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朝鲜战争:东北亚三国演义(下之一) -- 陈郢客

共:💬254 🌺2081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顶好文!

        俺少年时,每逢清明,学校都组织我们去“北陵”扫墓

      • 家园 好文!向英烈致敬!
      • 家园 英雄不朽
      • 家园 勇士壮哉,死得其所

        看那一行行数字,心里真不是滋味。代价很大,但是值得。口占一首:

        饥餐雪炒面

        衣薄连地粘

        夜半鼓角起

        威风斩楼兰

      • 家园 给陈郢客河友的一些小建议

        对您关注是从<投之以肺腑,报之以肺腑——回北宸mm书>开始的,您的文字功底给我留下了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很是脸红的是,您文中还有关于我以前所写一个贴子的评论,让我一直不敢忘记那个对自己的承诺。

        最近一直在读您写的<朝鲜战争:东北亚三国演义>,感觉观点可亲,文笔也是一如既往的犀利,既提神,又解气,虽然是号称演义,但是读来颇有檄文的感觉,力道相信足以让一些人收敛了。

        对您在各大国谋略方面的阐述,我由于对这些方面不了解,没有发言权,只是在我略知的细节上,倒是想给您提个醒。

        近来重读李奇微的<朝鲜战争>,偶然发现86版的原文与您引用的内容有些差别,具体的讲,就是您所用引用的文字较原文有所缺失,对比网上可以找到的中译本后,我觉得似乎是译文的问题。

        相信您的文章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流传起来,所以建议您重新核对原文,以减少将来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现将原文列出:

        原文:P58

        The action of the Chinese in freeing the prisoners was in happy contrast to the treatment – often a bullet in the back of the head – prisoners had received from the North Koreans. At one point the Chinese actually set the severely wounded men on the litters along the road, then draw back and held their fire while our medics in trucks came to retrieve the injured men. Moves of this sort by the Chinese in fact were prompted by the Chinese ignorance of Western life, ignorance rooted in their controlled upbringing. For the Chinese captors had sent the captured soldiers back to our lines after adjuring each to “tell his comrades” of humane treatment he had received and to urge them all to “turn their guns against the officers” and thus free themselves from the opposition the Chinese had been taught to believe all the victims of capitalism suffered. Perhaps they confidently expected to see whole divisions of our troops responding to this invitation to flee the capitalism Hell and come sample the freedom of the Red Paradise.

        The Chinese, we were to learn, was tough and vicious fighter who often attacked without regard for casualties. But he was a more civilized foe in some respects than we found the NKPA to be. In many instances he shared what little food he had with his prisoners and treat them with kindness, very likely to impress him with how much better he would lively to impress him with how much better he would live under Communism. When we retook Seoul we found he had not wantonly destroyed building materials we had brought in to repair the bombed city, but in his advance from Yongdong-po to Suwon he had systematically put the torch to houses in the villages.

        所以从全文来看,您引用李奇微的话也许于您的主题不符。

        其实,李奇微这个人是很有特点的,从他的外号"Old Iron Tits"就可以看出。有人讲他和我们的彭总很象,我个人认为,他们的军事天分可能相近,但是政治素养却不在一个层次上。

        从李奇微的自传里,您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美国老派军人的信仰和传统,尤其是他对军不干政和军队将领必须服从命令的阐述,相信是完全发自内心的。这也是美国军队战后迅速平静的退出政治舞台的思想基础,相信也是那个时代很多高级将领的共同信仰。

        以麦帅为例,他的解职在国内一般被认为是军事失败所导致(其实51年初他解职之前,美军在前线已经很有起色),但是美国历史界和军界对此的评价是政治不正确和越权所致,也就是所说的"坏了规矩"。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这种理想的坚实程度。至于麦回国后掀起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其对美国的影响恐怕比朝鲜战争本身要大。

        凶狠程度方面,彭和李奇微也有所不同。个人的感觉,李奇微是一个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并且从不忌讳施展雷霆手段的老鬼子。他可以命令对平民开枪,以确保自己的部队顺利撤退;同时,在公众面前也从来不回避战争的残酷,比如他就曾直接把军事行动命名为"杀手",还有一段精彩的解释:P111

        But even now I am not convinced that the country should not be told that war means killing. I am by nature opposed to any effort to "sell" war to people as an only mildly unpleasant business that requires very little in the way of blood.

