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论史不可势利兼谈郭沫若 -- 丁坎

共:💬366 🌺3005 🌵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视历史不妨学习恩格斯的客观——看恩是怎么论歌德的

      恩格斯:“歌德很不喜欢跟‘神’打交道;他很不愿意听‘神’这个字眼,他只喜欢人的事物,而这种人性,使艺术摆脱宗教桎梏的这种解放,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在这方面,无论是古人,还是莎士比亚,都不能和他相比。但只有熟悉德国民族发展的另一方面———哲学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完满的人性、这种克服宗教二元论的全部历史意义。歌德只是直接地———在某种意义上当然是‘预言式地’———陈述的事物,在德国现代哲学中都得到了发展和论证。”

      “歌德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当时的德国社会的态度是带有两重性的。有时他对它是敌视的;如在《伊菲姬尼亚》里和意大利旅行的整个期间,他讨厌它,企图逃避它;他像葛兹,普罗米修斯和浮士德一样地反对它,向他投以靡菲斯特斐勒司的辛辣的嘲笑。有时又相反,如在《温和的讽刺诗》诗集里的大部分诗篇中和在许多散文作品中,他亲近它,‘迁就’它,在《化装旅行》里他称赞他,特别是在所有谈到法国革命的著作里,他甚至保护它,帮助它抵抗那向他冲来的历史浪潮。”

      ————————————————名言的分割线————————————————

      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轶事的分割线————————————————

      贝多芬曾在给歌德的青年女友裴蒂娜的信中叙述过这样一件事:

        “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往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洛道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贝多芬很酷,——后世人一直说他“有气节”。

      歌德…… ——于是就成了“反面教材”。

      贝多芬比歌德年轻20岁,自然比他更叛逆——这封信还没变形,流传的故事,一个越来越高大,一个越来越渺小。

      ……

      歌德幸好不是中国人。

      中国人确实需要学马恩——学了之后,有助于摆脱“一个50分,一个70分,先把70分送上神坛,再把70分打落神坛,打到负分去,然后转头夸50分伟大”的套路。——这中间能翻多少案?很热闹,很传奇。有多少长进?聪明的从此倒是晓得了人言可畏,还是拿50分好。

      倘若一直这样,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

      关键词(Tags): #解读#郭沫若#歌德通宝推:天涯睡客,楚庄王,
      • 家园 宽容是美德

        宽容是美德

      • 家园 指出庸人气味不是势利 我反对主贴的这种判断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引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的一句话:“歌德和黑格尔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接着,郭沫若说:“这句话同样可以移来批评李白与杜甫。……他们两人也未能完全摆脱中国的庸人气味。”

        郭老也是这样

        大骂郭沫若是“弄臣”、是“御猫”的“反思派”,抑或大骂反思派“何其毒也”的“捍卫派”,双方虽然立场迥异,却同样散发出浓郁的“庸人气味”。二者都同样有一张真理在握、大义凛然的“创造脸”;二者都同样使用一元化独断论的思维方式;当然,二者也都同样没有对自我的反思与忏悔。

        • 家园 指人为庸不是势利,指“谁”为庸才能看出势利。
        • 家园 70分的被打到负分,丁侃兄不平,这不平便有价值。

          这篇文章亦有非常价值。

          ……

          筒子们看了丁侃兄的文章,对历史细节或才知情,尽可以下自己的判断,也许未必和丁侃兄的尺度完全同一——但是丁侃兄的这篇文章,众人受益,亦有利于客观讨论事实,功不可没。

        • 家园 说势利不是没有缘由的

          兄台所引的那段话,不知同我有什么关系。

          我举出的事实和逻辑,若有问题,还望一一指明,若缺乏这一工作,直接来一段

          大骂郭沫若是“弄臣”、是“御猫”的“反思派”,抑或大骂反思派“何其毒也”的“捍卫派”,双方虽然立场迥异,却同样散发出浓郁的“庸人气味”。二者都同样有一张真理在握、大义凛然的“创造脸”;二者都同样使用一元化独断论的思维方式;当然,二者也都同样没有对自我的反思与忏悔。

          我倒有一问,如果有人站出来,把该段的论者直接加为评论对象,然后对 三者 都进行贬斥,论者又何以自处?

          说势利,并不是有人指责郭庸人气质我就下势利之断语。

          把郭当死狗,不了解其具体做过些什么就肆意凌辱,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此次论争的起因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说郭人品低下,可以一直说到抛家弃子回国抗战是为了个人前程。这是不是势利?

          这个势利,不是一个人的势利,而是一种流行的势利。我在原帖中说过:

          网上反周的人也有,但在河里一般是不大敢冒头的吧,但对郭就不同,其实,也就是势利而已。

          这是中文论坛的普遍状况,普遍到大家可以不假思索地把郭当反面符号使用。我的帖子出来后,从大家的反应来看,很多人对郭的负面看法在于根本没有接触过我所指出的事实。

          那么有几个问题需要回答:

          1 我说的事实是否成立

          2 如果成立,我们对郭的看法和评价是否该有所改变?

          3 这些事实是如何被抹煞的,而相反,郭的负面消息又是如何被放大的?

          当然,并不是每个批郭的人都出于势利。

          人也分几种。

          第一种,出于正气。

          OK,兄弟佩服。

          第二种,原帖中说过,

          但事实上,攻击郭的人,却是醉翁之意,项庄之剑,郭纯粹是被TG连累了。

          这就是自由主义者们。

          第三种,出于无知和势利。

          这种人首先是无知,但不纯然是无知。

          出于无知可以攻击李白和杜甫,我也无法要求每个人评价郭都要去细细了解他的生平和著作。

          但是,由于郭成了墙倒众人推的对象,踩他不但绝对安全,还政治正确,于是就肆意延伸攻击点,连

          爱国的壮举都诽谤为为了个人前程而抛家弃子的丑行,这不是势利是什么?

          • 家园 该段论者不用自处 被人说庸人是情理之常 我的意思就是

            没有啥说不得的 不管其居心如何

            • 家园 太有意思了

              您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不顾论辩双方的实质内容,而统以一面之词打倒,而自己作仙风道骨状?

              我一再强调的不过是,一分证据一分话,如果不考虑论辩双方内容就可以作高人状发神仙语,那就只好看谁最后发言了----

              前面发言的N者都是一面之词,我最正确。

          • 家园 自由主义者也可以是出于正气

            主贴的引子不过是一个年轻人不了解历史细节的误会 引申到势利 引申到对攻击郭的用心的揣测 我觉得是相当妙不可酱油的

            具体就事实而言

            郭沫若《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写于1927年3月31日,当时412并没有发生,从国民党的党统正统看,武汉政府是正朔之所在

            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以武汉为首都并开始执行职权,通称武汉国民政府
            ,我并不同意所谓郭当时投机的说法,愿意相信他出于其本身的政治认识和政治觉悟.

            如果按照诛心的说法,这个不也和苏联人民敢骂美国总统一样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要就事论事,不要用形容词去分类 概括别人的用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