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外国人参加太平天国革命纪实 -- 司马水镜

共:💬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外国人参加太平天国革命纪实

    1851年1月11日,农民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进入南京城,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清政府与外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美、英、法三国纷纷组织了洋枪队。清政府借助这些外国军事势力对太平天国将士进行疯狂的杀戮。太平天国面临着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

      革命军中数百“洋兄弟”

      在外国侵略者武装干涉太平天国革命的同时,一些外国人也参加了太平军。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称参加革命的外国友人为“洋兄弟”,现代史籍中称之为“洋将”。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的外籍军人有数百人,忠王李秀成手下的洋人志愿军就有200人左右。这些人来自欧洲、美洲、澳洲、非洲。来自非洲的战士就有五六十人之多。来自欧美、有姓有名、其事迹可考的共有13人,其中英国5人,美国4人,法国2人,意大利1人,希腊1人。有6人在战斗中牺牲,这数字还不包括他们的家属,如英国人呤?暗姆蛉寺昀觥?

      洋人的参与,使得太平军不再是一支靠冷兵器作战的军队,各种洋枪、洋炮都摆上了战场,使得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显得有声有色,十分壮观。

      英国人呤??加入太平军

      呤?皑F?A?Lindley)是英国人,1840年2月3日出生于伦敦一个普通家庭。13岁在船上当学徒,17岁通过考试成为二副。1859年夏,他乘“埃缪”号船来香港,在香港英军司令部当一名海军下级军官。

      呤?暗较愀酆螅?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兴趣。第二年春天,太平天国在天京外围打垮了清朝江南大营,乘胜攻克常州、苏州和浙江的嘉兴,接着向上海进军。这一重大胜利,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呤?熬龆ù侨ピ诤>?中的职务,找一个不受拘束的自由职业,观察太平天国的情况。他在一艘中国商人的小轮船上当大副,船长也是他的一个辞去军职未久的同僚。这艘轮船要航行到上海附近的太平天国统治区收买蚕丝。

      1860年秋,呤?百煞蛉寺昀黾菔宦执?并带了约4万两银子向太平天国统治区驶去。一进入太平天国辖境,呤?熬涂醇?防守边境的军士们彬彬有礼,严整肃穆的气氛与所见清朝官兵的凶残贪暴大大不同,生气勃勃的革命军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呤?霸谕4?采购生丝期间,花大量时间观察太平天国的情况。不久他就大胆地去苏州拜见当时名震一时的忠王李秀成。

      那时候,李秀成刚刚从上海受挫回到苏州,他的部下有数百人死于英国侵略者之手,他的面部也被英国的大炮击伤。

      听说有一个英国人要见他,李秀成立即答应了,并让他住在王府里,享受最友好的款待。在与呤?盎崽甘保?李秀成介绍了太平天国的情况,抨击了英国政府的干涉政策。通过了解,呤?懊靼祝?欧洲社会中所宣传的太平军肆意破坏和杀戮的形象是被歪曲的。在离开苏州之前,他已经非常钦慕太平天国革命,并向李秀成表示愿意加入太平军。李秀成颁发给他一个通行证,凭此证,他可以在太平天国辖区内自由往来。

      呤?巴缎?太平天国后,就到上海和其他清朝统治区去为太平天国采购欧洲军火和粮食。当时欧洲军火是可以在通商口岸买到的,但英国侵略者却严禁供给太平天国。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统治者共同协力封锁为太平天国购买武器和粮食的人,一旦截获,将予以处死。

      1861年夏,呤?扒鬃缘缴虾#?找到许多拥有欧式大木船、宁波船及其他江船的欧洲人,向他们宣传太平天国的宗旨,激发起他们对太平天国的同情,鼓动他们用行动来支持太平天国革命。他在办妥一些重要事务后,回到镇江,并将船从运河上开到扬州仙女庙购买粮食,运到太平天国属地。

      外国军人作战勇敢

      呤?笆且幻?军人,曾在太平军中带炮队出征,但他更多的时间是为太平天国训练军队。1862年,他在天京训练兵士炮术和操演一种中西参半的阵法。1863年冬,他去上海路经嘉兴,把自己所知道的铸造炮弹、制造引信和炮位瞄准的全部知识教给荣王廖发寿的部下。他说:“中国人本来就以善于摹仿闻名,这些解放了的中国人可以迅速学习英文及其他各种技能,这种本领令人惊讶。”

