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忠肝义胆惊天地,辽左英魂泣鬼神-明末军事家孙承宗 -- 温相

共:💬22 🌺9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忠肝义胆惊天地,辽左英魂泣鬼神-明末军事家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辽东四帅中唯一具备统帅风格和品格的卓越人物,

    明朝如果假以事权与承宗,断不至于江山沦为人手!此文本准备列在明史杂谈中,唯觉因而

    对不住承宗先生的爱国保民的一腔热血和满腹忠诚,特单独开列。亦作为纪念承宗先生殉国

    三百六十五年的一份微薄的祭品!

    孙承宗,河北高阳人。字稚绳,相貌奇伟、声若洪钟。明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授给编修,

    此后,充当日讲官,深为天启所重,呼之为“吾师”。

    天启元年,广宁失守,辽左危急,承宗慨然任事,以本兵兼东阁大学士参与辽东军务,他上书称:“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

    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发;以武略备边,而日增置文官于幕;以边任经、抚,而日

    问战守于朝;此极弊也。今天下当重将权,择一沉雄有气略者,授之节钺,得自辟

    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要使守关无

    阑入,而徐为恢复计。”力主固守关外,反对无原则的退守关内。成为主战派的中坚。

    而这一书稿也是辽左徐图恢复的唯一正确的战略要点和重要的军政文献!

    天启二年八月,承宗勇赴国 难,自请督师,他说:“与其以天下之大付于不可信之人,何如将天下之大付于不可信之我!”慷慨壮烈,皇帝壮之,诏给关防敕书,以原官督山海关及蓟、辽、天津、

    登、莱诸处军务,便宜行事。

    孙承宗下车伊始,立刻整顿防务,他大胆推荐、起用了袁崇焕,使得一代名将脱颖而出!袁崇焕以宁远城“内拱岩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坚持坚守宁远,承宗大为赞赏,遂确定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的构筑的深远的战略意图。

    承宗以一筑城、二驻防、三屯田的计略,使关外防务大为起色,史称:“自承宗出镇、关门

    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也。”天启五年,宁锦防线正式形成,明朝正式倚靠这条

    防线继续与满清对 抗,而宁远一城,连挫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锐气,终清太宗

    之死,满清也未能逾越此处而入关。

    魏忠贤居中用事以后,承宗挺然独立,从不同流,魏忠贤先后派遣亲信刘朝等以犒军等名义

    行贿、拉拢承宗,均为承宗所峻拒!天启四年,承宗准备接着给天启祝寿的机会,入朝弹劾

    魏忠贤,无奈,事前被魏忠贤得知,以皇帝的旨意禁止承宗入觐,承宗长叹作罢。

    天启五年,魏忠贤借口“马世龙事件”唆使御史参劾承宗,天启下旨命承宗荣归故里,并且

    派专人护送,自此,承宗暂时离开关宁,前后四年。

    孙承宗督师山海关的四年来,一共修筑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建车营十二、

    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进营八,造甲胄、弓箭、炮石等器械数百万,开疆四百里、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石。明朝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辽左的形势稍稍开始出现起色,而明廷也正是凭借承宗造就的这些后备得以与清军继续周旋十七年之久!

    孙承宗的二次复出也是临危授命。其时在崇祯二年,糊涂蛋朱由检误中皇太极的反间计,逮捕袁督师,祖大寿等愿以封爵和家族性命担保崇焕无事而不可得,遂决意率兵逃逸,崇祯大惊,以为祖大寿叛变,孙承宗上书称:“:“大寿危疑已甚,又不肯受满桂节制,

    因讹言激众东奔,非部下尽欲叛也。当大开生路,曲收众心。辽将多马世龙旧部曲,

    臣谨用便宜,遣世龙驰谕,其将士必解甲归,大寿不足虑也。”崇祯这才稍微安定,此后,崇焕修书一封交与祖大寿,大寿感于崇焕的知遇之恩,才没有进一步的采取行动,再有,承宗力保大寿无他,“密

