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回忆录中的小故事之胡耀邦教陈丕显写检讨书 系列1 -- 恨酒

共:💬39 🌺4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回忆录中的小故事之胡耀邦教陈丕显写检讨书 系列1

    看了不少的回忆录,尤其是各位将军政要的回忆录,细细读来,回忆录中大部分都是儿时事,打仗事,犹如记录片,但往往其中有不少真实的小故事,却含沙射影的透露出历史的细小的真相,而这些细小真相往往与我们印象中的历史偏离差距,说几个好玩的:

    先说一个胡耀邦教陈丕显写检讨书的故事,胡耀邦,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毋庸赘述,陈丕显,那也不是小人物啊,1916年生,27年入团,31年入党,著名的红军三个红小鬼之一,另外两个是胡耀邦和谭启龙.36岁就干上上海市委副书记,49岁的上海市委书记,一把手,能力那是没得讲的,而且陈丕显人缘极好,在中国政界,无论领导同事,都称呼陈丕显为"阿丕",按说干领导那么多年,没批评过人,没见个检讨书么,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份检讨书,那是不一般的检讨书,关系到自己的家身前途命运的检讨,怎么把检讨写好,这可是有讲究的,读王蒙晚年的回忆录<<半生多事>>中提到一件事,大意是,一位大领导让另一位较小的领导(也不小了,起码也是副部级)写检讨,要求:要让支持他的人满意,同时也要让反对他的人满意,还要让领导满意,而且要让社会舆论满意,这四个满意要求,不压于一篇博士论文,所以,不要以为我们谁没写过,就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嘛,那就低水平了.

    在<<陈丕显回忆录>>中就有这么个小故事:话说当初阿丕书记文革被关,打倒在地,一关八年,74年后,风声渐松,胡耀邦找到阿丕书记的大公子小津,对他说了几个事,一是要对毛主席认错,怎么认?就是要写检讨书,书中写到:耀邦让小津一定要转告我,毛主席是我们崇敬的领袖、长者,对主席一定要认错。如果你不认错,难道说群众错了?难道说毛主席他老人家错了?这是出发点,就是说,检讨书是一定要写的,不做检讨,那是过不了关的,那么,这检讨怎么写呢?胡耀邦指点道:当然,要认错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可取的,另一种是不可取的。一种认错方式就是实事求是地检查自己的错误,请主席关心,向主席出请求,要求解除监禁,恢复党的组织生活,要求分配一些工作;另一种,就是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这样的检讨毛主席看了也不会高兴,毛主席会说:“这像是老干部的检讨嘛!像是造反派的语言、像红卫兵写的检讨。”耀邦还让小津转告我,对主席要认错,当然是实事求是地认错.检讨到这里,那是不能完的,如果写完,就不是一篇好检讨了,耀邦说:并且要在信中表示:多年来一直想念毛主席,好多年没有见到过主席,过去主席经常耳提面命,经常能听到主席教导这么多年没有见到主席了,很想念主席。虽然没有见到主席,但一直在认真读毛主席的书,检查自己的错误,愿意继续跟战争年代一样,在毛主席的教导下,跟毛主席一起干革命。于是,经过认真思考,阿丕书记在74年9月一纸上奏,才过两个星期,毛主席居然亲笔批示,解除监禁,开始解决问题了.

    除去大环境外,这篇检讨书的正确写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如果检讨书写的不好,主席一个不高兴,说一声:这个阿丕,还得再认识认识,哎哟,哪就不知等到那个猴年马月去了.说道这里,就有种意料之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胡耀邦总书记给人的印象总是耿直,坦率,清廉,没想到,耀邦同志对很多事物都是理解的很深的.

    还有一个好玩的,就是胡耀邦的委屈,据满妹的<<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中写道: 50年代初,胡耀邦在川北干得那是真的好,中央一看,这小伙子年龄小,能力强,很有发展前途,好,调到中央来干大事,我们的耀邦同志高高兴兴的来到了北京了,开始谈话时,大致干的是建设部部长,把耀邦同志高兴得,可是,正式谈话时,安排成团中央书记了,耀邦同志很不高兴,谈话当晚10点过,耀邦同志很不高兴地对他的秘书说:”让我当团中央书记…….孩子都这么大了,还当孩子王,他们(陈丕显,谭启龙)都比我合适嘛.”委屈之情,跃然纸面,令我们后生小辈忍俊不禁,当然,耀邦同志后来在团中央干得生龙活虎,那是能力问题,当时,不想去团中央,那是事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毛泽东提名胡耀邦当军委组织副部长,有人不同意

      当初毛泽东提名胡耀邦当军委组织副部长时,有人不同意,说胡耀邦太年轻,经验少等等,毛主席听了,说:既然你们不同意,可以.我提名他当军委组织部长,然后,胡耀邦就任军委组织部长,一把手了.

