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学佛的真相(一) 从佛诞日说起 -- 淡淡微风

共:💬171 🌺27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郁闷之情尽显帖子上啊,我笑得喷了。。。

            要达到终极真理,便只有包括宇宙内所有已知未知可知不可知阴面阳面不阴不阳李宇春面一个途径而已。只有这个东西不能被相对,不能被反驳。也意味着这个东西没有个蛋用。因为要达到这个东西,没有捷径。

            后面还要补充一句,“可以接近,无法到达”

            这个没有个蛋用东西就是所谓的全知全善全能全美,有了这个,掌握了什么?分分明明是传说中的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啊,笑得满地打滚。。这样说就很伟大了

            而正视真实,意味着不是我们想如何,而是做得通。而做得通又受我们的想法能力和性情,掌握的资源,我们的出生、家庭和背景,我们的家人朋友,我们所处的立场,我们的经历和目标,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于我们的性别,我们的情感情绪等等所束缚。

            这个是无法到达的原因。

            说得玄幻一点,这个终极真理不存在,因为那是神的领域,人不能够到达。

            但他又存在的,因为我们无时不刻都被这个终极真理所控制。比如说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是我看到的最接近终极真理的话了

            总之,这个存在又不存在的终极真理是人所抽象出来的一个用来总结一切的一切的概念。

            好吧,我不是一般的大逆不道,人神共愤,顶锅盖逃走。。。。。

            • 家园 请问修行持戒是否只是万艘渡船之一?

              按照你那篇文章的意思?

              隔壁的渡口牌匾上则写着:面向麦加祷告/苦行/研修转法轮

              这个是我的主要问题。

              • 家园 个人理解,仅做参考.

                请问修行持戒是否只是万艘渡船之一? [ ducati ] 于:2008-06-02 14:17:52

                按照你那篇文章的意思?

                隔壁的渡口牌匾上则写着:面向麦加祷告/苦行/研修转[**]

                这个是我的主要问题。

                是。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船,上错了船,就到不了岸。

                而这个岸,其实在心里,不在红尘中。

                换句话说,我认为都是法门,只是各有各适合的人群.

                在我个人看来,修行持戒某种意义上是为了近似去体会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等等苦难,

                人生而有怜悯之心,生而有求生之心,生而有衡平之心。在这个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就会感悟.

                我想,只有经过才能知道;只有知道才能懂得;只有懂得才能慈悲;只有慈悲才能放下。

                所谓人人皆有佛性便是如此.

                无论什么方法,能够体会这些就是好的方法.但怎样才能体会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用拘泥于某种方法.

                毫无疑问的,这个理解算我自己的法门,借助这个理解,随着经历的增长,我得以不断领悟更多。

                如此,对我而言,诸事皆是机缘,看自己的把握了,输也可坦荡,赢亦不过幸运,把自己发挥到极致,好好的享受过程。

                过程本身便是结果。已然得到了,便是感恩。

                然而,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还有到达顶峰之后的珍惜保留与维持。

                该怎样做,我正在寻找。。。

                如果想用这样的方式修行,是很危险的。

                这样的过程会导致放弃掉很多,一不当心就把非常重要的东西一并放弃了,不一定可以再找回来。

                谨慎的提醒不是所有人都能学我,我的做法和我天生就沉淀着的破釜沉舟的性格有关。

                他也导致我自己现在遭遇的麻烦,因为某些事情,我现在正在学习如何保留与珍惜,如果那是很重要的。

                但是我没有做到,相反倒是几乎把我先前的淡定击得粉碎。

                而我唯一还可以拿来镇定的,是寻找事实,或者等待。。。

                而另外在一个角度上解释,而修行持戒还有另外的可能去参悟,比如说培养定力等等,不过这个就不是我所知道和能够回答的了。

                只有修行持戒的人,他们才知道他们体会到了什么。而每个人自己的体会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与模仿。

          • 家园 你说的太好了(褒义)。
          • 家园 还是不对.

            要达到终极真理,便只有包括宇宙内所有已知未知可知不可知阴面阳面不阴不阳李宇春面一个途径而已。只有这个东西不能被相对,不能被反驳。也意味着这个东西没有个蛋用。因为要达到这个东西,没有捷径。

            您只说了宇宙内,难道真就只有这1个宇宙?难道就没有超脱宇宙之外的东西?

            纯属抬杠...

    • 家园 【原创】学佛的真相(三)佛为什么出家?