    札谕大寿急上章自列,且立功赎督师罪,而己当代为剖白。大寿诺之,具列东奔之

    故,悉如将士言。帝优诏报之,”然而,边庭不能空悬主帅,廷议复用承宗为督师,承宗不计前嫌,再度前往关宁。

    边将闻听承宗至,皆欢呼雀跃,祖大寿知承宗督师,立刻率本部人马去麾下听命。辽左危局

    乃得以粗安,人心始定。此皆承宗之力!承宗到达山海关的时候,山海关因为遵化等四城被

    清军占领,山海关进入京师的道路已经被堵死,满清但是看见山海关已经无险可守,计划从

    山海关的后面攻占,如果这时清军得手的话,明清的历史可能就此时便改写。承宗闻报,火速督造一墙,可以设置数十门大炮,平射来犯之敌。接着,承宗花钱募集死士快速回报崇祯

    山海关的情形,至此,糊涂蛋朱由检才知道山海关还在明朝的手里。接着,承宗号召大家上下一心,用民 族 大 义进行说服,一时群情激愤,山海关得以保存。山海关的保存使得明朝因而苟延残喘的十多年,承宗功在社稷!

    崇祯三年五月九日,明军在孙承宗的统一指挥下,祖大寿、马世龙等诸将士奋勇杀敌,大败

    清军二大贝勒阿敏,阿敏本人于十二日,弃守滦州,六月三日之前,永平、遵化、迁安、滦

    州四城都被明军克复,这就是继“宁锦大捷”之后的著名的“遵永大捷”。

    战后,孙承宗向崇祯建议蓟辽备守的重要性,并且积极修复大凌河一带,此举本来是防卫辽左进取广宁的一个极好的策略,没料到却遭到兵部和阁臣的反对。大凌河防线受到朝廷的阻挠因此延缓建设,清军就抓住这个机会,立刻派兵前来,承宗也赶赴锦州,派宋伟、吴襄两将救援祖大寿,然而,宋吴两将不和,在长山坡遭遇清军,溃败。大凌河坚守一段以后,被

    祖大寿主动献出。祖大寿首次降清。

    承宗自请处分,其实,胜败是兵家常事,清军攻占大凌河以后,也没有对锦州构成实质性威胁,但是,糊涂蛋朱由检竟然苛责于人,悍然罢免了孙承宗,并且,还因此把以前的功勋一并追夺,可谓忘恩负义!在这一点上,他连天启都不如,甚至连魏忠贤都不如(魏忠贤终于

    没有杀袁崇焕、孙承宗)!此外,承宗被夺官闲住,并夺宁远世?J。然而,承宗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罢官后,复列上边计

    十六事,崇祯这个混 蛋连看也不看。承宗家居七年,清军入塞以后,辽左危急,中外屡请召用,崇祯不听。

    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清军四次入塞,进逼高阳,承宗聚集亲友故旧和

    乡人,武 装 抗 清,高阳城城墙低矮,怎么能够经得起满清的虎狼之师,城破前,承宗要周围人都逃走,他一人坚守,并且说了以下这段今天仍然听来使人热血沸腾、感动天地的话语:“吾深受国恩、有死而已!余非所问!”一共13个字,直以泣 鬼 神!全家宁愿和承宗

    共进退。终于城破,承宗举家殉国!千古英雄,孰烈于斯?

    史料记载:承宗子举人??,尚宝丞钥,官生铈,生员澉、镐,从子炼,及孙之沆、之滂、之?怠?

    之洁、之氵宪,从孙之澈、之氵美、之泳、之泽、之涣、之瀚,皆战死。满门忠烈,万古流芳!

    可恨的是,承宗尽节以后,崇祯、杨嗣昌等人只不过“但复故官,

    予祭葬而已。”连谥号都没有,直到南明弘光的时候,才谥:文忠。

    后人写道:“承宗以宰相再视师,皆粗有成效矣,奄竖斗筲,后先?t扼,卒屏诸田野,

    至阖门膏斧钅质,而恤典不加。国是如此,求无危,安可得也。”诚哉斯言!

