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公交车上的故事01—05 -- 夏岗

共:💬52 🌺1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公交车上的故事01—05

    公交车上的故事

    每逢周末,我要爬一趟香山,已经坚持四五年了。每去爬山,一般搭乘公交车,在公交车上有时还真能听到看到不少有趣的事呢。

    01.今天你“和谐”了吗?

    一天,上来一帮老人,非当权在位者,当权者不坐公交车,也非各种“腕儿”们,他们有私家车,看样子大概与我同类,属“弱势群体”。

    只见其中一位问另一位:“今天你‘和谐’了吗?”听了为之一惊,心想构建“和谐社会”如此深入人心,见面时“吃了吗?”的口头语都改成它了,真乃党、国之大幸。

    接下来的回答,却让人有点失望。

    “今天终于‘和谐’了,你说的法儿还真灵。今天特痛快,完事儿还放了一串响屁呢!”一边说一边胡噜着突出的腹部,“嘿!别提多‘和谐’了”。

    呵呵,原来是说的“那码子”事儿!到底是啥法儿,人家没说,也就不得而知了。

    02.都“和谐社会”了!

    一对老年夫妇忙猴猴的上了车。

    “到哪?老人家。”售票儿的小伙子例行公事。

    “到哪?到哪也不买票儿!”老太太气儿还不小。

    “坐车买票儿,怎么啦您?”小伙子倒挺和气。

    “早买了,上趟车就买啦!”理直气壮。

    “老人家,大早上是谁惹您生这么大气?”好象看出什么了。

    “谁?!你说现在这人就这么不开眼,一个破保温瓶,转眼就给拿走了!”

    老头趁机插上了话:“刚才在前一站上车,旅行水壶忘了,我们又往回坐了一站去找,没见着,他有点生气,过会儿就好了,别理她!”说着说着准备买票。

    “咳,要我说,您就别去找,一准没。都“和谐社会”了,谁还在那当雷锋等您回去拿呀!?真是的。得,我当回雷锋,也‘和谐’一下,您今儿别买票儿了。”

    大家伙儿,七嘴八舌一劝,老太太才阴转晴了。

    03.让座

    一位四、五十岁壮汉子搀着个老太太上了车,前门旁朝前坐着的一个小伙子立马起身让座,老太太坐下,让座的小伙子与老太太儿子并排站在老太太身边。

    瞧瞧,到底是“和谐社会”,就是好!

    谁知老太太坐下后,悄悄示意她儿子后面有座位,让他去后面坐。尽管隐蔽,傍边的我还是看得一清二楚。原来老太太一上车,就把所有座位扫瞄了一遍,早就了心中有数了。我心想,你老太太也忒不“和谐”了,有空座也得让人家小伙子先坐呀,你也忒自私了吧。倒是儿子不好意思,装做不懂,动也没动。

    不知小伙子看到没有、看到了心里是啥滋味?

    小伙子站了几站下车了。

    04.莫斯科,地铁里的一幕

    十年前,出差莫斯科,地铁里的一幕至今难忘。

    与平时一样,莫斯科地铁里人不太多,大部分人都有座位,车厢很安静。斜对面座位上一位流浪汉打扮的大汉横卧在座位上睡的正香,衣衫蓝缕,蓬头垢面,嘴中还发出轻轻的鼾声。身边站着一对中年夫妇,女的打扮入时,气质不俗,男的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大汉的头前脚下坐着的,无论男女或读书或看报或闭目凝思,相安无事。

    没有人为这种景象表示诧异,没有人因流浪汉霸占座位而不满,也没有人对这位与周围环境不“和谐”的人投以鄙夷的目光,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翻报时偶尔发出的摩擦声。

    列车到站又开动时,流浪汉动了一下,仰卧的他翻身成了侧卧,“啪”的一声,裤袋里的钱包落在地上,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抬起了头,接下的一幕我没有想到。只见那中年妇女,弯下腰检起钱包,另一只手轻轻地挑开流浪汉的裤袋边儿,将钱包慢慢地送进了流浪汉的裤袋。流浪汉没醒,鼾声依旧,时髦的中年妇女直起腰与丈夫耳语了几句,丈夫看了流浪汉一眼,点了点头。他们依然安静的站在旁边,大家又继续读书看报,列车恢复了往常的安静,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不知为什么,我老是觉得这也是一种“和谐”,“和谐”中包含着“宽容”、“平等”、“素质”、“教养”、“善良”……许多不可名状的我们没有或者我们曾经有后来又丢了的东西。

    再多说一句,这流浪汉要是睡在我们这个“和谐”“盛世”的地铁中,会是怎样的一幕呢?没见过,也不想乱说。

    05.“汉服”就是汉奸的衣服

    公交车上一帮人在争论何为“汉服”,意见相左,争论激烈。

    一部分人认为,旗袍、马褂在国外有较大影响。不少外国人已经把旗袍、马褂当作中国的传统服装了,把它们作为现代汉服,也未尝不可。尤其是旗袍,女人穿上它,突显女性风姿。

    反方认为:马褂、旗袍是满装的改良,跟汉族传统民族服装大相径庭,不能作为汉服,更有人认为那是满人的东西,代表外来民族对汉族的压迫,无论如何不能作为汉服。汉服还应该是“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宽袍博带那种。

    大人们争不出个结果,目光转向了孩子:“明明说说什么是汉服?”那个叫明明的孩子,正专心头看着窗外,头也也没回:“汉奸的衣服!”

