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猜测老萨为何讨厌鲁迅 -- jack

共:💬340 🌺674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对鲁迅的一点看法

      鲁迅先生爱国,这点无可置疑。

      鲁迅先生针砭施政,抨击国民政府对日退让,激励了一代青年。

      鲁迅先生爱护左翼青年,甘为孺子牛,傲上而不欺下。

      鲁迅先生唯一的问题,就是骂得多,赞扬的少,抗日救国除了笔上做得少。对工科的人来说,有光说不练的嫌疑。另外先生文章里的屠杀人民的飞行员,可能不久就会和日寇浴血蓝天。先生也没写这些。

      • 家园 其实你的观点和萨苏北辰他们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你的观点可以这么说:

        鲁迅是伟大的,但是中国光有鲁迅是不够的,还需要农民,工人,战士,科学家等等。

        这个观点我是同意的。

      • 家园 你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小不分

        jack你和某名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分不清问题的“大”和“小”,分不清当时历史背景下事件的主次。

        首先,我问你,你说“鲁迅先生唯一的问题,就是骂得多,赞扬的少”。您能记得鲁迅先生是哪一年去世的吗?您能记得在此之前南京政府在面对日寇入侵的主流姿态吗?

        其时民族的存亡,所缺的恰恰不是一架飞机,一支部队,而是执掌国家资源的政府的态度,但你可能说出鲁迅先生去世之前国民政府对于抗日的主流态度来?你可能说出蒋介石政府什么时候才正式向日本侵略者“宣战”的?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什么是最重要的?

        打个比方,如果你因为鲁迅先生对国民政府不抗日“骂得多,赞扬的少”的话,那么张杨二人的西安事变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丧尽天良、辱没民族、颠覆国家。他们不仅骂了,而且还动了手,真tmd混蛋!

        而就劳军一说,宋美龄就不少亲临前线劳军。但这就能够抵消她私吞外援,囤积私财以致于祸国殃民草菅官兵性命之罪?

        我们有些人,就是喜欢沉溺在历史的细节中去观察世界,通过细节来定性,而忘了大历史中的大是大非。

        • 家园 jack四段话有三段是赞,一段话提出一点问题

          就成了大小不分了?我都替他感到委屈,就算是说他以小概大只怕他也不能服气。

          相反的,有了大就能不顾小了吗?鲁迅先生到底是个人还是个神?是不能犯错误还是别人不允许他犯错误?总是说19路军是被GMD送上战场的炮灰,可人家是怎么打的?就为了这些汉子,说句好话就不应该?看得见国民政府的软,看不见抗日战士的血,这个所谓的小就真的这么渺小?政府和将士就一定要捆在一起看?难道鲁迅先生天生就是个只能敲“警世钟”而不能是个开“助推器”的?“就事论事”这四个字,要我说这件事上他还真没达标。看到了很多帮鲁迅先生辩解的理由,政府没宣战云云,似乎政府一宣战鲁迅先生马上就可以改变态度了,这个保票谁能替他打?

          鲁迅先生是个伟人,但不是个完美无缺的伟人,是个瑕不掩瑜的伟人。

          如果jack是大小不分、以小概大,能不能说鲁迅先生是以大掩小呢?

          • 家园 “看不见抗战将士的血”我已多次回复——

            这句不妥。

            陈郢客:回北宸mm]

            事实上,鲁迅政府和军士分得很清楚。建议您重新翻翻大家帖子。

            • 家园 《航空救国三愿》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五日,其中的争议暂且不表

              对于战争的祈祷

              热河的战争开始了。

              三月一日——上海战争的结束的“纪念日”,也快到了。“民族英雄”的肖像一次又一次的印刷着,出卖着;而小兵们的血,伤痕,热烈的心,还要被人糟蹋多少时候?回忆里的炮声和几千里外的炮声,都使得我们带着无可如何的苦笑,去翻开一本无聊的,但是,倒也很有几句“警句”的闲书。这警句是:

              “喂,排长,我们到底上那里去哟?”——其中的一个问。

              “走吧。我也不晓得。”

              “丢那妈,死光就算了,走什么!”

              “不要吵,服从命令!”

              “丢那妈的命令!”

              然而丢那妈归丢那妈,命令还是命令,走也当然还是走。四点钟的时候,中山路复归于沉寂,风和叶儿沙沙的响,月亮躲在青灰色的云海里,睡着,依旧不管人类的事。

              这样,十九路军就向西退去。

              (黄震遐:《大上海的毁灭》。〔4〕)

              什么时候“丢那妈”和“命令”不是这样各归各,那就得救了。

              不然呢?还有“警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十九路军打,是告诉我们说,除掉空说以

              外,还有些事好做!