    明史的作者尽管百般的逢迎满清的统 治 者,但是,于孙承宗做传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

    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而廷论纷呶,亟行翦除。

    盖天眷有德,气运将更,有莫之为而为者夫。”

    崇祯自毁长城,最终遗臭万年;而承宗先生以忠烈之名塞于天地之间,亘古犹存!

    关键词(Tags): #天启(王树)#崇祯(王树)#明熹宗(王树)#明思宗(王树)#孙承宗(铁手)#明史杂谈(铁手)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孙承宗的堡垒战术把大明坑惨了,关宁军成了后金的运输队。

      “孙承宗重新出山,担任蓟辽督师。作为“堡垒战术”的祖师爷、宁锦防线的创建者,孙承宗当然继续大力修城。锦州已经被袁崇焕重新修好了,孙承宗就再接再厉,加固大凌河堡。

      大凌河堡快修好的时候,皇太极就带着大军打过来了。这是崇祯四年的七月。

      之前打宁锦大战的时候,皇太极还攻了三次城。这次打大凌河堡,金兵根本就不攻城,上来二话不说就给包围起来。明军在里面修城墙,金兵在外面修城墙,还挖壕沟,彻底给你围死——你不是喜欢守城吗,我就让你守个爽。

      大凌河的守将是祖大寿,人送外号“飞毛腿”——不是古人送的,是今天的网上明史爱好者送的,意思就是他跑的快。当年金兵打广宁,围攻西平堡的时候,王化贞派兵去救援,孙得功先跑,祖大寿第二个跑,虽然速度比孙得功慢了半拍,距离则远远过之,他从西平堡南下一口气跨过大凌河、小凌河,经过宁远,渡海向东,直接跑到觉华岛上去,才觉得安全;后来袁崇焕被抓,他又从北京城跑回锦州,一口气跑了一千多里。这不是飞毛腿是啥?

      被围起来以后,“飞毛腿”也跑不动了,只能干瞪眼。

      努尔哈赤打宁远,只围了两天就撤了;皇太极打锦州,围了二十四天也走了。袁崇焕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的坚城大炮战术用的好。毛文龙牵制无功,杀了就杀了。结果毛文龙一死,后金绕道千里去打北京就不说了,打大凌河也是来了就不走,一口气围了三个月。

      孙承宗跟袁崇焕比起来有一点强,就是敢派援军。但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孙承宗连续派了四次援军。第一次是离大凌河堡最近的松山堡的两千守军过去救援,有去无回;第二次是吴襄带着他那领了八万人的军饷才养出来的三千精锐,再加上别的地方抽调的三千人前去救援,因为天气原因没怎么打就退兵了;第三次还是这六千人,被皇太极带着两百亲兵就给打得溃不成军。吴襄率先逃跑,也因此被崇祯逮捕下狱治罪。第四次,是从关内调集了三万多军队前去救援,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皇太极还嫌援军来的不够多,自己找了一批金兵,假装成明军来救援大凌河,一路冲杀眼看就要杀到城下了。祖大寿一看,援军大胜,金兵溃败,赶紧带兵出来接应。结果走近一看,全是金兵伪装的,被杀的人仰马翻又逃回城里去了,从此打死他也不敢再出来。

      祖大寿在大凌河堡里面弹尽粮绝,吃完了粮食就开始杀马来吃,马也吃完了就开始杀人,先把施工和后勤人员给杀来吃了,吃完之后还有一些蒙古兵,也给杀了吃了。最后剩下的都是关宁军自己人,没办法,只能投降。副将何可纲反对,祖大寿就干脆利索的把何可纲也给杀了。这样,大凌河里面的一万多守军全部投降后金。

      大凌河之战,也就标志着孙承宗堡垒战术的破产。因为它无法回答一个问题:在野战能力不行的情况下,敌军长期包围你的堡垒你怎么办?

