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个震惊中国农机化所的美国农民 ?C 悼念韩丁 -- 萨苏

共:💬58 🌺1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国情不同

      中国人多地少,多高山,盐碱地,真正的适宜机械化大规模耕种的平原不多,这些平原又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所以中国出不了农场主,地主有很多,现在地主都跑城市了,动不动就是某某地王又拿了块地标!

    • 家园 老萨的这个帖子

      既然给挖出来了,就说两句。这么多的农业知识,佩服一个先。看完了又想,都打哪儿来的呢?

    • 家园 滴灌技术的确不是中国人发明的

      萨的几篇文章有误导。

      六十年代以色列的耐菲姆特公司发明了滴灌技术,1974年中国才引进。萨的文章里正好把两者颠了个个儿,不好。

    • 家园 东北地区在包产到户后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所倒退

      这让人怀疑, 当初包产到户一刀切(除新疆和黑龙江小部分地区)是否明智。

      我的一个亲戚家里有三亩多玉米地,只有五陇:却长达里余。 全是平原。本是机械化的最佳选择。 但现在,哪怕是几家合买机械变得可笑, 更不可能实现全套的机械化。乡,村政府作为整合生产要素的组织机构其职能被包产到户打碎(北京的大稿村是个极其特别的例子),靠民间经济力量进行整合已有萌芽但遥遥无期。希望政府能够做一些对生产有利的实事,而不仅仅是把地卖掉了事。

      • 家园 没土地,农民就没有安全感

        所以,知道对生产力发展不利,也要包产到户

        • 家园 包产到户还是促进了农业发展的

          当时10亿人口8亿农民,平均每个壮劳力也就是对付几亩地,劳动力早就过剩了,对于大宗农业物的种植来说,包产到户并不影响在土地上的劳动力投入,同时,因为农民有了对自己劳动时间的支配自由,多余的精力可以用来发展副业。一边没减,一边增加了,总体上自然是发展了。

          包产到户以后,真正迅猛增加的是肉类、水果、水产品等。一向以来对包产到户的宣传集中在粮食生产,实际上是拍马屁拍到马蹄上。

      • 家园 讨论一下

        1.在当时,很难说‘包产到户’不是民意所向(这个民意正确与否是又一个问题,在此不多言),民意难违啊!

        2.理论上集体生产可以进行良好的统筹,能提高生产力,可以解放出一部分劳动力(应该说理论上该做到的事我们还是没有做好);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较快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将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这些被解放的劳动力能否被其他方向良好吸纳还是个问题。

        综上,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是一个重要问题,但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是个令人挠头的难题。

    • 家园 韩丁讣告上了最近一期的Economist

      我的老师说别人看报纸杂志喜欢看头版新闻,他则喜欢看讣告栏,因为文字深刻,往往写的不是某人的一生,而是对时代的概括。当然我的老师看的不是人民日报的讣告栏而是The Times一类。

      我在出国前每月必买《财经》,上面的“逝者”一栏也很有意思。《财经》(www.caijin.com.cn)网站上许多文章要收费才能阅读,似乎该栏从来就是免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