为农业产出不足,而是集体农庄的农民对于当时苏联的农作物收购政策不满意,根本不去收获土地的产出。自己缺吃的就去地里面刨点土豆,剩下的任其自生自灭。还有部分人拿去到黑市倒卖,但是政府就是得不到足够的粮食。

                当然这种报道不知道是不是事实,是不是主要的原因,倒是值得仔细研究。

              • 家园 苏联解体的时候,分出去的很多都是适合种植的土地

                真是雪上加霜。

                难道苏联就从来没有粮食自给过?

                • 家园 沙俄时代,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斯大林时代,需要压榨农村剩余实现工业化,所以粮食供应紧张并不奇怪。此后,苏联的粮食紧张其实也不是真的口粮供应紧张,主要是饲料粮紧张,同时食品供应的花色品种差劲。吃饱是没有问题的。

          • 家园 2000年的危机

            del

        • 家园 不奇怪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美国篇 美国社会十字路(之九)

      当罗斯福在1933年上任时,正好在美国的银行济提风潮之中。当时各州的州长已经下命令关闭了所有的银行,所有的银行账户被冻结,没有人可以获得一个银行贷款,或者把支票兑现,或者从储蓄里提款。全国平均失业率差不多是25%,而在主要的工业区和矿区则还要高。美国的农业人口,那是还是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则比工业地区的情形更差。

      当年的美国,因为胡乱开垦,其中西部本来不适合欧洲农业经营方式的大草原,在1920年代的高速发展中,地表上的草皮被彻底破坏,因此在1932年开始的干旱中,开始不断地兴起了土尘暴。在1932年,有记录的风暴是14个在1933年,就变成了38个。而在1934年,大概有1亿英亩的耕地失去了全部或者大部分土壤。到了1935年的4月,土尘暴一刮就刮了几个星期。

      点看全图

      图一 美国30年代的土尘暴

      这个自然灾害对美国农业和农民的打击是不小的。许多失去了耕地的农民,只好全家向加州等西海岸州迁移,希望能够进城市里找到工作。可是他们在城市里看到的却是,大批城市的失业居民,无工作可做,没有钱养活自己。

      罗斯福的新政就是在这个困境下上马的。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在民主党彻底掌控的国会里,和国会面对面的工作了100天,通过了他的每一个新政。

      罗老爷子的第一招,就是破口大骂银行家和那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家(你敢裁员)。然后在上任后的3月5号,宣布4天的银行假期让所有的银行继续关门。在3月9号的4天后,他递交了基本上在胡佛任内就起草好的“银行紧急法案(Emergency Banking Act)”,当天通过成为法律。

      这个法案让联邦调查员在4天里,对所有的银行审查了一遍。对资不抵债的银行,立即关闭。然后让那些资产可以生存的银行,改组后重新开门营业。

      同时法案里,通过了在“对敌贸易法案(Trading with the Enemy Act)”中附加一条条款,授权美国政府收缴美国人民手中的黄金。在1933年4月5号,罗斯福签署了总统命令6102号(后来被称为缴金令),要求所有人必须在5月1号之前,把手里的所有金币,金条和金票,交给美联储。如果敢抗命,惩罚是1万美金罚款(相当于2008年的166640美元)和蹲10年大牢。结果这个刮民政策,使美国政府强迫用官价的20.67美元一盎司的价格,让人民“自愿”的出售,在美国民间收走了500吨黄金。然后在1934年1月30号通过的“黄金储备法案(Gold Reserve Act)”里,美国政府将黄金价格从20.67美元,上升到35美元。这个价格直到尼克松在1971年美元和黄金彻底脱钩。

      这个行动带来了什么后果呢?当时老罗的考虑是1930年后,美国处于严重的通缩状态,这个做法事实上是将美元实际贬值了41%,来推进通胀抗衡通缩。但事实上,这样也算是从美国人民手头抢走了2亿5千3百万美金的财产。这个做法也在事实上,禁止了美国人民将黄金作为事实的交易货币,同时使美元暂时和黄金脱钩,有助于实现财政膨胀的印钞票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