      1863年5月,天京雨花台要塞失守,天王急诏向皖北进军的忠王李秀成部队回救,李秀成率军赶回浦口。这时候,呤?罢?奉命协助守卫九掺洲要塞,他把停泊在天京的欧美商人组成一支志愿兵队伍,使用炮台上的大炮,他在自己管驾的大木船上也装备有两门精良的旋转炮,保卫九掺洲要塞和几个控制江上交通的炮台。接到李秀成前来支援的报告后,呤?傲⒖贪阉?所率领的船只开过去,为渡江的军队作掩护。

      九掺洲要塞是保卫天京和浦口两岸交通的关键,天京把它当成接济的咽喉。清军水师为了控制长江数千里的交通,断绝太平天国接济,就用压倒性优势,集结成千的炮船与太平军展开恶战。呤?坝胧匚琅谔ǖ慕?士们奋起迎击,使对方伤亡惨重。九掺洲要塞失陷时,呤?暗姆蛉寺昀龊驼接寻6?中弹牺牲,他自己也受重伤昏了过去。

      勇擒敌船1863年9月,伤愈之后的呤?胺蠲?潜到上海去捕获敌人战船。当时英国军官戈登率领的洋枪队联合清军在苏州攻打太平军正急,呤?按诵械哪康木褪腔航馓?平军正面战场的压力。11月14日,他探听到一条消息,清军一艘叫“飞而复来”的轮船从苏州附近开过来,停泊在上海以西的一个教练营附近,当天要驶往前线。他决定夺取这艘轮船。通过探子得到的消息,船上只有两个值班的欧洲人和一些清兵,其他的欧洲人全都上岸去了,两个马尼拉军需官也不在船上。

      此时,呤?吧肀咧挥卸个人:英国人怀特、翻译阿林及其他4名广东人。呤?叭衔?这是夺取这艘轮船的唯一机会,因为这里是清军大本营,四周又有他们的英、法盟友保护,船上的警备肯定松懈。

      呤?八婕醋鞒鋈缦虏渴穑喊研〈?停靠在轮船的船头,三个人藏在船篷里,他和怀特上船去约欧洲人谈话,然后伺机发动突袭。一俟时机成熟,呤?氨阆蛟谛〈?上守望的阿林挥手为号,阿林一见暗号就马上带领广东人冲上船。呤?昂突程丶傲硪桓鋈烁涸鹱ダ瘟礁雠分蘧?官,阿林带三个人制止清兵和水手的抵抗,然后把船开走。

      下午1时,呤?按?领6人轻装携械在码头雇小船向轮船驶去。小船驶近轮船,他和怀特从船头走到船尾,向甲板上前后一望,见船上有十多个清兵、一个马尼拉人、两个欧洲人和七八个中国伙夫。他和怀特一直走到船上的军官面前,自称是某家报馆的记者,要求搭船前往昆山采访。这两个军官,一个是炮手,一个是大副。他们告诉呤?埃?这艘船属于一支在太湖作战的船队,由一个曾经担任过英军第九十九联队的军医马格里率领。他们这次来上海是装物资,并把他们在太湖俘虏的几个太平军将领交给清朝江苏巡抚李鸿章。这两个欧洲人刚刚讲完,两艘载满清军的小船向他们驶来,距离不到50码,呤?奥砩舷虬⒘址⒊鐾撕蟮陌岛拧A剿倚〈?的船长和其他人员上了战船。呤?坝窒虼?长请求搭船去昆山,船长同意了。

      这艘船开船时间是深夜,呤?熬龆ㄔ僮髋?力把它夺过来。他觉得,仅凭他们几个人的力量肯定不行。他和怀特于是上岸,许以丰厚的报酬寻找帮手,但最后只找到5个欧洲流氓。

      呤?鞍阉娲臃殖闪蕉樱?各乘一艘小船,他自带一队,另一队由怀特带领。

      两艘小船离江岸不久就驶近“飞而复来”号船旁。呤?懊?令立刻上船,他的一队由船头右舷登船,另一队则由左舷登船。

      呤?耙幌伦庸匙÷执?的船帮,携着刀枪冲了过去,把几个站岗的哨兵和一个在甲板上的马尼拉人抓住,不到一刻钟工夫,就控制了全船。接着,呤?俺鍪玖颂?平天国的委任状,证明这是军事行动而不是强盗行为,将把船上军官当成战俘。

