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闻所未闻的太极练拳歌 -- 五磊山

共:💬27 🌺10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闻所未闻的太极练拳歌

    闻所未闻的太极练拳歌

    闻所未闻是因为这歌是自家山歌土产。山歌唱在开心时,拳曲谱在百炼后。

    此歌首句:“天清地静见自由” 。清者,蒸腾上升趋于极轻虚无而同于天际,所以称天清。而地则深厚坚重,若全身处于地中,不得运动则是静极,所以地静。人立于地平线天地交合处,则可两者兼顾,能兼顾谓之得中,得中即是见自由。“中”之学问,本族化数千年之研究,各有不同。但顾名思义,同执两端为中,推而广之即为中心之中,中心又同时含有包罗一切之意。道书有言“乾坤相合得真中”,针对拳术养身极为贴切,简单理解即是上面讲的得中需天地合天地兼顾,反过来得中自然天地兼顾,能兼顾自然能执两端,自然能内外相通。拳经要求知己知彼,知机知势不就是说需要具备内外兼顾,统筹相关,全部融合之能。这样无论持环得枢,持枢得环,还是持点得球,持球得点。。。。。。这一切关于“万法法于中”的学问。应用起来好比回转器对于飞行器(当然,“中”不是器),自动应对无挂碍,问题是“汝今得中否,汝今能持否”?!

    得中殊不易,需在正中求,可谓“中由正泽,泰定宇宙乾坤”,由字改成原,恰好对应网传小日本洋洋得意的“日本东出”一联,即为“日本东出,照耀九洲四国。中原正泽,泰定宇宙乾坤”打上一横:“天下归中” 。

    有了得中之基础,便可以“沐波御风主金瓯” ,沐波御风那是灵鱼大鹏的行为,对人来说是一种意境,境是立体三维的,意境就是说要有立体想象力,人体本来就是立体的,但实际一般人把这个立体给丢了,因为无中,无中就不能兼顾,不能兼顾就不能统筹,不能统筹就会产生糟糕的内耗纠缠,就不能同主金殴,最终被高明的外在势力弄得分崩离析。这句话原来是“主同瓯”,目的在于强调均匀协调统筹兼顾地打太极拳,现在觉得用“金瓯”更好,瓯本身已有整体一致的象征,金则有固若金汤之含义,这个不拘于形,而在于精气神魂魄于运动中,危险中依旧泰定自若,和胜利只在再坚持一下的精论相应。

    以上两句可说太极之根本之原理。接下去是“新苗听雨发劲绿”,也是不可缺少的,本句得自陶渊明诗“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平畴远风意境也包含了太极拳中正平匀的要求,但我们还要强调一个新,新即新生,新苗不是为强调谦虚谨慎,而是要求打拳要有童真之意,生气勃勃,灵灵活泼,让旁人如一见春芽即能感应满眼劲绿的生机。这和“沐波御风”相结合对习拳者能起到涵灵敏去僵死之效,终而能至形体飘飘,妙手空空。

    最后一句是“古松凌虚饮雄酒” ,“凌虚”固然兼有经验锤炼而及致虚之境和永葆虚心学习精神的双重含意,不过此处古松,饮酒更多的是共勉一种英雄气概,年老而依旧“体健壮,心青春,神光明,志千里”无疑是本族自古而来不曾消失的筝筝之音!

    太极练拳歌

    天清地静见自由,

    沐波御风主金瓯。

    新苗听雨发劲绿,

    古松凌虚饮雄酒。

    参考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通宝推:jboyin,左手拈花,
    • 家园 跟个老师的师傅写的歌诀吧,博大家一乐(节选)

      老师的师傅写的,(不是我师爷,因为我没拜师只能算是学生)。

      歌诀二:

      发人丈外空在肩,真松假实先在手。

      反听关内用心连,意在心狠毫厘间。

      歌诀四:

      发人丈外不为能,能在神意内里行。

      视肉渗骨气袭缝,脚踩足蹬松凌空。

      运掌如水合的紧,在度凌空风云身。

      穿过云层看九天,度雪严寒苦变甜。

      练就丹田银光显,果因前修数百年。

      修法不可看眼前,透过九层光无限。

      天外有天山外山,艺无止境天无边。

      有功平等是尔德,功高理应更谦和。

      歌诀七:

      走掌之法腰拧绳,气沉丹田心静空。

      空空洞洞洞洞空,全身透空显神功。

      练到此处臻化境,突然袭击自服应。

      耳感不舒一惊恐,发人丈外只一松。

      力发足跟弹簧起,周身毛孔只一耸。

      不化自化走自走,妙在没有便是手。

      此掌说来真奇妙,明师提教练得到。

      尊师重道第一着,做徒只要观师孝。

      一分诚心一分巧,专心投入更玄妙。

      缘到无份真不少,待到他醒师变老。

    • 家园 【旧帖整理】太极拳中的胯、眼、手

      反暴力运动中,人都是糊里糊涂,混沌状态的,大脑(皮层)是没什么用的(这本来就是最近一万年才有的东西)。那些明明白白有逻辑关系的训练到时都会大打折扣,而太极拳中“太极”两字的就含有混沌的意思,拳在气中,气在拳中,合于道家学术讲的“得之者,常似醉”,所以太极拳理论上直指反暴力时的实际状态。但是达到混沌需要什么诀窍呢?

