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自由的选择和选择的自由 -- 胸口碎大石

共:💬20 🌺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自由的选择和选择的自由

    拜读了河友再闻鸡起舞各位的帖子(林毅夫错在哪里, 链接出处),受益非浅,又去翻了翻书和林的文章,觉得各位和林毅夫讲的好象不是一回事。

    我不讨论历史,主要讨论经济体制,所以把文章发在这里,望大家谅解。

    各位都是在讨论静态博弈中的均衡,所不同的只是各种结果的产出不同,导致的最优选择不同。

    其实,你只要按照你想要的结果改一改产出数值,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最优均衡的结果,不过,不过,这个,这个,这好象说明不了问题。

    这就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了。

    而且囚徒困境是静态非合作模型中的典型例子,它的结果是两个小偷不合作导致都被判刑,集体利益最小化,个人的理性行为导致了群体的非理性。

    这本身没什么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不合作的现象。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合作的现象,比如在车上相互让个座。

    那么,争论的焦点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不妨把问题放到现实的环境中来考虑:

    假设只有两个人要结社或要合作,而且两个人都是诚实的(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人监督,劳动者在劳动时的投入都一样是5)。

    如果作为自耕农,个别劳动时的回报是6。产出6大于投入5,所以建立在自耕农经济基础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有效率的。

    两个人经济合作产生规模经济,产出是16,大于两个人个别劳动的回报的总和12(=6+6),收入如果是公平分配,每个人得到8,而8>6>5,合作是最优的。

      农民A合作  农民A不合作

    农民B合作   (8-5,8-5) (6-5,6-5)

    农民B不合作  (6-5,6-5) (6-5,6-5)

    也就是说:

      农民A合作  农民A不合作

    农民B合作   (3,3)   (1,1)

    农民B不合作  (1,1)   (1,1)

    我的这个表格和河友再闻鸡起舞的表格的区别就是,农民其实是有劳动投入的,而且如果有一个农民不合作,另一个也找不到人来合作,情况就和自耕农经济的情况是一样的。

    我不太清楚河友再闻鸡起舞为什么把一个合作一个不合作的产出写成(7,7)。这样有点奇怪,即使是超过两人的经济合作,只要你选择不入社,就是自耕农,产出就是6,怎么会变成7的,不懂。

    我的第一个结论和河友再闻鸡起舞是一样的:合作最优,因为你选择合作,有可能得到3,最少得到1。你选择不合作,铁定就只有1。

    这就是人民公社(呵呵,还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工会主义,合作主义等等,呵呵)存在的价值。

    其实,林毅夫反对的好象不是这种集体理性。

    因为以上的均衡受制于很多条件:

    1)两个人都是诚实的

    也就是说,大家投入是一样的。实际上,在没有其他制约的情况下,这不是理性人的结果,这就叫道德风险。

    我们假设农民A在合作中偷懒,出工不出力,他的投入是0。由于他偷懒,只有傻X农民B在干活,所以总产出从规模经济的16缩减到了一个自耕农个别劳动时的回报6。这时候,每个人分到3(=6/2)。大家注意,这时候的产出表变成了:

      农民A合作  农民A不合作

    农民B合作   (3-0,3-5) (6-5,6-5)

    农民B不合作  (6-5,6-5) (6-5,6-5)

    干活的傻X农民B在公社里暴亏-2,如果他也是理性的也会选择偷懒或退社,这就是逆向选择。这个公社就退回自耕农经济了。

    所以,人民公社必须提倡勤奋劳动光荣的道德观,而不是西方的消费享乐主义。

    2)公平分配

    分配不公,以上均衡也不可能。

    比如说,因为农民A是公社书记的儿子,得到总收入的3/4(12=16*3/4),农民B只得到1/4(4=16*1/4),以上产出就是:

      农民A合作  农民A不合作

    农民B合作   (12-5,4-5) (6-5,6-5)

    农民B不合作  (6-5,6-5) (6-5,6-5)

    傻X农民B也是暴亏-1,他会选择退出,这个公社就退回自耕农经济了。

    所以,人民公社必须强调平均主义(至少让大家相信是),而不是西方的自由竞争,明星经济。

    3)高度的监督

    如果有人盯紧了农民A,B,情况会不会好一些?

