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呼吁“理性包容”(修改版) -- 水风

共:💬174 🌺46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呼吁“理性包容”(修改版)

    很抱歉不能一一回复大家。就在这个帖子里面,尽可能的回复吧。

    1 妖道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抛出了这样的一个帖子?

    答案很简单,妖道早就想写,但一是病了一阵子,没赶上;二是当时自己也很冲动,发出来怕后悔。再有一个,就是这已经不是一时半会儿的问题了,早说,总比晚说好。反正近来有点闲暇,索性就顺手写了。

    2 妖道这是打着旗号,给保皇党正名,打击进步群众么?

    这个,要看你怎么想了。你要是认为我在拉偏仗,文中或有或无的夹带一些刺人的私货,那么您也说的对。要是您觉得妖道的确是为了西西河好,要敞开了把这个问题给说清楚,省得这次捂下去了,以后长疮流脓,那么我也赞成。

    3 说了半天,什么是妖道提倡的理性宽容?

    简而言之,就是用包容的心态,理性的看待问题。

    理性包容,就是大家在看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包容的心态,不要一上来,就已经夹枪夹棒的准备好了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没有一个包容的心态,那么就会真的什么也容不下。但是,仅仅包容还不够,没了理性的指导。包容很快会走向纵容,或者睚眦必报的恶意报复等极端。

    理性包容,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态度或者状态,而是以常识和人之常情作为判断基础,以社会公德心和慈悲心作为主要标准,用理性的思考来看待自己反感和厌恶的事物。能够包容的话,就尽量包容;不能够的话,也要理性的对待。

    4 如何做到理性包容

    第一,是避免情绪化。 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着各种的郁闷,苦恼和愤怒。请不要把这些带到你的文章中来。据统计,美国很大一部分的交通事故,是由于情绪化的原因造成的。既然马路上,不应该成为你发泄自己怒火或者委屈的场所,那么同样作为公共场所的网站,尤其是像西西河这种聊天交流的地方,也不应该成为发泄自己怒火、委屈、郁闷等不良情绪的场所。

    第二, 是不要拿着放大镜看。

    我们在西西河这类网站中,交流阅读的时候。我们每看一篇文章,都是为了阅读其中的主要思想,并从得到有益的知识和领会。人非圣贤,作者自然会在这样那样的地方,犯这种那种的错误。但是如果这个错误不是针对性的,不是有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有必要紧紧地抓住小辫子不放。

    第三, 请尽量放下自己的成见之心,也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有色眼镜。

    不要一进河来,先给某些人标上标签,给自己标上标签。这样做,除了给自己一个虚假的心理暗示与安慰以外,只能够给你造成更多的困扰。做科学研究的,最大的忌讳,就是有了成见。所有在成见下面作出的决定和结论,都是不客观的,很可能是错误的。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疑邻盗斧,或者说智子疑邻。

    第四,是对事,不对人。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河友,是真诚的,是友好的。不是某些对头冤家的派来故意搞乱西西河的。如果有什么摩擦冲突,大家各退一步。多做自我批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因为某个人曾经得罪过你,就时时刻刻的想着要抱负回来。我们不是窦娥,没有那么大的冤仇吧?

    最后一点,是不要纠缠不休。

    事情过去,就已经过去了。不要总是念念不忘。 这本身就是包容的一部分。

    ——————————无奈的分割线——————————————

    最近在网上,浮躁的风气盛行。大家在被地震这个消息打蒙了之后,刚刚缓过神来。觉得很有一点要做什么的感觉。想去弥补或者挽回什么。这当然是人之常情。当正常的发帖已经不再给我们这种心理安慰感和满足感的时候,就像马克吐温所说的,每当干燥风吹起的时候,就连最贤惠的小媳妇都会摸着雪亮的餐刀,瞄着自己丈夫的脖子。所以,大家感到很烦闷,要指责,要责骂。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人类作为社会动物,对于自身的社会承认满足感的需要所造成的所谓周期性的困扰。这个周期性的概念,是最近才在网络间开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所谓的审美疲劳,拿神经生理学来说,就是同等程度的刺激,所造成的冲动会逐渐减弱。这就是久入芝兰之室而不觉其香的道理。这对于我们所有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原理。譬如说,我们的社会满足感,更具体一点,是在网络上面的社会满足感。

    当我们新进入一个网站,注册发帖,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很快就会形成一种自我满足感。但是这种自我满足感,是在虚幻的网路上面的。而且这种满足感,只有靠着不停的发帖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才能够得到满足。而那些超级写手们,他们即使不停的写,被鲜花和夸奖包围着,也很快会感到厌倦。而这种厌倦情绪,跟打哈欠一样,也是会被传染的,所以,就造成了一个网站内部,不定期的来一场动乱的根本原因。

