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在毛时代我们是否淡忘了中日民族仇恨 -- 山坡

共:💬28 🌺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在毛时代我们是否淡忘了中日民族仇恨

    今天有一节历史课,没怎么好好听。突然听到prof好象在讲毛泽东时代的东西,原来他是在论证他前面提出的一个观点,不过不好意思我没有听到他前面的观点。

    例证我仔细听了下,发现挺有意思。

    他说毛时代的时候大家整天在抓特务,反革命分子,阶级敌人,但却极少有人提日军的侵华罪行。反倒是进入80,90年代后,日军的暴行才越来越多地被批判,中日间的民族矛盾才越来越多地被提起。

    小子学的是工科,历史不太好,但我总觉得那时抗日战争没过去多少年,老百姓对日军肯定是很痛恨的。

    prof说得貌似也有点道理,请河里的各位说说那会儿是不是人民大众淡忘了中日民族仇恨?

    如果近20年来大众对日敌对情绪比那时的要强,那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 家园 瞧瞧俺是不是找到解释了?

      那时候,美国在太平洋搞了个“半月形包围圈”,从日本到东盟全是反动派。而那时候日本似乎很怕中国,也许二战结束还不太长吧。

      一个是:日本那时还是表现很老实的。中日建交时,日本搞小动作。周恩来一声断喝“日本想干什么?”把日本首相和外交大臣吓得直哆嗦。那时日本也不是世界经济排行老二,而且,似乎还没有胆子开始改教科书。

      一句话,矛盾还没有激化。

      二个是:当时中国面对的最大威胁是前苏联。百万苏军坦克师,机械化师,空军师,沿着几千公里边界展开,大有一举全面闪电进攻中国,直取北京之势。苏军也还在认真研究直接核轰炸中国,并且开始试探美国态度。中国那时面对的,是眼前的生死存亡的主要矛盾。和今天隐含“进攻性”的对日态度,不是一回事。那时,导出的标语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以及“提高警惕,准备打仗。”

      对于历史问题,虽然没有忘记,但是前门失火,顾不得后院的葡萄架子了。

      三个是:当时中国文革如火如荼,用毛主席的话说“全面内战”。夺权,大批判,甚至武斗,在全国各个角落遍地开花。内部矛盾暂时掩盖了民族矛盾。

      您问根本原因?应该是“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发展到今天,海洋利益海洋疆土,资源和贸易,都使得中国在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和已经变成经济巨兽的日本的矛盾冲突和利益纠缠,盘根错节,危机四伏。

      仇恨,如果脱离了利益冲突,就是无本之木,无花之果。无论走向化解还是激化,都与利益息息相关。

      俺替您的老师瞎糊了一把,最终还是要听您老师的。您的成绩单不在俺手里呀

      所以啊,上课不要学俺,尽睡觉去啦。

      • 家园 日本那个时候也在大搞运动,所以可以把群众跟政府分开

        战后的群众运动一时规模还是相当大的,比如“五一”五百万人大罢工,等等。后来米国驻军支持右翼财阀等等强行镇压了民主运动,社会党等左翼被排除出了政治舞台,但到了六十年代,学生运动等等又开始风起云涌。当时全球的大环境也是如此,所以说阶级的而不是民族的观点能够有市场,但冷战后情况不同了。

        • 家园 您这一说俺想起来了,当时日本有个叫

          “赤旗军”的组织,很左派的。

          记得是67年的时候,俺曾经参加一次和日本革命左派访华团联欢,互相交换礼物来着。

          他们给的俺们不看,按照规定交给上面。把上面交给俺的礼物,一座一尺高的毛主席雕像,交给他们。

          俺们不会日语,他们不会中文,大家用第三语言,英语,加上肢体动作,居然聊得很热闹。

          呵呵,忽然想起来这个往事。

          • 家园 瓦,看来是老前辈,有礼有礼。

            我只是从资料中看到,没想到您见过活的当时日本学生运动规模很大啊,从录像上看,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其实感觉日本还是很适合搞群众运动的,人们很一根筋。之所以天皇之类牛了那么久大概是因为没有真正强力的领导者,要是老毛而不是德田之类当头头,日本估计早就成日本社会主义共和国了。

    • 家园 地雷战和地道战里,打的就是鬼子。
    • 家园 现在那些大屠杀的纪念馆都是毛那时建的吧

      尤其是那些万人坑什么的。不过以前好像的确不会觉得日本人怎么样,没经历过毛的时代,但记得小时候舆论还是把日本政府同日本人民区别对待的,至少没有听说过抵制日货之类的。

      • 家园 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

        建于1985年, 重庆大轰炸在市中心的纪念雕塑建于1986。太祖要对付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的阶级斗争,国际上反帝反修。日本一被阉割的前战败国,不是主要目标。不过也可以说没有太祖时的积累,这些纪念性建筑就永远也修不起来。

    • 家园 不知这位prof是什么时候生的。

        就拿抗日的电影和文学作品,是那时占的比例高还是现在?

        俺记得那时的报纸上经常敲打岸信介、池田、佐藤荣作,那时候抨击的对象主要是日本政府,反过来与日本的民间来往较多而且友好。

        区别在于现在有网络,民间的声音大,那时基本听不到民间的声音,民间只能在小范围议论此事。而且那时对日的批评主要在大的方面,如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现在多在细节,比如民间赔偿,某次杀了多少人。

    • 家园 民族仇恨和阶级斗争是两码事

      首先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公开宣传民族仇恨,希特勒已经把这种民族主义搞臭了。而文革中强调的是阶级斗争,那时候政府的舆论导向能力比较强,大家比较听党的话,再说当时是不仇视日本人,但不表示支持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实际上这比现在民间的盲目反日有理有节得多),对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火大的也有地方发泄

    • 家园 那时候可不是没有提起过

      中日建交谈判期间,中方一直提及“过去一百年间”日本对中国的种种不友好行径。注意那是20世纪七十年代,过去一百年间是从19世纪七十年代,也就是日本侵吞当时中国的藩属琉球王国开始算起的。中方的这个立场在日本的公开出版物都有所提及,例如讲坛社的《中国的历史》丛书中就提到过。现在民间对日本的情绪如何我不去评判,但一般也不过从甲午战争开始“算账”。和当时中国政府的立场对比还真不能说那时候忘记了。

    • 家园 根本原因是经济

      一方面,没有日军侵华,共产党被灭可能大大增加。

      二战后,日本很惨,中日没什么矛盾,经济上没有冲突,日本经过20多年迅速发展,很多人感觉没要赔款亏了。

      再到后来,以及现在,中日间经济竞争逐渐激烈,矛盾越来越多,自然就会去翻旧账了。

      • 家园 同意

        呵呵,经济冲突的确是个很好的解释

        那么以同样的逻辑来推理,是不是毛时代的日本人反华情绪也没今天的日本人那么高涨呢?

        • 同意
          家园 好像确实是的

          至少到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开始减速(具体在广场协定之前还是之后倒是还有争议,但大致就是那前后了)之前,日本国内的愤青是没有什么市场的,我同学查某资料时看到中间夹着一段日本人在八十年代写的对历史问题的反省,还是很深刻的,再想想今天,顿时感慨万千。

          九十年代以前,似乎也很少有日本首相去靖国神社而吵翻天的,中曾根去过一次被骂了狗血淋头,后来好像也就不敢去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