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美国篇 美国社会十字路(之一) -- 井底望天

共:💬175 🌺10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美国篇 美国社会十字路(之一)

    前一阵子,CNN的节目GPS里,主持人扎卡里亚问了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英国佬弗格森,美国如何可以避免重蹈日本失落的十年。弗格森老兄说道:不要以为日本那是个坏局面。10几年没有任何经济增长,其实不错了。想想在大萧条的时候,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可以经济规模缩减了三分之一。

    其实这话说得虽然冷血,不是没有道理。日本当初经济停滞的时候,全世界的经济还在增长,算是帮日本人形成了一个气垫。现在美国面临的恐怕是只有中国一个亮点的世界经济,没有缓冲可用。

    网友有希望俺把大萧条的旧事写一写,和现在的美国现状比一下,有没有可比之处。看一看美国的政策应对,会不会重蹈覆辙,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俺这里就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勉为其难,看一看可不可以引一些真正的行家出来。俺同意这个看法,了解美国在大萧条之前的社会现状,和大萧条后的应对方式,不仅对看清楚美国政府现在进行的救亡方案,会对世界各国有什么 影响,还可以让中国人正视自己国内的问题,避免陷入美国式的困境。

    首先对美国会不会重蹈覆辙这个事,俺的看法是非常有可能。为啥?因为俺们人类就是这个德性。一个男人看到了一个美女,心里马上就会起淫念。你问下一次,见到一个不同的美女,心里会不会同样起淫念,会不会重蹈覆辙?估计答案是很明白的。

    许多人对大萧条的开始还是知道的,就是1929年10月29日的“黑色星期二”,纽约的股市暴跌。但就不太明白大萧条的结束,并不是以罗斯福总统上任后,进行的新政(New Deal)而结束。新政确实是从最低谷走出来的转折点,但在新政实施后的1937年,美国又经历了一个衰退,直到1939年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战时经济,才最终走出萧条。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叫萧条(Depression)?和衰退(Recession)有什么区别?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通常大家的感觉就是衰退太厉害的就是萧条,而萧条太厉害的就是大萧条。新科炸药奖得主克鲁格曼的笑话就是,凡是格林斯潘可以处理的就是衰退,搞不定的就是萧条。

    本来萧条也不是什么新问题。大家通常认为在经济循环过程中,因为供给和需求的动态不平衡。萧条一下,本来就是其本身自己的调整和修复机制。不过一个正常的衰退,如何演变成了大萧条,倒是大家吵得一塌糊涂。

    不过对大萧条的现象,大家还是比较一致。那就是在财产(包括股票,债券之类的动产和房屋之类的不动产)和原材料价格上的通缩,需求和信用上的大幅下降,和国际贸易的中断,大规模的贫困和失业。

    对造成大萧条的原因,算是众说纷纭,恰似盲人摸象。你心里想的是墙壁,就摸象背;想的是柱子,就摸象腿;想的是绳子,就摸象尾;想的是石头,就摸象牙。就连大萧条和股市暴跌,有没有关系,或者说是不是主要原因,大家都是一个意见:同意大家的不同意(Agree on disagree)。

    有一点倒是所有人都同意,那就是信心危机。温大爷的“信心贵于黄金”是至理名言。失去了对经济系统运作的信心,就算回到黄金本位,仍然不可能走出危机。

    因为大家对大萧条的成因不同,那么开出来的药方自然就大不相同。所以你就不知道美国政府该走那条路。让俺们先看一看对大萧条的成因看法的基本思路,俺称其为“三大”。

    第一大流派,俺们可以称之为正统古典经济学派。这个学派也有三大流派,就是货币主义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学派。大家的讨论重点集中在宏观经济中的货币供应,大萧条之前各种货币金本位下的黄金供应。

    第二大流派,俺们可以称之为结构学派。这个学派主要是凯恩斯学派,和制度经济学派。大家的讨论重点在经济结构失衡中间的消费不足和投资过度,以及银行系统和工业系统的丧失公德心,还有就是政府的不干预和无作为。

    第三大流派,就是俺们中国人很熟悉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派。大家的讨论重点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追逐利润上的毫无节制,不均衡的财富积累,导致资本过度积累,不得不通过经济危机来循环性的对资本贬值。这个学派认为衰退和萧条是自由资本主义无法医治的顽疾。

    在这些不同的流派和观点中,应该说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最后成为美国和各国采用对策的理论指导。在他的大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凯大佬对古典经济学派的假设进行了批驳。在不干预主义的设定中,在衰退到来的时候,人们开始减少消费去储蓄,然后储蓄导致利率降低,而低利率导致投资支出增加,然后需求就回来了。凯大佬认为投资不一定会因为利率降低而自动增加,因为企业投资的原因在于利润预期。因此如果消费下降变成了一个长期的认知的话,企业的长期分析将得出对未来销售和利润的预期下降。在这种预期下,企业根本不会在低利率的条件下投资。而经济就会陷入停滞。凯大佬的大萧条解读就是,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情况达到极致的时候,企业到处破产,人们会比较悲观,自然就不会去投资。