    而这次如此大范围内的这种躁乱的根源,是国家形势大势。其源头还要从西藏动乱开始。那是一次大的动员,大家,包括若干的潜水员,纷纷探出头来,给自己赢得了充足的参与感和社会承认感。本来呢,要是没有别的特别事情发生,过上三两个月,大家就逐渐的步入轮回,开始烦躁周期了,可是紧接着圣火又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当圣火刚过去,大家的兴奋期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了。

    作为社会动物,人类维持其社会安定的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和心理暗示就是,降低自己的兴奋度,保持低调,从而避免自己产生负罪感。这就还比大家正high的高兴呢,突如其来的一盆凉水浇下来,大家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兴奋感给消灭了。一时间,网络上面大家纷纷掉转文笔,开始关心地震事宜。

    但是我们的满足感周期,还是继续默默的存在着。我们这一次突然中止,对于往常那些周期截然不同的人,就造成一个诱发的条件。然后,因为无力感和本能的负疚感,我们努力想拜托这种情绪,来安慰和调节自己。

    这本来属于正常心理的自我调节的一部分。但是坏事就坏是在有着这么大的一个群体的网络族,集体来了这么一次调节。其直接后果就是,大家纷纷要表明自己高尚,就人为的,有意或者无意的造成了所谓的低道德现象。结果就有了,万科的捐款门,有了给各大企业的捐款进行排行,有了对于各类现象的严厉指责。

    另外造成这种大家争当圣人的局面的原因,在于因为西藏事件和圣火而被发动起来的广大的群众们。可以说是群情激昂,大家已经汇聚成了一股新的历史洪流。可是,地震发生了,所有的大家在从事的流向突然间停止了。大家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却无事可做。就好象唐家山堰塞湖一样,随便有个什么裂口,大家不管不顾的,就一鼓作气的冲了下去。哪管他下游会是洪水滔天。

    这种局面,需要正确的引导来诱导着正确的流向,才能够逐渐的解危为安。但是因为一是头一次发生,大家没有经验,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另一方面,国内的焦点都聚集在赈灾、即将到来的奥运,以及正在进行的两岸会谈上面了,没有人意识到去做特别引导的必要性。

    历史上的这种时刻,我们不是没有见过,有过很多很多。譬如说,77事变之后的中国,比如说珍珠港事件后的美国,还有文化大革命的66年的中国,以及1934年的德国……民心可用,但是要看如何去引导。有了激荡的民心,不用,那么只会造成了目前到处乱流的局面(只是刚开始,还没到垮坝的时刻,大家的砖头慢来)。

    所以,这种时刻,才需要特别的呼唤理性包容。呼唤大家保持自己的理性,理性的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同时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一下。不要头脑一热,就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

    冲动是魔鬼,99%造成的不会是什么甜蜜的局面。

    ——————————无奈的分割线——————————————

    妖道话音未落,就自己跳进了自己告诫自己的坑里。跟几位吵了起来。冲动是魔鬼,这一点也没有错。

    妖道就自己的不冷静,给大家道歉。留几个帖子不剔,当作是反面教材时刻提醒自己吧。

    至此。

    • 家园 就你还理性包容?

      一开始看此文时感觉还挺好的,偶然间翻到一个帖子中您的言语,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如此分裂。

      大家可以欣赏下,说和做的区别: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那个forger网友观点对错不说,可人家真是口气谦卑的和你在讨论问题。就算是站在老师的位置上,也用不着口气和训孙子一样吧!什么:问你妈去,多读点书。

      靠,这也叫理性包容?心平气和?

      您老要是直接承认自己就是这秉性也算是个男人,可偏还要装!装什么?我不说,不想被删,想让大家来看看!

    • 家园 送花一朵给妖道,虽然不是为理性包容!

      老实说,俺觉得人本性都是很自私的,无私的时候也只是希望自己向高尚发展,但不一定符合本性.

      为什么还要松花,因为俺是个小人,从俺的观点就是理性包容总是有点委屈,其实很多事情可以置之不理,有些观点可能不合自己的话包下去总象是一根刺在心里,所以俺一般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行了,别人的观点俺也懒得去说服他--因为基本也无法说服,只要不和我吵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去吧.

      俺们没事多打打酱油还是很好的,有利于构建河蟹社会嘛.

