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末经济观察】一地鸡毛的经济学理论 -- 陈经

共:💬46 🌺10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地鸡毛的

      我更愿意看到的是,中国政府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让经济学家惊呼不可思议使劲研究。而不是被经济学家收编了,搞起了从西方货币经济学理论发展而来的的宏观经济调控。要把经济学家当工具,而不是被经济学家挥斥方酋。

      这个形容得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口号是有道理的。理论从来都是对已存在的事实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提升到所谓的理论高度的,如果现实中一切以理论为准绳,很可能就是跟自己下绊马桩。

      三个星期前看到一篇侧重东亚政府研究的sebastian heilmann教授发表的文章,分析为何tg的独裁/权威系统能够不倒而且带领中国不断作出让世人惊讶的成绩,他归结为tg的从实践中的学习能力和政府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能力。tg采用借鉴各国/地区的发展成功的经验,有选择地在不同地区试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小范围的实验,一旦结果证明有效,然后就利用自上而下的政令开始大范围的推广,他认为这种实践模式是tg成功执政的所在。

      希望tg能好好地立足与自己的长处,不要被目前国内风起云涌的经济学家们忽悠晕了,最后弄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 家园 是的,即使自然科学,也是实验优先于理论

        理论说的再天花乱坠,一个新实验就能把他枪毙掉。往往是一个实验结果出来,就会有一堆理论家去解释,后来发现这个实验错了,又会有一堆理论家来解释。经济学面对的是比自然科学更复杂的系统,这种情况肯定也少不了。

        不过呢。留在教科书上的却主要是理论。所以初学者,往往重理论轻数据。可是留在教科书上的理论只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理论的极小的一部分。

      • 家园 花,我感觉西方领导人和学者的水平普遍不高

        天天在网上看时政评论,但是很久很久都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了。无论西方领导人还是学者很多都是满嘴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这是第一种;无知的领导人和学者也不少,这都是他们自己的愚民政策造成的,西方人普遍都是脑子一根筋,做事情还行但是看问题往往深度不够,最终搞得他们的领导人和学者都有很多被他们自己的教育愚民了,这种人的观点当然也不值一提,这是第二种;即使能做到相对公平的眼光去观察和评论问题的,带有美国或者西方式的思维去考虑和观察别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也还是很难探索和得到问题的本质和真相,特别是研究很多中国人自己都搞不清的这么大的一个复杂的国度中国,这是第三种。剩下这种当然是极少数了,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多少程度上被其决策系统所采纳就不得而知了:

        三个星期前看到一篇侧重东亚政府研究的sebastian heilmann教授发表的文章,分析为何tg的独裁/权威系统能够不倒而且带领中国不断作出让世人惊讶的成绩,他归结为tg的从实践中的学习能力和政府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能力。tg采用借鉴各国/地区的发展成功的经验,有选择地在不同地区试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小范围的实验,一旦结果证明有效,然后就利用自上而下的政令开始大范围的推广,他认为这种实践模式是tg成功执政的所在。

        真是难得的让我眼前一亮,花一个。

    • 家园 说真话要勇气

      我坚定地认为,人民就是直肠子头脑简单直觉短视的,很容易被忽悠,群体选择错误是常态,政治家的成功取决于对这个真理的认识程度。

      虽然我也是这样认为,一般不敢直说。陈经兄把话说得这么肯定直接,还是少见啊,佩服。不过直接打击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真理”,估计要按砖

      • 家园 那个是以前的说法了,现在的人民群众总是不明真相了
      • 家园 群众是人才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才能认同人民最伟大。
      • 家园 本来是常识,现在多少成了禁忌

        现代西方的民主,是代议民主制。为什么要代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意要通过精英来平衡以免滑向民粹主义。可惜现在有人总强调民主而不提共和的一面。常识成为禁忌。

      • 家园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是个“总体、长期、概括”的描述

        具体到某时间点的某些事,群众往往不能看成一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