    既然私人企业是靠不住的,凯大佬的建议就是政府必须担负起创造需求的责任,哪怕是赤字累累。当时这个观点算是革命性的(唉,看来西方读过管子的人,也是很少),不过就被普遍接受,一直到1970年代的高失业和高通胀同时并行,导致了这个理论的动摇。

    元宝推荐:爱莲,
    • 家园 能不能和稀泥?--来玩玩经济理论上的互补原理

      量子力学出现之前。物理学家对于光的性质争论的很厉害。有人认为光是粒子,有人认为光是波。两种理论都有实验结果支撑:光的粒子性被光的反射、折射等实验结果支撑。光的波动性有衍射、干涉现象支撑。因都有实验结果支撑,哪派物理学家都说服不了另一派,吾友曹天元的大作《上帝掷筛子吗》对波动学说和粒子学说的争论有精彩描述,见http://book.sina.com.cn/liangzishihua/2004-02-03/3/39278.shtml。

      对于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存的“矛盾性”,最后由波尔提出了一种解释---互补原理 即认为每种理论(或称物理图景、物理模型)都只能解释光这种客观实在的一部分。波动理论解释光的一部分性质,粒子理论解释光的另一部分性质。两种理论看似互斥,其实是互补的。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光理论。此种方法论即所谓互补原理

      比较简单的光学尚且如此,复杂的社会经济学是不是也不要被单一理论限制?

      引申开来 ,在对经济危机的解释上,是不是也可以采用互补原理的办法? 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马克思主义都能解释经济危机的一部分。都对,都不全面,应该组合起来。 经济危机既是流动性危机,也是有效需求不足危机,也是贫富悬殊资本过度积累危机。那么。我们应对经济危机的时候可以三管齐下---注入流动性挽救金融机构控制通缩,开展公共工程扩大有效需求,为低收入者增加收入扩大边际消费。大家一起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呵呵,有道理,但是应该更进一步

        货币主义、凯恩斯理论和马克思哲学研究经济领域的时候都比较偏重微观,这一直是西方研究方法的强项——数量化模型针对具体现象的研究。而中国的哲学特别强调宏观和辩证,这是西方所不及的。但是中国因为过度执着于宏观,反而缺少了在微观研究中所积累的手段和方法,因此一切事情都是大而化之,缺少定量分析的手段,也使得管理方法只能是靠惯例和人情。这就使得宏观变成了粗疏,辩证变成了模糊。

        中西方研究的思路结合在一起,应该是经济研究的理论突破方向。把上述三家的方法与中国传统的宏观辩证相结合,应该能起到马克思在哲学领域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结合的作用。那不是几种理论的集合体,而是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都不过时新理论体系在某些限制条件下推导出的结论而已。

      • 家园 不同理论之间的互补——这就是工程思维和理论思维的不同

        最简单的,建筑工程既要符合力学原理,又要考虑成本控制——但是物理学和财务管理并不能通约,是各说各的。

      • 家园 我也这么认为。Hybrid works the best

        Hybrid works the best。单纯强调某一种经济成分或形式,并把它上升到“普世价值”的高度都是错误的。各种经济成分都有一点,中庸调和才是王道。

      • 家园 花之。世上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

        纯粹的社会主义没有效率,纯粹的资本主义没有公平。

      • 家园 思维方法不同

        西方思维方法比较二元化,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对经济看法也是自由市场就是好,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具体条件约束,不能创造出理想的市场环境。所以政府的政策,应该是尽量的把这些市场障碍取消。

        中国思维方法比较不同,强调任何事情的一体两面,阴阳平衡,物极必反和中庸之道。所以中国人对自由市场和政府干预,不是一种简单的好和不好的看法。就像阴阳一样,完全或者说强势的市场经济,会造成灾难,基本就是预料之中。

      • 家园 这李宗吾的理论啊

        两种理论看似互斥,其实是互补的。此种方法论即所谓互补原理

        他认为,如果若干对立理论,长时间相持不下,必

        是具得真理之一部分。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美国篇 美国社会十字路(之十)

      罗斯福的新农村政策中,另一个有争议的就是“农村安全局(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就是政府出钱购买农地,然后将分散的贫困农民,尤其是受土尘暴影响的家庭,通过搬迁,组织成为集体农庄。在这些政府拥有的大型集体农庄里,农民们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用大规模的农业机械,进行高效率的耕作。这个做法,因为一方面难以满足美国农民对土地拥有的渴望,又在政治上遭到了保守派的攻击,很快就被丢弃了。

      另外一个老罗的农村新政,大概中国人都看得明白,就是成立了“农村电气局(Rural Electrification Administration)”,将电网建到乡下,送电下乡。

      在美国非常平穷的南部,罗斯福也建立了“田纳西谷地局(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在受大萧条影响严重的田纳西谷地,兴修水坝,提供航运,洪水控制,和发电等功能,建立化肥制造业,和其他经济发展项目。这个机构带动了南部的穷地方,包括田纳西的大部,部分阿拉巴马,密西西比,和肯塔基,以及乔治亚,北卡罗拉和维吉尼亚的小部分地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一 罗斯福签署田纳西谷地振兴计划