    • 家园 包容,还要看对方的态度和行为吧

      如果是讨论的态度和语言,没得说。如果是发泄式的态度或者语言,可以说,但不必多说。如果加上了人身攻击,那么要批评。如果是处心积虑的WT行为,那就必须坚决打击。

    • 家园 偶记得在哪个帖子里对着“理性、宽容”献过花来着,

      现在看起来献错了,又或是偶的理解原来不是提出者本来的意思。

    • 家园 【文摘】狄马:有一种怯懦叫宽容(1-3)

      以下文字,不代表我的观点。只不过,里面提到的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深思。

      ————————没有版权的分割线—————————

      宽容是一个美好的词,因而现在标榜宽容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是,究竟什么是宽容?怎样宽容?谁对谁宽容?许多人其实不甚了然,以为只要是宽容,就是什么都可以谅解,什么都不要追究。如果那样,宽容就变成了一个垃圾筐,成了藏污纳垢的代名词。

        实际上,作为一种价值观念的宽容,一开始并不针对世俗生活,而首先指的是宗教宽容。当基督教国家因为教义和礼拜形式而发生长时间流血斗争的时候,欧洲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如洛克等人,看出了基督教世界之所以战乱不断,并不是因为存在着各种不同教义,而是拒绝对各种不同教义实行宽容。因而,他们大胆提出,应当对各种教派实行宽容,首先应当把王权从教权中剥离出来。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帝之所以在地上设立公民政府,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护和增进公民的世俗利益,这些世俗利益包括生命、自由、财产以及附着在这些之上的房屋、土地和其他财物的占有权;而关于来世的事情,国王知道的并不比一个乞丐多。或者说,对于通往天国的道路,国王和妓女一样不熟悉。他不但无权指导别人,他自己也需要上帝来指导。“上帝的归于上帝,恺撒的归于恺撒”意思就是恺撒掌管今世幸福,而永生得救的权力只能属于上帝,而在永生得救的事情上,国王肯定不像我自己一样关心自己。因而,国王无权插手宗教事务,人们也并不能以国王参加哪个教会而判别教派的高低、教义的是非。

        把这样一种宗教信念向下落实为世俗生活的准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各种不同意见和生活方式的容忍和理解。人们在不侵害他人的前提下,可以自由行使各种天赋的与人为的权利,只要这些权利的行使不影响其他社会成员也享有同样完整的权利,法律便无权禁止。自己选择自己负责,就这样成了近世以来的文明通则。

        宽容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它有个主体和对象的问题,也就是资格问题,不是谁想“宽”就能“宽”得了的。除了资格问题外,宽容还有个方法问题,即前提和条件的问题。前面我们说过,宽容的世俗准则就是对各种不同意见和生活方式的容忍和理解,但它有个条件,就是你的这种意见和生活方式,无论表达与行使都不得损害他人。可问题在于,假如有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侵犯了他人的权利,还宽不宽容呢?假如宽容,又该怎样宽容呢?是应该依照“自己选择自己负责”的原则,追究损害者的法律责任呢,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作为受害者是应该本着既往不咎的原则,放弃一切要求赔偿和惩处的权利,还是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一个公民社会里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尊严和权益呢?在坏人当道、恶人横行的社会里,一个公民在求告无门的情况下,是应该依照自然法的原则采取他认为合理的一切手段讨还公道呢,还是应该本着“一切朝前看”的原则,自认倒霉,主动承担一切后果,甚至像阿Q一样说声“儿子打老子”了事呢?

        2007年 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一名叫赵承熙的韩国留学生,用两把手枪射杀了三十二位同校师生后举枪自尽。可在案发后社区为遇难者举办的守夜祈祷仪式上,他们点燃了三十三根蜡烛,为三十三个生命祈祷。其中一位牧师看着三十三根蜡烛说:“这里的每一根蜡烛都象征着一个生命,它们现在都很平静,我相信他们都在上帝那里得到了安息。当那位凶手在开枪的时候,我相信他的灵魂在地狱里,而此刻,我相信上帝也和他的灵魂在一起,他也是一个受伤的灵魂。”不仅如此,在校方举行的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三十三个,敲响的丧钟是三十三声,次日安放在校园草坪上的石灰岩纪念碑是三十三块,其中一块碑上写着“2007年4 月16日赵承熙”。赵的纪念碑旁边也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了伤感的纸条。其中有两个纸条是这样写的:“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赵,你大大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勇气与关爱。你已伤了我们的心,但你并未伤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变得比从前更坚强更骄傲。我从未如此因身为弗吉尼亚理工学生而感到骄傲。最后,爱是永远流传的。艾琳”。

        对于这种种做法,中国人感到很惊奇。一些人在文章中问自己,也是在问全体中国人:为什么我们只想到三十二而想不到三十三?那让我们惊讶和意外的三十三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只有三十二的悲伤经验,而没有三十三的悲伤经验?三十三究竟比三十二多出什么?