              十九路军胜利,只能增加我们苟且,偷安与骄傲的迷梦!

              十九路军死,是警告我们活得可怜,无趣!

              十九路军失败,才告诉我们非努力,还是做奴隶的好!

              (见同书。)

              这是警告我们,非革命,则一切战争,命里注定的必然要失败。现在,主战是人人都会的了——这是一二八的十九路军的经验:打是一定要打的,然而切不可打胜,而打死也不好,不多不少刚刚适宜的办法是失败。“民族英雄”对于战争的祈祷是这样的。而战争又的确是他们在指挥着,这指挥权是不肯让给别人的。战争,禁得起主持的人预定着打败仗的计画么?好像戏台上的花脸和白脸打仗,谁输谁赢是早就在后台约定了的。呜呼,我们的“民族英雄”!

              二月二十五日。

              时间上有先后,如何知道之后的“而小兵们的血,伤痕,热烈的心,还要被人糟蹋多少时候?”也包含了之前空军将士的血、伤痕、热烈的心?却总还要人家飞得快些路认得清些。

              整片看下来,除了对小兵的同情就是对所谓民族英雄的不屑了,似乎不屑之情还更重些。合着这些个将领倒是里外不是人了,不打是卖国,打了是糟蹋手下,还让不让人活了。

              迎头经

              中国现代圣经――迎头经曰:“我们……要迎头赶上去,不要向后跟着。”

              传曰:追赶总只有向后跟着,普通是无所谓迎头追赶的,然而圣经决不会错,更不会不通,何况这个年头一切都是反常的呢。所以赶上偏偏说迎头,向后跟着,那就说不行!

              现在通行的说法是:“日军所至,抵抗随之”,至于收复失地与否,那么,当然“既非军事专家,详细计画,不得而知”。不错呀,“日军所至,抵抗随之”,这不是迎头赶上是什么!日军一到,迎头而“赶”:日军到沈阳,迎头赶上北平;日军到闸北,迎头赶上真茹;日军到山海关,迎头赶上塘沽;日军到承德,迎头赶上古北口……以前有过行都洛阳,现在有了陪都西安,将来还有“汉族发源地”昆仑山――西方极乐世界。至于收复失地云云,则虽非军事专家亦得而知焉,于经有之,曰“不要向后跟着”也。证之已往的上海战事,每到日军退守租界的时候,就要“严饬所部切勿越界一步”。这样,所谓迎头赶上和勿向后跟,都是不但见于经典而且证诸实验的真理了。右传之一章。

              传又曰:迎头赶和勿后跟,还有第二种的微言大义――报载热河实况曰:“义军皆极勇敢,认扰乱及杀戮日军为兴奋之事……唯张作相接收义军之消息发表后,张作相既不亲往抚慰,热汤又停止供给义军汽油,运输中断,义军大都失望,甚至有认替张作相立功为无谓者。”“日军既至凌源,其时张作相已不在,吾人闻讯出走,热汤扣车运物已成目击之事实,证以日军从未派飞机至承德轰炸……可知承德实为妥协之放弃。”(张慧冲君在上海东北难民救济会席上所谈。)虽然据张慧冲君所说,“享名最盛之义军领袖,其忠勇之精神,未能悉如吾人之意想”,然而义军的兵士的确是极勇敢的小百姓。正因为这些小百姓不懂得圣经,所以也不知道迎头式的策略。于是小百姓自己,就自然要碰见迎头的抵抗了:热汤放弃承德之后,北平军委分会下令“固守古北口,如义军有欲入口者,即开枪迎击之”。这是说,我的“抵抗”只是随日军之所至,你要换个样子去抵抗,我就抵抗你;何况我的退后是预先约好了的,你既不肯妥协,那就只有“不要你向后跟着”而要把你“迎头赶上”梁山了。右传之二章。

              诗云:“惶惶”大军,迎头而奔,“嗤嗤”小民,勿向后跟!赋也。

              三月十四日。

              这篇文章被检查员所指摘,经过改正,这才能在十九日的报上登出来了。

              原文是这样的――

              第三段“现在通行的说法”至“当然既”,原文为“民国廿二年春×三月某日,当局谈话曰:‘日军所至,抵抗随之……至收复失地及反攻承德,须视军事进展如何而定,余’。”又“不得而知”下有注云:(《申报》三月十二日第三张)。

              第五段“报载热河……”上有“民国廿二年春×三月”九字。

              三月十九夜记。

              这篇就更晚。

              鲁迅先生之气,并非没有道理,不过打也打了死也死了,竟落得个如此评价?

            • 家园 同意
        • 家园 鲁讯先生死的太早了,很多事情他没看到。

          不知道为什么上天如此不善待好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