      要是有人觉得美国这个民主国家的政府,会不靠抢人民的财富,不靠贬值货币(还可以抢世界人民里那些手上捧着大把美元的冤大头),来走出危机,那就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当年是这样,今天还得这样。

      罗斯福的银行法案在1933年底,关掉了4004个小的地方银行,将这些银行要么完全关掉,要么并入了大银行。这些银行的存款人则运气还不错,最终取回了85%的存款,只损失了15%的身家。其中最有意义的一个改革是在6月成立了今天仍在运作的联邦存款保险(FDIC),对5000美元额度存款由政府担保(后来上升到了10万,而现在则是20万)。这个改革,最终解决了美国银行被挤提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从1933年的3月到7月,4个月里居然涨了57%。对这个美联储算出来的数据,俺一直有怀疑,光是信心指数上涨,怕是没这么厉害吧。也许美元贬值带来的物价上涨因素,没有被扣除,更像是主要因素。

      罗斯福的经济政策则更有看头。3月14号通过的“经济法案(Economy Act)” 在大部分希望平衡预算的政府官员中,开始把政府预算分成一个正常预算和救急预算。大家的想法是暂时可以平衡正常预算,而让救急预算出现赤字,但最终就是总预算也要平衡。刚开始罗斯福是想搞总预算平衡,但是后来发现不现实,可是他的预算主管道格拉斯后来因此而辞职,就是不同意这种分法。

      救急预算是拿来支持罗斯福的各种公共工程和以工代赈计划,是不能也无法平衡的。而平时预算,就通过了裁减政府各部分支出的25%,和政府官员减薪水,退伍军人砍退伍金各15%,为政府省下了10亿美金。

      在农业政策上,罗斯福很清楚的明白,如果农村经济搞不好,就不会真正的有经济复苏。他的方法就是通过减少农业产出,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1933年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案(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创建了“农业调整局(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dministration)”,让农民参与到政策的制定里,决定美国各个地区对农产品,如米,麦,玉米,牛奶,猪,烟草,棉花等等,设定产出配额,和制定收购价格。美国政府还增收了食品加工的新税,用来做财政补贴,让农民们休耕一部分农地。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人为的将农产品抬高到1910-1912年的价格水平。为了到达这个目的,1千万亩的棉花地,被人为的破坏,让成熟的棉花腐烂,6百万的小猪被杀了埋掉。这种方法确实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就被城市的消费者们恨的咬牙切齿。

      除了这个政策,另外就是在1935年成立了“安置局(Resettlement Administration)”,由美国政府出钱,在阿拉巴马,马里兰,威斯康星,俄亥俄,维吉尼亚,和新泽西等州,建立了200多个小城镇,安置大城市和边远农村的穷人。

      点看全图

      图二 美国政府号召大家安置的海报

      有意思的是,这个机构还拿出了一些钱,让当时的摄影师以照片的方式,和电影界以电影的方式,和音乐家收集了当时的民歌(像是俺们中国的诗经一样),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动荡。

      • 家园 真是宝库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呵呵,又学习了,罗斯福的新政里还有这么一条呀

        先是20美元收过来,再以35美元卖出去,真够狠的!

      • 家园 真是造孽啊

        在农业政策上,罗斯福很清楚的明白,如果农村经济搞不好,就不会真正的有经济复苏。他的方法就是通过减少农业产出,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1933年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案(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创建了“农业调整局(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dministration)”,让农民参与到政策的制定里,决定美国各个地区对农产品,如米,麦,玉米,牛奶,猪,烟草,棉花等等,设定产出配额,和制定收购价格。美国政府还增收了食品加工的新税,用来做财政补贴,让农民们休耕一部分农地。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人为的将农产品抬高到1910-1912年的价格水平。为了到达这个目的,1千万亩的棉花地,被人为的破坏,让成熟的棉花腐烂,6百万的小猪被杀了埋掉。这种方法确实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就被城市的消费者们恨的咬牙切齿。

        我还是看不懂这种纯粹的浪费行为对经济有什么好处,能否请井大详细解释解释?由于食品的需求相对刚性,所以通过减少农业产出可以大幅度提高食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但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把这些农产品分给需要的人,对社会总福利的增加不是更多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