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8)邓公往事第八回-上 -- 史文恭

共:💬204 🌺65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8)邓公往事第八回-上

    照目前地形势,俺不得不沮丧地承认,原准备为陈郢客同学的帖子写教参的本意已荡然无存了。俺本打算回顾一下东哥和邓公间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历史变迁,来显示后来邓公给东哥写信时后面浓重的历史背景,-----但显然,在论坛这个相互影响的磁场里,纵然是帖子本身,也有它自己的发展潮流,俺的帖子,也许是俺偏弱的控制能力吧,不由自主地滑向成为一个中国当代史小评。----为此,俺必须告白,写这方面的帖子,远远地超越俺可怜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接下来的章节里,俺所呈现将仅仅是一个比较偏重个人色彩的评论。因此,值得向诸位读者提醒,之后本系列的内容的价值可能仅限于提供一个看当代史的较为俏皮的角度,而远非信史本身。------念在俺“坦白”的分上,望诸位拍砖时“从宽”。

    有这么一个故事,正当大跃进的到来象阵阵春雷逼近时,有一次,东哥问时任冶金部部长王鹤寿:“去年(钢产量)是五百三(万吨),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为什么不能翻一番?”王鹤寿回答说:“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这段话,如果以后有人要编新中国的《世说新语》,是一定要编进去的。-------假如说这话时,先总理周公,或者陈云同志在,听到这话,恐怕他们一个要虎躯一振,一个要胸口一甜,---怕是双双都要喷出一口鲜血来。-----任何一个有现代工业常识的人都知道,在一个国家范围内,企图在一年内实现钢产量翻番,除非上年的钢产量在极低水平,否则是不现实的。因为考虑到建设一批等同于现有炼钢能力的现代化的炼钢厂所需要的必要设备,能源供应和人员配备,以及生产能力实现的必要时间,一年的时间是无法想象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中国仅有的,依靠苏联援助刚刚开始起步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就意味着,每年的总投入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倾其全力投入炼钢业,则意味着对一个水桶的一块木板尽量加长,相应的其他木板必然会随之缩短,所以从整个水桶的容量上,必然不是增加,而是反之。------因此,对于当时体制下的中国经济,这个要求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地,----假设如果是王鹤寿跑到先总理或者陈云面前,夸口明年要实现钢产量翻一番,则他的下场即使不到爱德华伯爵夫人的地步,也起码将被驳得体无完肤,----但现在我们都看到了,提出这个只有汤姆.克鲁斯才能完成的任务的,是Niubiest的东哥,----无可置疑地,东哥的提问首先雄辩地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他在现代工业经济领域的成就,---不不,用成就这个词是对这个词的不尊重,----我们还是坦率地说,---东哥对现代工业经济领域的认知是极为微小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王鹤寿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作为专业人士的王鹤寿竟然“拍着胸脯”答应了,这就使这段笑话产生了双重的喜剧效果,---而当这段笑话被要求成为现实时,-----喜剧走向了她的反面。

    当然,企图用一个事例来概括一段历史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上面的故事虽然的确是事实,但真实地历史是连续地,反复地。东哥在做出这个决定时不可能如此轻率,王鹤寿的答复也不是简单地逢迎上意。-----关于这个故事后面的故事还很多,俺准备接下来再补充。这里先要给大家一个交待的是,东哥的这个要求的确作为一个国家的决定成为全国人民的任务。---那么,既然我们开头已经提到了,这个要求和一个正常智力水平,正常知识储备下所做出的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的距离有多大,所以,我们不免要问,作为一个国家经济方面如此大的决策,为什么先总理周公和陈云同志保持了沉默呢?----答案,就是一九五八年年初的“反冒进”

    这里先引一个链接:http://www.mzdthought.com/html/mxzz/mzdwg/7/2005/0828/3912.html

    这是东哥对当时他在杭州期间,周公和胡服在北京批得一个《人民日报》社论的评论,其中的愤怒可见一斑。因为1956年忙不过来,东哥忍了一年,在1957年9月,基本料理了右派后,他终于腾出手来踏入自己明显陌生的经济领域。---这是一个让历史开始战栗的时刻,我们仿佛看到赵括接过了廉颇的兵权,或者,“上浮零”接管了中国股市。----而悲剧的根源在于,东哥本人对此的满满自信。1958年,一次在爱将谭震林处,东哥拍着桌子喊:“只有陈云能管经济,俺就不能管了?”-----无论他老人家拍不拍桌子,对照上面俺说得那个故事,同学们应该能得出自己的答案。----但问题是,东哥并不这样认为。

    ---1957年9月,他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批评了1956年纠正冒进的正确方针,说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这是“右倾”,是“促退”,是向群众泼冷水,打击积极性。此后,东哥亲自审阅批发了11月13日《人民日报》题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社论公开指责1956年反冒进,号召人们批判所谓右倾保守思想。1958年1月11日到22日,东哥主持召开了南宁会议。会上,他以反对分散主义为话题批评了国务院的工作后,又尖锐地批评了反冒进的“错误”,说反冒进使6亿人民泄了气,这是方针性错误。他说,右派的进攻,把一些同志抛到和右派差不多的边缘,只剩50米远了。-----这“一些同志”,指的就是先总理周公,和手下财经系四大金刚,陈云,薄一波,李先念,李富春。

