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老夏胡说07.交老鼠尾巴 -- 夏岗

共:💬35 🌺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夏胡说07.交老鼠尾巴

    五八年我刚上小学五年级,你知道我最发愁的是什么?不是交作业、不是考一百,也不是背课文,是交老鼠尾巴!

    在那场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讲卫生的运动中,学校规定每天每个学生必须消灭一只老鼠,以老鼠尾巴为证。过去战场上论“首级”记功,杀死人割下脑袋拎回来请赏,现在老师不要那臭烘烘的老鼠脑袋,他要老鼠尾巴。

    抓老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最多的就是灌水法,提桶水,找好老鼠洞,往下灌。有时一桶不行,就再来一桶。得说一下,要是两桶还不成,就别管了,八成这耗子洞是“高家庄的地道”,连上了水井。可要是灌对了,水一没过洞口,你看那大耗子领着小耗子一个个举着手从洞里出来,可好玩了!要是遇到一个好洞,兄弟姐妹的任务就都完成了。每每此时,我做梦都笑出了声儿!

    除了灌水,也有灌烟的,不过多是大人使,小孩子掌握不好这技术。假如白天没灌出老鼠来,唯一的希望就只有夜里的老鼠夹子了。为了那根梦寐以求的老鼠尾巴,常常夜不能寐,侧着耳朵听一整夜。挟住了欢呼跳跃,一夜要是没动静,连学都没心思上了。

    那时家里五个念书的,就算家里大人帮忙,每天都打死五只老鼠,任谁也没这本事。小孩子又认真,完不成任务那还得了?有一天哥哥抓了一只,我却空手而归,夜里守了一夜的老鼠夹子,照样一无所获。眼见得天就快亮了,这可如何是好?

    我冥思苦想,最后终于有了“妙计”。悄悄的起来,打开哥哥的铅笔盒,拿出那个老长的尾巴,用小刀割下一小段,把上面的给他留下,下面的放到了我的铅笔盒里。躺下后又觉得不妥,哥哥那截儿太假了,会被发现的。赶忙又起来,用小刀把为把末端剥开一点,掏去里面的软骨,用手搓了搓、捏了捏,看看问题不大,才放心睡了。

    那天直到中午放学,我的心都在打鼓,担心出破绽,老师讲得什么,留得什么作业,一句也没听进去。熬到中午放学,见哥哥没有异常,这才放下心来。

    天天就是这样,都是在对老鼠尾巴的思念中、在捉老鼠的宏伟设想中过来的,那年到底交了多少根老鼠尾巴,不记得了,反正每一天都觉得好难,好难!

    • 家园 06.“老家贼儿”的那场浩劫

      五八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这一年太伟大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炼钢铁、放卫星……,数不胜数!这都不算什么,因为它折腾的是人,这在我们中国不新鲜,多了去了。今天我得说说那场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讲讲“老家贼”(麻雀、家雀)们末日来临的那场浩劫。

      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成立了,三面红旗顺风飘起来了;“卫星”也放够了,放得早的有的掉下来了;大炼钢铁的烟囱也不冒烟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睡不着觉了。一睡不着觉,他老人家总是爱想国家大事,想着想着,就想到了“丰收了,那么多粮食让麻雀、老鼠吃光了咋办?这如何是好?”,那天早起从厕所出了,“啪哒”,一只“老家贼”正好飞过,扔下的“炸弹”差一点砸在老人家那宽大的脑门上!老人家来了灵感:“对,搞它个除四害、讲卫生嘛,消灭苍蝇、蚊子、老鼠和这些该死的雀雀!”

      这不,十点钟还没到,全国就行动起来了!怎么跟您说呢,那阵势你要没见过,光凭我说怎么你也不会相信!那会儿说是“六亿神州尽舜尧”,就算六亿吧,五亿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都从家里出来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被人站满了,有拿锣的,有拿鼓的,拿脸盆饭碗的,端火枪花炮的,没东西你就是举个扫把、舞个红旗儿也行。

      “各就各位,预备,开始!”毛主席一声令下,全国上下顿时锣鼓咚咚、鸟枪炮仗震耳欲聋、红旗扫把上下翻飞,壮观!那是一个国家呀!那是全国的人呀!

      再看那些“老家贼”:“怎么了?” “怎么了?地震了,还不快跑!”你看吧,甭管是吃早点的、上厕所的、喂孩子的、准备上工的、在地里干活儿的,就连住院看病的、刚从壳里出来的,全都一抖翅膀,“升空”了。

      这一“升空”,麻烦大啦!往下一看,没地方落呀!北京的飞到西安,山东的飞到海南岛……,哪里也不具备降落条件。就这么飞来飞去的,飞着飞着,开始有心脏不好的吐了口血,掉下去了;老的小的累得没劲儿了,掉下去了;“轰”一炮上来,连炸死带吓死和受伤的,掉下去七八十个;……。也就下午两三点钟,天上一只“老家贼”也没了。

      他老人家站在中南海院子里,望着干干净净的蓝天,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也许您问了,现在咋还那么多“老家贼”呀?告诉您,当初个别有护照的飞出去了,现在一改革开放又回来了呗!哈哈!