        而许多中国人对美国人悼念凶手的做法并不陌生,十六年前中国人就领教过一回“爱义人,也爱不义人”的神圣传统。1991年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打死了包括自己导师在内的五人后饮弹自尽。然而,令中国人想不到的是,在案发后的第三天,受害人之一、副校长安妮>克黎利女士的家人,就通过媒体发表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公开信。信中称,卢的家人也是受害者,他们彼此应以宽容的态度分担悲伤。

        老实说,在读了这样的文章后,我的内心首先感到的是一种震撼,一种前所未有的观念力量如雨后春风潜入我的意识深层,撼动着我固有的精神坚冰;但同时我也有种不安,担心这种忽略制度背景的描述,会给中国人一种误导:看哪!西方人也是不问青红皂白地原谅恶人的——毕竟中国是一个有着上千年相对主义传统的国度。

        可事实上,无论是在2007年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还是1991年的爱荷华大学的校园枪击案中,凶手都已经死了。凶手死了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古老的“杀人抵命”原则得到了兑付,不过完成之手不在法院,而在上帝。上帝以凶手自杀的方式使社会正义在血案现场显现。即使凶手不死,以美国丝丝入扣的法律制度,开放透明的舆论监督,凶手也不可能逍遥法外,受害人和他们的家属也不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赔偿。现在,就让我们以“小人之心”猜度一下:假如这两起校园枪击案的凶手没有死,不但没有死,而是好好地活在世界上,甚至每杀一次人都得到了单位的提拔、领导的重奖,而受害人及其家属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但得不到来自政府的任何补偿,反而遭到有关部门的监控,甚至当受害人的家属到政府门口上访时,还被以“破坏治安罪”关进了大牢,美国人及其受害者的家属还会不会原谅凶手?

        也就是说在美国人化敌为友、以德报怨的宽容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整体的制度文明和法治秩序在起作用。在那样一种高度完善的法治秩序和文明背景中,美国人根本用不着担心,法院会“吃了原告吃被告”,凶手会装病保外就医或干脆以行政处分代替惩处,舆论会遵从统一的口径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即使凶手已经死了,他们也不用担心,受害者是乡下人,命价只能以三折优惠。在这两个故事里,受害者的家属都没有提及法律责任,而没有提不等于不知道,倒恰好反映出在那样一个发达的制度文明和宪政框架内,一个受害的公民对他的政府以及民间各种救援组织寻求公正的信心,尤其是对那样一桩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命案来说,根本就用不着他来提醒。而在一个高度腐败的社会里,所有的权力都是穿一条裤子的。恶人可以通过行贿买通法官和警察,不法之徒可以利用掳掠来的钱财喂饱所有的官员和媒体,让他们噤声或暗中助力。受害人的冤屈和悲伤没有一个合理的渠道来申诉。他们啼哭,无人倾听;他们举哀,无人叹息;他们祈求,无人理睬。除了诉诸仇恨,他们不知道他们还能干什么?

        这时,你不用跟我装逼,说这些人心中没有爱只有恨,不懂得“天父的光既照好人也照坏人”的道理。因为人性的弱点是,灾难离自己遥远时容易超凡脱俗,只有不幸降临到自己头上,才可能将心比心。没有一个人、一个民族是愿意轻松面对自己的罪行的。在恶人得不到惩处、受害者得不到抚慰的情况下,不用说宽容因不具备起码的条件得不到实现,即使真有一个“大度能容容尽天下难容之事”的人——像唐玄奘对待吃他的妖精那样——宽容也未必值得称道。因为社会正义在没有社会强制力的推动实现以前,宽容并不具备使作恶者自动警醒的魔力;反而会使他觉得受害者软弱可欺,作恶有利可图。既然“多行不义”不但不会“自毙”,反而会使他的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地发展,他干嘛不把“杀人放火”当成一个“经济增长点”来抓?