    一语既出,满座谔然。此话不无道理,想想看,《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无数的鬼子电影里,汉奸们穿的衣服:头带礼帽,上穿黑纺绸对襟小褂,内套圆领白汗Ta儿下穿大Mian裆裤,黑绑腿,腰扎宽板带,脚蹬千层底,雪白的线袜子,斜跨个盒子炮。谁敢说那不是“汉服”,反正大日本皇军没一个穿它的!

    真的,好好的一套“汉服”,让个汉奸给糟蹋了!可惜。

    • 家园 您真是一位细观察,爱思考的老人家,花。
    • 家园 公交车的故事19.看看这才叫骂人

      19.看看这才叫骂人

      这个故事不是现在发生的,估计那时天儿比较热,衣服穿得不多。

      公交车上,一个蛮漂亮的女孩忽然冲一个文质彬彬、挺白净、戴眼镜的小伙儿大骂:“流氓!”不是小伙手脚不老实,就是眼睛呆的地方不对了。小伙表现得很委屈,窝窝唧唧:“谁流氓了?谁流氓了?”做着苍白无力反驳。

      稍后,听女孩骂道:“你流氓!你大流氓!从小就是大流氓!你妈刚生你出来,你都不忘回头看一眼!”满车乘客听了后,先是鸦雀无声了一下,随之发出爆笑。哈哈,小伙子,你是流氓的“证据”可是太充分啦!我心里一阵好笑。

      旁边一位直摇头,感慨的说,这他是有生以来头一次见识到骂人可以骂到如此的水平,真是千古绝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大家都说确实没有比这更狠的骂人话可以拿来回击了。

      那个小伙被骂以后,张着嘴,连“谁是流氓”也窝唧不出来了。都以为小伙子尿(sui)了,沉寂片刻,突然听那小伙子大声说到:“你才大流氓呢!你还在你娘肚子里的时候,哪天不看你爸进进出出的好几回呀?”

      众人听后,晕倒一片,哎呀妈呀,真是天外有天哪!可不敢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不是我编的,因为“太黄太暴力”了,是老夏听人说的,呵呵)

      2005-12-27 8:36:00

      • 家园 说到北京的售票员的骂人技巧,我听过一个

        那是20年前了,我第一次上北京玩的时候。

        有一天在公共汽车上,有位年轻的售票员和一个乘客吵架了。实际上主要是那个小姑娘骂那位年龄较大的外地乘客。小姑娘不知怎么了,脾气很大,骂来骂去,小姑娘说道那位对手的长相,冒出来一句“瞧瞧你样,准是八国联军进城时碰上你姥姥了”。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记得那位小姑娘售票员,骂人不吐脏字的技巧,确实是高。

        • 家园 随便说说

          虽说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但我对北京公交车上的司机、售票员实在没什么好印象。男的能吹,女的能骂,而且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利索,但说出话来更是一个比一个贱。

          当初在西直门那边上学,经常做运通的公交,什么103、105之类,有次看到一个外地的家长来送一个师妹上学。上车人多,那两位没来得及买票就被挤到中间去了,得,这下售票员就不干了,骂的那叫一个难听,什么你丫一土老冒来皇城根晃荡什么,咱北京怎么怎么样,你那土样怎么怎么样。那家长长得老实,嘴巴更老实,吭吭气气一句话也说不利索,补了票后,那个售票员还不闭嘴,这时还扯上交大的学生了,说什么来北京是砸了北京人的饭碗,毕了业哪来滚哪去。车上交大的哥们马上就不干了,拉着那厮就要討个说法。

          这时那帮人的特点又体现出一点,就是不管有多少人想抽他,就是TMD不闭嘴,而且越吵炒越来劲,生怕你不动他。这时有人就想动那售票员,司机不干了,停车想上来帮忙,还说谁也甭下车,动手拨拉那些学生。

          当时这司机手就忽到我身上了,正瞅着不爽,抬脚就踹过去,同学几人过去好一顿老拳,那售票员看有人动手就怂了(这个也是这帮人的另一特点,动他两下就老实了),大喊救命,杀人之类的,但不管怎么喊,嘴巴子肯定是少不了挨。

          打够了开车门闪人,反正当时也快到北下关了,走两步进校园,怕他个球。

          • 家园 同意您说的

            同意您说的,是有不少售票员称之为“人渣”也不为过。这些人嘴厉害,不饶人,不吃亏,继承了老北京底层社会的最下作的遗产。遇到这样的最好别理他们,一般人若不起,但我们能做的就是闪,省得难堪。再说了,与他们一般见识——不值得。呵呵,不知说的对不对?