    • 家园 胡耀邦确实挺有能力的

      但是这种能力不是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也不是彭老总敢打赶拼的能力.而是一种在和平年代,体制内往上爬的能力(跟刘少奇有点相似).从他给阿丕的建议就可以看出来,完全是没有原则,投机取巧嘛.这件事胡自己后来不提,还让陈丕显傻乎乎得写到回忆录里.呵呵.真是搞笑.

      • 家园 &quot;没有原则&quot;这样的标准是不是可以也套到老毛老周头上?
        • 家园 当然可以套了,如果原则是你规定的。什么地方都可以套。

          当然了,如果原则不是你自己或者一小撮人规定的。而是人民大众定的标准,那么“不讲原则”这个帽子,就不能往毛周身上套了。因为我没有听说过“不讲原则”的同志能把儿子送上前线,能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也没有听说过“讲原则”的同志自己死了留下老婆孩子搞什么光大银行。

          • 家园 关于亲属

            不知道这个“光大银行”和胡有什么关系?

            为革命牺牲六位亲人,这在老一辈的革命家中不罕见,好像这也涉及不到最高领导的“原则”问题,毕竟刚刚革命的时候毛不是最高领导。

            关于送儿子上前线,毛岸英当时也成人了,谈不上老毛亲自送他上前线的问题。真要说到送儿上前线的“原则”问题,不知道他为啥不把儿子送到真正的前线,而是“送”给志愿军总司令当秘书。

            说道这个“一小撮人规定的”的“原则”,毛的侄儿可能是个非常好的例子。

            • 家园 显然是刘

              不知道第二段讲什么?

              岸英到司令部,两个原因,俄语,机密,显然比在真正的前线发挥更大的作用。

              类比,邓可以让质方到司令部呆着,但是那时质方在美国呆着。

              • 家园 几点解释

                我无意讨论胡和毛周以外的人物。我的回帖是对原帖的“原则”而发的。

                原帖强调的一点是毛的六位亲人牺牲,这很伟大,不过在战争年代这并不罕见。毛的几位亲人牺牲的时候,毛还不是最高领导,也谈不上利用职权让亲人回避风险。

                毛岸英主动要求上前线,牺牲在朝鲜,很了不起。不过我看不出来毛主动送儿子上前线,事实上毛岸英在苏联的时候也主动要求上过前线,最后是在苏军保护下去的。

                邓质方一例不恰当。80年代初的时候基本没有战争。具体个别成年人是否愿意主动上前线是个人觉悟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和他们的老子的觉悟或者“原则”是挂不上钩的。

                • 家园 您这是双重标准

                  您这是双重标准啊。

                  讲毛的前面六位亲人牺牲的时候强调毛当时不是最高领导,所以跟毛关系不大。

                  讲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强调岸英已经成人,所以跟毛关系还是不大。

                  靠!您给个标准先!

                  你可以说毛岸英是主动去前线的,但是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不可能不得到毛泽东的同意,

                  他同意了,而且积极的支持,说明他是有原则的,而且自己提倡的原则自己遵守。

                  “80年代初的时候基本没有战争。”???

                  你也太侮辱人民解放军了!跟越南打了十年是不存在的是吧!

                  对,别人的孩子上不上前线可以推说是个人觉悟问题,邓的儿子不行,因为邓是最高领导人。

                  干吗别人的孩子死伤,他的儿子在美国留学,说不过去吗。

                  你邓小平在中国当领导人,好的你得享受,不好的要求你也得满足,关键时刻别装傻,

                  邓小平就是没原则。

                • 家园 看看民煮食油的小布什总统,你羞愧不?

                  他俩闺女怎么不去伊拉克?

                  真有脸说出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