      呤?岸岽?时,一个马尼拉军需官跳入水中游上岸,向清朝军营报告。清朝官员立即通知英军,英军马上派军舰来追,最后还是没有追上。

      呤?坝鼗匚鹘?,进入太平天国领域。到达无锡后,他受到太平军的奖赏。这艘船,船头架有一门32磅旋转炮,船尾架有一门性能良好的12磅榴弹炮,船中军火弹药极为充足。太平天国把它定名为“太平”号,由呤?巴沉臁L?平军俘获这艘轮船,打乱了敌人进攻苏州的部署,在保卫无锡战役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1863年11月底,呤?昂退?的战友怀特取道嘉兴去上海。

      这时候,天京和江苏、浙江各战线的敌人正在加紧全面进攻,清军大肆布置密探,侦察呤?暗男卸?。呤?暗鹊只Σ痪茫?其亲密战友怀特就被英国领事拘捕入狱,以暗助“逆匪”的罪名监禁3年。怀特入狱后几天,死在地牢里。呤?按耸币参薹?活动,同时积劳成疾,医生劝他转地疗养。最后,呤?熬龆?回英国。在呤?袄肟?中国前后,清朝统治者及英国军队一直在追踪他。

      出书怀念太平天国将士1864年,呤?盎氐接⒐?。在英国,他听到的都是英国人把干涉太平天国的侵略战争说成是“已经给人道的事业带来了最重要的后果”,“一种对于中国前途显得非常有利的政策”;把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戈登奉为“民族英雄”。当时有许多干涉太平天国的英国军人返回国内,他们借用五花八门的报刊散布一些虚假的报道,在英国人民中造成对太平天国的偏见。呤?罢馐焙蚓龆ò炎约涸谔?平天国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告诉人们发生在东方的这段真实的历史。

      1866年2月3日,呤?暗氖橥瓿桑?书名是《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在这本书中,呤?耙钥蒲Ъ业木?神搜集证据,作了无可争辩的论证,批驳了英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诬蔑,抨击了英政府的侵略政策,进而呼吁英国人民起来制止英国的侵略。他预言,太平军虽遭打倒而未被消灭,“将会像‘不死之鸟’一样从他们以前的光荣的灰烬中复活起来”。他又断定:“尽管有些国家会为它们政策的表面胜利而欣喜,为高贵的太平天国的领袖的殉道而无动于衷,但是星火燎原的时刻终会来临。那时候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

      1872年9月14日,呤?昂秃B捉峄槭保?结婚证书上仍然署明自己是:“前太平军上校”。1873年3月29日,呤?霸诼锥匾蜃笮姆科屏咽攀溃?年仅33岁。在死亡登记上,他的职业是:“前太平军陆军上校”。最令人感动的是,据呤?俺疲?他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是“遵照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领袖的嘱托而写的”,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太平军总司令忠王李秀成―――如果他已去世,本书就作为对他的纪念。”该书出版时,李秀成已被杀害,但呤?岸岳钚愠傻淖鹁春突衬钜言救恢缴稀_数爸丈?铭记着他与太平天国的关系,他不愧是一位全心全意为太平天国革命效力的真正的“洋兄弟”。

    史诚

    • 家园 关于在太平天国外国人,比较有名的还有:

      1.当年的‘老师’的罗孝全。1960年他来到天京,被封为通事管领袖,接天义。管理外务,后借机溜走。

      2.白齐文,曾是‘常胜军’副领队。后被撤职,于是带人投奔忠王。此人野心勃勃,是个投机分子,后来被谭绍光礼送

       太平军将领罗大钢,李秀成,李世贤,汪海洋,谭绍光,黄文金等处均有洋人。似乎也成了同僚之间的一种炫耀

    • 家园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作为史料要分析对待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的体裁,就我个人的看法,实际是自传体的报告文学(本来想写的是自传体小说,但是想想也不完全符合小说的定义。好在中国有个“报告文学”的特殊体裁,就套用了)。