      为了回答一位朋友的问题,先补充一段。

      因为想简单的介绍佛的悟道因缘及过程,所以没有把一些细节细化,结果出了点误会,是我考虑不够周全,惭愧惭愧。

      苦修不是修行的正途,却是重要的助道品,佛的成道不是因为苦修,而是他寻求真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者说是尝试。在找不到老师可以请教以后,他希望通过苦修来得到答案,当他发现苦修不能达到目时,就主动放弃了。

      释迦牟尼的修行,遵循了由低到高的过程,在解决了地火水风四大问题以后,在掌握了世界上大部分修行方法以后,他继续学习“无想定”,他成功了,但他发现那不是他所追求的境界,于是放弃,再学习“非想非非想定”,又成功了,可惜他发现,那还不是他要的东西。于是“知非即舍”,知道那还不是自己要寻找的东西,就舍弃了。然而,刚才的两种定,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高层次的方法,佛修成以后,已经没有人能教他更高明的方法。他找不到人请教,只能自己摸索出路,然后才做出去雪山苦修的决定。因为他那时候想不出别的办法,就抱着走投无路或者尝试的念头,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此路可通。

      结果,他苦修了六年,每天只吃一粒粮食,后来饿到自己想摸胸口,却摸到了自己的后背——这是他出现幻觉,还是真饿到就剩一层皮,我们没办法确认——所以佛长叹一声,知道此路不通。于是就改变了自己的做法,下山去了。

      一般来说,人都是容易欣赏崇拜自己做不到的事和人,所以,佛苦修的时候,很多人相信他是个真正的修道人,当他改变做法下山的时候,那些人就以为他失败了放弃了,不认为他还在修道了。

      佛下山以后,在河边洗了澡,又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吃饱喝足以后,找了一棵树下坐下,自己琢磨下一步的计划:什么招儿都试过了,别人的方法自己的方法都试过了,已经真的无路可走了。怎么办?

      此之谓“两界关”是也!

      那时候他想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反正后来的结果是,佛发了一个毒誓:不证菩提,不起此座!

      ——找不到我要的答案,我就死在这里了。

      于是,佛就坐在那里,死等——当然他不是真的死等。

      到了第六天,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境界,拥有了各种各样的能力——还是没有悟道。

      直到第七天凌晨,佛看到天边的“明星”,忽然豁然开朗,大彻大悟。

      这就是佛悟道时的情况。

      所以,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世界上很多宗教都提倡苦修,并把它作为很好的办法,并提出很多理论,但是,在佛家,是不推崇苦修,也不认为苦修是修行正途。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苦”修是必由之路。但是,那样的“苦”也许是我们世俗眼光里的苦,未必是真正的苦,比如幽闭闭关,禁欲禁语等等。佛所说的苦行非道,“修習苦行都無利益”,是指火烧刀砍自残泡粪池子跳崖自杀等等摧残自己的方法,以及所谓的诸如此类可以消业的行为。

      回到我们原来的路上。

      伟大的爱因斯坦,提出了伟大的相对论,但是生活中,他还是那个在校园里每天走路上下班的孤独老人。

      佛大约也是如此。

      他不是早上起来,睡觉的地方就动地放光,也不是睡着的时候,天空中有五色祥云,走路也不是腾云驾雾,而是老老实实用脚走着去化缘,更不说自己的洗澡水便溺的水别人喝了就治病或者加点儿泥巴搓搓就能治疗癌症——当然,到底有没有这个功能,我还是不知道。

      生活中,他就是很简单很平常的一个人,教一些道理,带一些学生,跟别的老师没什么两样。

      我们简述了佛的一生,当然,我们换了个角度,不是按照以往的模式,而是换成我们俗人的眼光。

      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原来我们一直以来顶礼膜拜的金光大佛,不过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一个乞讨者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释迦牟尼放弃了什么都有的皇帝不做,而宁愿去做一无所有的乞讨者呢?

      让佛决定要离开原来的生活,去寻找新生活新生命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他发现自己拥有的那些东西——也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那些——并不能让他快乐,并不能让他没有烦恼。

      对世界上的每个人来说,对外物的拥有量与质,虽然似乎不同,但是当我们把那些东西回归到本质,回归到他们对我们内心世界的影响,也就相似了:如果我们拥有的东西,不能让我们快乐,不能使我们没有烦恼甚至痛苦,那拥有的再多,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

      ——我们排除掉不拥有就饿死之类的极端情况,我们不抬杠。

      于是,回到我们上篇留下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佛的烦恼是什么?——什么样的烦恼让他决定放弃一切,也要去追寻答案。

      第二个,他找到了什么样的答案?——他的答案使他从此再不被烦恼所困,使他安心过上了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来看看经典里怎么说。

      佛经里这么记载佛出家学道的因缘:

      他一次出去玩儿,从东门出去,看到路边有人老到“髮白體羸膚色枯槁。扶杖傴僂喘息低頭,牙齒缺落涕唾交流。或住或行乍伏乍偃。”觉得惨不忍睹,就问马夫,我也会这样吗?马夫答是,于是他就很失落。

      后来一次又出南门,看到一个病人,“困篤萎黃上氣喘息。骨肉枯竭形貌虛羸處於糞穢之中受大苦惱”。

      后来出西门,看到死人,当然更不爽。

      ——这哥们儿一出门就遇事儿,真够点儿背的,千万不能跟他合伙做事儿!