    这里要补充一点,1958年底,东哥第二次访苏,代表团的两个副团长,一位是前国母,另一位就是邓公。就在这次,东哥和赫鲁晓夫闲谈时,谈到了他准备辞去国家主席之位,而能够接替的,就是胡服,邓公,周公,还有朱老总。-----并要求赫鲁晓夫,上述四人到苏联时,应和东哥一个标准接待。---可以看出,这个时候,邓公俨然已经是东哥选定的第二候选人了。-----这次出访,是16国共产党在莫斯科武林大会,邓公是参与起草大会宣言的中方首席代表,这个亮相的戏份之重,不言而喻。

    因此,等东哥回国来继续他的反冒进时,当他的长槊对准了“促退委员会”的胡服,周公和其他的四大金刚时,他必然需要为自己披挂上更厚的羽翼,于是,他封了自己的“促进委员会”,当然副委员长就是邓公了,还有一位逐渐进入中枢的,就是九门提督彭。几位干将分别是淞沪镇守使柯,四川总督李,两江总督王,广东总督陶,以及后来骂名昭著的河南总督吴。在东哥雷霆之怒下,周公和他的四大金刚大做检讨,周公甚至被逼到了要求中央考虑他是否应该继续作总理的地步。------东哥的咄咄逼人,锋芒此处可见。-----但如果他是正确的,那么这个锋芒的锐利会日久弥新,----而如果是他错了呢?

    召唤土鳖。。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10)邓公往事第八回--下

      好吧,坚持一下,把这个上,中,下写完。----

      首先说明一点,俺迄今为止,仅仅指出东哥对于大跃进的错误是在发起这一块,而这一块里,最大的错误不在于发起本身,而在于他粗暴地发动反反冒进,打击周公和陈云的结果。---但对于大跃进本身的巨大危害,东哥在事前没有料到(也没有那个必须的知识储备),事中,他虽然开始也欢天喜地,但后来逐渐地醒悟过来,并的确进行一定程度的纠正,至于事后吗,由于第一次庐山会议的突变,事态发展已经从如何发展经济这个领域跨入如何保持团结和领袖权威这个政治范畴了,因此,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等等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但就大跃进的灾难形成原因来看,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和继续大跃进是最致命的。)

      而对于大跃进运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和随之带来的重大灾难,需要再一次指出的是,广大中,基层干部存在的极大问题是一个主因。-----大跃进饿死了多少人,具体数字至少在数量级上是没有争议了,但大跃进饿死了多少村长,支书或民兵队长,我们闻所未闻。-----而这就是灾难能够蔓延的原因,因为错误政策的执行者们,他们中的大部分(尤其是积极分子们),活得好好的。----灾难之后的调查,发现基层干部里面多吃多占的现象十分严重,----在那个每个人都前胸贴后背的时代里,多吃多占的罪恶并不亚于现在的贪污受贿,----正因为如此,后来要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一个“四清”运动,其初衷就是要清查这些多吃多占干部的账目,让他们把吃进去的,吐出来。胡服同志甚至认为,有超过30%的农村干部是有问题的,。

      因此,现在很多简单地把三千万和东哥联系起来的说法,不是因为头脑简单,就是因为别有用心。-----东哥在大跃进中的责任是第一位的,但这个第一位并不意味着他在主观上有让农民饿死的愿望,不承认这一点,就丧失了把握这段历史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东哥推动大跃进这个决策,无疑暴露了他在经济方面的缺陷,而他的诗人气质般的激进更让他的错误火上浇油。这一点,同样也是事实。

      好了,回到历史吧,1959年,中国的历史在“左”的狂热之路开始下滑时,因为庐山会议,引起了一个更为猛烈的反弹。这个过程是很大,也纠葛很多的过程。---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后来的评论者而言,也是一个眼花缭乱而又奇峰迭起的过程。---因此俺很早就注意起这个过程的方方面面了,之前本来准备写一个系列的,但后来为了西西河的稳定,(无论是对外的存活问题还是对内的和谐问题。)俺不敢拍键。-----但最近俺看了几次西西河里的争斗,恍然发现,河里的争斗大多都是因为参与者的急躁,不理智和知识储备太少,而不是因为题材的原因。----就像公牛的雀跃不是因为看到了红布,而是看到了布的抖动。-----于是俺释然了,和谐与否是一个参与者的互动过程,就像在佩林美女和拜登老爷在辩论,看起来他们象是在讨论国事,其实只是互相挑错贬低罢了,----和论题无关。-----另一方面,写邓公的过程让俺痛苦,资料极少,而且这个题材显然对于勤劳的网管叔叔们来说,要比庐山会议还要敏感。

      所以,俺谨慎地决定,在接下来的章节里,将是一个独立的系列,那就是第一次庐山会议。而邓公的故事,就随缘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