      答案是:没有办法,只能坐以待毙。

      对此,毛文龙在天启七年五月的塘报中就说,后金有个王子声称:“西边(指宁远锦州)全靠几个火器,兵如死鬼,点阅时东挪西补。马匹用来驮载柴火过日。我今只带三千人马,困他月余,不得薪水,便死在我手。”

      毛文龙挑选这段话来写进塘报里去,就是借后金王子的口,告诫皇帝和袁崇焕——关宁军这样一边吃空饷、不训练,就想依靠大炮城墙来防守是不行的,人家一把你包围你就完蛋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5a7ff30102w9mc.html

      通宝推:潜望镜,gschen,
      • 家园 在野战能力不行的情况下,敌军长期包围你的堡垒你怎么办?

        这句话是关键啊。

        所以熊廷弼和王在晋都先后选择了“三方布置”的战略,第一就是放弃关外、退守山海关,在山海关修重城,加强山海关防御力,第二就是加强笼络辽西侧翼的蒙古部落和渤海水军,让蒙古人和女真人为敌,发挥明朝水师优势时刻保持截断后金退路的有利态势,第三就是加强东江镇,实现对敌袭扰。其中第二第三实际上都是对敌袭扰,但是第三点还可以保持明朝在辽东的陆上军事存在,牵引撕裂后金内部。而这三点合在一起就是解决被包围的问题的:弄一条敌人包围不了的防线。

        整个战略的效果就是布置一个大口袋,后金要么就不来,来就要钻口袋。

        然而这个战略居然被废了。

        明朝在屡战屡败的背景下,竟然依然不将后金当作一个认真对待的对手。

        通宝推:潜望镜,gschen,
        • 家园 这样搞关宁军的空饷收入会大大减少,反对的力量很大。

          这块大肥肉瓜分的人不少。

          • 家园 所以我觉得老孙这个人跟老张就不是一个层级的

            张居正人家也是帝师出身,老张那是命都不要了就要学生好。明世宗、明穆宗算是识人。

            孙承宗也是帝师出身,老孙那是命都不要了也得要钱。明神宗、明光宗在这事上算是坑了子孙了。

            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事其实也不能太怨他们。

            实际上天启时代的明朝已经决定了,用王在晋的方案。结果老王在前线想辙,老孙在后方想辙。后方在朝中说话管用,前方远离中央说话没人听,结果后方就把前方的意见否了。后来事办出来一看不行,明熹宗别无选择,只能下决心拿下自己的老师。当时袁崇焕其实就是老孙的背锅侠。后来明熹宗以“暮气难鼓”为由撤了老袁,实际上就是在逐步废掉老孙的战略。只可惜明熹宗死得不是时候。最后老孙还是想出山,弄到最后死于兵火,那简直就是自己作出来的。

            老王在崇祯初复出以后压制老孙,不是没有理由的。

            可惜老王这帮人势力不够硬,压不住老孙。

            话说崇祯这个人吧,太幼稚了。比如说杨镐这人,他爷爷不杀,他父亲不杀,他哥哥不杀,他给杀了,这事儿办的,简直就是莫名其妙。那意思好像他比他们三个人都英明。这给人的感觉就是唐宣宗再世。

            其实明朝灭亡与崇祯个人的缺陷关联很大。

            网上老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人说明朝必然亡于满清,所以崇祯怎么努力都白搭。这些人的文章思路看着很眼熟,大体上和那些极力鼓吹诸葛亮全知全能的造神运动一致,都是用一些非常牵强的东西搞循环论证,总之就是耍无赖。其实明末社会发展压根就没到必亡的地步,纯粹就是自己折腾死的,完全是人祸。当年越王勾践是什么情况?越王勾践三年惨败给吴国,自己去给吴王当奴隶使唤,干了三年才回国。结果到了越王勾践十五年就打败吴国,到越王勾践十九年就彻底翻盘,勾践二十四年灭吴,区区二十年实现了绝地大反击。从这个经典事例可以看出,十来年时间已经足够翻盘了。结果崇祯执政十七年,明朝亡了。所以根子就是明朝统治集团的问题太严重,特别是执政首脑不能正确执政,人祸重于天灾。