      练太极的屁股一歪,腰一扭,那么牌子响得好比奔驰车也会被人掀翻。屁股不歪腰不乱扭就要练好太极的胯,胯是太极的底盘,太极拳常说未打拳先开胯。而开胯等于合胯,合胯就是统合两个胯关节和尾椎节,合的含义包括合于形合于心,合于形打个比方就是把塑料压机把塑料粒压成一个成形的塑料制品产生新的功能,合胯首先就是把三部分立的骨节合成一个整体,也就是一气,对产生这个整体的标志是屁股下产生一个“气的凳子”效果,因而可以坐胯。可以这么讲:如果你在比较颠簸摇晃的公交上没有位置,就可以靠这个“气凳子”同时心态合于司机驾驶(一般车上司机最稳当)的味道,可以帮你舒舒服服的稳稳当当到达目的地。

      心态合于司机实际包含了合于心和舍己从人两个太极要领,这当然是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这个气凳的形成必须要有尾椎参加,既然是底盘,就是一个平面,三点成面这是几何发现。人只有两条腿提供两个点,但据说人由猴子变化而来,猴子有尾巴,到了人只剩下尾椎尾巴消失了,练太极要利用这个尾椎,想象其和其他脚一样深入地界,好比重新长出尾巴支撑自己的直立,并且此中正之尾闾如舟舵,具有把底盘调活而会变化作用,或许这也算一种恢复本能,返朴归真吧。无形中从尾椎想象出一只脚也有人叫第三只脚,是内有货的标志之一。一个太极好手应尽量练成这种本领,只有这样后面的路才走的远,比如虚灵顶劲等等要合乎要求就需要调节下盘才能恰如其分。

      开胯练出气登子,可能也算有点功夫了吧,但在整个太极拳训练体系中也只是个基础,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要下大力气去练,如果大家要问根据这个基础去练,什么时候才算比较可以了,可以出门走一走了,我们认为要把“两大骄兵”干掉才行,一个是眼睛,一个是双手,他们太能干,不太受控制听指挥,但干掉他们不容易,也是我们头疼的一个课题。

      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其中就含有:手的运动和脚的运动彼此依存,相互对等的意思。所以那些说练拳“眼睛应该跟手动”和“一动无有不动”产生矛盾,既然脚和手同等地位,那么眼睛(神)同时对等关注他们才对,推而广之,全身都得如此才对,所以祖师爷才会有“笼罩”一说。固然初练者是无法笼罩的,但是如果不去这样练那是永远不会笼罩的,该何时练如何练估计各家都有不凡的诀窍。

      对于手,如果只是手型,祖师爷就不会在“形于手指”前加“其根在脚”。这个形显然是能体现全部内涵的,这个到了太极非常细腻的地方了,道家炼功有指诀,太极也未尝不可有指诀,比如有整体腾飞意,手即有翅膀的象和意。。。。要如此得先把后天在手上产生的拙意收得干干净净,这凤毛麟角了。

      通宝推:NTLS,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是不是“注意力”“笼罩”啊?

        倒数第二段不太好理解,眼睛到底该看哪里?笼罩,哪里都关注岂不是等于哪里都不关注了,那么眼睛该闭上?用意笼罩?

        另外,西游记里面有一段,某妖精要跟唐僧比赛打坐,师傅被臭虫干扰差点落败,这或许能说明玄奘同志注意力控制能力还不很够吧

        • 家园 眼睛是关键

          人内部的神像一盏灯,这不就笼罩了吗?!还佛光普照呢?罩多少看电力足不足,光明够不够!

          被臭虫干败,还说明功力不够,一般来讲功夫足够,苍蝇蚊子野兽都绕着走。野兽绕着走,没有见过,但是很深的入定状态,臭虫蚊子不来打扰到可以见得到。

          • 家园 一头雾水,留着几年后再悟

            不知道这盏灯是一点发光的(灯泡那样)还是均匀发光的(灯管那样)呢?不然不好体会。

            还有一个地方不理解,很矛盾。太极下盘要松胯塌腰,扎根于地,要下沉;头部要虚领顶劲,要向上顶(按他说是上吊的感觉),请问这个说法对不对,如果对那要怎么去体会呢?