        按李奇微一贯的作战方针,既不在乎地域上的得失,以最大限度的消灭志愿军有生力量为首要目标。要不是军事服从政治,以他的手段,在朝鲜半岛上大范围的来来回回几次,志愿军的损失很可能还要大。

        而坦率的讲,志愿军的指挥者非常明白这一点,但是同样是军事服从政治,所以也不得不付出很大的牺牲来换取政治优势。

        双方其实都是捆着手脚在打,有点象拳击比赛。

        所有这些其实都指向一个问题,就是韩战中双方政治搏翌对军事较量的影响,以我个人的观点,目前网上还没有将这些写的比较通俗的作品。不知道陈郢客河友有兴趣没有,其实这方面还是很有得可写的。

        最后就是提醒您一下志愿军的阵亡数字,在您的贴子里,有两个总阵亡数字,

        一个是

        志愿军共牺牲15.3万人(阵亡、因伤死亡、其他原因死亡及失踪)

        一个是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牺牲171687人。

        这是一个一直以来比较头疼的问题,数字出处不止一个,前后也不太对应,不知您是否有一个权威的版本。

        啰嗦了这么多,希望您没有厌烦。

        • 家园 兄弟还是以前那个认真的劲头。花一个。
        • 家园 人数问题,河里讨论过

          后一个数字包括民工,医疗人员等不在军队序列中的人员

        • 家园 麦克阿瑟的问题,不能忽略前期文官政府的默许和纵容。

          仁川登陆的胜利带来的一个更加微妙的后果,是人们对麦克阿瑟将军的一贯正确性几乎发展到了迷信的地步。就连他的上级也好象开始怀疑自己对麦克阿瑟的任何决心提出疑问是否应该了。

          后来,柯林斯将军对国会的一个委员会说,五角大楼当时是感到担心的,唯恐麦克阿瑟今后还会不服从其他的命令,招致更严重的后果。

          但是,不管麦克阿瑟的上级私下来取何种态度,却无人对麦克阿瑟正式提出反对意见。我说无人,是说除自己之外没有其他人提出反对意见。我倒是提出了个人的强烈反对意见,但除此而外,我无权做更多的事情。我清楚地记得十二月三日那个阴郁的星期天我那焦躁的情绪。当时,我们正坐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作战室,进行着长达数小时之久的冗长讨论,研究在北朝鲜出现的不祥情况。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大部分时间都参加了讨论,但显然谁也不愿向这位远东司令官下达断然的命令,扭转一下正在迅速向灾难发展的糟糕事态。

          我问道:“为什么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向麦克阿瑟下命令,告诉他应该做什么呢?”

          范登堡摇了摇头。

          “那有什么用?他不会服从命令的。我们又能怎么样?”

          听到这里,我发火了。

          “谁不服从命令你可以解除他的职务么,怎么不行?”我大声质问道。范登堡当时的脸部表情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张着嘴,困惑而惊愕地望着我,接着二话未说就走开了。

          如前所述,麦克阿瑟急切地要完成受领的亦即他自己请求的任务——消灭半岛上全部敌对的武装力量,这是很好理解的。不应把过多的责任推到他的上级和同僚身上;由于取得了仁川登陆这一辉煌的胜利,这些人不愿意对麦克阿瑟作出的判断乃至拿军队冒险的明显做法提出疑问。

          见《李奇微回忆录》

          直到实践证明这套撑不住了,中国出兵亦获胜几次——麦克阿瑟才被质疑。

          今日,格鲁吉亚偷鸡不成,美国才会调整,“是否逼俄罗斯太狠了”——顺坡下驴。

          如果麦克阿瑟当时成功了,谁会指责他“越权”呢?

          ——这是我们中国人格外需要小心的。

          • 家园 说到底还是大嘴资格太老了,而杜鲁门又是个新手!

            如果当时的总统还是罗斯福或者的后来的艾森豪威尔,就不会这么忌讳大嘴的虚名了!

          • 家园 花这一句:这是我们中国人格外需要小心的。
          • 家园 支持,同时补充点资料

            《杜鲁门回忆录》、《布莱德雷回忆录》中均对朝战初期的决策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很明显美国的决策层对麦克阿瑟为首的远东司令部有一个怀疑——信任——怀疑的过程。

            如果是因为越权,“坏了规矩”,那么在朝战刚开始的一周内,麦克阿瑟已经坏了很多规矩,如6月29日柯林斯在其影响下越过参谋长联席会议,支持总统向朝鲜派遣地面部队(布莱德雷在回忆录里承认这有违惯例);擅自下令空军攻击三八线以北目标,等等。

            但是,“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所以威克岛会晤是杜鲁门去见麦克阿瑟而不是相反,尽管后者在杜鲁门上任后从未回国叙职。

            另一点很有意思的是,不光麦克阿瑟,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中其实也坏了一个大规矩,“事急从权”,制度终难免为现实让步。

          • 家园 麦克阿瑟被撤职的时候

            彭德怀接受记者采访就说,还不是因为他打了败仗,仁川登陆后为什么不撤他?麦克阿瑟同华盛顿政见不一致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说嚣张口出狂言,那时候他可比被撤职的时候嚣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