          • 家园 haha,痛快痛快,早就看那帮人不顺眼了,只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啦

            北京售票员也不都是那样。

        • 家园 不说这个还罢了,就是这帮泼妇让我对北京的印象大大变坏

          想当初外地穷小子一个,初到京城,就遇到那样的售票员,别说骂人了,就报站名时候那种拿腔拿调的声音就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去之前全国正在大搞学李素丽什么的,可能是宣传与现实的反差造成的吧

        • 家园 骂人的艺术

          不少北京人骂人的艺术是世界一流的,呵呵。

      • 家园 没了

        我今天有点空儿,把以前写的《公交车上的故事》看了一遍,把能在这里发的一古脑都发了。

        06年以后,老夏退休了,仍然坚车每周爬一次香山,但改成自己开车去了,因此也就没有《公交车上的故事》了。

        谢谢大家欣赏!

        • 没了
          家园 老兄还写了什么不能发的啊?秘闻?
        • 没了
          家园 好文章

          很多年没坐过公车了,很亲切。

          • 家园 常坐公交车是挺不错的

            是呀,常坐公交车挺不错的,能了解许多你平时在办公室里见不到听不到的。

    • 家园 公交车上的故事18. “又改革了”

      19. “又改革了”

      今天天气不错,可心情不大好。不过天好就成,可以去爬山了,说不定到山上一出汗,下山时再喊几嗓子,心里就痛快了。人就是个怪物,不管多么不搭干的事情,说不定都能影响你的情绪,不说它了。

      5:20起床,洗漱,吃早点,到车站6:00正。往常过一两分钟车就来了,今天怪了,等到6:10分也没来。6:15,头班车才摇摇晃晃的进站。上车,坐下,掏钱,买票,对售票员说:“今儿晚了吧?”胡娘不好意思了,歉意地一笑:“晚点儿,不多。年底了事儿多!”一路无话,后面开得快,到香山到没晚点。

      下山后上车,我看了看表9:00,递给售票员三块钱,姑娘一边接钱一边说;“您有日子没来了吧?”心想,你还挺关心我,我跟你顶多就是一个脸儿熟,彼此并不知道姓氏明谁呀。嘴上忙说:“那呀,就这两个礼拜刮风没来,哪是好些日子啦?”

      既然你跟我熟,就跟你跟你逗两句闷子:“怎么着,你们又改革了?”

      “可不是又改了,从上礼拜开始,早进一分钟的站,扣司机100块钱,不报站名儿、不下车扣售票员100”售票姑娘说。

      “那晚了不管?”我问

      “晚了没关系!”姑娘回答。

      半天,姑娘卖完票又坐到我旁边:“今儿东明西的,跟吃了药似的!”

      “出站进站的他知道,中间他怎么知道准不准点?”我有些好奇。

      “中间他派检察员暗查,说不定哪个等车的就是查你的!听说,队长都发了一个新式手机,一拨你的号码就知道你在哪?”我说:“歇了吧,我怎么没听说有这高科技?”“有!”说时眼睛习惯性的往窗外直看。

      走了不一会儿,忽然她大叫道:“老×!昨天那小子追上来了”我不知他说什么,正莫名其妙,伺机搭话了“还多远?”姑娘答道“两辆车!”原来是跟司机说话。我回头完后一看,可不是,后面不远又是一辆!一边跑一边按喇叭,看样子,急的要从前面的车上飞过去!

      “怎么啦?”我不解地问。没等售票员开口,伺机搭话了:“昨儿早上上山(去香山),他就在我后头紧跟着,我不敢快开,怕查着,他这一路也没拉几个人,把他小子急得没法子。到清华西门(站名),他受不了啦,也没停,‘呼’的一踩油门超过去了。后面我一个(乘客)没拉着,全让他检了。这小子见了我这乐,跟我说‘以后只要是我在你前头,我就坐死(压车)你’,你等着!’话还没说完,调度过来了:‘青花西门甩站,售票员没下车你等着挨罚吧’!我这这乐呀,要不是人家拦着,他拳头就抡上我了。这不今儿又来啦!”

      “你们跑这么快,进站早了怎么办?不是扣钱吗?”我到替他们担起心来。“没事,到终点不进站,在外边耗着。只要没抽查的就不怕!” 哎呀,聪明,真是莫高一尺道高一丈!

      说着话儿,可没忘了跟后面“那小子”斗气,这站你超我,下站我超你的竞争着。到了学院路口,俩车并排等红灯,那才逗哪。我们那车的司机摇下车窗,冲旁边的“那小伙子”嘿嘿的坏笑,“那小伙仔”气得把头转了过去,理都懒得理他。变灯起步时,这个俩就跟百米赛跑似的,眼睛紧盯信号灯,不错眼珠,手握变速杆,身体前倾就像竖起了耳朵的刘易斯蹲在起跑线上那样,毫不夸张!

      就这么着逗了一路。下车时售票的姑娘直冲伸胳膊,看样子还想搀我一把。“没事,还没老到那程度,走了,下礼拜见!”

      2005-12-18 16:58:0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