            实际上明熹宗执政时间再稍微长那么一年半载的,事都会好很多。因为就连陕北民变很大程度上都是崇祯搞出来的。连续几年旱灾本身就是民变的时候,但是天启时代硬是没出事。等崇祯一上去,历史上那么多搞以工代赈的先进事迹他都不看,好家伙,裁撤各地兵员、裁撤各地驿卒,直接就是弄出一堆反贼出来,全是反着来的。我原先还在疑惑,大家一直都说裁撤驿卒导致李自成造反,可是为什么张献忠这些人也造反,而且后来看到李自成后来还投军去了,怎么也造反了。看到崇祯当时裁撤的不光是驿卒还有驻军我才知道,这哥们一门心思全在节流上。崇祯这个人做事有严重的想当然的问题,看问题不深刻,而且做决定太草率。

            明熹宗于天启七年八月去世,次年改元崇祯。所以实际上从天启七年八月开始,明朝很多政策都是崇祯影响的了,到天启七年九月兵部尚书崔呈秀辞职、十月魏忠贤被弹劾、十一月魏忠贤自杀,这个时候崇祯已经完全掌握政权,然后就是崇祯元年裁撤镇兵驿卒,在灾区好好混饭吃的李自成就这样被裁撤了,成了下岗职工,很快又欠了当地举人的债,被县令吊起来打,这个时候他老婆开始找出路,跟别人通奸去了,于是李自成杀了债主、妻子,逃走去当兵。然后当兵不发军饷!结果就在崇祯三年奉命进京增援北京的路上,李自成杀了军官,造反去了。其实李自成这段经历有一点戍卒叫、函谷举的意思。只是李自成造反十几年,好多次甚至被打得全军覆没,起来响应的人其实也不算很多,可以看出当时明朝远未到了秦末大起义时那种分崩离析的状态。崇祯自己不会玩,才是最致命的问题。

            这人呢,就是不能太幼稚了,太幼稚的人多大的盘子都能被自己搞砸。

            通宝推:潜望镜,
    • 家园 孙承宗的“遵永大捷”更像是欢送式胜利

      崇祯三年五月九日,明军在孙承宗的统一指挥下,祖大寿、马世龙等诸将士奋勇杀敌,大败清军二大贝勒阿敏,阿敏本人于十二日,弃守滦州,六月三日之前,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都被明军克复,这就是继“宁锦大捷”之后的著名的“遵永大捷”。

      这一段有点意思,看起来有点“欢送式收复”的味道。特别是对照地图以后,更明显。

      点看全图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全部位于长城以内。而且,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在这四城中,遵化位于西北,且近扼长城,在北京与山海关中间偏北的位置;永平在东面,位于遵化与山海关之间,稍偏南;迁安在永平西北不远,滦州在永平南面略偏西,距离永平也不远;永平及两翼的迁安滦州近似一个朝向山海关的钝箭头。

      从形势上来说,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已经过去,明军主力云集,这是一个有着大量既设工事可以迅速利用封锁敌军行动路线、内线作战情报有利可以较好掌握敌军动向、地理熟悉可以做好战役部署的狭小地带。真正是打歼灭战的绝好条件。

      结果实战是这样的:

      孙承宗九日反攻,阿敏十二日放弃滦州,六月三日,二十天后,才彻底收复四城。

      就是说,开战之初就夺取了一城之后,两旬时间没有进展,让敌人从容收拾,而后撤离。

      看当时战前讨论,马世龙的建议是首先攻打遵化。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遵化扼敌归路,就是一个歼灭战的设计。但是这个建议被拒绝了。

      也许有人会说,后金实力很强。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阿敏实际上是一个被出卖的后金贵族,皇太极在己巳之变以后派他入关,可不是玩的。阿敏回去以后直接被抓起来了,一直关到死。

      所以,这里完全是一个大家联手做局弄死大将的机会。

      但是实际上却是:

      京都戒严后,全国各地来勤王的士兵多达二十万,在蓟门及京畿一带驻扎。马世龙于是建议孙承宗先收复遵化,但孙承宗认为遵化在北,容易攻取却很难守,不如收复滦州。计划好后,孙承宗于是令东西各营一起进兵。五月,祖大寿、尤世禄等攻克滦州,王维城等攻克迁安,孙承宗占据永平,谢尚政攻克遵化,清军溃败而走。皇帝朱由检于是加封孙承宗为太傅,再赐蟒服、金币等,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