    比如说,农民A,B偷懒,生产队长就扣工分,以上均衡也可以达到。

    可是,如何监督呢,一得官多(呵呵,所以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工会主义,合作主义等等的官多),增加抓懒汉的可能;

    二得法严,抓住资本主义尾巴就往死里打,大家害怕,偷懒抓住的成本太高,一算概率就随大流干活了(呵呵,所以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工会主义,合作主义等等的运动多,狠抓私字一闪念。)

    三就得靠自觉。如何自觉?

    4)可置信威胁

    公有制经济中,自觉的勤奋工作来源于对其他人也会勤奋工作的信任。

    信任从哪里来?可以从传统道德(诚实),可以从政府(或宗教)权威的高度监督,但更重要的是现实中的可置信威胁。

    也就是说,你知道你如果反复偷懒,你的同伴会感觉到,他会认为你不诚实就再也不会和你成为朋友,会退出公社公社就跨了,你也没好处,你的最优就是当个诚实的公社社员。

    别人也是这么想,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大生产运动就开始了。

    如果你知道你即使反复偷懒,你的同伴也感觉到了,他也认为你不诚实了,再也不会和你成为朋友了,可是他就是无法退出公社,他也永远也摆脱不了你的搭便车的行为。

    你的最优就是当个懒惰的公社社员。

    别人也是这么想。

    退出权的剥夺,使得公社社员之间没有可置信的威胁,因为就算占尽了你的便宜,你大吼一声:老子不干了。你明天还得给老子来上班,因为你连辞职的自由都没有。

    你还会选择作一个勤奋的好学生,好公务员,好工人,好公社社员,好丈夫(妻子)吗?

    林的文章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是现在这个样子(因为我们都是或多或少的公社社员),以及我们会向何处去。他在讲长期动态的均衡,而不是静态均衡。

    作个勤奋的自由的劳动者,还是懒惰的在监督下的公社社员,其实都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人生而自由,但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几点解释

      我不太清楚河友再闻鸡起舞为什么把一个合作一个不合作的产出写成(7,7)。这样有点奇怪,即使是超过两人的经济合作,只要你选择不入社,就是自耕农,产出就是6,怎么会变成7的,不懂。

      我是这样考虑的:假设农民A合作而农民B不合作,那么产量为A:8;B:6;而不是自耕农情况。因为即使B作为劳动力要素选择不合作,而作为生产工具的土地、农具也是公有的(合作的),所以A的产量是8有规模效应,而没有退为自耕农情况。所以:

      农民A合作  农民A不合作

      农民B合作   (3,3)   (2,2)

      农民B不合作  (2,2)   (1,1)

      对于你的投入为零的假设,我的模型是,即使一个人不干活,其投入也不会变,解释为:投入就是吃粮食,农民无论是否干活都要吃粮食,我假设两者一致,并以数据为例。数据见最后

      但是,你的模型中,

      农民A合作  农民A不合作

      农民B合作   (3-0,3-5) (6-5,6-5)

      农民B不合作  (6-5,6-5) (6-5,6-5)