       可见,宽容是离不开社会正义的;离开社会正义的宽容是软弱的,是自欺欺人的。这样一条原则不仅适用于世俗社会,甚至是在宽容的源头——宗教宽容里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比如,在一个独立的教会里,人们出于对上帝的虔诚,可以宰杀小牛小羊甚至烧烤小牛小羊身上任何部位的肉以为献祭,只要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蒙上帝悦纳,小牛小羊又是自己家的,长官和他人就无权禁止;但如果有人别出心裁,认为牛羊献祭不时髦,他要以婴儿作为祭品——像古代中国以童男童女祭神一样—— 就万万使不得。因为这侵害了另一个人的生存权。那么,宽容与社会正义究竟何者更重要呢?我认为是社会正义。因为社会正义实现不了,宽容就无从谈起;而宽容实现不了,社会正义率先实现了,宽容就可以随着人们的信仰实践、文明程度的提高逐步解决。《圣经》上说:“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可见,不公不义直接影响的是人们的心灵。它使许多人的爱心绝望,不相信世界上还会有公义。如果把一个社会比作一条大江大河的话,不宽容污染的是水流,不公正则污染的是水源。

        2005年6月21日,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大陪审团,对一宗四十一年前杀害三位民权工作者的历史遗案进行了重新审理。这个由九名白人陪审员和六名黑人陪审员组成的陪审团经过六个小时的密商,最终裁定:八十岁的三K党前领导人埃德加>雷>基伦涉嫌谋杀三位民权工作者的罪名成立。法院裁定他共犯有三项杀人罪,分别处以最高二十年的监禁,刑期累计为六十年。这意味着基伦除非活过一百四十岁,否则再也不可能活着走出监狱。

        据报道,在这次庭审过程中,由于很多在1967年的庭审中作证的目击证人都已经死去,因此,法庭这次播放的是他们的录音。根据这些证人的录音,基伦当时不仅是当地三K党的主要负责人,而且还亲自策划了此案的所有过程及细节。

        1964年,一个名叫“自由之夏”的计划在美国年轻人中广受欢迎,该计划号召年轻的志愿者前往美国种族主义最盛行的州开展民权活动。6月21日,两名白人大学生施沃纳和古德曼、与一名黑人大学生钱尼,应召来到密西西比州的纳什巴县。他们访问了黑人住宅区,查看了被三K党纵火焚烧的黑人教堂。可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当地的三K党盯上。下午三点多,他们准备启程返回的时候,该县长官助理塞西尔>布莱斯以超速行车为由把他们拦截下来。在警察局里,他们曾要求与外界通话,但遭到拒绝。可奇怪的是,在关押了整整八小时后,他们又出人意料地被宣布释放。可这一释放,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们。

        事后的调查表明,这一切都是三K党的欲擒故纵之术。布莱斯将他们拦截下来以后,立即报告了该县三K党头目埃德加>雷>基伦。基伦当时是一家锯木厂的老板,还兼职做传教士,在接到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后,立即召开了会议,制定暗杀计划,对购买橡胶手套、掩埋尸体、建立攻守同盟等都作了重要指示。在详细地交代完整个行动的细节后,这个美国三K党纳什巴县的头目调头前往殡仪馆去悼念一位去世的叔父,从而制造了一个不在案发现场的假象。

        整个行动由布莱斯负责实施。在差不多已快开出该县地界的时候,钱尼等人的车被尾随而至的两辆汽车团团围住。他们被塞进了布莱斯的汽车,并被带到了不远处的一条偏僻小路上,一个叫罗伯茨的党员开枪射杀了他们。行凶后,他们将三人的尸体埋在了一个人工水坝的深处,并在上面堆了成吨重的泥土。尽管三K党党徒矢口否认杀害前曾殴打过他们,但在检查了遇难者从头到脚的伤势后,验尸官叹息说,只有铁链和棍棒才能将三位年轻人变得如此面目全非。除了飞机失事,在普通的刑事案件中,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惨不忍睹的伤势。

        当时的约翰逊政府对发生在密西西比的三位民权工作者“失踪案”极为重视,甚至出动了 FBI和海军预备队参与搜寻,但由于当地居民不配合,四十四天后才找到了尸体。在掌握了来自三K党党内“线人”的线索后,警方雷霆出动,逮捕了所有参与谋杀的相关嫌疑人。但是,凶手并没有立即被绳之以法,原因在于密西西比州的检察官同情三K党,拒绝对嫌疑人提出指控。在拖了三年之久后,美国司法部于 1967年对包括基伦、布莱斯在内的十九名涉案人员提出指控,但罪名并非谋杀或杀人,而是“侵犯三位民权工作者的民权”。2004年底,受害者的家属强烈要求该州正视历史污点,密西西比州于是再次成立了陪审团,重新审理四十年前发生的这场惊天悬案。2005年1月6日晚,基伦在家中被警方逮捕,而此时他已是一个八十岁的耄耋老人,这场谋杀案也已整整过去了四十一年。