      这个计划,以前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现在看起来就是典型的尾随战术了。国军当年没少打过这样的大胜仗。

      有人说,历史上崇祯继位的时候,王在晋阻挠孙承宗复出,我看阻挠得很好。朱由检以所谓私改敕书案横扫执政团队的时候,动辄因言论罪,明朝才真正输了。

      话说,崇祯上台以后,很多人都不看好他。比如说当时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个叫李世选的人从安徽绩溪跑来,说自己是李善长的后人,有明太祖朱元璋的诏书,写着两百一十六年后为李善长平反。话说,这事儿看起来太像假的了。但是真正的问题是,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事,都敢到北京来找皇帝……崇祯初年的事情,有点乱。

      通宝推:潜望镜,
    • 家园 明朝那些事儿在孙承宗出场之前的铺垫

      可是皇帝大人除了做木匠是把好手,基本都是抓瞎,他也吃不准,于是,他又去找了另一个人。

      天惊地动,力挽狂澜,由此开始。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

      这句话,来自于一个人的传记。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以此人的才能,恢复失去的江山,未必容易,但如果信任他,将权力交给他,稳定固守现有的国土,是可以的。

      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

      因为这句话,出自于《明史》。说这句话的人,是清代的史官。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认定,在清代,这是一句相当反动的话。

      因为它的隐含意思是:

      如果此人一直在任,大清是无法取得天下的。

      在清朝统治下,捧着清朝饭碗,说这样的话,是要掉脑袋的。

      可是他们说了,他们不但说了,还写了下来,并且流传千古,却没有一个人,因此受到任何惩罚。

      因为他们所说的,是铁一般的事实,是清朝统治者无法否认的事实。

      与此同时,他们还用一种十分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人的崇敬。

      在长达二百二十卷、记载近千人事迹的明史传记中,无数为后人熟知的英雄人物,都要和别人挤成一团。

      而在这个人的传记里,只有他自己和他的子孙。

      这个人不是徐达,徐达的传记里,有常遇春。

      不是刘伯温,刘伯温的传记里,有宋濂、叶琛、章溢。

      不是王守仁,王守仁的传记里,还搭配了他的门人冀元亨。

      也不是张居正,张大人和他的老师徐阶、老对头高拱在一个传记里。

      当然,更不是袁崇焕,袁将军住得相当挤,他的传记里,还有十个人。

      这个人是孙承宗。

      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努尔哈赤父子的克星,京城的保卫者,皇帝的老师,忠贞的爱国者。

      举世无双,独一无二。

      在获得上述头衔之前,他是一个不用功的学生,一个讨生活的教师,一个十六年都没有考上举人的落魄秀才。

    • 家园 其实我觉得杨嗣昌也不错

      如果不是在缴贼上处处制轴,他未必就不能平了李闯.

      相比之下我觉得卢象声的大局观差了一点,那时应该主和,先取得喘息之机,平掉李闯.

      两线做战明是打不起的.

      崇桢帝最后不也说嘛,有孙,杨一人在,哪会容李闯包围北京.

      • 家园 因宋的原因,彼时岳飞秦桧之事在前

        明朝廷上下一提与清(后金)立马疯狂弹劾,所以谁要提议和之事,就是等于自毁前程。袁崇焕的罪里很大一条就是通敌。

      • 家园 主要还是老大崇祯一会一个主意,还爱规定时间

        其实李闯好几次都已经被逼到绝境了

    • 家园 感动,花两朵,一睦温相妙笔,二敬承宗气节

      记着当年和老婆吵架,赌气一夜不睡,打开电脑,把温相文学城博客上的帖子一个接着一个看,竟然睡意全无,怒气全消,妥协退让,,而皆大欢喜。

      虽然现在文学城已经见不到温相的身影,但在西西河还能看到您的原创,不亦快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