      呤?o大约的确是参加过太平天国的,也的确接触过李秀成等高层人物。但是他自己地位是否有书里写的那么高是有问题的。书中的某些情节有小说化的倾向。例如呤?o的朋友埃尔是否真的娶了李秀成的女儿做老婆就很值得怀疑。太平天国虽然信仰基督教,但是对外国人的态度其实和中国其他地方没什么两样。另外埃尔不过是个两司马而已,地位极低。李秀成是否真的能够冲破世俗偏见,把女儿嫁给一个外国人,而且还是在太平军中地位很低的外国人?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另外,呤?o在书中说婚礼在教堂举行,新娘穿了白色婚纱等等都与中国以红色为喜,白色为丧的习俗相反。

      另一个小说化的情节是呤?o在旅途上正好发现他朋友一家人都被杀害了。而且呤?o是发现谋杀现场的人。这给人以“无巧不成书”的感觉。

      所以,在把这本书当史料时,对这些情节要剔除。

      但是也不是说所有这类情节都不可靠。例如太平天国前期的两位著名女将苏三娘和邱二嫂参加起义的事在《太平天国亲历记》中亦可得到旁证。

      呤?o在叙述洪秀全起义的经过时说:

      “洪秀全撤离陆川后,占领一个大村庄名叫大村,就在此地驻扎下来。他的兵力在这里得到大大的补充。有两个女首领极为勇猛,一名九儿、一名四善,各率二千人前来参加,愿听秀全指挥并信奉其宗教。”

      九儿的原文是Kew-urh, 四善的原文是Szu-san. 这两个名字的正确译名应为“邱二”与“苏三”。

      苏三娘如果意译成英语是“Mrs.Szu-san”。但是这个Mrs.往往是可以省略的。所以这个名字从汉语译为英语,再译为汉语,这个Mrs.就不知在什么时候丢掉了。翻译者王维周其实并不熟悉太平天国历史。估计后一个名字实在太象英文名字“苏珊”,王维周又不知道后面还缺个“娘”字。所以想不通为什么中国人会有外国名字,只好胡乱给二人起个名字算了。

      顺遍说一句,以前和 numzero 兄讨论,numzero 兄认为天国没有所谓的“女军”。从这段文字看,苏三娘和邱二嫂的援军对金田的成功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的。另外也可说是“女军”传说的雏形。我的观点仍然是天国前期流动作战,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女军”参加军事行动。至于这些“女军”是否是单独编制则是另一个题目了。

      • 家园 [原创} 对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应该一分为二

        对于呤俐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史料价值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充满争议。这是因为呤俐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及对太平天国真挚的热情是无可否认的。另一方面,这部著作中却又有很多明显的虚构不实之处,使人对它的可信度产生严重怀疑。

        其实,这本书本来只叫《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三个字是译者为了强调作者身份加进去的。

        章节的编排,基本上是采取奇偶分列的方式,也就是说,把奇数章和偶数章分别抽出来,是两部相互独力的著作,而相邻章节的内容却大抵没什么直接关联。

        这样分成两部份后就会发现,一部份是作者收集大量资料写成的《太平天国史》,虽然不无错谬,但基本上是以写史传的态度来组织材料和进行考证的,这部份也是全书的精华,尤其是整理了大量原始的外文资料,以及提供了一些失传的太平天国自身文献。

        另一部份则是呤俐的自传体小说,是以呤俐的亲身经历,加上想象和虚构而成。这一部份,虽然也有参考价值,但大量重要情节出于虚构(比如英王陈玉成的经历和与洪仁(王干)的关系,李秀成指挥湖口大败清军骑兵,幼王蒙觊觎呤俐好友菲利普的未婚妻,乃至埃尔取李秀成的女儿等等),不能当成史料看。

        受到罗尔纲先生对呤俐虚构陈玉成爱情故事一段考证的启发,我们可以理解呤俐的苦心。

        他写这部著作的目的,一是应李秀成的要求,想写一部把真相记录下来的著作,而二为了唤起英国民众对太平天国的同情,希望通过他们去影响英国的对华政策。但是,太平天国距离普通的英国人民毕竟太遥远了,就象今天的中国人,除了少数的历史爱好者或者特别关注时事政治的人,一般人对于欧洲一场和中国无关的叛乱,最多听听新闻看看报纸,谁会去看关于这次叛乱的真相考证呢?