            非常感谢,太极有底蕴了对书法很有帮助,还有很多方面要向你请教的。

            • 家园 道理简单的东西,做起来都难

              练太极拳,眼睛向内就对了一大半,否者很难想象如何达到拳论里的一切。

              这个松字迷死一大堆人,确有咬住“松”山不放手,练出点东西的,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不能动手的。所以应该回归,回归到中来,练当中的力量,集中力量,也就是收集力量到当中,就像收集柴火到当中点起来一样。神在骨髓。“集中”、“神髓”这些语言并不仅仅是文学意味,而是非常具体的物理过程,让眼睛向内就是回到当中的开始。我们平常不去做,才会觉得神秘莫测。

              那么就不存在松胯,把胯也收到当中,当中一个反弹,自然有第三只脚刺入地中,像圆规的脚一样,越深也说明越收的中,下面有支撑,上面就会有弹力,就像一根竹竿中正的一头杵于地,另一头就有更大的支撑,往上撑的感觉和被上拉住一样,所以叫顶头悬,实际是获得了地面的支撑。

              腰也一样,往当中一收,依靠上当中,就像踏着空中的脚踩到地,地面自然给一个反弹,当中的力就出来了,腰上就好比有又一块板带固定住你,我们叫“束腰为定”。这些都是太极拳的基本元素,没有这些,其他都不好讲了。

              当中的力、拳架、长拳连绵不断和书法的中锋、间架、气韵道理差不多,的确可以相互促进。

      • 家园 五磊还在这给大家上课呀

        说实在的,练太极真不是容易的。最近在打坐就觉得头很疼,可能我应该先注意一下腰的,不过有一点感到内部松的样子,感觉没有错,就是自己以前太弱了。

        读孔子的文章,“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说的真对呀,我们这些个WSN就是在电脑前面呆的时间太长了。如果每天能出去,扛几个麻包就好了。

        • 家园 上课谈不上,喜欢就是了。

          古人说,静易血凝,动易气散。初学练打坐比枯坐还有问题,那叫“烧空铛”,头痛还只是开始。实在不想动又不想“冥想”到头痛,可以跪坐,跪坐又怕脚痛受不了可以垫软。

          我是从小抗麻包的,没有那些个问题。

          • 家园 动易气散 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我本人比较喜欢骑公路自行车锻炼,这段时间运动量比较大,每天一个半小时左右 骑45km,每到开始骑行半个小时 15km左右的时候 感觉右肋部都有岔气的疼痛的感觉,很不舒服。刚开始以为是长期不运动导致的不适应,但连续10天 天天都这样 相同的位置 相似的时间。不知这跟你提到的气散有没有关系。望赐教!

            • 家园 这个复杂一些

              一般人气就是散的,但他也做不了协调程度很高级的运动,所以散漫的气而散动没有什么问题。

              而你这个症状,还要确认是否是运动到喘气较剧烈、运动较紧张时才有胀闷甚至痛,考虑金克木,肝胆有隐患,要治疗。是淤血还是留饮甚至是寒疝(如果小腹有胀痛),需要进一步的诊断。要考虑换一种锻炼方式。

              • 家园 多谢,我这几天仔细体会了一下

                骑车30多km 如果心率控制在150-165之间 呼吸就很顺畅,但是超过170,右肋部就开始疼痛,是那种似乎有一个气泡阻塞在那里感觉,胀痛。 应该是岔气。我奇怪的是 为什么每次都是相同的位置。

          • 家园 谢谢!

            对呀,开始我觉得我的头痛是因为肩没有开,现在就觉得这没开的地方多了去了,尤其是沿着脊柱整个下来,很多地方都不通的。现在之所以自我感觉没太错,是因为我多注意了一下腰部,先松腰。不过如果整个脊柱到头都松到了的话,还是会有一些头痛的。。。

            • 家园 关注腰部是正确的一步

              腰为主宰,按某些说法,关注腰部就够了,因为腰会长壮,遍及全部。我看能坚持从那里出发,至少不会头痛。我怀疑脊柱到头都松只是你自己的结论,照例做到这一步,头脑会非常的冷静,说句玄话,会大脑爆炸,进入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安详之态,不应该头痛。打坐练到这个地步,灵性大好,或者说练拳的灵敏度智慧性有了。但是这时候要养,这个养不是让你吃营养品,而是减少消耗或者说闭五行,提肛,呼吸内收,眼不多视,耳不外听,脑袋不要东想西想。好多功夫非常棒的人。健康却一直得不到保养,更甚至比一般人还差。实在是由于红尘之中,身不由己,练拳练的越高越反而为劳神漏气之术,不可不多加注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