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古代中国人的衣食问题 -- 晨枫

共:💬137 🌺8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谢谢
              家园 有一句话叫做"重译来朝"

              意思是说远方的国家来的人要经过几道翻译才能和中国人交流.

              比如说我到英国去,可是我不懂英语,可是我懂法语。我可以找个懂英文的法国人给我做翻译。

              张骞的例子也差不多。到一个地方找一个翻译。走的越远,翻译越多。其实靠比划也能说个差不离。要不西方人刚到南美岂不是两眼一抹黑。

              • 家园 很多身体语言是通行的

                要不然最初的语言的传播不是靠字体活动的么?你光是发声,别人也弄不明白你要干啥。视觉信号的信息量最大,对不对阿?

    • 家园 至于植物种植技术,窃以为不应该低估古文明的交流沟通能力

      为什么一定要是要么就全是外来,要么就全是土生呢?很多东西是可以交流甚至再创造的

    • 家园 养羊的问题,窃以为还是主要跟地理环境有关

      与草原丰富的塞外不同。中原和南方多的是农田纵横的平原和森林覆盖的山地,并不适合养殖绵羊,也不适宜大规模养殖山羊。

      至于水果,现代西洋人也只有一部分是那样,这部分人群多半受到什么现代健康学专家的影响,而在欧洲这边,肉类和面包依然是人们的最爱,只有小mm才喜欢一根黄瓜过一中午。而中世纪及以前他们的主食依然是谷物及肉类,尤其是北欧和中欧,原因可能跟气候有关。

      至于中国的水果,至少橘子是很早很早就有了的,屈原不是还写橘颂么,呵呵,但柑橘主要产于南方,而当时人口中心在北方,所以史书中不那么普及也不奇怪。

      • 家园 柑橘桔是一路货么?我一直分不清
        • 家园 这个很混乱的

          但有一点清楚,就是橘=桔,这是简化字的时候从桔梗的桔借过来用的,没道理好讲,只要说的是水果,两者就是一回事

          至于柑嘛,基本上就是介乎于橘和橙之间的品种,橘子个小,皮薄好剥,果肉分瓣容易;橙子个大,皮厚难剥,分瓣困难

          光听名字的话在植物分类学上很多时候是错误的,比如芦柑实际上是橘子,而蜜橘实际上是柑子,这个这个,大凡是人类驯化的物种多半都有这个毛病吧,比如各种家猫和家犬的分类也是一锅粥.....

          更有甚者,连柚子跟橙子也不见得能分得很开,沙田柚跟脐橙当然区别很大,但是胡柚跟甜橙外观就相当的相似,虽然味道有所不同

          • 家园 天哪!听您这么一说更加晕倒

            这个这个,能不能配发一些图片让兄弟我开开眼界?

      • 家园 苹果梨不都是北方的水果么

        也不少吧?

        还有桃,杏,柿子什么的。

        好像六七千年前就在北方有这些东西了。

        • 家园 中国本土的苹果叫柰

          比较少,肉质疏松,类似于新疆的沙果,现在很少见到了。

          现在咱们说的苹果,都是近代传来的。

          • 家园 是林檎或者海棠之类的水果吗?

            它最大的问题在于个头太小,否则拿来热食再好没有,比外来苹果的香气更清远正直,做拔丝或者派都好吃,我试过,削皮去核累死>_<

        • 家园 这些主要是时令产品,吃着玩还成,当饭吃就受不了了

          而且这类果实含的单糖高,淀粉低,加上纤维高,在消化道里走得太快,吃了不顶饿。要是杏什么的,含的酸太高,当饭吃更受不了。

        • 家园 但这些玩意儿占地多,比起谷物来不适合大规模栽种

          估计也就是古代王公大臣可以吃吃,或者山里人可以吃吃,大部分平民估计是不能靠这个的。

          其实欧洲也是阿,除了南欧,北欧人古代基本不怎么吃水果,蔬菜都吃得不多。南欧的水果倒是挺多,什么葡萄阿柑桔阿无花果阿,但这个跟气候土壤都很有关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