        但小说就不同了,那那个年代,一个英国人在遥远陌生的东方传奇曲折的冒险经历,对于一般读者读者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如果再加上绅士风度的英雄,救美的骑士,就更合一些英国读者的阅读口味了。

        所以,呤俐一方面把作为信史的部份单独成章,避免虚构的部份影响史传的价值,以达成“记录真相”的目的,另一方面又每隔一章都加入自己的自传体小说,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提高普及性。

        了解了这些,我们也就不难知道该怎样把《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当成史料使用了。

      • 家园 偶从来没有否认太平天国有女兵女将啊

        偶是说太平天国没有成建制的女军,但是女子既然允许为官,当然更允许为将,王府可以有女侍卫,女将身边当然也可以用女兵,而且据《贼情汇纂》说,太平天国的女将以诸多王眷属居多,也就是大多是王娘王姑,当然就更少不了女侍从了。但女将率领的却未必是女兵,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只“娘子军”,统帅平阳公主虽是女子,麾下却基本都是男儿。拿苏三娘来说,虽然民间说她麾下有女兵,但在广西组织团练对抗天地会的龙启瑞说得再明白不过,“五百健儿听驱遣,万千狐鼠纷藏逃”,既称“健儿”,自然是以男子为主,如果是女子,就是“女兵”或“健妇”了,呤俐也没有说苏三娘和邱二嫂所部都是女兵。

        其实,呤俐说“洪秀全撤离陆川后,占领一个大村庄名叫大村,就在此地驻扎下来。他的兵力在这里得到大大的补充。有两个女首领极 为勇猛,一名九儿、一名四善,各率二千人前来参加,愿听秀全指挥并信奉其宗教”,不但不能作为佐证,只能再次表现出呤俐对太平天国早期历史并不熟悉。

        首先,太平军起义后就没有到过陆川,只有陆川的拜上帝会信徒曾经前往金田。由于途中一再受到截击,最后还是得到金田总部派兵接应才得以到达金田,因而一路之上的经过历历可考,但敌我双方的公私文献中均无一提及有天地会众成股加入。

        苏三娘加入拜上帝会的时间,有认为是金田起义二个月后的武宣东乡,也有认为是金田起义后不久的大湟江口。清方当时对于天地会和拜上帝会的离合特别关注,遍施手段破坏其联合,因而对于所有与太平军接触的天地会队伍都密切关注,然而所有清方公私文报中都没有提及苏三娘加入拜上帝会的时间地点,这只能认为这支队伍当时影响力并不大。实际上,在金田起义前夕,清军对广西天地会实施重点围剿,天地会损失惨重。如果苏三娘是在大湟江口加入,只可能是和罗大纲一起加入的,但罗大纲全股不过数百人,苏三娘的部队自然更少。如果是在武宣东乡,人数也不会多,因为就在太平军进军东乡一个星期前,钦差大臣李沅星在奏报中开列了一份广西天地会队伍的名单,凡是千人以上的山堂都列在内,却没有苏三娘的名字,亦可见其所部充其量数百人。

        再说,太平军为了避免军队中出现地方宗派主义,采取的是基层按地方编制,级别稍高则打乱地方编制。他们尤其反感天地会山头林立的作风,因此对天地会队伍除非彻底整编,否则一律拒绝接纳。故苏三娘的部队在整编后编制必然打乱,男女老幼各归各营,绝不可能还率领原来的旧部。

        至于邱二嫂只是有过与拜上帝会合作的意向,但由于接受不了其严格的军纪,最终根本没有加入,更不要说愿听洪秀全指挥并信奉上帝了。

        太平天国在起义后向南京进军途中家属全部按军制编营,妇女也不例外,紧急时老幼妇孺也都参加战斗,却不能称为“女军”---所谓军队,即便是民兵,也是以战斗为任务的,而不应是临时抽调的救火队。不应把参加战斗的老百姓和军人家属也说成“军”。定都天京以后,在大批妇女参战的情况仍然间有发生,但基本上都是地方的解围战或保卫战中动员本地妇女作为正规军的辅助力量,并无女军独立外调执行任务的战例。

        其实女兵的情况和童子兵类似,太平军中有童子兵,而且骁勇善战,屡建功勋,后期名将陈玉成,范汝增,赖文光等都是童子兵出身,但却从没有过“童子军”的正规编制,只是或随女营参战,或在军服役而而随军参战。

      • 家园 太平天国的性质就是那样
    • 家园 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

      和当年西方知识分子向往文革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

      当年有没有西方学生冲破帝国主义阻挠参加中国文革的事迹,哪位能给说说。

      就知道当年阿尔杜塞特向往文革,文革结束后,不久大师也郁郁而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