        尽管我在网上早已知道了这条消息,可宣判那一天,当我在电视上看见,老态龙钟的基伦戴着眼镜,鼻子里插着氧气管,面无表情地坐在轮椅上接受审讯时,我的内心仍然生出一种久违的庄严。一种对来自星空深处律法的敬畏,伴随着对人间正义孜孜追求的钦佩,使我几乎忘记了这是对一个病残老人的终身判决。尽管迟到的正义不算正义,可当这个和我们一样有妻子儿女、能跌倒、会撒谎的人企图通过隐瞒逃脱正义的惩罚时,上帝之鞭还是在他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赶上了他。要不是四十一年前那滩恶梦般的鲜血,这个前锯木厂的老板本来可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可现在他不得不在监狱里度过剩下的所有岁月。

        与此案的审理差不多同时,世界各国都在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一个名叫西蒙>维森塔尔的九十七岁老人也于是年的9月20日,在自己的维也纳公寓中病逝。这个世界著名的“纳粹猎人”1908年出生于乌克兰,二战期间,他亲身经历过轮转十二个集中营的悲惨遭遇,最后在奥地利的毛特豪森集中营被美军解救。虽然他和妻子得以从集中营里逃生,但是他们所有的亲人都死了。战争结束后,作为不多的幸存者,维森塔尔开始了对纳粹战犯的持久追捕。几十年间,他跟踪调查了六千多起纳粹案件,其中一千一百名罪犯被绳之以法。正是他追踪到了长期逍遥法外的纳粹军官阿道夫>艾希曼,并将其情况通报给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最终让这个战争罪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还发现了曾逮捕《安妮日记》的主人公、犹太女孩安妮 >弗兰克的盖世太保卡尔>西尔伯鲍尔,让《安妮日记》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维森塔尔的工作争议很多。有的人很不理解:几十年过去了,许多纳粹逃犯都已是风烛残年,为何还要对他们穷追猛打?维森塔尔回答说,他追踪纳粹战犯的目的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正义;并说他现在已经不被自己内心关于宽容和仇恨的矛盾所煎熬。他明白要避免历史重演的唯一途径就是铭记历史,他比活着的任何人都明白忘记历史的危险。

        德国总理施罗德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说:“对于纳粹暴行,德国负有道义和政治责任来铭记这段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现实而负责任的态度,通过反思历史和战争赔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走出了耻辱,走进了文明。1958年11月,德国成立了“追查纳粹罪行总部”,开始对数以万计的案件进行调查。据统计,截止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德国共进行了九百多次对纳粹分子的审判。每有线索,检察机构就锲而不舍地追查,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尤其可贵的是,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并没有停留在认罪、忏悔和道歉上,对战争赔偿也毫不含糊,先后向波兰、俄罗斯、原捷克斯洛伐克等受害国家和犹太人进行了巨额赔偿。到2002年,德国赔偿金额达到了一千零四十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十万受害者支付六点二四亿美元的养老金。

        反对追究历史罪恶,永远标榜宽容大旗,当然可以使自己免受指责,处于“永远不败”的道德高位。可是它对解决问题有什么益处呢?我认为,除了表明提倡者和某些犬儒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私与冷漠外,没有任何用处。道理很简单:这个世界还没有文明到可以用道德感化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否则,三K党和纳粹就用不着逃至深山、潜至平原了,面对全世界几十年的舆论攻心,早应该自动向政府和各国追查战犯的组织投诚了。实际上,即使在欧美一些具有深厚人道主义传统的国家,人们对自己的罪行也并不是能够愉快地接受。人性的弱点是,当一种罪孽可以藏匿而且能够逃脱惩罚时,他就不愿意坦然迎对。恶意害怕被揭露,正如善意渴望被发现一样。

        二战结束后,对参与大屠杀的纳粹分子共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审判。第一次是纽伦堡审判,第二次是1947年波兰的克拉科夫审判,第三次就是1963年12月的法兰克福审判,而一些直接参与了屠杀和指挥的纳粹之所以能在前两次的审判中逃脱惩罚,理由就是:我们是下级,不得不执行上级的命令。因而,在1963年的法兰克福审判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被带上法庭的前党卫军军官们没有一个不是趾高气扬、神气活现的,但随着审判的深入,幸存者对悲惨遭遇的陈述、对奥斯维辛屠杀的控诉,使法官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尽管纳粹分子还是在法庭上为自己狡辩,但在不断呈堂的证据面前他们最终也不得不低下了头。

        德国人在总结这次审判时认为,他们追究的不是这些党卫军军官们在杀人前的心理活动,而是杀人后个人应负的责任。在他们看来,不管是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人都不能杀人。一旦杀了,个人就应当永远对此负责。不用说你是执行上级命令,就是全国人民商量好,一起出去谋杀,谋杀还是谋杀,而对谋杀罪的起诉没有时效限制。哪怕你是七老八十,哪怕你已病瘫在床。不能走路,可以坐着轮椅来;不能呼吸,可以插着氧气管来。对一个个体生命来说,这看上去有点残酷,但对整个社会的正义来说,又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一个社会如果连杀人都可以不追究的话,那么,其他犯罪就更有理由姑息了。

      • 家园 .....