      我不太明白,偷懒或者出工不出力=不合作,为什么你会放在(合作,合作)集里面?假装合作不出力也应该是“不合作”的。

      你文章一开始已经把不合作的投入统一列为5了,为什么在在如上的矩阵里有的投入变为0,有的仍是5呢,看不懂。

      另外,偷懒也不会导致合作一方爆亏,偷懒方也是有投入的:就是作为产品的粮食,他得吃饭呀。

      其次也不能想象爆亏的情况:每个农民都没有财产,吃的是大锅饭,赚的作为产品的集体粮食额的平均值。你总不能说合作的一方会饿死吧。

      之与分配不公,我觉得影响也不大。注意如果A的3/4的话,你似乎应该贯彻到整个模型中,而不是仅仅针对(A合作,B合作)的情况。

      再把林文中一个最大问题说一遍:如果第一年不合作饿死人,第二年人会怎么样?林文说:继续不合作把自己饿死。

      下面是强国论坛上引费正清的一个数据——抱歉手头上没有更权威的数据。

      年份  粮食产量   粮食净出口  农村人均留粮  全国死亡率

      (百万吨)  (千吨)   (公斤)    (每千人)

      1956          2502.0             11.40

      1957  195.045    1925.8   294.6       10.80

      1958  200.000    2659.9   286.4       11.98

      1959  170.000    4155.5   223.3       14.59

      1960  143.500    2654.1   211.9       25.43

      1961  147.500   --4454.7   229.0       14.24

      1962  160.000   --3892.1   241.4       10.0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们两个模型最大的区别,

        你这里不论怎么样总的产出都是正的,这就是说你已经设定了产出总是大于消耗,因此当然不会有人饿死;而在天桥把式的模型里,某些情况下总产出小于总消耗,于是就挨饿了。至于说饿死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死于营养不良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真正直接大活人直接饿到死还是不多的,但不能就此认为不是吃不饱导致的。

        • 家园 60年死亡率千分之二点五

          一个人民公社平均1万人,就是25人饿死。

          林文的模型,请您再看一遍:农民不像干自己活一样努力所以产量减少所以饿死。

          我的模型第一:规模效应;第二:个人产出大于个人消耗;根据数据链接出处

          那些年人均留粮210公斤左右,假设人均1亩地,那么这个假设都是可以接受的。再想一下,如果不是个人产出大于个人消耗,那么自留地以后人们也养不活自己。

          第二个条件成立不代表不会饿死人,例如你说的政策公粮提留原因。注意,60年还有2654千吨的出口。

          但是林文认为政策原因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组织性质,这种逻辑我认为是错的。我是批评林的逻辑,如果林不对那么argument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真正饿死人的原因,我还也没有结论。

          个人倾向于认为是:官僚主义,自然灾害和美苏的同时封锁。而不是集体化。

    • 家园 分析的透彻,送花!
    • 家园 讲到人民公社,就要谈苏联集体农庄,就要谈比其还早的基布兹

      现代共产主义理论起源于两位犹太知识分子,实践起源于另一位犹太知识分子。估计集体农庄抄袭了基布兹。

      1909年就有的基布兹就是以色列版人民公社。

      ”在以色列全国各地,从北部的戈兰高地到南边的红海,大约有12万人生活在269个“基布兹”中。以色列的“基布兹”目前拥有农场的比重约占全国农场的80%;有377家工厂建立在“基布兹”中。“基布兹”人口虽然仅占以色列人口2%,而它的农业产值约占全国38%,工业产值占全国8.4%,旅游、娱乐和商业服务也成为“基布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色列的前三任总理都是从基布兹里出来的。

      外链出处

      • 家园 核心问题是以色列的基部兹有退出的自由,而某些组织没有

        他们是人员是有流动:

        二十年代基布兹运动还很弱小,处于初创时期。在其最初的十二年里有四百多名青年参加了第一个基布兹德加尼亚,但到1923年只剩下了不到五十人。这一年,基布兹运动总共有二千七百人,分散在六十六个不同形式的组织中。第四批移民开创的城市繁荣削弱了农业开拓者运动并加剧了它的分裂。1926年“工作团”解散了。在经过了与犹太工总领导层的数年冲突之后,其成员们转向了武装革命的社会主义,最后多数人放弃了犹太复国主义而去了苏联。同时,基布兹的创建者们企图组成一个统一的全国运动的努力也没有成功,他们未能克服具有意识形态文化特征的争论习惯。农业运动的多党派性导致其组织瓦解,这反过来又使实际上已不太严重的分歧固定了。后来党派政治又进一步加剧了不团结,结果形成了三个互相分离的基布兹联盟。好些年内,它们在所有的实际问题上都有共同点,但同时在政治上的分歧却更深。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莫沙夫运动的定居点发展到四十七个,总人口超过一万 [ 注:埃文·肖尚,《工人运动史》,三,第257-266页。 ] 。作为犹太拓殖的一个组成部分,莫沙夫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基布兹。后者通过吸收经欧洲青年运动训练和教育出来的移民开拓者得以发展壮大;而莫沙夫的发展则几乎完全依靠在巴勒斯坦吸收新成员,其中包括退出基布兹的人。

        出自《以色列现代史》

        • 家园 小岗村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解决好吃饭问题

          外链出处

          • 家园 请用正史材料,不是这等网文……

            起码也是正经的统计啊,比如1958年到2008年这个村的亩产、收入啊……

            • 家园 后话:

              外链出处

              小岗村三次参观南街村:

              资料来源:人民网 当今中国农村三种发展模式之比较与启示

              “大包干发源地的人员,看到了南街村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模式,使我们的党组织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小岗村三次到南街村参观的留言。

                包干到户20多年的小岗村为什么连续三次到南街村取经?用当年分田单干的十八个发起人之一,现已年逾六旬的严俊昌的话说:“原来分那一亩二分地,现在只能管温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家里的地留下的老弱病残也照料不好,不是荒废着,就是廉价卖给了那些私人老板。村民想干什么也不成,被自己那一亩二分地束缚住了腿脚,迈不开步子啊!来南街村一看,还是集体好,看来分田单干就是没有出路。

            • 家园 给你正式报道:小岗村要靠旅游赚钱了,也就是当年”老本“

              外链出处

              “不过,“承包制只能解决温饱,并不能带来富裕”,昨日,18个按手印成员之一的小岗村原村长严俊昌也来到了评审会现场。

                大包干解决了小岗村人的衣食问题,让小岗村人过了几年好日子,但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同样闻名全国的华西、南街、大寨等名村的经济发展迅速,村民收入得以大幅提高,相比之下,小岗村的经济发展缓慢。2005年,小岗村人均收入3255元,仅是大寨村的60%,华西村的3%。

                还有一组数字,小岗村相比较南街村,人口数量是南街村的六分之一,耕地面积是南街村的1.4倍,人均耕地面积是南街村的10倍,户均耕地面积是南街村的12倍。但是, 2005年小岗村户均产值仅仅为南街村十三分之一,耕地资源在小岗村产出的经济效益比仅为南街村的十六分之一。

                曾经以改革著称的村落,似乎被历史“遗弃”了。”

              • 家园 结论:1,已经比78年前进步了;2,南街村“航天育种”骗局

                说明78年前的“集体化”不如78年后……

                至于那些“典型”不过是靠关系搞贷款+乱吹,华西好歹还有点企业,南街村,已经沦落到用假玉米种子坑农的地步了……

                另外,看南街村的宣传,也是78年后比78年前强,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农村集体化”,南街村在78年前就是废柴呢?

                再说,说到玩乡镇企业,怎么不比比浙江的私人企业呢……

                《南街村“航天育种”骗局:保守估计获利2400万》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3/31/content_7887412.htm

            • 家园 小岗村的正史就是中国的一部改革史

              坑蒙拐骗。

        • 家园 某些组织无法退出是没有选择

          而从基布兹退出可以参加莫沙夫。

          但归根到底,这两个集体组织提供了以色列绝大多数的农产品。

          • 家园 显然您不清楚历史

            以色列的模式,类似早期合作化时代——互助组,人们可以退出某组加入另一组,但在“一大二公”以后,这个选择自由没有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