      最后一次出的北门,这次倒还不错,遇到一个出家人,觉得“容止端嚴威儀詳審”,就下车作礼请教:出家有什么好处啊?

      出家人答道:人生无常,有求皆苦。于是我舍弃亲族以求自由,“修習無漏聖道,行於正法調伏諸根,起大慈悲能施無畏,心行平等護念眾生,不染世間永得解脫”。

      太子深以为然,觉得这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爽。

      当他把老病死三样儿都凑齐了以后,觉得生命危如垒卵,俗世生活痛苦不堪,接着遇到了修道人,觉得他们的生活恰好与前面那些俗世的痛苦映衬,好的很,就决定出家学道,想解决这个问题——人都是想离苦得乐的,佛亦然。

      事实上,这理所当然是种寓言,谁不是从小知道老病死的痛苦,如果真是到快二十了看到别人出事,才明白那么简单的道理,那不是佛,那是糊涂虫。他自然是在生活经历里,体会体察到了那些自己不喜欢不愿意承受的痛苦。

      但是,不管具体什么情况,结果却一致,那就是:世界上的有些事情,让一个风华正茂前程似锦的年轻人,明白了自己心目中最有价值的追求目标。

      那些事情,就是痛苦,而他要追求的,就是没有痛苦的生活,或者解脱痛苦。

      佛成道以后,曾经总结了自己认识到的生命之痛:人生八苦。

      在他决定出家修行寻找答案的时候,他有没有后来那么清醒的认识与分析,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往往我们做事情,靠的不是清醒飞分析与认识,而是一种感觉,一种简单朴素的内在驱动力,使我们不去想那么多,就那么去做了。

      人生有哪八苦?

      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

      活着痛苦多多,老病的痛苦,不用多说,死的痛苦,自己想。

      求不得,我们多少痛苦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

      爱别离,爱过的人都知道,不多说。作父母的,儿行千里母担忧。

      怨憎会,遇到自己不喜欢甚至憎恨的人,又躲不开逃不掉,怎么办?不明白的,想想自己的配偶,或者自己的上司。

      五阴炽盛,有二解,都与佛家对生命体的看法有关,这里暂且搁置。

      以上对人生苦痛的分析,不过是一种简约的分类方法,当然我们也还可以增补,不过基本上差不多了——反正人生是痛苦多多,快乐无几。

      我们反思一下,如今的生活方式虽然大大的改变了,但是我们快乐与痛苦的方式,并没有什么变化——改变的,是我们生活的方式,却不是生活的内容。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还是功名利禄,饮食男女,财色名食睡那些东西,我们还是为欲望所驱使,是欲望的奴隶。

      由此可知,从古到今,生活方式虽然千变万化,生命的痛苦,生命的本质却没有变:我们还是会为衰老而痛苦,我们还是会为疾病而痛苦,我们还是会为死而恐惧,我们还是会得不到而痛苦,我们还是会为所爱的人离去、爱情的离去而痛苦,我们还是会为不得不忍受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而痛苦。

      这些生命中的必然,并不会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活的好好的,没什么痛苦啊?你说的那些,反正每个都要遇到,我也没觉得怎么样啊?

      ——好像听有道理,只不过,猪的一生似乎也很开心,可惜到了挨宰的时候,还不是难过的哭爹叫妈声嘶力竭?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真遇到事的时候,这样的轻松话可就说不出来了。

      ——原谅我侮辱了猪,阿弥陀佛。

      佛的教导中,有很多的篇幅,讨论了为什么常常我们并不知道、并不以为自己在痛苦中,甚至以苦为乐——这个问题我们也搁置,有机会再专门说。

      现在我们知道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了:佛的苦恼,就是这些痛苦。

      他不象我们,在与这些痛苦的斗争中,或认栽,或妥协,或假装不明白,或根本不去深想得过且过,或者逆来顺受,反正也没有反抗的能力。

      佛没有我们那么消极和糊涂,他不想姑息养奸,也不想自欺欺人,他想彻底解决这些痛苦。不只是为自己,也是为所有生命,去寻找一个答案。

      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既得利益,全身心的投入到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这件伟大的事业中去。

      该问第二个问题了:他找到了什么样的答案,解决了这些痛苦?

      我们前面说到,佛在树下坐到第七天,一抬头看到了明星,于是大彻大悟。然后就找到答案了,那么,他找到了什么答案?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通宝推:桃子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