        对一个个体生命来说,这看上去有点残酷,但对整个社会的正义来说,又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一个社会如果连杀人都可以不追究的话,那么,其他犯罪就更有理由姑息了。

      • 家园 【文摘】狄马:有一种怯懦叫宽容(4)

          中国人喜欢讲“恕道”,但我怀疑这种没有信仰根基的宽恕背后掩盖的是阿Q式的“儿子打老子”似的怯懦。什么“宰相肚里能撑船”,什么“相逢一笑泯恩仇”,全是自欺欺人的鬼话!恩就是恩,仇就是仇,如果相逢一笑就能泯了的话,还要法院干什么?但如果说“泯不了”的话,势必就要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事情就麻烦了,于是干脆眼睛一闭,说一声“大人不记小人过”,万事大吉。可是小人怎样了呢?因为知道大人“不记”,所以他常常在“过”,于是中国社会就陷入了一种永远的“君子斗不过小人”、“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的怪圈。

          远的如秦始皇坑儒、迫害孟姜女的故实暂且不提,单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历史陈狱有几件得到了清理?在>>反右、文革,以及其后历次运动中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污人清白、淫人妻女、占人钱财、揭人隐私的闯将、先锋,有几个得到了惩处?相反,当我们在各种文献、报道中自觉地为他们讳去姓名,用>>>代替时,我们何尝意识到这是在助纣为虐?当我们兴高采烈地以“过去的事情一风吹”、“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一切向前看”等莫名其妙的指令书写历史时,我们何尝意识到这是把化解仇恨的任务推给了下一代?我们不想诉诸仇恨,更不想诉诸暴力,但我们要求杀人者、吃人者承担起码的责任,这算不算不宽容?

          与这种 “一风吹”政策相反的,是西方人不遗余力地寻求司法公正。寻求司法公正的目的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正义;寻求正义的目的也不仅是为受害者讨还公道,更重要的是为了警示没有犯罪、也没有受害的人。尽管这可能让一些人——比如犯罪者的家属——付出沉重的代价,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对一个社会来说,假如罪恶不予追究的话,那么,它所带来的恐惧就不会一日消除;而恐惧和仇恨是一对孪生兄弟,世界上只要有一个人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仇恨的种子就随时会生根发芽。因而,一个具有基督之爱的人,也主张惩罚犯罪,原因是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不过在惩罚犯罪的时候,不应带着巨大的仇恨和快乐,而应带着巨大的悲伤和怜悯情绪。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自己也可能会犯罪。

          对犯罪者来说,犯罪的是人,而不是生命。就生命而言,他和我们一样蒙受了上帝的恩光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有爱恨,会嫉妒,脆弱得像一根芦苇。现在因为撒旦的诱惑他坠入了犯罪的深渊,社会不得不动用强制力量惩罚他,甚至终止他在陆地上的生命;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件令人痛惜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从这种不幸的惩处中获得一种悲剧性告诫,而不应幸灾乐祸。因为仇恨只能生出更多的仇恨,就像秃鹰养育秃鹰、狗生出更多的狗一样。

          在这样一种化恨为爱的惩处中,受害者及其家属从这种罪犯受到惩罚、损害得到赔偿的正义行动中获得了信心和力量;犯罪者及其家属以自己支付的代价赢得了救赎,换回了社会对自己及其家人的重新信任;没有犯罪、也没有受害的人从这种司法实践中汲取了教益,知道了我们自己也随时有可能因为贪婪、自私、爱欲、狂悖跌入犯罪的深渊,就像我们亲眼目睹的那样,从而变得更为警醒。因此,就结果而言,这不仅是一个人或一家人的胜利,而是所有人的胜利;不仅是犯罪者和受害人走进了阳光,而是所有的人都走进了阳光。

          中国人因为长期处于人治社会,所以不大相信或懂得司法公正,——实际上即使是“司法”也很难“公正”。“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现实,所以中国人总结了一套应对不公、不平的办法,其要诀就是以假想的胜利代替失败。具体做法是,面对恶人的挑战时,不是奋勇出击,而是取消主体性,扑灭本身的自卫意识;无法实现个人目标时,用否认目标的价值来证明自己的高迈,其形象代言人就是土谷祠的阿Q先生。鲁迅之后,文人雅士们面对灾难和黑暗不大好意思说“儿子打老子”了,但在“大丈夫能屈能伸”、“识时务者为俊杰”、“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则海阔天空”等处世宝典里,无一不隐藏着“精神胜利法”的影子。其中一句最具草根性的口头禅就是,“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可是这些深通世故的“智慧老人”没有告诉我们:在仇恨没有消解、正义得不到伸张的情况下,除了忍气吞声,过去的怎么才能过去?