      除了这些政策,其他的政府部分,也在农村建立新的学校,在边远地区修公路,还耕于林,和扩大国家森林保护区等等。

      这些新农村政策,是美国历史上头一次,以计划经济的模式,来规划美国的整个农业生产。由于这些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使城市消费者们负担了部分的成本,所以受到了城市居民的坚决反对。结果就是在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农业调整局是违法宪法,迫使这些政策被放弃。老罗的替代方案就是不再通过政府补贴让农民休耕,而是用政府补贴,鼓励农民耕种对肥土有益的农作物,来保护耕力。这个政策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可以看出来,这些新农村政策对今天的美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就对今天的中国意义重大。中国政府现在的很多新农村政策,与罗斯福的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罗斯福重视国家计划和集体农业的做法,也许值得中国人好好反思一下。因为俺们有了人民公社和一大二公之类的惨痛历史教训,似乎有些矫枉过正,忽略了集体经济中,对农业经济的效率的提高,对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视,和对农田地力的保养。俺们不应该否定当年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历史上,对解放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但似乎就不应该重复政治化大寨经验的历史教训,重新政治化小岗经验。

      而在城市和工业这一块,罗斯福的新政主要是1933年成立的“国家恢复局(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这个新政允许各类工业通过协商“公平竞争法则”来减少恶性竞争,加重通缩。该机构帮助工人们制定最小工资额,最多工时限制,获得了工人们的热烈拥护。同时也允许各行业设定最低价格来保护企业利益。

      这个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设定一个通缩的价格地板,不允许任何企业将产品价格和工资降低到地板一下。该局的官员则是和各行业的资本家们和工会们开会讨论各种细节,比如说每小时20-45美分的最小工资,每星期35-45最多工作日,放弃雇佣童工(什么,民主美国当年有童工?不要奇怪,那时候美国还有几百万黑人做奴工呢!)等等。

      这个政策刚实行的时候,效果似乎很不妙。美国工业总产值6个月后,跌了25%。有经济学家怪罪这个法案增加了企业的成本40%。但是到了两年后1935年的5月,工业总产值比1933年5月增加了22%。不过到了1935年5月27日,美国高等法院又宣布这个法案违法美国宪法。美国社会里,崇尚自由经济,反对政府干预的人士兴高采烈,高声叫好,认为高等法院阻止了美国变成一个计划经济国家大企业。路易斯安娜州长郎格(Huey Long)向高等法院举手致敬,认为法官们防止了美国变成法西斯国家。

      当年在这个计划下收益的工人达到2千3百万,但是已经有不少违背法案的事情出现。比如说有政治觉悟不高的工人,就是要以低于最低工资40美分以下的35美分的报酬工作。对盲目信仰自由经济的美国人来说,这些变化恐怕是难于接受,因此这个政策最后只好放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二 宣传国家恢复政策的“蓝老鹰”广告

      说完了老罗的第一波新政,下面就谈谈在1935年到1938年施行的第二波新政。

      第二波新政里最重要的政策,就是“工作促进局(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这个机构的建立,虽然在1935年4月8日,由众议院通过了“紧急援助法案(Emergency Relief Appropriation Act)”,但是在参议院却未能通过,还得靠罗斯福的总统行政命令来执行。

      其实这个政策在罗斯福上任之前的胡佛政府,已经在1932年,以“重建财政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的方式运行。通过提供20亿美金给予各州和地方政府,并贷款给银行,铁路公司,农村信用社和其他企业,以帮助他们在大萧条中生存。

      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创造就业机会,在1935年到1943年的8年之间,提供了8万个就业机会。这个政策算是以工代赈,雇佣失业人士来建设公共建筑,公共工程,道路和桥梁,而且还支持文化,艺术,戏剧和新闻程序,并提供托儿所看护,分配食品,衣服,和提供居住等福利工作。这个政策在1936-1939的3年之间,就花掉了70亿美元,几乎是每个社区的盖了学校,公园和桥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三 政府出钱修路架桥

      由于这个计划是以穷人为主,基本上只要你想工作,就会有工作给你。这个计划对最下层的贫民帮助极大。比如说所有受益的家庭中,妇女当家(因为守寡和单亲)的占了15%,而且黑人家庭也是主要的收益者。这些家庭都是美国社会的经济最底层。

      另外一个新政,就是今天仍然存在的“社会安全局(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还有就是专门为农村的佃户和流动的农民工提供保障的政策。这些做法基本上都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违法宪法,但就让老罗换了一个马甲,又出来抛头露面了。

      罗老爷子的很多政策,因为带有太多的社会主义倾向,最后在二战中,被保守派们给干掉了。今天仍然生存下来的,有联邦储蓄保险(FDIC),联邦住房局(FHA, 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 田纳西谷地局(TVA),社会安全局(SSA),专门监视金融界的证监会(SEC, Security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和这次出了大名的房利美(Fannie Mae)。可是自从里根老兄开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从1980-1990年之间,大部分的管制都被取消,于是俺们就又见证了一次大萧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