    • 家园 若干年后,某见到奇怪的四害名号

      苍蝇,蚊子,老鼠,麻雀........接受正规化社会主义教育的某感觉很惊讶,诊门家巧儿也当害倪?

      具体时间忘记了,似乎是学校图书馆翻阅旧报纸时所见.当时还有经验宣称集体敲锣让那鸟儿不敢落地,最后力竭摔死云云.大概最后效果不佳,人又不能始终占据所有的树木和田地,只好放弃了吧?

      当时应该是TG刚刚将所有阶层都纳入其等级化架构,开始玩"炒钢"游戏的时候,谁敢不从,打你到对立面去.

      • 家园 你可不要小看那个行动,人疯起来能量是很大的

        首先一看你就没捉过麻雀,麻雀飞行能力很一般,俺曾经和一朋友两人空手抓住过麻雀,方法是小雨天在没楼房的地方盯住一只麻雀不停的赶它,它的羽毛会湿掉,最后飞不动投降了,当时俺们两都是十几岁上初中,有得就是干这种事的精力

        看回忆那个疯狂行为的文章,还引用了当时的宣传,记得就有一个好象是西安某高校的老师,号称通过这次行动觉得党太伟大了,连麻雀都被灭光了,这么有难度的行动也就伟大的党能做到云云。还有个农村老太婆,人老心不老,老娘赶不动就扮乌龟来阴的,老太太盖上一床被子在晒粮食的平地上挺尸,等麻雀落在附近时偷袭,结果成绩也不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而且不光麻雀,基本上带翅膀的都是老太太袭击目标,不管拥党鸟还是反党鸟,落在她附近就自认倒楣吧

        麻雀定性为四害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吃粮食。以前农村生产队制度太优越,粮食一直是大问题,俺看过的70年代出的十万个为什么里,中国传统文化中敬重的大雁也特别被解释了下为什么算是害鸟,就是因为它们吃粮食

        • 家园 当年我们这样抓麻雀

          当年我们这样抓麻雀:天黑后,拿一个手电,到牲口棚,猪圈之类的地方,用手电一照,那麻雀就一动不动了,然后用手去抓,在地上摔死它,铰下双腿去交差。想象怪残忍的......

        • 家园 麻雀定性确实是因为吃粮食

          但是当时应该还不是生产队结算吧?人民公社最热闹的年景.

          报刊宣传通常极端浮夸.

          记得当年有那宣传的壁画,一名少年身上子弹带般缠上一条线绳挂一个个串成一串的麻雀.手持一张弹弓,面带微笑.

          最早的时候,以为那是一串菱角.哈哈

          • 家园 如果那的麻雀够傻,那成绩还不算出奇

            比如德国这,麻雀敢在人几米外跳来跳去,俺弹弓手艺没荒废的话,哼哼...

            但麻雀的领悟能力很强,俺小时候住的大院,麻雀都贼精,只要半大的小孩停下来看它们,它们就立马飞走,被练出来了,而不远处的一个炮兵团大院里的麻雀就比较傻,当然比德国的还是警惕性高些。

            说起来俺小时候很不是东西,害过不少小动物...

      • 家园 麻雀可是正牌四害呀
      • 家园 不要以自己未经历的经验乱判断

        人是可以累死麻雀的,我老爸就追死过麻雀,那年代的人认真完成任务的不少。

        • 家园 请回家问令尊,某说的版本是什么

          某说的版本,令尊一定清楚,可是那东西现在基本绝迹了.......

          记住问这个,"除四害,讲卫生".麻雀影响卫生?呵呵

          • 家园 “四害”的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里面当然曾经包括了麻雀

            “除四害”的来历是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外链出处,里面明确的提到四害是“老鼠、麻雀、苍蝇、蚊子”。1960年3月,就将麻雀改为臭虫。而现在全国爱卫会公布的“除四害”标准里面的“四害”是“老鼠、苍蝇、蚊子和蟑螂”。

            这里面的差异,发帖前随手地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了,何必请人家回去问“令尊”呢?何况长辈也不一定能说清楚“四害”的具体演变。

            • 家园 请您去问令尊的意义在于

              令尊可以告诉您,他们当时花费多长时间能够令百分之几十的麻雀坠地而亡?

              荒诞的事情由当事人讲才有味道.群众运动的威力和危害,无切身经历者难有感悟.

              臭虫版本大概流传最久也最广.70年代落后农村仍偶有之.现在这个蟑螂版本大概少有宣扬了.

              • 家园 我看不出回去问“令尊”与告诉你麻雀也是“四害”之一之间有什么联系

                很遗憾,我的“令尊”没有参加过这种来回赶麻雀的行动,58年到60年的时候他还没有上小学,没办法告诉我“花费多长时间能够令百分之几十的麻雀坠地而亡?”(顺便说说,这里不该用问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