          实际上,一个人小心翼翼地藏匿起自己真实的想法,惟妙惟肖地扮演着他所不是的角色,甚至定时定量地说着“颂圣”和“谀墓”的话,并不表明他已忘记了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感觉之一——尊严感,相反,一个人在生活中愈是绝少直接反抗,甚至想尽办法安慰自己,将这种屈辱的情感从头脑中抹去,这种耻辱的印记便愈会在记忆深处铭记。实际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遗忘。当这种屈辱的情感被迫进入地下,转化成一种固态的能量储藏在意识深层的时候,就意味着它们总有一天会以液态或气态的方式喷发出来。权势者以为沉默就意味着遗忘,实际上它们是在平静地发酵。不过与司法公正不同的是,当它们喷发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够预料到它的后果,更不可能将它控制在理性的、和平渐进的路子上来。

          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没有能够走出治乱循环的怪圈,原因就在这里。一般来说,一个强势领导集团在“窃取大宝”的初期,或至少一两代,还能记得先前被人“治”时的创痛酷烈,可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无人制约的集团就开始胡作非为起来,那横征暴敛、赶尽杀绝的样子并不比他先前的敌人好多少。治下的子民开始当然还能以各种从他们官长或圣贤那里听来的训词安慰自己,什么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什么“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慢慢就发现,这些琅琅上口、对仗押韵的句子毕竟不能当饭吃。于是在一个仇恨麋集的夜晚,这些做奴隶而不得的人们终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了。可奇怪的是,当这些农夫们“杀进东京,夺了鸟位”后不久,人们就发现,这些昔日的“治于人者”,还是和“先皇们”一样全无心肝,连身手捏法、扮相科白都酷似毕肖。历史又在每个儿女买卖的市场,弱女遭奸的夜晚,农夫叹气的地畔,无辜百姓隆起的坟头里,积攒着足够的仇恨。

          在仇恨与仇恨的间隙,历史也安排了一些宽容的呼声,但大都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也就是当形势对自己不利时,立马祭起宽容的大旗;可当危险过去,他有足够的能力消灭对手时,立即又放倒宽容大旗,开始了斩草除根的伟大事业——宽容在权势者那里不过是一根随意使用的拨火棍而已。这种精于计算的功利主义原则落实到民间,就成了“狼与羊”二重转换:遇见狼时,就成了羊;遇见羊时就成了狼。一切全看形势对自己是否有利而言,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宽容?因此,鲁迅一生赞美寻仇,直到临去世前还说“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斩断仇恨的链条,让吃人和被吃的因果在我们手里停止轮回?

          只有等我们不再“瞒和骗”,积攒了足够的勇气,拿起正义之剑,肩负起历史与现实的所有罪孽,以世界通行的律例,清理一场场运动,昭雪一桩桩冤案,抚慰一个个冤魂时,我们才有可能化解仇恨的谜团,走出历史的周期律,否则,我们只能等待下一轮的循环。

        • 家园 对错也许没有,是否总是存在的

          还是那句老话啊,你可以用你的观点理解事实,但是别想着用你的理解去改变事实

          水风,我没看明白你想说什么。如果你说,凡事还是要讲究一个事实真相,我想我和你观点一致。

          • 家园 突然看到,有点吃惊

            这貌似是很久之前的东西了吧?

            而且我在引用的开始就提到

            以下文字,不代表我的观点。只不过,里面提到的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深思。

            不过我还是很赞同你凡事还是要讲究一个事实真相的观点。

            我们的差异,不在于这点,而是在于追求真相时候态度的底线。我们都坚持某些东西,追究起来,如果事情超过了某些限度,我会反过来劝阻大家,而你则会坚持到底。

            这样说够清楚了吧?

            我想我们很多观点很可能是一致的,至少是不矛盾的。但是我们所采取的方式和能够容忍的限度是不同的。因为我们所注重的重点不同。所以,你我不是敌人。只是道不同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